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丽君志愿服务报告.doc_第1页
阮丽君志愿服务报告.doc_第2页
阮丽君志愿服务报告.doc_第3页
阮丽君志愿服务报告.doc_第4页
阮丽君志愿服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学生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走进甘昌个人志愿活动报告:甘昌行 ,甘昌情作者:阮丽君 联系电话子邮箱:609130136 “千里下乡赴甘昌,送教送法送希望。两周实践倍难忘,黔地冷暖挂心肠。”今年6月28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等联合面向全国高校招募组建的120支暑期社会实践重点活动团队出炉,湖北共有5所高校中标。其中,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团总支组织申报的赴贵州省惠水县法律援助及支教扶贫项目成功中标,成为湖北省中标高校中唯一的省属高校。早在团中央启动这项活动时,政法学院团总支便高度重视此活动的组织申报工作。为确保申报成功,我们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专业配置、年级搭配和个人的能力水平,优中择优挑选出服务队成员,团队人员大多都是学生干部和党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团队组建后,立刻着手查找相关资料,制定活动方案,撰写申报材料,并于规定时间将活动策划申报书提交到团中央,经过层层筛选后,政法学院服务队以精心的策划和务实的方案从全国六百多支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120支重点服务团队之一。 为珍惜赴贵州惠水县农村开展社会实践的有利机遇,更好的培养我们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我们师生一行17人到惠水县甘昌村进行了为期2周的法律援助、义务支教、扶贫助农等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较好的摸清了农村的发展现状,了解了农民的疾苦,排解了农民的困难,拉近了与农民的感情,从而对国情与乡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在用实际行动给当地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的同时,也在奉献中完成知行合一,较好的履行了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现将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总结如下:序言:写给甘昌甘昌为你挂肚牵肠、永不遗忘刘关波 阮丽君 这个暑假一群激情澎湃的热血儿郎牢记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告别城市的宽带网和空调房奔赴千里之外的惠水甘昌在那酷热的夏日时光我们满怀着青春的理想虔诚地走进甘昌的胸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整合的社会力量送法、送教、播撒希望开展农业调研、经济帮扶、为孩子们种太阳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锻炼中收获成长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三下乡”奔波、劳碌亦繁忙苦累并存却也备感欣慰,情绪高昂进村入户调研摸底、了解民疡倾心交流,与乡亲们话家常鼓励他们广辟渠道奔小康我们将募捐得来的善款接济、帮扶贫苦的父老众乡我们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课外图书充当孩子的精神食粮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精心编排互动节目与孩子们同歌同舞同欢畅为孩子解疑答惑、注入爱的力量抚慰孩子们可爱的脸庞让他们更加活泼开朗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与村民分享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与之憧憬甘昌未来发展的辉煌我们用坚毅的步伐将甘昌的土地丈量我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青春的华章赢得了甘昌村民发自内心的赞赏村里赠送的锦旗是最朴实的夸奖临别之时,我们留恋不舍而又充满惆怅,乡亲们送行而吟唱的歌声还回响于耳旁别了,甘昌的人却依然令我们挂肚牵肠走了,心却仍停留在那片曾经实践过的地方十多天的短暂时光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依旧在脑海中清晰浮荡啊,甘昌,我们永远不会将你遗忘将深情的系你于心坎上日后我们定会一如既往关心甘昌孩子,祝他们茁壮成长问候甘昌老人,愿他们身体健康用心关注甘昌的民生改善和经济的乘风破浪走进甘昌之一:我用我眼看甘昌村民的痛难以言说的痛口 阮丽君如果不是来贵州,我不会相信至今还有衣不遮体的人群;如果不是来贵州,我难以相信电视里播放的孩子上学吃冷饭的镜头;如果不是来贵州,我会一直觉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是一种荒谬,如果不是来贵州,我会一直以为患难夫妻相扶相持几十年,用爱相守一辈子的故事只存在于“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可是,我来到了贵州,我用我自己的双眼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曾经我以为不可能的场景。第一次看到那个衣不遮体小男孩,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十二岁的孩子,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他穿的T恤衣领后面是大大小小的口子,脖子上黝黑的皮肤一块块裸露出来。 裤子吊在半腿,这决不是赶什么时髦,而是这条裤子不知道来自于哪里或者说它被穿了多少年第一次面对面听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给我讲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路太远,中午休息的时间又短,大家都是自己带午饭。早晨吃剩的不管是什么随便装一盒就是午餐。学校没有热水、没有热饭的灶,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中午吃的都是冰冷冰凉的饭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甘昌村百分之五十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感觉像是天方夜谭,但当我真正的走近甘昌,走进每一户人家,看到很多家庭没有像样的锅灶,吃饭没有菜,在稀饭里撒盐,年末只有借粮得以渡过时,心里是怎样的震颤与不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很多人在讲究吃得好不好,而这里的人还挣扎在吃得饱不饱的边缘第一次听村支书杨杰介绍村里那对患难夫妻相知相守几十年的故事时,心里还有怀疑,但当我们在那个傍晚穿过竹林真真切切的看到那对感动全村人的夫妇时,泪渐沾襟。