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doc_第1页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doc_第2页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doc_第3页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doc_第4页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2、渗透初步的函数数学思想和“事物相互依存,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思想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比例尺1、提问:谁看见过比例尺,在哪些地方看见过。2、如果学生能说出比例尺,就让学生说说“1:20000”的意思。揭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桐乡到杭州60千米。请采用一把比例尺,并求出图上应画几厘米?探讨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3、假如学生不清楚比例尺,让学生思考尝试:(1)我们的教室长8米,宽6米,你能画出教室的示意图吗?并且要能让人看得懂。交流学生的方法。(2)篮球场更大,怎样把篮球场的图形画到图纸上去吗?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怎样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的面积画在小小的地图上呢?二、新课学习1、例1教学。出示例1,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反馈。像这样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本题1:2000就是它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反馈,校正。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的实际含义。思考:上题中,如果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你能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吗?3、讨论深化(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不同,怎么办?(2)为了使计算简便,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化简成“1”,写成1:N或1/N,便于计算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想一想,有N:1的情况吗?(3)比例尺有单位名称吗?为什么?(比例尺是用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4、比例尺的应用:(1)出示例2:读题,独立练习(2)交流反馈三、小结: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的前项通常是几?求比例尺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求图上实际距离?四、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课后反思: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做作业时,学生的规范书写进行重点讲解。但是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于灵活性的应用还比较差。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应用比例尺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比例尺的关系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图上距离。3、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概念,能看懂并应用线段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比例尺?2、在一幅平面图上,用4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如果实际距离8厘米,在图上应画几厘米?你是怎样想的?二、新课1、例3教学(1)出示例3,学生独立思考并解题(2)交流反馈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用方程) 算术法: (用线段比例尺)2、做一做,第1题。(1)分析题意,学习线段比例尺。让看得懂线段比例的同学说说意思。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介绍线段比例尺0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米以上面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对于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600米。(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题。(3)交流反馈2、线段比例尺再举几个线段比例尺的实例进行讨论,以加深理解线段比例尺。3、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各自尝试解答。再讨论思考方法。先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出各位同学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再标出他们三家位置。三、小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堂作业。教学内容:练习八3教学目标:一、 复习回顾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出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请举例说明。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以怎样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按上面举的例子,用数值加以计算。二、基本练习1、练习八,第1题,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2)集体分析交流、反馈。2、练习八,第2题:先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出比例尺,再改写成线段比例尺。(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2)集体分析交流、反馈。3、练习八第3题:求出图片比例尺。让学生各自解答后,再交流与分析思考方法。4、第4题,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5、第5-7题,学生各自解答,再交流解题思路。6、实际操作:(1)第8题,先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再画图。(2)第9题,先测出实际房屋的长与宽,(以教室为例)接着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再计算出图上距离,然后再画出图。 (3)第10题,根据给出的平面大小,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再根据给出的数据算出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图。最后标出线段比例尺。 机动题:(综合练习)1、 在比例尺是1/3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4厘米,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8厘米,求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实际距离不变)2、 在一幅已看不清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BC两地的距离为2.8厘米,BC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44千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同一幅图的比例尺一定)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4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使学生在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一张照片,后面看不清楚吗?2、老师帮它放大些。3、出示放大后的两张照片,和原图比你觉得哪一张没变形?与原图比变大了,但形状不变,在数学上称之为变大。4、图形放大的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操作探究1、探究图形放大规律。让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有什么关系?宽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的比是2:1 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宽的比是2:1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师:2:1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也可以请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师引导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学生在材料纸上画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2)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放大的特点,谁来说说看图形放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3、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思考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再让学生尝试着画画。(1)画后,让学生说说图形缩小后与原来有何异同。(2)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4、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三、小结本课内容。四、布置课堂作业。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5教学目标: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2、提高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3、培养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新授1、教学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12.8/8=/108 12.810 1288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3、教学例6(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四、总结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6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及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正、反比例的判断,提高判断题目中成正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的能力。2、能正确地用正比例或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1)货物的总质量一定,卡车的载重量和运货次数。(2)椅子的单价一定,购买椅子的数量和所用的钱。(3)加工的产品数一定,每天加工的件数与完成的天数。(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数与时间。(5)房间的面积一定,每块砖的大小与所需的块数。(6)水渠长度一定,已经挖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三、对比练习:(1)食堂15天烧煤600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煤可以烧多少天?(2)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40千克,可以烧15天。如果每天烧5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 a. 指名分析数量关系。b. 学生独立解答。c. 反馈交流,分析错误原因。d. 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e. 怎样把第(1)题改编为反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