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doc_第1页
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doc_第2页
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doc_第3页
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doc_第4页
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检验中非标方法应用浅谈非标方法,顾名思义即非标准方法,它可以是实验室自行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也可以是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或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择的合适的方法。药品检验中由于检验目的不同对采用标准的规定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委托检验时采用的标准应为国家标准,中药饮片在没有国家标准时可采用地方标准;对于非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委托的检验采用的标准方法可以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也可以是经过客户同意并经实验确认的非标方法。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是在药品管理法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规定的药品检验可以选用的两类方法。非标方法有时不体现在检验报告书中,如在检验中由于质量标准简单,不易得出准确结论,或检验中出现主观方面的不符合但为保证结果准确、客观,需要进一步做实验证实,我们把这样的方法也可称为验证方法;此外我们常用的还有基础测试时建立的药品初筛方法,药品评价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时建立的实验方法等等,这些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非标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药品检验中往往可以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结果,近年来,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各地药检所在严格选用标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开展打假,提高药品检验的准确度,先后开展非标方法的探索研究,一些大案要案得以破获,表明非标方法的研究在药品监管中具有重要意义。非标方法可以提高药品检验的质量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非标准方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非标方法的应用扩大了药品检验的方法来源,提高检测水平,可以保证出具的报告准确、科学,可以揭示药害事件的真实原因,为案件的处理、药品的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近年来涉药案件的成功侦破,显示出非标方法的研究应用在药品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齐二药事件由于采购辅料时贪图便宜,误投乙二醇;欣弗事件为减少成本,擅自缩短灭菌时间;甲氨喋呤事件是因为工作责任心不强误投原料等等,这些涉案药品如果只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多数得出的是符合规定的结论。因此结合案情,在充分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大胆推测,建立非标方法(这种非标方法不同于正规工艺条件下使用的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排查,才有可能查出药品质量问题的真实原因。制剂中掺假、制假牟取暴利,给检验结果的判定带来困难。同样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检验中,也存在着按照标准检验符合规定,但实际情况是存在质量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下述原因:1 人为掺入异物、染色或掺入部分假药,以贵细和紧缺药材为甚。如红花、血竭染色,西洋参中掺人参,虫草中加增重粉等。2 名称相近或外形类似,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淆。如粉碎的小平贝母充川贝母、粉碎的水半夏充半夏等。3 异地引种造成栽培变异,饮片性状、组织或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很大。 如柴胡、薄荷、玫瑰、菊花、当归等。4 在栽培、加工、炮制过程中,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出现质量问题。如葛根、菊花硫熏过度等。种种情况表明,在出现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时仅仅按照质量标准检验有时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判定结果,因为一方面质量标准在其制定时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需要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所用材料、仪器等在变化,检测对象等因原料的纯度、产地、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使得原有标准的检验方法不再是最精密准确,甚至出现偏差;另一方面药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药品按标准的规定制备,是药品应符合的最低要求,一旦各个环节出现偏离,采用质量标准检验常常不能发现;而对于故意掺假、制假等犯罪、特别是高科技犯罪情况下生产的药品,由于造假者采用的手段不是药品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如果依照现行标准检验,一般无法查出其非法添加的成分,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法,因此,非标方法在检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非标方法的建立可以提高药品检验的质量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有效地遏制假劣药品对人民群众造成的伤害。法律法规有关药品质量标准及非标方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药饮片依照本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明确指出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在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不能检验时,药品检验机构可以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药品检验;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使用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5.3.5规定:实验室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药品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可根据监督需要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药品检验;作为认定药品质量依据的补充方法和项目,由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征求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意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应当在2个月内提出意见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10个工作日内以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批复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里提到的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在批准前就是非标方法。从法律法规要求不难发现,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非标方法在确认后经客户同意即可使用,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也规定,非标方法若作为药品监管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必须经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成为正式的国家标准后才具有法律效力。非标方法主要采用的分析技术及应用领域近年来,非标方法在各级药品检验所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查出假劣药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标方法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成为国家标准,它是药品质量标准的完善和必要补充。从2003年至2008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即各药检所建立的非标方法共计110种1。