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与勇敢的民兵女子携手走在一起。战争英雄在退役后的务工事故中不幸失去双腿,民兵女子坚持守候在身旁不离不弃,二十三年如一日的端茶递水、擦身洗衣。“从广西过来之前,听说过贵州的贫困,也做过心理准备,但到了之后心还是凉了,这里的情景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但嫁给了他,就要携手相伴。他好的时候,我们要一起过日子,他瘫痪了,我还得陪着他。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总得有人撑着,如果我走了,这个家就垮了。”哥哥好几次从广西过来接她回去,民兵女子邓从清都婉言拒绝。有过苦、有过难,但他们都坚持着一路携手走过了。回忆过去的日子,夫妇两人像一对孩子,嗔笑着、打闹着。过去的酸楚,过去的疼痛都化为了一份最美的回忆珍藏在彼此的心中。“这些年很艰难的走过,但从来没有感觉到委屈,因为一旦感觉到委屈了,就什么事也做不了了”邓阿姨的话语触动了在座的所有人。他们夫妇对望着,微笑着,异口同声得说着这样的坚守没有什么不寻常,那口吻、那语气,像是在谈论萝卜、白菜一样平常、寡淡。真正的爱情其实就像他们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习惯了相依为命,习惯了把彼此作为生命的挂牵。突然就想起了梁羽生的一句话:“你的命就是我的命,我们在一起就要相依为命。”世间最美丽、最动人的爱情走到这一步便成为一种永恒了。每天的每天,穿梭在甘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触动、一些震撼,冲刷着我们的心灵,感染着我们的灵魂每天的每天,看着甘昌的人们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心像刺猬碾过一般,每一寸都是痛。甘昌的村民是苦,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置信的生活磨难,他们经历着外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困苦,但他们依然执著的相信着生活的美好,坚定的守候着世间的真情!现在的甘昌像一个患了贫血的孩子,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苍白无力。如果世人多给一些关注,多给一些呵护,输入一些血液,提供一些营养,这个孩子一定可以像中华大地上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一直执著的相信着,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的惠水,我们的甘昌在勤劳勇敢的村民的努力下,在外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甘昌一定可以苦尽甘来,繁荣昌盛!附:甘昌村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我们在惠水县甘昌村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时,为当地发生的一个忧惋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深深震撼:甘昌村响水河畔邓从清阿姨在他的丈夫因伤致残而导致胸部以下全无知觉时,以忠贞和大义,对丈夫不离不弃,相扶相惜,20多年如一日,对丈夫倾情倾心关怀照顾而无怨无悔,演绎着世间最真的爱,最美的情。刘关波 阮丽君 昔日参军守边防,恋上驻地好姑娘。退伍携女回故乡,姻缘缔结圆梦想。岂料生活有跌宕,遭遇事故瘫在床。大义妻子慈心肠,不离不弃伴身旁。走进甘昌之二:我用我耳听百姓疾苦走失的女儿,没有文化的悲哀口 阮丽君“她的女儿几十年前走失了,现在每次遇到外面来的人,她都想打听打听有没有谁见过她”甘昌村兴农组的村民无奈的向一脸迷茫的我们做解释。应当地村支书杨杰的要求,湖北师范学院赴贵州惠水志愿服务团成员对甘昌村的经济状况进行走访和调查。在兴农组的访谈中遇到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希望的光芒,黝黑的皮肤皱在一块,像古树的老皮,特别牵人心痛的是老人赤裸的双脚,脚趾头边结着厚厚的茧我们一坐下,老人便过来哗哗啦啦的说开了,但我们一句也没有听懂。经周围的村民介绍才知道,这位老太有一个女儿,几十年前赶集的途中被人拐卖了,至今毫无音讯。老太的女儿叫罗桂秀,从小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个。长到近二十岁没有出过远门,她甚至说不清楚自己家的地址。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老太的女儿现在在哪里,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但随行的人从老太落寞、孤寂的眼神中看到了无限的担忧与期待。每一群陌生人的到来似乎都成了老太的救命稻草,她努力的回忆、尽力的诉说,她多么希望有人告诉她我在哪里见过这样一个也已年近不惑的人;她多么希望有人给她一个消息,告诉她她日夜牵挂的女儿还在世上安然无恙的活着可是啊,桂秀,你在哪里?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老太黯然伤神的表情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周围的邻居在说起这件事时也是唏嘘不已,一位大叔告诉我们,几十年前村子里的人都不上学,不识字,没有多少人走出过这座大山,他们对山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像桂秀这样二十岁的女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她连回来的路都找不到。没有知识真的非常可怕,二十岁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荒诞,但当时在贵州在像甘昌这样的村子里,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幸运的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在甘昌村村民们逐渐开始重视教育,村里的下一代已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接受教育,期待着孩子们能走出大山,走出贫困桂秀啊,你在哪里?你七十岁的老母亲还在时刻牵挂着你。几十年过去了,你或许早已成人妻、为人母,但在贵州惠水甘昌兴农的这个石块砌成的屋子里,依旧有你老母亲日日的思念与期待桂秀,多希望你的下一代,能读文识字,多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读到我们的文字,多希望他们和我们一块,帮你找到回家的路走进甘昌之三:我用我心感受这一程感想之一:令人敬佩的人问君何故奔波忙 为使家乡变模样 -记贵州省惠水县甘昌村党支部书记杨杰口阮丽君 刘关波“我的时间、我的人都已经不再属于我一个人,我属于甘昌村,属于这里的每一位村民。