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doc_第1页
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doc_第2页
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doc_第3页
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doc_第4页
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品康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关键词】 名医经验;魏品康;肝硬化;中医疗法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弥漫性以肝脏形态结构异常、质地变硬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常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病情迁延,预后较差,属中医“积证”、“胁痛”、“臌胀”等范畴,为临床常见的顽症痼疾。魏品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对肝硬化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笔者现将魏师相关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 审证求因,辨证与辨病结合肝属厥阴,易化火动风。因肝硬化种类繁多(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等),所以,魏师强调要“审证求因”,针对不同病因,其治法各不相同。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例,其早期症状可以不明显,临床上以肝炎表现为主,如纳呆、乏力、腹胀、便溏、舌苔黄腻、小便黄、甚至黄疸等,辨证属湿热蕴结,由于内生湿热所致的湿热证不具有传染性,故可将此归咎于外感之湿热疫毒。此时肝炎是肝硬化的原因,肝硬化是肝炎的结果。若单纯从肝硬化着手,并不能截断疾病发展的链条,必须“审证求因”,同时对肝炎进行控制;既不能一看到病毒性肝炎的病名,就认为需要抗病毒,投以大量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蒲公英、黄连等清热解毒之品,也不能因为看到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就按照降转氨酶能力大小作为标准来选择药物。因为肝炎病毒的“毒”有别于中医清热解毒之“毒”,两者概念完全不同,治则亦差之千里,如果滥用降酶的药物,图一时之快,往往不能解决患者的本质问题,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犯了“以病代证”的错误。究其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形成与正气亏虚有很大的关系,湿热疫毒之所以能长期潜伏于体内,归咎于人体正气亏虚,不能驱邪外出,正邪之间长期对峙,导致邪盛正衰,因此,治疗上不可一味清热解毒,而宜攻补兼施。另外,虽然外感湿热疫毒为其主要病因,但疾病的变化过程往往夹杂其他证候,有时其他证候的表现较之外感湿热疫毒更为突出,此时就要进行具体的辨证论治,到底外感湿热疫毒是主要矛盾,还是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是主要矛盾,应当以辨证结果作为处方的根本,或辅以清热解毒药物,或辅以降酶药物,或辅以利水药物,或辅以退黄药物等,只有这样才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2 谨守古方,养肝与疏肝同用古人以“木曰曲直”形容肝的生理特征,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易于发病,加之现代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脂饮食、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阴血暗耗之征象极为常见,因此,肝阴常虚,肝脏常“曲”而不“直”,如此则疏泄无度,肝体不用。魏师治疗肝硬化时谨守古方,常以一贯煎养肝阴之虚、以四逆散疏肝气之郁,古方新用,屡建奇功。一贯煎是柔养肝体之要方,其柔养之中不忘疏泄,方中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皆为滋阴养血之品;配以当归之辛润活血;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全方共奏滋阴疏肝之功。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原文用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或烦,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而用于此处,着肝气郁结,久病成瘀,横逆克脾,影响其运化和传输,诚如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方中柴胡疏肝开郁、和解退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而止痛,与枳实配合能调和气血,加之甘草缓急止痛,共用则肝气舒、肝脾和。3 谨慎用药,补虚与泻实并重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或为疼痛、或为痞块、或为腹水、或为黄疸,常给人以实证的假象,但其病理改变却是肝实质的损害,以气血郁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即所谓“肝体愈虚,肝用愈强”,可见,此虚为“本虚标实”之虚,兼有部分肝郁之实,治疗上宜慎用诸药,补虚与泻实并重。魏师处方用药常以一贯煎、四逆散为主方,再根据具体症状及各种检查结果灵活加减。若肝功能检查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者,多加用白花蛇舌草、垂盆草、败酱草、板蓝根、田基黄等药物,但不可过用苦寒药物,因攻伐太过易损伤脾阳而致湿邪停滞,“湿郁则热郁”,以致湿热缠绵羁留,病情反复。五味子因其味酸,有收敛滋腻碍湿之弊,虽经现代药理证实确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但停药或者减量时转氨酶反弹率较高,故弃而不用。胆红素升高者多以茵陈、栀子、大黄等清热;以金钱草、土茯苓、玉米须祛湿退黄。若仅见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者,多选用白术、茯苓、党参、黄芪等补气健脾养血;兼见白蛋白降低,出现腹水症状时常加用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等健脾利水之品。另外,宜注意四逆散中柴胡的运用,首先要判断患者阴伤程度,因其功升散、劫肝阴,阴伤未著者可用;若阴已伤,舌红津少而燥,郁而为痛者,用泄降之川楝子更宜,但也不宜久用,以免伤肝。肝硬化日久则肝络痹阻,气血瘀滞,临床可见患者面色唇色紫黯、鹅掌、蜘蛛痣等症状,因此,现代许多医家在治疗肝硬化时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1。魏师亦十分注意此类药物的运用,治疗时常根据患者血瘀之轻重程度加减用药。血瘀轻者加当归、丹参等,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赤芍等;软坚散结多用炙鳖甲、炮穿山甲等。为免正气耗伐,处方时多佐以补益扶正之人参、黄芪、白术、枸杞子等,而少用三棱、莪术等破血消坚之品,以免诱发原本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另外,魏师灵活运用大黄-败酱草、郁金-片姜黄等药对,疗效颇佳。大黄如神农本草经所言“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利五脏”;败酱草性寒泄热、辛散善降,可清热泄浊、破瘀排脓,两药配伍尤善治疗肝炎肝硬化,不但能保护肝细胞,且使瘀化脓消,并借大黄之力使诸“陈”得以排出体外,促肝之“新”生。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郁金入心治血,姜黄入脾治气,该药对既可活血行气化胁下癥积,又能理气止痛除胁下胀痛,可谓相得益彰。4 典型病例患者,男,47岁,有肝炎家族史,2007年10月10日初诊。20年前查出“乙肝大三阳”,未行正规治疗。患者4年前查肝脏B超示肝区光点粗。1个月前查上腹部CT提示:肝硬化,脾大,胰头局限性脂肪沉积。总胆红素23.8 IU/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61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IU/L,总蛋白78 g/L,球蛋白34 g/L,白蛋白44 g/L,HBV-DNA 2.45105 copies/mL,甲胎蛋白3.09 g/L,铁蛋白301.3 g/L。刻诊:胃纳较差,晨起口干、口苦,面色晦黯,两胁胀,夜寐差,大便不爽,每日2次,质粘,舌质稍红,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诊断:胁痛。处方:麦冬15 g,北沙参15 g,生地黄15 g,枸杞子15 g,当归12 g,天花粉10 g,白芍15 g,郁金15 g,姜黄15 g,土茯苓30 g,半边莲、半枝莲各15 g,白花蛇舌草15 g,黄连3 g,炮穿山甲10 g,益母草30 g,丹参30 g,桃仁9 g,制大黄10 g,败酱草30 g,决明子10 g,生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患者诉大便质稀,每日24次,嘱其坚持服药,2周后,大便爽,每日12次,成形,且口干、口苦症状有所缓解。再诊时原方去丹参、黄连、决明子、天花粉,继服2周,症状减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