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pt_第1页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pt_第2页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pt_第3页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pt_第4页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 语音、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定地域文化群体成员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本身:骆驼,英汉语亲属称谓对等级秩序的态度差异;临湘和永宁乡的称呼对父系和母系社会的反映;中国崇尚对称和谐在成语和双音节词中的表现;人名地名商号,部分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文章: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2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3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出探 4 申小龙、张汝伦: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 5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 6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 7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语音与跨文化交际,语音对语言表达风格的影响 汉语的声调语言和英语的非声调语言 汉语的四声和英语的轻重音 汉语多为单音节字,英语多为多音节词 语音使汉语具有诗歌特征,而英语缺乏韵律感 汉语使用平仄律;英语使用轻重律 汉语同音词占38.6%,使中国的曲艺别具特色 绕口令的不可译 拟声词在英语中比例较汉语中少,主要用于对儿童和加强讽刺效果,词汇与跨文化交际,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1 符号与对象的关系由社会生活约定俗成: 2 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政治家”、黄金时节、红色 3 词汇的意义在发展变化,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如 Negro,weekend , 先生等,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差异,1 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完全相反 2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3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文化中有丰富联想意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4 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形成词汇空缺 词汇的联想意义随说者、听者的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语境而变化,只有了解词的联想意义才能获得词语承载的全部信息量,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差异,解决方法:解释和音译 词汇差异引起的冲突:半空缺词汇;全空缺词汇;联想意义相反的词汇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可译性很差,句法与跨文化交际,句法是句子中连词成句的规则,即词汇符号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的一部分 世界各语言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主谓宾 35% 主宾谓 44% 谓主宾 19% 谓宾主 2% 英语句子两种基本类型: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主语不可缺少;汉语为主语-谓语-宾语 形态语和非形态语 英语强调标点、关联词、形式逻辑,通过丰富的形态变化达到表意的目的;汉语形态匮乏,通过丰富的词义和词语位置的变化来表意,句法与跨文化交际,形态上汉语是散点式,以话题为中心,重意合;英语是焦点式,以动词为中心,重形合 汉语的形散而“神”不散,“ 神”是铺排的逻辑事理 汉语的句法有时为丰富的语义让步;英语客观性强,重视形式逻辑,句法很少为语义让步 人治语和法治语,1)他人小志气大。Although he is young,he has a great ambition 2)已经晚了,我们回去吧。 Lets go home,as it is late 3)对于要想上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参加国家规定的学术能力测试。 For the students who hope to go to a university,they need to take SATs,英语造句用的是“榫合法”, 汉语造句用的是“黏合法,英语形态语言的句式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即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的形态手法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层层搭架,呈现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汉语句意合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通过动词的多个连用或事件的先后展开,呈现出流水型图式。因此英语造句用的是“榫合法”,汉语造句用的是“黏合法”。,But 1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对于人们给予我的赞扬,我也想做出同样的回报: 借此国际学界的最高盛会,请业已献身于同样艰苦劳作的男女青年听我说几句话,因为在他们中间,将来站在我现在所站的讲台上的人已经产生了。,汉英句式的时空事理对比 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入手,从大到小,因此汉语语序是对时空事理的临摹,即将事物按其发展的时间、空间、结果等先后顺序展开,而英语则以客体意识为主导,习惯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1 事件时间的先后 她晚饭后看电视。 She watched television after supper 教授在家里写书。 