是甘昌村的山水养育了我,是甘昌村的村民培养了我,我能做的就只是尽我所能,为这里的老百姓多做一点实事、好事,为改变我们家乡的面貌多尽一份努力!”惠水县大龙乡甘昌村党支部书记杨杰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昭示了一个贫困小山村村支书高尚的灵魂。 -题记杨杰,系贵州省惠水县大龙乡甘昌村党支部书记,他是在去年12月甘昌村“两委”换届选举时,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新一届村支书的。当杨杰接过村党支部印章时,他深知自己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重托,必须担当起“为甘昌村的发展寻出路,为甘昌的村民谋幸福,为甘昌的社会促和谐”的责任。自上任至今短短六个月的时间,他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践行了自己当初竞选时的诺言,并赢得了全体村民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大力扶持教育事业,为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理想插翅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也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助推力量。甘昌村杨杰书记深知教育对促进农村脱贫的重要性,于是他上任后不断加强对甘昌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希望通过改善农村教育让村里的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从而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我们此次暑假“三下乡”到甘昌村响水小学的支教活动就得到了杨杰书记的大力支持。7月底,我们抵达甘昌时,学校已放暑假,杨杰书记特地在我们到达之前联合当地的老师,挨家挨户的通知那些孩子们重返学校上课。我们的义务支教正式开课时,杨杰书记专门赶到学校和我们以及小学生语重心长的交流,他耐心的嘱托小学生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更好的走出大山,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更好的改变家乡面貌。村里的老师告诉我们说,杨杰书记经常突击性的到小学去听课,检查工作,在他的严格要求和亲自督促下,村里两所小学今年暑假期末考试的成绩都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响水小学一年级的罗信兵同学,语数双科成绩达到195分(总分200分),荣获全大龙乡第一名的好成绩。杨杰书记把这个好消息做成横幅张贴在他简陋办公室外面,为的是激励更多的孩子好好学习,同时也激励全体村民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为了改善村小学的教学设施,杨杰书记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求县里各方面的支援。今年4月,他以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专门邀请团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县妇联等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到甘昌村响水小学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并组织开展甘昌村首届教育发展座谈会。会上杨杰书记所提出的推进全村教育工作跨越发展的思路和想法获得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宋鸿江被杨杰清晰的工作思路以及其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所打动,他感叹的说这是他所见过的第一个如此高度重视教育的村支书,于是当即表示代表惠水县联合支部向该村捐赠了2000元帮扶金。杨杰书记告诉我们,他是满怀感激之情接过这笔钱的,2000元虽然不多,但通过这笔捐助金他看到了县直属部门的领导对他工作的支持,他终于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县里的支持让他继续前进的信心与动力更足!将响水小学简陋的操场予以整修曾是杨书记的一大苦恼。校舍虽是新建的,但再也拿不出多余的资金建水泥操场。我们团队给学生们带来了足球、篮球等体育用品,但在这个碎石满地、杂草丛生的土操场里却很难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第一次给孩子们上体育课时,他们赤着脚在散满大大小小的石头地上踢球、拍球,即使脚掌被石头划伤了脸上还挂着灿烂无畏的笑。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只是在最后把球装起来的时候看到球已面目全非,他们很心疼,害怕把球玩坏了没法再玩。看着他们小心翼翼抱球的样子,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来的忧虑,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很沉重。杨书记眼里泛着泪花,但依旧郑重的向我们保证,一定要尽力争取到资金,给孩子们建一个像样的操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社会向他们伸来了援手,日前杨书记向我们传来佳音:他带着反映响水小学操场现状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奔走于政府部门与有关企业之间,他的努力最终感动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企业老总,现在已经为村里争取了15万元的发展资金,他准备利用一部分钱为孩子们建一个水泥操场,让他们在水泥硬化的操场上快乐的打篮球、踢足球在杨书记精神的感召下,村民们已逐步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辍学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下降了。今年甘昌村有十名高中生顺利考上大学,但甘昌村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山村,大部分村民种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许多贫困的家境难以承担大学较高的学费。为此,杨杰书记又陷入思考,如何为金榜题名的学生筹措学费?高考成绩揭晓后,杨书记又开始奔波了,县教育局、县团委、县政府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他都尽量前去反映情况寻求援助。