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 1、什么是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2、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提示】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2)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示】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2)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疑点】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3)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拓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4、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3)方法论要求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5、联系的多样性之二:条件的多样性。 (1)含义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中,因此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的多样性密切相关。,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2)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拓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6、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提示】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的两种情形 第一,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2)方法论要求(两个方面) 第一,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部分影响整体,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7、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深化:系统观 (1)含义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提示】整体与系统的关系 “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但又有区别。,(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一,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系统和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热点】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8、小结:关于联系的基本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管随意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第一,联系是多样性,要求我们全面把握事物的联系,尤其要注意事物的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第二,联系的多样性还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第一,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部分影响整体,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一,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最后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06广东政治卷17)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C,(06文综全国卷变式题)外来物种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给农业的生态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据报道,目前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这说明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 B、 C、 D、,D,(06江苏)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A,(05江苏卷1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B,(06广东多选)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BD,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一)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提示】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提示】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提示】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什么是认识(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管世界)。,【提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如实反映。 第二,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显示其实际意义。,【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2、真理的相对性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方法论要求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二、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的观点 (一)运动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提示】 a.“变化”从空间上讲,“过程”从时间上讲。 b.哲学上的运动概括料一切运动的共性,而这一共性是通过运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要点】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采购五万合同范本
-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水稻代收合同范本
-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Module 4 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活体购销合同范本
- 停车场车位租用合同范本
- 3做个“开心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辩论赛主席演讲稿
-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GB/T 27924-2011工业货架规格尺寸与额定荷载
- GB/T 25085.3-2020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3部分:交流30 V或直流60 V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202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
- 2022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虎符铜砭刮痧)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课件
- 文件袋、档案袋密封条模板
- 依图科技业务概述
- 支气管镜室工作制度
- 船模制作教程(课堂PPT)课件(PPT 85页)
- 防腐检查培训教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