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上课资料》PPT课件.ppt_第1页
《俄罗斯族上课资料》PPT课件.ppt_第2页
《俄罗斯族上课资料》PPT课件.ppt_第3页
《俄罗斯族上课资料》PPT课件.ppt_第4页
《俄罗斯族上课资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族, 邱天泽制作,300年前,俄罗斯人就不断越过国界进入呼伦贝尔地区。特别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呼伦贝尔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外国居住人口多、比例大。据1910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盟辖境有人口55956人,其中外国人17061人,占30.5%,外国人中大部分是俄罗斯人。又据呼伦贝尔志略1922年人口统计(不包括岭东三旗市),呼伦贝尔居民人口为69584人,其中外国人27538人,占39.6%。当年室韦、奇乾两县(今额尔古纳市境)总人口11806人,其中俄罗斯人9833人,占83.3%。据1933年由兴安总省调查科编写的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统计,兴安东省有白俄人和苏联人177人,兴安北省有白俄人5500人,总计5677人。另据1953年统计,全盟有外国人28335人,其中苏联侨民27548人,占外国人总数的97.2%以上。,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族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高大,第三类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第一种情况,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俄国流民仍然不断非法越界到呼伦贝尔盗采黄金和开矿挖煤,规模渐次由小到大,从1860年到1884年,俄人越界盗采黄金每年达15000余人。1884年,清廷捉到俄人采金头子谢列特金,指斥其越界违约行为,勒令驱回,并与俄国多次交涉。俄方于1885年7月发出布告,禁止国人越界到中国采金,同时派人召回采金人员,但后来查明还有千余人未出山回归。黑龙江将军派协领寿庆以武力驱逐,所剩俄人才纷纷遁回俄国。1892年10月,又发现有数百人越界流入到莫里勒克、得耳布尔两河之间的清希利沟一带采金,后又被以武力驱逐出境。俄人留下房屋23幢、桦皮房8座,采过金的矿坑123孔,矿井50余眼。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沙俄军队以此为借口,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中国,捣毁中国卡伦,造成中国边境失防,俄国人又伺机大量流串到额尔古纳河南岸,采金、垦荒、牧放,到1907年时,仅额尔古纳旗一带就有1000多户、5000余人。1912年,额尔古纳旗仍有上千户、多达几千俄国人居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俄国流民偷越国境流入扎赉诺尔采煤。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苏都护呼伦贝尔调查八旗风俗事务咨部报告书中载:“本属境内阿普该图卡伦(今扎赉诺尔对面俄联邦的阿巴该图)以南接连煤矿数处,北距铁路不过数里,南至呼伦池(达赉湖)六七十里,庚子(1900年)以前,俄人私行开挖,今已共成十井洞,华人二三百人,仅做三井”,第二种情况,1900年东清铁路从开工到通车运营,先后有大批俄国铁路勘测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铁路员工进入呼伦贝尔,随之涌进众多的工商业者到呼伦贝尔各地落脚谋生。据中东铁路历史概况称,1907年中东铁路西线呼伦贝尔境内俄人共有15 790人,其中满洲里5577人、扎赉诺尔1428人、海拉尔4375人、博克图2767人、扎兰屯1643人。另有一部分沿额尔古纳河俄方一侧继续大批流入额尔古纳旗境内定居。,第三种情况,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流入的人员。这段时期流入的人员情况较为复杂,一般带有较明显的政治流亡性质。他们中包括沙俄贵族、官僚政客、工商业资本家和富农等。尤其是1920年初,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爆发,苏联红军东进解放远东地区,迫使白匪军残部官兵沿铁路线成建制地携械进入中国,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便在呼伦贝尔安家落户。与此同时,额尔古纳旗对岸的俄国乡民也相继越过界河来到呼伦贝尔三河流域安家落户。一时间在三河地区建起俄移民村屯或中俄杂居村屯4050个,1923年俄国人口在此地近万人。,第四种情况,是1929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有些富农分子或者一些富裕中农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对苏联推行集体化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不满的人,也相继越境进入三河一带定居。亦包括30年代初因灾荒而入境者。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当时苏联红军调查呼伦贝尔有俄人3万多人,并进行登记,多数人列入旅华苏侨。之后,有些苏侨逐年回苏或外迁别国。1952年9月,中长铁路无偿归还中国,在呼伦贝尔段的铁路苏侨员工所管的铁路站段完全由中国人接管,有些苏侨办的厂、矿也随之交给中国。苏侨,愿走愿留由他们自己决定。其中有1000多人不愿去苏联,由中国将他们集中迁到今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拉各歹努图克境内,办一座大型农场。据1953年统计,全盟有苏侨27548人。同年6月4日,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首批苏侨返回苏联,19541955年又分批走了一些人,巴拉各歹的1000多人也全部去了苏联,后来有少数人返回。,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俄语和俄文,使用斯拉夫基里尔字母,共有33个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语言的特点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和浊辅音(声带震动)。此外,俄语的辅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舌中部需要向上颚抬起。,俄罗斯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其中书面文学主要有诗歌、小说等,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另外俄罗斯族还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说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大多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富于创造,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男子夏季多穿丝绸开衩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羊皮剪绒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毡靴。 妇女夏季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半开胸、卡腰式、大摆绣花或印花的连衣裙,也有的上穿无领绣花衬衫,下穿自制的白色大长裙,上面绣着色彩鲜艳的图案花纹;春秋季节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头戴色彩鲜艳的小呢帽,上面插着羽毛做装饰,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长皮大衣,脚穿高筒皮靴,头戴毛织大头巾或皮帽。男女汗衫的衣领、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缀精美细密的刺绣几何图案或花草图案,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老年人的衣着保持了前苏联传统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长袍,大裆长裤的;女的大多穿无领绣花短衣,下穿自织的棉布长裙,腰系一条花布带,也有穿连衣裙的。 俄罗斯族妇女的头饰颇具特色,年轻姑娘与已婚妇女的头饰有严格区别。