团县委的领导在与杨书记半年的交往中,见证了他风雨无阻的为村民付出努力的奉献精神,也非常支持他筹资兴教,于是协助他为准大学生杨伟和李治恒争取到了贵航万江公司“雏鹰计划”学习就业全额奖学金,很好的解决了他们两人四年大学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以及以后的就业问题。村里另外一名大学生李欣也在杨书记的努力争取下,获得了县总工会每年三千元的爱心资助。今年8月,杨杰书记精心组织和策划了甘昌村首届“情系甘昌,爱洒学子”的教育座谈会,会上杨杰书记专门请来团县委书记、乡党委领导、县工会负责人以及高考学子的家长,当众给金榜题名的学生及家长佩带光荣红花,并给高考学子发放奖励金。杨书记说:“国家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依靠教育,甘昌村脱贫致富也离不开教育,希望村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坚持完成学业,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杨书记还告诉我们,为了让这些准大学生不带顾虑的去上大学,他主动为贫困学生办理了低保,另外每年村里还对每名大学生资助两千元元钱,以弥补他们的生活之缺。“甘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全心的爱着家乡的每一位村民,为了他们,我可以放下男儿的尊严,厚着脸皮去化缘、去讨钱。为了这一方百姓,我在向有些单位和部门寻求援助时低下了头,但下一刻我的头依旧可以高高的抬起,为了我的村民我什么不怕!我只希望我们村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不带任何负担的去圆梦,我只希望他们安心、愉快的学习,认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最终成为顶呱呱的人才,我等着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后也希望他们不忘故乡,不忘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人!”杨书记在表彰准大学生大会上的一番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人。一名淳朴的村民告诉我们,在解放后甘昌村60年的建设发展史上,杨杰是第一个如此重视教育,如此关注民生的好支书。 有了杨书记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倾心倾力支持,相信甘昌学生今后的求学路一定会更加顺畅。情系百姓关怀苍生,处处为父老乡亲尽忠诚竭心力13岁那年,年幼的杨杰站在家乡的山顶,俯瞰甘昌的全貌,他看到的是坑坑洼洼的山路、荒废光秃的穷山、食不果腹的村民,这样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从那一刻起他就暗暗鼓励自己,有朝一日,自己若有能力和实力,一定要让村里通上公路,让荒山结出果实,让村民过上富足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发奋学习,努力地积累知识、锻炼能力。从省城中专毕业后,杨杰一直在寻找回报家乡的机会,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突破口,直到2003年在重庆一家文化策划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他,无意中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个养殖企业家通过养殖带领家乡人致富的故事,他深受影响和启发,在经历数日的深入思考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城市工作,带着艰辛打拼得来的15万元积蓄回家乡甘昌办养鸡场。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有的只是一腔沸腾的热血。怀揣着带领家乡人致富的朴素愿望,杨杰开始在响水河畔埋头苦干。在实际的养鸡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一想到自己13岁时许下的愿望,他就信心提升、激情倍增。对于杨杰放弃重庆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养鸡的举动,也有许多村民不理解。杨杰一边承受着村民们诧异的眼光和怀疑的话语,一边认真思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为百姓做实事。村里也养猪喂鸡,但不成规模,杨杰稍有时间就把他在实践中积累的养殖经验传授给附近的村民。他一直希望能把养殖场扩大,把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雇佣过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带动村民致富。但杨杰的养鸡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道路不畅。甘昌村距离最近的威远镇有十二里山路,距离县城有三十四里的路程,平时都是起早贪黑的运鸡苗进村,再运成鸡出村。晴天还可以勉强行车,一旦下雨,车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坑,无法通行。 “要想富,先修路”,每天在这条山路上来回奔波的杨杰深知修路的重要性,但修路不是他一个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回乡几年的养殖生涯,让杨杰感受到了自己一个人力量的单薄,他想改变的有很多,但他目前能做的实在太少。“当时我也思考过、苦闷过,我特别想知道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我报效家乡的梦想。村里的干部虽说也在为百姓做事,但我总是感觉缺乏一些创新和活力。”于是,在2010年甘昌村换届选举时,杨杰主动地站了出来,以年轻人特有的进取精神和敢闯敢试的勇气扛起了建设家乡的担子。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编制完成了本村发展规划、远期目标、近期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了村理财小组、财务监督小组、发展规划小组、救济低保评议小组等村级组织,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入项目建设的工作热情。同时,该村党支部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了党员、工会会员、共青团员、妇女等11个修路互助队,群策群力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来,打破了因劳动力不足不能办成大事的神话。如今甘昌的通村公路已修了一大半,村民们出去赶集可以坐车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为了修路,他拿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过款,用自己的积蓄补过资金的缺口,也关停了自己的养鸡场,全力以赴的奔波在修路的最前线!