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具有资源禀赋的专业化经济模型与经济发展分析田振明* 田振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讯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510006;电话Email:。 刘华辉* 刘华辉:广州中医药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讯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510006;电话E-mail: 。*(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22模型的专业化经济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论是,若两个国家在事前相同,它们选择何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不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产出。若两个国家事前相同且资源禀赋结构也相同,由于专业化经济的存在,两国同样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化生产,然后以一定的交换比例进行国际贸易,同样可以促进整个系统的经济发展。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先天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而比较优势较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反而要大大小于条件互相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若两个国家在事前是不同的,那么以资源禀赋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有两种方式,其中两国均以自己资源密集度高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是最有效的专业化经济生产模式。关键词:分工与专业化;事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JEL分类:F24 F27 F205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f Specialized Economy Model with Resource Endow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IAN Zhenming LIU Hua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P. R.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pecialization system in a 22 Mode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 is obtained, if two nations are same at ex ante, the total amount of whole economic systems output is out of effect which they produce specially in either of the two products. If two nations are same at ex ante, their structures of resource endowment are same also, they can choose different specialized product and mak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 certain exchange scale, the whole economic systems development can be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specialized economy. This can explain that mos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ade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endowment conditions are similar, but the trade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y and undeveloped one is very little. If two nations are different at ex ante, there is two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resource endowment, the configuration is the most valid one in which two nations produce based on their high resource intensity product.KEY WORDS:Division of labor and specialization; Ex ante;Absolut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 引言在国际经济学说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专业化经济或分工经济,作为技术、要素禀赋和生产函数等外生变量之外的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却为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忽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怎样才能实现快速的工业化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一直是经济学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理论也就成为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论题,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与学说。分工的概念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进步,分工可以定义为工序的划分,或者指工作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关于分工的详细定义与分析参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中译本,977-983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另外,关于劳动分工的起源可以参看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一文,(陈平,经济学季刊,2002,Vol.2,No.2,227-248) 该文用生态文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描写市场竞争和劳动分工,用稳定性和复杂性之间的消长关系解释了斯密困境,用“广义斯密原理”即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规模、资源种类和环境涨落的三重限制来解释历史上劳动要工发展的多样性。在古典主流经济学中,Smith(1776)的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开篇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接着他以扣针的生产为例生动地描述了分工带来的经济性。斯密同时指出:“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 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由于人们选择不同的专业, 不同的专业决定了劳动分工的不同, 从而劳动生产率出现高低的差别, 高的劳动生产率就产生了经济的增长. 