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标提示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考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三大众传播媒介更新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平民化中山装旗袍列宁装开放四合院新文化运动婚姻自主剪辫易服教育权利考点二中后期公共汽车1969邮政局丁日昌考点三昭文新报通俗性定军山中央电视台1993新观念巧学妙用1.构图解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2.图示解史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3.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4.图示记忆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5.构图解史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6.图示解史近代报刊业的影响7.构图解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8.漫画解史网络的负面影响虎(网)口救子互联网也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考法1理解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考题1】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答案B 准确解答本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准确、合理、完整解读材料并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人拉火车”现象的出现,深刻解释这一现象隐含的实质。二是依据材料信息慈禧太后不能接受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分析可知造成人力拉车的原因是封建礼制,而封建礼制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1)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2)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3)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考法2认识近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题2】 (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 本题是比较类选择题,审题的关键是从比较的数据等信息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首先,找出上海放映“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的信息;其次,分析北京和天津放映外国片的比例远远高于上海的原因;最后,对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得出答案。 近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报刊、影视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2)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考法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社会影响史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二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提示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2.据上述史实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提示(1)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3)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4)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的变化,注意抓住开头第一句话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背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说明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的社会风俗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在通商口岸地区。史料二揭示了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实质表明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及对社会生活习俗西方化认识的局限性。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社会影响(1)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考法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史料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完全是受外国影响的”,“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因素”。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述略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史料的观点。提示观点: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量洋货进入,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乡村走向衰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植入,破坏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的自救运动,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活动,波及乡村;兵祸匪乱、苛捐杂税、天灾等多重打击,传统乡村走向崩溃。 解答观点评判类试题,首先要提炼观点,然后再评述观点,注意联系史实,史论结合,但在评述时要关注评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忌偏离主题。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1.(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材料描述的仅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体现了政府的态度是限制该行为,说明当时女性的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的目的是因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这具有号召推翻满清统治的作用;其次是分析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也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选B项。A、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相符;D项与辛亥革命不相符,均排除。答案B3.(2014安徽文综,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和“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表明了申报作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看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片面,B项错在“普遍”,C项错在“主流”。故答案为D项。答案D4.(2016天津文综,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A. B.C. D.解析材料显示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使用无线电,正确;近代中国科技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错误;中国此时已经进入制度学习阶段,错误;中国引进西方无线电体现了世界市场联系的发展,正确。故C项正确。答案C5.(2014浙江文综,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解析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由图片及题干文字信息可知,图片以图证史,该史料可以作为说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广告业的进步、婚姻礼俗之变迁的第一手资料,但不能说明世界文明之演进。故答案为D项。答案D6.(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才首倡白话文,故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不是通俗性报刊,而是文言政论性报刊,A错;早在19世纪70年代,国人就已开始办报,而时务报在1896年创办于上海,B错;当时中国报刊刚起步,国人需求量有限,D错。答案C一、选择题1.(2016吉林白山三模)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解析题干中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黄包车,五六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超过汽车,这就表明了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日本的侵略,排除C。答案D2.(2016湖北黄冈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成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解析中国的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项正确;审美观发生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潮女性日益增多是旗袍变化的结果,故C项错误;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东北名校调研)右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解析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枪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河南郑州二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三联考)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婚证词仍使用文言文,故A项错误;材料“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等,体现了男女平等,故B项正确;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此时日本早已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山东济南模拟)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析根据材料中“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中设立的“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体现出辛亥革命后妇女参政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在材料中,女子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未提及守旧势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部分女子学校的个例,就说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这是不准确的,故C项错误;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山西大同联考)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解析材料并未反映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不能说明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故C项错误;据材料图片和文字可知汽车的使用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河南洛阳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解析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A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 