一方面要修路,另一方面杨杰书记还得时刻关注着村里每一家每一户的发展。他会时不时到村里孤儿家庭张小健家,看看这一个孤老带着四个孤儿组成的家庭,村里有募捐来的衣服一定要送一些过去,有救济的粮食、棉被也忘不了分给他们;慰问了张小健家后他会绕道去看望李振荣和邓从清这对相依为命数几十年的患难夫妻,他还酝酿着等公路修好了,一定要亲自来带他们出去看看大山外面的风景。当年关临近,乡亲们都欢欢喜喜地置办年货时,杨杰书记惦记的却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去年岁末,他通过多方努力,筹集到4000块钱,为村里131位年满70岁的老人购买慰问品,那些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上任之后,我做了一些事情,但这还远远不够。村民们把信任和希望寄托给了我,我就必须义无反顾的带领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过上幸福日子。”在上任六个月的时间里,杨杰受过伤、碰过壁,但他依旧顽强的奋斗着,始终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甘昌村民的幸福日子一定会早日到来!高瞻远瞩、开拓创新,排除万难、扎实务实描绘甘昌灿烂明天甘昌村虽经济尚不发达,但山秀美,水灵动,人勤劳,为此,杨杰书记一直有一个宏伟的构想。他想把村子里三千亩荒山开发出来,种上水晶葡萄,把曾经的荒山野岭变成成规模、成体系的金果林。再利用甘昌村天然无污染的山泉,酿成甘昌葡萄酒;发展循环经济,在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他想将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撒在荒山上,给果林施肥,在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建立良性循环,从而一方面促进金果林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养殖中动物粪便处理问题。他认为,甘昌的特产小黄姜也要形成规模种植,通过技术的提高、市场的拓展增加百姓的收入。至于后期有了经济林,有了养殖场,他还考虑大力发展旅游业,那就是将甘昌村的母亲河整修、开发,修堤岸,划小船,配上当地布依族和苗族的山歌,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这样甘昌的经济就可以得到永续发展。憧憬着美好未来,杨书记的目光似乎更见坚毅。“美丽响水,垂钓乐园,中国小黄姜生产基地欢迎您,邀您品尝野生紫花菌的清香,共享世外桃源的清幽”这是杨杰书记上任之后,专门为甘昌村办公电话精心设计的铃声,如今这个美丽动心的声音已在甘昌村的每一个角落响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拥有高瞻远瞩精神、开拓创新意识、务实肯干的村支书的带领下,甘昌村一定会苦尽甘来,繁荣昌盛!后记:我们在与甘昌村村支书杨杰交流和接触的这短短的十多天里,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全心为村子谋发展,全意为民众谋福利,全情为乡亲解忧愁的精神和干劲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我们的灵魂。在平凡的村官工作岗位上,他用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以及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为他所眷念的那片土地默默的奉献着,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西部山区农村美好的未来和灿烂的前景。附: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记贵州省惠水县甘昌村党支部书记杨杰 从十三岁起,就有着报效家乡,为甘昌村改变模样而立志奉献一生的杨杰书记,把村里四千多父老乡亲的生存与发展都放在心里。为了甘昌村的发展,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为了甘昌村这个大家的进步与繁荣,他牺牲了自己的合家团聚的小家。上任的半年时间里,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的做了甘昌村村民的公仆,四千多的老老少少他都牵挂于心,每天的每天,他都在为他的村民操劳、奔波。他早已不属于他自己,他属于甘昌村,属于那里的每一位村民。口刘关波 阮丽君 放弃城市返故乡,扎根农村斗志扬。担任支书扛大梁,带领乡亲奔小康。重视教育治愚妄,筹款筑路架桥梁。赤胆忠肝奔波忙,情牵父老于心上。感想之二:打动人心的事听,甘昌在呼喊 有感于惠水县甘昌村所见所闻口 阮丽君从贵州回来已经有一些日子了,至今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贵州省惠水县大龙乡甘昌村那些我们支教服务过的孩子,那些我们社会调研走访过的村民,那些对我们心灵带来震撼和感动的以村支书杨杰为代表的村委领导。在与甘昌村村民朝夕相处的十几天时间里,我时常看到他们的挣扎,听到他们的呼喊(一)听,来自于学校的声音回来的这些时间里,经常会梦到甘昌村那群坚强、勇敢而又可爱的孩子们。第一天走进课堂,看到教室里挤满了学生,他们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但他们眼中充盈的都是欣喜与好奇。他们胆怯的用眼睛看着你,小声的与同伴交流着自己看到这些新老师的想法,那憨憨的样子,让你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教室的第一排,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倚在旁边一个十一二岁女孩的身上,酣然入睡。小女孩使劲的撑着他的头,把他抱在怀里,还时不时的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台上的我们。村支书悄悄地告诉我们,那是一对姐弟,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小女孩承担起照顾弟弟的担子。为了能来听我们讲课,她把弟弟都带过来了。看着躺在姐姐怀里甜甜入睡的小家伙,看看姐姐满是歉疚的眼神,我们心里尽是酸楚。起初的日子,那些孩子的眼神总是不远不近的跟着你,但他们终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和你走近。直到我们一天的课结束了,站在讲台收拾物品时,会有孩子走上来帮你捡散在桌子上的粉笔,帮你擦写在黑板上的字,帮你把教案放在办公室里。孩子们争先抢后的围着你,脆生生的喊你老师,唧唧喳喳的和你说话,那份感动、那份欣慰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暑假都放假了,为了上我们的课,他们每天早早的到学校来,远远近近的孩子没有谁迟到。中午大大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孩子们却早已来到了教室。渴了,跑到水池前,嘴巴对着水龙头“咕咚咕咚”喝个饱;累了,学校前的树杈上小憩一会。还有些孩子,由于家住的太远,早上带饭到学校,一放学,走到教室的最后排,打开饭盒,冷饭也好,冷汤也罢,能填饱肚子他们就吃得很酣畅。