The professor wrote his book at home 2 事理因果的先后 1)在“原因一结果”句中,汉语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英语与之相反。 你不给钱,我就不给你货。 “1 wont give you the goods until you give me the money” 2)在“条件一推论”句中,汉语先说条件,后说推论,这也与英语相反。 有了空闲时间,我就去帮你。(条件一推论) 1 will help you,if I am free(推论一条件),3事件空间的先后 他从武汉经郑州来到北京。 (起点中点一终点) He came to Beijing from Wuhan through Zhengzhou(终点一起点) 又如在“存在句”中,汉语要先有“空间”,然后才有在这个空间所存在的“主体”;而英语则要先说“主体”,后说主体所在的“空间”。 湖中心有个小岛。(湖一小岛) There is a small isl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小岛一湖),静夜思,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ing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Austin,Grice and Brown, Leech 的普遍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认为人们以固定的方式进行交际 社会语言相对论:社会语言规则的差异是普遍的,某一特定文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特定情况加以处理 言语使用规则的遵守是自动的反射性的 语用学:研究语言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什么样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它使人们说出恰当的句子,第六节: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语用迁移: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从而造成语言施为之力的丧失 语言失败的例子:thank you ; 称呼/NO /隐私话题/邀请的话题/接电话/购物开场白;对错误的承担态度等等 语法错误可以理解;语用错误上升到品行问题,引起误解冲突,礼貌和正式邀请,A:Hi ,B B:Hi A: When are we going to get together B: We really should A : You know my office number. Just give me a call B: Okay,礼貌和正式邀请,A: Lets get together soon B: Id love to A : Good, I will give you a call and well make a date for lunch B:If you want,we can make a date now.when are you free? A: Im available almost any day next week,what about you? B: Well, Wednesday is my best day A: Lets make it Wednesday , Noon is okay for you B: Noon is fine.Shall I pick you up at your place A: That would be great ,see you then,会话合作原则,人们会话时无意识中遵循某些原则 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1 关联原则:答其所问/答非所问 有所答有所不答; 2 信息适量原则 3 信息真实原则; 4 方式原则 Grice的原则并不适合所有文化: 1东方不喜欢辩论,多沉默、靠意会。受权势和差序格局的影响,位高信息量少,牺牲质量追求方式,印度社团也忽视量的准则;但美国的量表现在夸夸其谈 2东方在质方面也与西方不同:no yes 3关联:问句在非洲人/印第安人不一定有答句,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礼貌原则对比,礼貌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现象,但礼貌内涵和风格不同,如英国的绅士风度,中国的客气 中国的礼貌原则源自于礼,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卑己尊人。 礼是维系等级秩序和亲疏关系之根本。每个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的权利义务责任荣誉面子大小和行为,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都取决于他的角色,从而达到正名和和合。礼解决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西方平等取向,无身份制。讲究自我奋斗自我实现,重视个人权利和隐私,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礼貌原则对比,东西方在礼貌内涵,准则的侧重,礼貌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分布,相同情景中礼貌方略的选择,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礼貌与人际间的社会地位的关系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礼貌原则对比,Leech的礼貌准则: 1 得体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损失,增加对别人的利益 2 慷慨原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低, 加强对别人的赞扬 3 赞扬原则:尽量表扬别人 4 赞同原则: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分歧,扩大与别人的共识 5 同情准则:减少自己对别人的厌恶,扩大同情 6 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礼貌原则对比,中国遵循的重要准则是谦虚,西方主要是得体,在指示性施为语言行为时尤其如此 差序格局使上对下的指示性行为无须委婉间接,是名正言顺 西方上对下的指示性行为要使用得体原则,减少对他人面子威胁 力, 中国维护积极面子有余,消极面子不足 中国的谦虚讲究卑己尊人,不同于美国的谦虚,,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邀请语言,美国邀请是功利性的,展开社交,利用别人,范围广泛,不请自来为侵犯隐私;中国以温习友谊为目的,是情感诉求,有回请和不请自来 美国有真邀请和假邀请以维持友谊:无具体时间;不征求对方意见;多情态动词和不确切的副词,不产生邀请之力 有复杂的协同过程才有邀请之力:平等社会关系取向 有多种邀请的话头:如邀请行为发出的信号;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不做承诺;涉及过去的关系同现在联系起来 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不诚恳,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无隐私观念,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拒绝语言,对邀请、请求、提供和建议,中日的拒绝受社会地位影响最深,位高使用省略语,位低者使用频率高,较正式的道歉和遗憾;美国更关心平等与否 直接间接程度:美国对亲密朋友关系明确和社会地位距离大的人用直接的拒绝;对处于中间的人和地位平等的人用间接拒绝:表示态度;遗憾;陈述原因;未来可能性;原则表示;哲理表示;对请求者移情 句法结构:美国对较熟悉的人和平等的人有长时间的协同过程;位高对位低有多的道歉;,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招呼语言,招呼道别有固定的模式,用语高度程式化,类似台词。