在这110种新建立的非标方法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技术有薄层色谱法、显微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法、琼脂凝胶水平电泳、酶联免疫法等,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法、琼脂凝胶水平电泳、酶联免疫法等应用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大多数基层药检所尚不具备。110种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主要应用在下述领域:血竭中松香酸的非法添加,抗风湿药中双氯酚酸钠的添加,降糖药中格列苯脲、格列齐特、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吡格列酮的添加,抗心律失常药中盐酸普罗帕酮的添加,镇静安神药中氯氮卓、地西泮、卡托普利、氯喹、艾司唑仑的添加,降压药中盐酸异丙嗪、氢氯噻嗪的添加,壮阳类药中他达拉非、他地那非、西地那非的添加,清热感冒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添加,止咳平喘药中地塞米松、醋酸氟轻松、醋酸泼尼松、茶碱的添加,前列腺用药中靛蓝、靛玉红的添加,天麻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的添加,减肥药中西布曲明的添加,消肿止痛药中双氯芬酸、氨基比林的添加,健胃药中法莫替丁、西莫替丁、盐酸雷尼替丁的添加,蒲黄、黄芩、红花、五味子、朱砂、血竭的染色检查,胆南星、海金沙、细辛、穿山甲的掺杂检查,人用狂太疫苗检查等等,涉及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化药、中药、生物制品等。在基础测试方面,各地药检所建立非标方法进行药品的初筛,以加强药品监管的覆盖面,拓展基础测试的技术手段。如在基础测试中应用的各种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各种非法添加简单的理化实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等。此外,为简化实验或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建立的新方法,用于验证检验结果的非标方法,可以作为辅助的技术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得出判定结论。在药品检验标准中,尤其是一些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检验中,有些结果的判定依靠的是主观感受,如味觉、嗅觉、颜色、质地、表面等等,由于主观感受因人而易,药材、饮片若产地、栽培年限、采收季节甚至加工方法不同就会有差异,或有些药材种间差异很小,在标准检验项目少时,也需采用其它方法加以确证,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经常需要进行确认证实的项目有:1 味道:微酸、微涩等要考虑过度熏硫、非法添加矾等成分。适度硫熏可杀虫害,有利保管。但硫为有毒物质,市场常见过度硫熏增白如川贝母、枸杞子、山药、天花粉、茯苓等。2 颜色:为了使饮片颜色鲜艳,加入染料进行染色。在检验过程中,对于颜色的变化要敏感,注意药材、饮片在溶剂中溶解出的颜色,初步判定是否染色。如红花、五味子、乌梅染色等。3 嗅觉异常,常见于品种变异导致的气味变化,可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法等进行验证,如薄荷。4 药材或饮片的粉末经常会非法添加其它成分甚至造假,可以采用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证实。5 种间差异较小,如水半夏与半夏,川贝母与其它小贝母,土茯苓与白土苓,紫苏子与苏子类,白及与其同属植物等也需采用两者间有区别的显微、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法等。非标方法的建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药品检验所是需要为药品监管出具具有公正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机构,根据药品管理法、计量法、实验室资质认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使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质量标准以外的方法即非标方法均需经过确认后才能采用,成为判定依据时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各级药检所进行非标研究,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非标方法建立有明确的规定。在建立非标方法时除需依照建立药品分析方法的实验要求外,还要遵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即当必须使用质量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应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议,且应包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以及检测的目的。所制定的方法在使用前应经适当的确认。这样建立的非标方法在经过国家局批准后可用于药品监管的委托检验。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首先对新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检测之前应当制定程序。程序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信息:1、适当的标识;2、范围;3、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类型的描述;4、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和范围;5、仪器和设备,包括技术性能要求;6、所需的参考质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物质(参考物质);7、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8、程序的描述,包括: 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在每次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 需遵循的安全措施;9、接受(或拒绝)的准则和/或要求;10、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11、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的程序。药品标准要求新建立的方法要进行方法学验证,从而保证方法的科学、准确、可行。在采用非标方法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要进行评审,验证方法的适宜性。验证的方式可以是:使用参考质量标准或有证质量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与其它不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室间比对;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价;根据对方法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在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耗材、实验方法均具备且评审验证表明方法适宜时,可以确认实验室有能力开展此项检验,能够确保所制定方法满足规定的或预期使用的要求。确认时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确认通常要确定以下部分或全部参数:精密度、偏差、线性、检出限、稳健性、选择性/特定性等。非标方法在作为药品监管的检验依据时还要经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建立非标方法,可以完善标准,提高检验准确度,但在建立非标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下述问题:1 要有全局观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由于现今药品标准数量大,中药材同源品种、易混淆品种多,制药企业多,所以在标准建立过程中,要避免重复用工。2 检验非法添加其它成分的非标方法在添加成分相同或相似时,要尽量使标准统一,避免标准重复繁多,不利于标准的检索、更新和使用,容易造成标准的误用。3 要注意中药材品种的多样性,在非标方法建立时样本选取要科学全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对样本的敏感性。4 现阶段作为基层药品检验监管的侧重部分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我们既要注重准确检验药品的非标方法的建立,更要从源头的原辅料、生产过程等对方法的建立全面把握,通过技术手段全面分析药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影响因素,确定监管重点,使得药品在各个环节均得到良好的监控,而不是只是检验结果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药品的质量构成,充分发挥药品检验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我所近年来中药检验经常采用的验证方法及相关课题研究近年来,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我们在中药检验中经常采用的验证方法如下:1 采用显微法、薄层色谱法、溶血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对种间差异较小的品种予以确认,如土茯苓、菟丝子、川贝母、五味子、薄荷、合欢皮、白及等。2 采用理化鉴别对熏硫等进行确认,如葛根的硫酸盐检查等。3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成药中的成分进行确认,如人参、当归等。4 采用与标准中不同的方法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边缘数据进行确认,如复方感冒灵片等。5 采用简单的水试方法对饮片的质地、颜色等进行确认,如茯苓、血竭等。6 采用显微法、理化鉴别法对掺杂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