第一次看到一学生吃早上的带来的炒米饭,黝黑黝黑的米粒,我刚一走近,她一转身就跑掉了。我追着喊她把饭给她热热,她笑着回头说冷饭都已经吃习惯了。还有一群孩子,为了排最后文艺汇演的节目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了,我们劝他们回家去,也邀请他们和我们一块吃饭,他们笑着笑着一窝蜂全跑了,等我们一回头,墙头一个个脑袋都又露出来了说起要给孩子们上体育课,他们当即就激动的就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老师什么时候上、怎么上。捧着我们带来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孩子欣喜若狂。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唯一一个场子还是杂草丛生、碎石满地。我们第一次给孩子们上体育课时,他们赤着脚在散满大大小小的石头地上踢球、拍球,即使脚掌被石头划伤了脸上还挂着灿烂无畏的笑。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只是在最后把球装起来的时候看到球已面目全非,他们很心疼,害怕把球玩坏了没法再玩。看着他们小心翼翼抱球的样子,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来的忧虑,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沉重。一个孩子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摸到篮球、足球,之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了,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上体育课,他们很开心,他们很希望我们多给他们上几节体育课孩子们的笑声时时的在我耳边回荡,恍恍惚惚中就听到他们在山头喊“老师再见”“老师,我们等着你们回来的”的声音;朦朦胧胧中就看到了那个乱石丛生的土操场,看到孩子们在上面传球、运球,来来回回开心的奔跑的样子。听,甘昌的孩子们在呐喊,他们需要新的老师,他们需要新的知识;听,甘昌的操场在呻吟,它希望有一个好的场所提供给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欢快奔跑时不再跌倒、不再摔伤!(二)听,来自于村寨的声音应当地村支书杨杰的要求,湖北师范学院赴贵州惠水志愿服务团成员对甘昌村的经济状况进行走访和调查。我们走访的每一家每一户的状况都深深浅浅的在我们心里烙下了痕。在兴隆组的访谈中遇到了年过七旬的罗老太,我们还没有走访到她们家,她就已经闻声而来。人还没有坐稳,她就哗啦啦的说开了,经周围的村民介绍我们才明白,眼前这位老太有一个女儿,几十年前赶集的途中被人拐卖了,至今毫无音讯。村里一来陌生人,罗老太就像捉住了救命稻草似的,不断地诉说,希望外来的人能告诉她,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她走失了几十年的闺女。在白秧塘走访时看到一位婶子在白稀饭碗里撒盐,搅拌搅拌就开始吃。婶子告诉我们,甘昌村地少人多,他们家的地用来种粮食都不够吃,根本没有多余的地用来种菜,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出去赶集买菜,就只能将就将就了。甘昌村的人习惯吃白水煮菜,习惯在菜炒到一半时放油,村民告诉我们这一来是他们的习惯,二来是为了节省油。村民也养猪,但现在猪肉贵了,到过年时,杀猪的肉多是拿出去卖了。自己一年忙到头有没有肉吃没有多大关系,关键的是孩子们读书要钱,人情世故要钱,生病住院也要钱,但是他们平时又挣不到钱在由一个孤老和四个孤儿组成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书本上描述的“家徒四壁”的实际情景。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几块砖搭起的灶台,几块木板垒成的床之外便一无所有。房顶透着光,下雨是铁定会漏雨的;墙上开着洞,雨能进风无阻。四个孩子中大姐已经出去打工养家了;二姐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但贫寒的家境已经无力延展她的求学路,现在学费没有着落的她正面临辍学的困境,虽然这个暑假,二姐已经在惠水县城打临时工,但用那些钱交学费还是杯水车薪;三姐正读初一,假期在家里和上小学的弟弟一起照顾爷爷。上学期间,姐弟两个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做饭,吃完早饭还要带一份做午饭。弟弟今年12岁,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与安静。我们的队员在问及他的理想时,他的回答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心酸、动容,因为他说他的理想就是打工赚钱给爷爷治病。在这样一个贫微的家庭里,我们看到了爷孙之间那份相依为命的爱,这份爱点燃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村子里的路修了好几次,有钱了继续,没钱了只能停下来干等。由于道路的不畅,村民们的出行很不便利。每周一次到镇上赶集村民们都是早早的起床,背篓里背着山里挖来的药材或者自家树上种的梨子,怀里抱着家里养的老母鸡或者新生的兔仔,步行十几里山路到镇里去交易。日落黄昏的时候,早出那群赶集的人背着背篓步行回来,一来一去,一天的光阴就没了。走路出行对山里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只是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村民们往往束手无策。现任甘昌村村支书杨杰告诉我们,他小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一个乡亲患了重病,等村民辗转十几里山路把人抬到医院时,已经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那位乡亲为此丧失了性命。“这条路要了我们父老乡亲的命,大家一心一意的想修好这条路,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悲剧再上演了。”杨杰书记在说起这条路是眼里噙着点点的泪。但是到目前为止,去硬化这条通往外界的路,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听,罗老太寻找走失女儿的声音在耳旁回响;听,村民们因为吃不饱饭,吃不上菜在低声的呻吟;听,一个贫微的家庭,在艰难的生活中还互相鼓励着要努力、要团结、要奋进;听,村民们想修好出行道路的心在迫切地呼喊(三)听,甘昌村的领头羊在呐喊自2010年12月换届以来。新一届以村支书杨杰为代表的具有创新思维、敢作敢为的领导班子建立起来了。他们是甘昌村有史以来组建的最年轻的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在35左右,他们以年轻人的干劲和精力全心全意的为村谋发展,为民谋福利。