这种劳动分工产生的绝对优势,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同时Smith也指出分工水平是由市场容量决定的,即“斯密定理”。而Ricardo(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外生比较优势与分工的关系,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出品此产品换回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整个世界经济将会较之不分工之前增长。同时,他也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停止。这也指出了专业化经济是个人和行为专门化的,也就是说,它是局部递增规模报酬的,这和瓦尔拉斯均衡机制是相容的 参见Yang和Ng(1998)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综述:Yang Xiaokai and Ng Siang. 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A Survey. In K. Arrow, Y-K. Ng and X.K.Yang, eds. ,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Analysis. London: Macmillan, 1998。杨小凯、张永生(2001)指出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两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差别并不是简单的外生与内生比较利益的差别,它们在本质上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学发展思路。绝对优势理论关注分工网络模式等经济组织的拓扑性质变化,而比较优势理论关注资源的分配与流向等非拓扑性质的变化。Young(1928)用个人专业化水平、生产链条长度与中间产品数这三个重要概念来论述分工问题与经济增长,提出了著名的“杨格定理”, 即:递增报酬的实现取决于分工的进化; 不仅分工取决于市场的大小, 市场的大小同样取决于分工; 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 继Young(1991,1995)之后, Dixit和Stiglitz(1977)、Rivira-Batiz和Romer(1991)用中间产品的种类数增加来分析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 Dixit和Stiglitz建立的DS模型被经济学界称作新贸易理论,该模型指出,即使两个经济体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没有比较优势,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则只要两个经济体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就可以产生内生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条件下,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就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具有一般性。Yang(杨小凯)、Borland(1991)利用分工的演进模式,提出了分工水平的不断演进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论点。因为专业化经济的存在,分工水平的不断演进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形成了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内生比较优势,从而扩大了经济市场的容量。反过来经济市场容量的扩大又促进了分工的演进,提高了分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升高,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Schultz(1993)和Yang和Ng Yew-Kwang(1993)、Yang(2000)对杨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Schultz(1993)强调经济增长源于劳动分工和规模报酬递增,认为在企业家的组织活动过程中,劳动分工、规模报酬与竞争均衡是可以相容的,符合瓦尔拉斯均衡机制,专业化、人力资本、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是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的。杨小凯(1989)认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劳动分工的内生演进,技术进步与制度均源于内生专业化。Yang和Ng Yew-Kwang(1993)、Yang(2000)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的框架,在该框架下对传统贸易理论和增长理论重新思考。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贸易理论是在角点解的基础上,通过个人选择他们的专业化水平的决策来解释贸易模式,通过分工的演进和事前相同个人之间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来解释国内贸易如何演进成为国际贸易,将交易效率的提高视为折衷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两难冲突的范围扩大的原因,从而带来分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正是分工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折衷消费多样化与生产专业化之间的两难冲突的范围,从而使个人专业化水平与消费品种类数同时增加。同时内生化了消费品种类数和分工水平,指出内生技术进步并非投资与研发的结果,分工网络规模和市场容量充分扩大是新技术发明与新产品出现的必要条件。将超边际分析法运用于李嘉图模型,解释了同时决定贸易政策和贸易模式的一般均衡机制,证明了不仅贸易模式与分工水平依赖于贸易政策,而且贸易政策也内生于分工水平;同时还将交易成本纳入了H-O模型,指出SS定理忽视了交易成本而可能使贸易结构发生非连续地变化的超边际效果。杨小凯将个人看作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建立了内生专业化模型,解释了分工的网络大小、市场联合度和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内生演进,克服了AK模型和基于R&D的内生模型不能内生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与自利决策间的相互关系。Yang和Ng Yew-Kwang(1993)、Yang(2000)认为DS模型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为何以及如何从国内贸易中演变而来,杨小凯等人在新兴古典框架下构建了内生分工与专业化贸易理论,认为没有外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但有内生比较优势的时候,而且交易成本比小于专业化经济效应时,也可以产生贸易;劳动分工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不断演进,劳动分工的演进使得个人专业化水平、贸易依存度、劳动生产率都会增加;交易效率提高使得市场容量扩大,国内贸易就向国际贸易演变;当交易效率达到极大时便会出现一个统一的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市场,从而市场容量的扩大为折衷劳动分工(经济组织)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提供了更大余地。