城乡观念差距是由于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差别巨大,故B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故C项错误;交通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河北唐山摸底)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企业的分布,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上海和重庆先后使用西方发明的时间在缩短,表明东西部发展差距在缩小,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7辽宁抚顺模拟)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 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论性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6全国名校联盟大联考)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解析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答案D12.(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解析延安电影发展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但不等于说延安电影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故A项错误;延安电影主要是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故B项错误;“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电影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主研发的产物缺乏历史依据,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7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陕西省韩城县党家村反映了中国古代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党家村的宗祠规定男人60岁就成为“老人”,可以参与宗族议事并具备参与竞选族长的资格。在宗族祭祖时,“老人”要进入主祭位置,领受双份祭品。村里一般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从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直”。“盗窃,拨弄是非惹村人不和,以及让村人不能容忍的各种劣迹,都可能受到公直老人的处分。”村中还规定“在牧牛羊之所,早种杂粮等物,当其盛长之时,须要紧围,若遇践食,点照赔还。未值时届禁关牛羊,践食者,不可藉端罚赔”;“禁地方至春忙栽种之际,各户不许放牛。羊、鸡、鸭踩食田禾,如有遗失等情,各将田蔸赔苗,如有不遵,任凭送究”;“遇旱年,各田水渠,各依从前旧章,取水灌溉,不许改换取新,强塞隐夺,以致滋生讼端。天下事,利己者谁其甘之”等,以此约束村民行为。在党家村,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慈”等内容,每家门楼前刻有诸如:居之安、和为贵、庆有余、慎和谦、耕读第等大字。中国古代乡村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基本特点材料二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完全是受外国影响的”,“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因素”。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述略(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党家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村里一般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从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直”“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慈等内容”归纳特点;第二小问,可以从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宗法制影响归纳。第(2)问,首先要概括观点,即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其次要对观点进行评述,可以先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分析国外因素,从中国国内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苛捐杂税等分析国内因素。答案(1)特点:建立老人制、公直制;敬重老人;宗族势力干预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色彩浓厚;建立以乡规民约为自治契约的调解机制;重视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等。原因: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儒家思想的影响。(2)观点: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量洋货进入,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乡村走向衰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植入,破坏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的自救运动,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活动,波及乡村;兵祸匪乱、苛捐杂税、天灾等多重打击,传统乡村走向崩溃。14.(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尹宝云教授在现代化的通病一书中写道,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首先要表明观点,赞成尹教授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论述,注意表述中要做到史论结合,最后用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回扣观点即可。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观点一等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严密,阐述明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关系较清楚,阐述基本明确。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答案示例:赞成尹教授的观点,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结构逐步解体,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等。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社会生活:不缠足运动、剪辫运动等。(从三个方面举例)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上从专制独裁逐步走向民主法治,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从愚昧迷信逐步走向科学化、大众化。高考探究课(七) 时空观念构建 热考视角探究视角1主流思潮“实业救国”思想、国家富强的思想观念“实业救国”最早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深受其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以实际行动践行;辛亥革命影响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考题1】 (2012课标全国,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据题干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变化,可以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是改变了经济思想观念,在民族危机下,毅然冲破旧的经商观念,主张实业救国,故选A。B、C、D三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A视角2历史思维看现实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考题2】 (2013重庆文综,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42年中国已被迫开放,但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与18431847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根源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正确。A、C、D三项虽然会影响到英国制造品的输出值,但不是根本原因。本题选B项。答案B视角3爱国意识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富强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考题3】 (2016课标全国,30)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题干时间是1932年日本在东北进行局部侵华战争,图片中有“挽回权利”“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C项错误。答案D视角4主干知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考题4】 (2014安徽文综,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C. D.解析由“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商人鉴于纺织业获利丰厚,争相投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本纱之输出杜绝”,且欧洲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由此可知,正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现于1927年以后。故答案为B项。答案B视角5历史意识西方文明的影响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考题5】 (2014课标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答案B 押题视角预测押题1数据背后的历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明初至清末,全国总人口不断增加,但城市化水平却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规模的限制C.西方势力的冲击 D.经济结构的制约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现象是全国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相背离的倾向,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增长迅速,这是由中国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的,故D项正确。