杨杰告诉我们,村支两委很重视教育,自他们上任以来,他们加紧对学校的关注力度,他们还经常突击性的到小学去听课,去检查工作,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亲自督促下,村里两所小学今年暑假期末考试的成绩都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响水小学一年级的罗信兵同学,语数双科成绩达到195分(总分200分),荣获全大龙乡第一名的好成绩。除此之外,高考也频报佳讯,甘昌村今年有10个同学参加高考,9人上二本线以上,其中4人被一本重点大学录取。在杨杰书记的来回奔波下,村里有两名大学生杨伟和李治恒获得了贵航万江公司“雏鹰计划”学习就业全额奖学金,很好的解决了他们两人四年大学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以及以后的就业问题。村里另外一名大学生李欣也在杨书记的努力争取下,获得了县总工会每年三千元的爱心资助。在甘昌村首届“情系甘昌,爱洒学子”的教育座谈会上,杨杰书记说,甘昌村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山村,大部分村民种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许多贫困的家境难以承担大学较高的学费。考上大学是好事,但很多父母都是一边高兴一边担心焦虑,村里也很高兴看到孩子们那么争气,可是村里没有钱,能力太有限。为了保证这些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孩子们继续圆梦,他们两支两委会不惜余力一边四处找领导和企业请求支援,一边依靠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像样的操场,孩子们上不了体育课;我们的村民还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我们的公路还不能顺畅的通车,村民出行都是问题;我们的学生上学还交不起学费,还面临着辍学的困境这一切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们在努力地争取机会发展,但我们现在就像一个患病的孩子,由于自然、地理以及历史因素,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苍白无力。如果世人多给一些关注,多给一些呵护,输入一些血液,提供一些营养,这个孩子一定可以像中华大地上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甘昌村的村民一直执著的相信着,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的甘昌在勤劳勇敢的村民的努力下,在外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甘昌一定可以苦尽甘来,繁荣昌盛!”听,这是甘昌村村支书杨杰代表整个村的村民发出的声音!如果说湖北师范学院赴贵州惠水志愿服务团的是一扇窗的话,那么我们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安在窗上的扬声器,我们借自己的眼睛去察看百姓的疾苦,借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村民的心声,然后希望借助更多的力量把甘昌村的状况传播给中华大地上的其他人,让他们看到在中国的西部有一群孩子需要我们关注,让他们看到西部的甘昌需要有人输入血液,它才能更好的造血,更好的发展!听,甘昌在哭泣、在呼喊!俗话所谓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甘昌不是不会哭,是太多的时候,他们无处可哭,没有多少人能听到他们的哭声;甘昌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他一直在呼喊,在努力的寻求支援,如今他们已经站起来了,如果有人伸出一双手,助他一臂之力,他一定可以站得更稳,跑得更快!感想之三:让人难忘的情贵州生活之苦中作乐口 阮丽君不知不觉中,到贵州已经快一个星期了,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现在适应之后的习惯,心开始慢慢的释怀,开始喜欢并开始依恋起这个地方。忘了一天一夜火车的艰辛,忘了最初来没有水洗澡的难受,忘了第一晚在寄居的人家里看到巨大蜘蛛时的尖叫,忘了第一天刷牙时看到满墙鼻涕虫时胃牵动肺腑的翻腾,忘了第一次打电话回家笑着说没事,可挂断电话后满腹的酸楚忘了一切的心理波动,一切的委屈与忍受,现在我的心里盛着的是满满的震撼与感动。站在讲台上,看孩子们满眼的希望与期待,听他们朗朗的诵读声,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突然就有了留下来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冲动。第一节课的结尾,专门留出时间给孩子们讲甘昌两个字的含义,甘代表着苦尽甘来,昌意味着繁荣昌盛,我们的甘昌村经过几年、几十年的发展,一定可以苦尽甘来,繁荣昌盛。当孩子们将我们的信心与愿望诵读在唇齿间时,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同构造的甘昌未来的崭新面貌。被一群小朋友围在其中,和他们一块做手语,感恩的心那柔美的音乐在飘响,我们的手指在飞扬。在舞动的双臂中有无声的语言在我们之间细细地流淌。竹林深处,再一次听李大叔和邓阿姨的传奇故事,看他们彼此的嗔笑与打趣,感受人世间最真、最美的爱情经历,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很难得还有这样一块净土,珍藏着一份亘古不变的坚持与守候。和寄居家庭的孩子融在了一起,白天一起去学校,看她端端正正得坐着听课,晚上我们一起去泉边背水,一起去河边钓鱼,一起去山间打梨,日子过得自由自在而又恬淡闲适。 喜欢寄居家庭里的奶奶,七十多岁了,依旧身体健康、笑声爽朗。每天中午和晚上她总是早早的给我们蒸饭、煮汤。时不时的,她还露一手,做一些贵州菜给我们一饱口福。和团队成员一块做饭,一行人围着大大的锅台,做得人少看得人多,饭没有做熟笑声是一浪又一浪。毕大厨的手艺堪称熟练,起初大家每日的膳食都倚仗于他,现在据说升为后厨总管了;陈二厨的手艺也是相当的不错,一顿早餐都被他整出了花样,只要有原材料,他定能使出全身解数,让全桌人喜笑欢颜;耿三厨好像也不错,但他和我们大姐做出的爱心早餐也赢得了满场喝采;小脸盆的冬瓜烧得很好,目前好像还没有人能超越。每天都是土豆、冬瓜、胡萝卜、南瓜汤,但不同的大厨做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大家每天都吃得津津有味也会在茶闲饭余之时,一群人打打闹闹,会八卦一些新闻,会整出一些趣事,会激起一池的笑声,点燃一群人的心情。赴贵的日子,也会有心酸,也会有心痛,但酸痛的同时,我们也在探寻一份欣喜,追随一份感动。总有那么些日子,走过之后难以忘怀,总有那么些记忆,深深浅浅的烙在心底。而这一程,赴贵的日子里,点点滴滴,喜也好,痛也罢,我都一一的将它放在了记忆的水晶瓶里,收为珍藏,化为纪念贵州“三下乡”之行:爱心与责任同在 感动与感恩并存 口 阮丽君 刘关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噙着泪水?只因我对甘昌村那个贫瘠的小山村倾注了太多感情。为什么十多天甘昌“三下乡”之行的一幕幕会长久地萦绕于我心间?因为那个小山村有我和队友们倾心的付出和奉献。为什么甘昌的村民让我如此感动和挂牵?