Sachs、Yang和Zhang(1999)进一步将交易效率和生产函数在各国间的差异引入DS模型,认为只要一国的内生比较优势超过外生比较劣势,该国就有可能出口外生比较劣势的产品。Cheng、Sachs和Yang(2000)运用超边际方法来重新审视李嘉图模型,论证了交易效率低的国家的分工水平低于交易效率高的国家。同时指出,在完全专业化的32李嘉图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中都没有对所有潜在贸易伙伴国的比较优势,并且交易效率很低,那么这个国家会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二 22模型的专业化经济生产分析专业化经济是指当某人在生产某产品时,随着他在此活动中的专业化水平上升,其边际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因之而不断提高的经济现象。关于专业化经济的分类,尽管在内涵上是针对个人的,但个人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因此在外延上可以划分为个人、家庭、工厂、企业、地区和国家等不同层次的专业化经济。专业化经济是以有分工的经济系统为前提的,专业化只是分工的一个方面,而分工是专业化、迂回生产和专业化多样性的统一,如果只有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多样性,如每个人都只生产一种产品,在自给自足的这个经济体系中就不能满足个人多样化消费的需要;如果只有专业化多样性,没有专业化,如每个人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这个社会就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承认专业化与分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难的,在没有社会分工的情况下,你必须生产全部的食物、住房、家具、汽车、电视和你想消费的其它服务,那将是多么疯狂的世界 杨小凯 著.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张定胜,张永生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第62页。如果没有迂回生产,劳动生产率就可能很低,没有人能够生产出超过自己需要的剩余产品,并用之换得自己需要但又不生产的产品,这时为了满足自身多样化消费的需要,也不得不自己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专业化与迂回生产和专业多样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都是分工的不同方面。因此,专业化就是分工,就是专业化、迂回生产和专业化多样性的统一;讲专业化经济,就是讲分工经济。Yang(1998,2000)指出,所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就是分工经济 杨小凯, 张永生 著.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第18页。,所有部门的专业化经济对分工经济的存在是充分的 杨小凯 著.经济学原理. 中国社会社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30页。在以下的经济系统中,我们考虑两个国家(国家1与国家2)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产品1与产品2)的生产系统,每个国家事前都是相同的 事前是指经济体的嗜好、资源禀赋、生产函数以及经济的绝对规模等外生经济变量因素。,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设定如下一组生产函数与时间约束: , (1) , (2) , (3)xi表示国家i自给产品x的数量,yi是它自给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xis是国家i售出的x的数量,yis是其售出的产品y的数量。xi + xis 是国家i的产品x产出水平,yi + yis是其产品y的产出水平。lji 是国家i用于生产产品j的时间。若每个国家都自给自足,整理(1)-(3)可得到国家i的的生产转换函数,对Yi求导,有,上式是Yi与Xi之间的边际转换率,转化函数的一阶导数小于零,说明生产转换函数在X-Y平面上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用Yi对Xi求二阶导数,则,当a 1 时 在a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时并不存在比较利益的情形,但存在着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尽管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但各国的消费水平会通过国际贸易有所提高,经济福利也随之增加,达到位置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专业化经济效益是客观存在的,它超过了比较利益的范畴。正如Arrow(1979)指出的那样,李嘉图专业化的观念缺少斯密理论中的某些属性;在Ricardo的理论体系中生产能力是既定的,而在Smith斯密看来,专业化更多的是一个精心选择的问题 参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中译本,第86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在一个具有专业化经济的世界里,以专业化经济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整个经济体的经济规模扩大,而且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交换的双方将共同受益。如果国家1试图增加产品Y的生产,哪怕开始只是扩大一点点,但在专业化生产的收益递增效应作用下,稍加扩展的Y就会获得成本优势,促进其进一步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强化了它的优势,出现了一种“滚雪球”式的专业化倾向,推动国家1专业化生产产品Y。反之亦然,国家2也会专业化生产产品X。然后两国在各自的提供曲线上以一定的交换比率进行国际贸易 “一定的交换比率”是指介于两国各自国内产品X与产品Y的交换比率之间的某一交换比率值;提供曲线是指一国对应某一进口产品的数量而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的轨迹,两条提供曲线位于以两国国内交换比率值为斜率且过原点的两条直线围成的区域之内。,那么整个经济系统的经济福利会比两国均自给自足时有所增加。由于两个国家在事前是相同的,所以二者选择哪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不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产出。实际上,这个结论与文定理(Wen, 1998)是相一致的,也即“每个消费者-生产者决不买卖同种商品,决不生产和买同种商品,并且最多只卖一种产品”。在专业化经济产生的边际成本递减的推动下,每个国家都会朝着最优角点解的方向趋进 角点解是指决策变量的最优值是其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最优决策的解就是角点解,关于角点解详细论述参看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 杨小凯, 张永生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第21-23页。,最终在点E两个国家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得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三 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22模型的分析资源禀赋是指与地域相关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由于知识欠缺与技术落后,经济活动呈现自然化特征。地方经济发展难以脱离既定自然条件,其生产方式与发展路径通常取决于地域自然资源禀赋特点。人们总是顺应自然环境与利用当地资源来发展地方经济,同时形成与地域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相匹配的产业与产品结构。