A项属于偷换概念,“城市经济的衰退”与题干材料所说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并无直接关联;B项并非主要原因;C项涉及的时间段仅仅是近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D押题2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关注近代中国的新经济因素2.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主张与西方“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纾也”。据此可知,郑观应()A.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B.主张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C.认为中西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经济D.应把经济发展作为军事战争的后盾解析近代以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故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同时又意识到初生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微弱,故主张发挥政府的力量来予以辅助。这种想法已经彻底抛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而主张政府应与商人合谋,这是非常巨大的转变,故答案为B。A项与材料无关;C项“主要差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中“军事战争”属于对题干材料中“战”字的误解,该“战”应指“商战”。答案B押题3历史思维看现实科技的自主创新3.19世纪中后期洋务企业创办期间,政府不得不聘请的很多外来技师不但工资高昂,如“岁支薪俸六千两”,而且“机厂是伊专司,机匠皆伊信任”。这说明此时期()A.洋务企业的技术依赖严重 B.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本质C.洋务企业具有半殖民性质 D.洋务企业管理权的独立性解析本题考查洋务企业的特征。题干的主旨是:外来技师工资高且独断性强。由此可推知,洋务企业在技术上并不具有独立性,需要依赖于西洋技术,故此题选A项。B项外延过大,“侵略”即掠夺占有之意,材料很难体现;C项本身说法错误,洋务企业乃政府“自强、求富”之举,谈不上殖民性质;D项说法不妥,洋务企业的管理权属于清政府,而非外来技师。答案A押题4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4.薛福成认为,在万国“竞事通商”的形势下,“以中国生财之极富,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中国日贫且弱,西人日富且强”,因而他设计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这说明薛福成已经认识到()A.西方经济侵略的危害 B.振兴商务的重要性C.经济全球化下的挑战 D.解决民生的必要性解析由“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可知薛福成认识到列强的经济侵略是中国“民穷财尽”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故A项不符合题意;由他所设计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可知他已经认识到振兴商务、发展民族工业、制造本国产品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由薛福成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晚清时代,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故C项不符合题意;民生问题与材料关联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押题5史学方法计量史学5.下面为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其中19141920年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中国工业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C.一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列强放松经济侵略,减少对华商品输出,导致市场供应工业品有所减少,故物价有所上涨。民族工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多产品投放市场,会导致物价下跌(或趋于稳定),故排除B。答案D押题6社会史观习俗变迁中有历史6.1898年康有为曾向光绪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呼吁光绪率先断发易服装,给国民作榜样;但1912年以后,康有为却又开始蓄辫。这反映了康有为()A.积极扭转自己的政治观点B.转变了对社会习俗的看法C.不赞成实行民主共和制度D.努力为复辟清王朝作准备解析材料中的发辫具有政治寓意,它代表的是对清朝的忠诚,故民国初创时,临时政府便强制剪发。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材料中康有为“蓄辫”的政治意图是表达其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反对,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康有为政治观点的转变,A项错误;B项仅仅把“发辫”理解为社会习俗,没有反映出问题的实质,排除;D项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排除。答案C 经典史料选读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形成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在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中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罗荣渠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评论。他认为:(1)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向有:半边缘化、衰败化、革命化、现代化,其中现代化是最主要的,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2.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和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解读】材料反映了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认为:(1)中国近代企业在结构上是沿着轻工业和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的,即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这与中国史学界的传统观点不尽相同。(2)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方面,外国企业起了特殊作用,这与中国史学界简单认为起推动作用的主流观点也不相同。3.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解读】本段材料指出了阻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材料中“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可得出政府腐败无能是导致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之一;“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说明近代中国技术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之一;“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说明近代中国人才缺乏。4.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社会生活的演变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变革的表征。社会生活的演变反过来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又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各个领域里的改革更加深入进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使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商品的流通、土地的开发、资源的利用,以及外贸的增长,使经济领域充满活力,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解读】(1)作者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领域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受制于政治变迁、经济转型、思想解放和教育变革,同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与教育。(2)作者全面解读了社会生活的表现,以全球史观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动因,以现代化史观分析社会变迁的重大意义。专题提升练(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是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变化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飞速发展B.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大量输出商品C.洋务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中国成为英国纺织品最大的海外市场解析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这与工业革命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增长,故C项错误;最大材料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广西桂林、北海、崇左调研)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表明()时间进口货物值鸦片(%) 棉布(%)棉纱(%)总1850年54%34%6%390.8万元 1870年34%50%6%6 457.4万元 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鸦片仍占54%,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清政府的抵制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货物,没有体现出对外出口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说明中国的传统的纺织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取得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湖南岳阳模拟)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18651895)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解析本题时间“18651895”,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A项错误;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就被镇压了,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此时民族工业产生,进行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河南焦作模拟)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驾乎西制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解析根据此题中“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