因为他们的质朴、善良、真诚、亲和令我们深受感染 题记这个暑假,我有幸随学院的师生一行17人远赴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惠水县大龙乡甘昌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为期两周的普法宣传、义务支教、支农扶贫等各项活动顺利结束后,我携带着对那片土地的深深眷念以及对这段生活的难忘记忆,满载着着沉甸甸的感动与收获,依依不舍的与那片多情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挥手作别。 从贵州返抵黄石的当晚,同行的队友们下火车后的第一件事都是纷纷给惠水县甘昌村各自结对的弟弟妹妹拨电话:报平安、致问候、给激励。我握着手机,思虑再三,竟不知第一时间该打给谁。在甘昌村经历的十多天生活,确实有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有很多淳朴善良的心灵在我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挥之难去的记忆。离开贵州的那一刻,我决定把那里美丽的山、灵动的水、善良的人、朴素的情怀都一并恒久珍藏于记忆的最深处。 回黄石的那晚,打开电脑,我不由得想起了由于大山深处网络信号不佳的原因,甘昌村杨支书开车夜行十二里山路带我们到镇上用一个老师的电脑发稿件的情景。村里信号不好,导致我们写的活动通讯、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感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为了让媒体及时了解我们在甘昌村的活动实效,我们每隔三天到镇上发一次稿件。崎岖的山路,坑坑洼洼,人坐在车上来回摇晃,很像是坐公园里的蹦蹦车,尽管如此,杨支书也是不厌其烦地载着我们来回奔波。杨支书只有晚上稍稍空闲一些,而我们也只有在晚上才能放下工作任务,把几天以来拍的照片和写的稿子集中起来,拿到镇上发微博、发博客,同时发给相关的媒体。每次出去,都是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除去来回行车的时间,在电脑前的时间大家都是分秒必争的。总是想多发一张照片,总是想配上最合适的文字,总是想发给更多的媒体,总是想把我们看到的农村尚不发达的现状以及我们对于农村的忧思让更多的人知晓,总是想通过我们这个窗口,让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甘昌村,进而助推甘昌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贵州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地方,幸运的是我们志愿服务的甘昌村有一条环村流淌的响水河。那可是村民们仁爱的母亲河,世世代代的村民饮用着她的清泉长大。河的上游提供全村人的饮用水,清晨,当太阳在山头露出笑脸时,村民们就挑着担下河担水了,水桶的摇晃里有河水叮当的笑语。中游的河水相对比较浅,村民们洗衣、淘菜都在这里,也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一到中午就浸在了水里,嬉戏打闹,孩子的欢笑伴着河水的歌唱,奏出最绚丽的乐曲。我们的团队每天也在这条河里洗衣、淘菜,稍有间隙我们队友们也会聚集在河畔认真的思索和探讨甘昌村的未来发展之策。离开甘昌村已有些日子了,回到家里每每遇到一些事情,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贵州,联想到在那里十几天发生的难忘的事情。会时不时和母亲提及贵州人的淳朴与好客,当我们在甘昌村开展农村经济调研时,每到一家,乡民们总是特别热情的想留我们喝茶、吃饭。尽管他们的生活还不很富裕,地少人多的生存现实让那里的村民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下,但这样的现实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好客的天性。不会忘记村里那个引导我们挨家挨户做调研的准大学生李治恒,在去他们寨里做调研时,他悄悄地回到自己家里安排我们一行的午饭,中午硬是万般盛情把我们十来个人留下来吃饭;不会忘记甘昌村响水河畔的邓阿姨多次趟河过来给我们送来一背篓一背篓的青菜、豇豆等蔬菜;不会忘记当我们设立法律咨询台为村民讲解法律时,热情的村民为我们送来雪糕和梨子等解暑食品;不会忘记我们抵达甘昌村的那天,村支书、村长还有村小校的校长等亲自接待,他们烹饪了当地特产狗肉汤招待我们,这是淳朴善良的乡民对远道而来的我们最质朴而又最隆重的礼遇。也会在某一个晚上和父亲促膝而谈,提起在甘昌的时候我们所承受的那份深沉的爱与责任。惠水县的领导高度重视我们的活动,第一天来的时候,就有县里特派的领导前来接待。离开的时候,惠水县团委书记亲自到村里和我们长时间座谈,亲自发“春晖使者”的聘书给我们,当我们接过聘书的那一刻,我们深知,这证书背后更多的是沉甸甸的爱心和责任。村支书也在表彰当地大学生的会场上当着所有领导和村民的面庄重的为我们的团队赠送了写有“千里奔波为民苦,奉献爱心动天地”的锦旗,并亲自发聘书到我们每一位成员手中,那份信任、那份执着、那份期待汇聚成一份厚重的责任和重托,而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辜负这殷殷期盼之情的。临走前的告别聚餐也是村里精心安排的,村里布依族的阿姨们饱含深情地为我们唱山歌劝酒,那入肚的一杯杯酒里融入了无限的感激、不舍与留恋。 而今,我的人已经离开了甘昌村,但我的心似乎从今而后就和甘昌村有了难以割舍的联系。难以忘怀在甘昌村教孩子们手语感恩的心时,他们满脸的好奇与欣喜,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手语,他们学得那么的认真和虔诚,在汇演那天,看着他们精彩而完美的表现,我感到一股幸福的暖流在我周身涌动,一瞬间泪花就朦胧了双眼。临走前,那些懂事乖巧的孩子们在黑板上为我们画上了彩虹,他们用幼稚的笔体写着“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们走”,“老师,你们什么时候能再回来看我们?”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孩子们对我们无限的留恋与难分难舍。得知我们要走了,从我们离开的前一天上午开始,孩子们就陆续在学校周围寻找花草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们。中午顶着大太阳,孩子们捧着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绿油油的水葫芦叶在我们寄居的地方等着我们,到晚上学校周围方圆几里的花草都被采摘的差不多了,孩子们又带着贵州溶洞里各种各样的石头来看我们。直到我们的车快要启动时,还有一些孩子从大老远赶过来为我们送行,我们的车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山头,而孩子们挥舞着小手喊老师再见的声音却永远的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贵州生活和实践的一幕幕像幻灯片一样一张张在脑海中放映,时间越久,记忆便越加清晰。以至于在回黄石的车上,泪水一直在我的眼里打转,止也止不住。莫道路途远,牵挂亦思念。即使相隔千里之外,甘昌村,我会时时将你牵挂;甘昌村的叔叔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