少女头饰的上端是敞开的,头发露在外面,梳成一条长长的辫子,并在辫子里编上色彩鲜艳的发带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妇女的头饰则必须严密无孔,即先将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再严严实实地反辫子裹在头巾或帽子里面,否则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套娃是俄罗斯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开娃娃的肚子,会发现可以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套娃不仅只数多,而且每套娃娃都大致不同,或许表情,或许颜色,还有每套娃娃的肚子上都描绘了迥异的故事、景物和文化。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需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手工制成,由大到小,层层相套或一字排开,情趣盎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椴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砍倒后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就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凭借艺术家们的感觉和经验,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娃娃们相互套在一起,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正是代表着多福多贵、多子多孙吗?套娃的深层含意表达了人民对家庭和民族的热爱与尊重,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俄罗斯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其民间工艺十分丰富和发达,看看俄罗斯套娃.,俄罗斯族人的住房被称做“木刻楞”,房屋又高又大,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 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墙壁很厚,多在 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门内有过道,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外包一层铁皮,铁皮上抹一层黑油,俗称“毛炉”,是很好的取暖设备。室内陈设比较讲究,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给人以古雅之感。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虽是铺地砖,但上面又铺有地毯。,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列巴俄式煎菜。俄罗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 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习惯,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俄罗斯族的饮食依然保持着传统风味,他们制作的面包、糕点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他们特别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营养丰富的蔬菜。他们制作的拌有牛奶、鸡蛋、黄油、果酱的点心为当地其他民族所仿效。俄罗斯族牧民家庭生产的熏肠、熏火腿和小香肠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节日,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希腊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的复活节。复活节前40天,教徒们要斋戒、素 食。复活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 ,是希腊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杰出人物, 邱天泽制作,1,李莎 (1914),女,生于苏联萨拉托夫州,1964年加入中国籍,教授,俄语语言学家。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法语系,曾任莫斯科地质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术编辑。1945年被授予“卫国战争期间英勇劳动奖章”。1946年随其夫李立三来到中国,任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李莎即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授,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俄语编辑部顾问。 李莎培养了大批俄语专业工作者,并为俄语教材的审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主编有苏联当代文学原著选读,译有水怪、春芽等。,2,林虎 1927年生,山东招远人,中俄混血儿。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虎的祖籍是山东招远,原本不姓林。他的父亲为生活所迫,早年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在一个白俄家中扛活。他与一个俄罗斯姑娘相爱结婚。林虎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有一年的冬天 外出做工的父亲被冻死了。不久,母亲和弟弟也被霍乱夺去了生命。在无奈中,姐姐被人领走,林虎也被送进了孤儿院,后被一姓林的人家收养。 后任东北军区航空处飞行队飞行员、空军混成旅飞行大队大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曾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后任军区空军飞行技术检查主任、空军师长。1958年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后历任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空军副军长、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解放勋章。 1994年10月退役。 1997年8月24日下午,已经年逾70岁的林虎将军亲自驾驶苏30战斗机进行测试飞行,并在飞行过程中做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葬礼,俄罗斯族的丧葬习俗同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一般实行土葬,棺椁大都用松柏木制成。人死后即要沐浴全身,穿好寿衣,把尸体停放在用几条长凳拼起来的停尸台上,头朝圣像,脚对着大门,三日后入殓。出殡时,棺木不能从正门抬出,要从后门或窗户出去,葬式为头东脚西。埋葬后亲人要定期举行悼念活动。死者的家人要守孝40天,穿孝服,臂缠黑纱,不能在家里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城镇居民多改土葬为火葬。,禁忌,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一般都好客,讲究礼节。迎接客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善意和友谊。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才可用于一般社交场合。俄罗斯人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蓝色代表友谊。社交中,接吻礼节也较盛行,但也有种种禁忌,如朋友之间只能互吻面颊,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妇女的手背,只有长辈才能吻晚辈的额头等等。与老年人同行时,年轻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时,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会上,男子不可以在妇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别人握手,见到长者或妇女时,应先鞠躬,等对方伸出手来时才可行握手礼。 俄罗斯族人爱吃肉,但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礼仪,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 ,接人待客,讲究礼节。俄罗斯族人对熟识的人见面时要问好,说“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节日前夕见 面时要说“预祝节日愉快”,如遇重大节日,有的还有 互相写信或互相致贺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