它揭示双方关系,互相评价,建立兴趣,建立共同性关系;道别则对某些关系没有改变作出承诺,预示未来会面可预见的情况 命题式和非命题式 不同文化下的招呼语的话题不同 有的民族无招呼语;德国唐突的招呼;中国的喂是语用失误,招呼被认为侵犯隐私;日本人先谈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个人身份等; 社会地位、双方关系、未来是否再见决定道别标志语的使用情况 地位平等的人使用语言强化彼此关系;否则少用强化性语言,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请求语言,美国六种请求: 1需求陈述:上对下;长对幼 2 祈使:家庭成员;平行关系者或者位高者对位低者;彼此无义务的伙伴之间;女性之间 3 内嵌式祈使:极为困难,请求者为受惠者could you ? 4 允许式:位低者对位高者“excuse me,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give me a lift?” 5 非明晰或问句式:地位年龄悬殊中的位低者对位高者,留给对方余地 6 暗示:特别亲密的人之间,请求内容特殊 直接和间接的程度不同,受社会地位,级别年龄请求内容的影响。内容越困难,对方地位越高,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请求语言,年龄越大,内容越特殊,自己受惠而请求,第三者在场时间接程度高 英语请求的间接程度比很多语言高 中国过于直接或过于间接:平等人之间多直接,位高者也无婉转;下对上的请求十分婉转,设置情景框架 中国不损害对方和自己的积极面子;美国考虑双方的消极面子;中国用内嵌式请求,美国用句法结构变化来实现请求,或言外之力 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是请求语用迁移的根本原因,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言,差异对比在句法语义结构、社会分布和所涉及的话题、反应方略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结构对比: 1英语句法三种形式:Np is really ADJ; I really like NP; PRN Verb ADJ N 2语义方面:肯定性评价的语义载体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远高于动词nice/good /beautiful /great/cool; 动词中的 like / love可以用于恭维任何对象 3美国恭维使用有限的语义和句法为特点,已经高度程式化,恭维语是一种习惯用语,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言,4句法结构与性别有关:女性常用第一人称,男性用非人称 汉语句法结构 1汉语的第一种结构占多数,也使用少数几个形容词;I like NP无恭维之力; 2汉语含肯定意义的恭维动词比例小,多与补语的形容词连用;形容词和副词连用表达恭维之力 3汉语的次序是:二三一, 一人称极少;英语三一二, 分布均匀 4无论英汉,男性都喜欢非人称,女性喜欢一人称和二人称,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恭维的话题和社会分布: 1 外貌和所属物/成就和能力是恭维的两方面 2 女性外貌和所属物可以被任何层次身份的人恭维;但在中国不是社会期望的行为,有的被视为禁忌,失去恭维力 3西方恭维求变化差异新意,中国期望一致性和相同性 4 美国上级对下级才能进行能力和成就的恭维,在于维持关系;中国多为下级对上级进行恭维,目的在于取得好感,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恭维语的反应方略: 恭维语用语义一体化,被恭维者必须对肯定性评价内容正确与否和口头礼物接受与否做决定 Herbert的反应方略:欣赏;赞扬升级;评价性接受;历史性评价;转移;回敬;怀疑;贬低;修饰;不同意;无视;请求解释 中美对比: 1 美国欣赏、回敬远多于中国 2贬低少于中国 3 谢谢在美国仅有三分之一, 用于不要协调的陌生人之间,朋友熟人通常不用,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恭维语的社会功能: 1多种功能,协调交际双方的一致性是主要功能 2三种功能: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利用他人 美国的欣赏功能主要在陌生人:男性对女性和女性之间,无须协同的关系中,选择接受方略; 美国中产阶级对于处于社会距离连续体中间的人交往时,因社会关系是未知数,所以需要协同过程;多数女性认为使用恭维语是为了达到一致性和平等性 中国少用于协同, 多为利用他人,围绕能力和成就。尤其是下级对上级的恭维,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恭维语,使人感觉良好是中国和谐取向的结果,同美国一致性吻合,都占有很大比例 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恭维言语行为的关系: 1中国的恭维语不如美国频繁,以群体取向为主美国则是关系的润滑剂 2中国尊卑有序和身份制使不接受非同意很广泛; 少协同性功能 3美国平等观使协调一致性 4美国突出自我感受的情感型第一人称,中国内向,多用第三人称,弱化自我色彩,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道歉语,道歉是A冒犯了B, 道歉可以被用来维护B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结果,进而恢复A与B的关系 中国的道歉频率远远低于美国;美国无意识的冒犯;家长对孩子都道歉 Anna Trosberg的八种道歉方略:376 0道歉:通过道歉可以恢复社会地位,但否认自己的责任:明确否认;含蓄否认;辩解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攻击冒犯者 1道歉:减轻责任:承认自己有责任,但辩明自己只付部分责任。减弱式;质问前提式;责备他人,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道歉语,2道歉:认可应付责任:含蓄认可和明确认可;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