自然资源禀赋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不仅反映了地方产业与产品结构选择中的资源约束;而且体现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基于地域自然资源禀赋特点而具有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的非均衡性是纯资源禀赋理论的基础,纯自然资源禀赋型专业化经济对自然资源禀赋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但人类并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主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分工不断地演进。从经济发展与组织演化的历程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当地域独特自然资源成为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时,专业化经济的出现是可以预期的。赫克歇尔与俄林正是看到了生产商品不仅仅需要劳动,资本、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也是必须的,而且注意到生产不同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也不同。从而赫克歇尔(1919)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俄林(1924)在赫克歇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论证了资源禀赋差异所产生的贸易和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阐述了资源禀赋理论的国际贸易学说 俄林对其理论的阐述首先见于他于1924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贸易理论,这篇论文于1924年以“Handelns Teori”为题用瑞典语发表,1991年被译成英文,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在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中,俄林更加周密地论证了资源禀赋差异理论。 在下面的经济系统中,我们考虑两个国家(国家1与国家2)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产品1与产品2)的生产系统,每个国家事前相同,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结构相同,两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是生产产品Y的资源禀赋多于生产产品X的资源禀赋,即用于生产产品Y的资源禀赋绝对量大于生产产品X的资源禀赋绝对量。设定如下一组生产函数: , (4) , (5) , (6)其中ba1,经济系统显示专业化经济,且由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原因,两国生产Y的能力均大于生产X的能力,劳动时间L的分配是以资源禀赋的多少为基础的,产量曲线图如下所示:YXACBDEFG图2 具有资源禀赋差异的两国专业化经济总量转化曲线自给自足的总量转换曲线分工时的总量转换曲线单一国家的PPC O 在这个经济系统中,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的存在,两个国家均有生产产品Y的绝对优势,但是由于多样化消费的需要,由DS模型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两国不可能均完全专业化生产Y,于是当一国专业化生产产品Y时,另一国总会专业化生产产品X或者两种产品均生产,而且在专业化生产的收益递增的效应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效应时,根据文定理(Wen, 1998)另一国会专业化生产产品X。两国分工之后,再按照产品Y与产品X的交换比率进行交换,则整个经济系统的产量都会提高,经济总量会比两国均自给自足时提高,提高的数量在图中用多边形CGDEC的面积表示。专业化生产之前两国的PPC均为曲线AFB,两国专业化生产后按交换比率k进行交换,PPC仍然为曲线AFB,而此时的消费曲线是直线AB,生产规模没有改变,但由于专业化经济与分工经济的存在,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同时上移,社会福利水平均得到提高。上述分析显然建立在贸易理论某些最简单的标准假定基础上 如假定劳动与资本相对价格不变,分工不发生运输与交易成本等。,且两国的资源禀赋结构相同,即生产产品Y的资源均比生产产品X的资源丰裕。此时两国并不具有Ricardo所说的外生比较优势,初始条件完全相同,但由于专业化经济的存在,所以两国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模式进行生产,产生内生绝对优势。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先天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而比较优势较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反而要大大小于条件互相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下我们考虑事前不相同两个国家(国家1与国家2)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产品1与产品2)的生产系统,两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由于事前不同(这里可指国家的嗜好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和生产函数不同等情形中的一种存在或者几种情形同时存在),不妨假定国家1具有生产产品X的优势,国家2具有生产产品Y的优势,(优势既可指绝对优势也可指比较优势)。设定国家1的生产函数如下: , (7) , (8), (9)其中ba1,经济系统显示专业化经济,国家1生产Y都比生产X更具优势,劳动时间L的分配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设定国家2的生产函数如下: , (10) , (11) , (12)其中ab1,经济系统显示专业化经济,国家2生产X都比生产Y更具优势,劳动时间L的分配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IHGFEYXACBD图3 具有资源优势的两国专业化经济总量转化曲线国家1的PPC国家2的PPCO分工时的总量转换曲线1分工时的总量转换曲线2 此时,在经济系统中,国家1具有生产产品Y的优势,国家2具有生产产品X的优势,专业化生产有两种分工模式:国家1专业化生产X,国家2专业化生产Y,用总量转换曲线1表示(虚线);国家1专业化生产Y,国家2专业化生产X,用总量转化曲线2表示(实线)。显然前者的分工模式不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无效的专业化经济生产模式。而后者是有效率的专业化经济生产模式,并且在点F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国家1专业化生产Y,国家2专业化生产X,然后以交换比率k交换Y与X (其中)。则整个经济系统的产量都会提高,经济总量会比两国均自给自足时提高,由于专业化经济与分工经济的存在,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同时上移,社会福利水平同时得到提高。射线OI表示两国内部的两种产品的搭配比例,它通过两国的两种产品的等比例线确定,因而具有国际分工临界线的经济含义。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经济生产模式是初级的国际贸易与经济组织形式。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HO理论指出贸易量及模式只与相对资源禀赋有关,而与相对嗜好及不同行业之间生产技术差别无关。从而这一理论在实证检验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是Leontief(1953)提出的里昂惕夫之谜 这是对HO理论的第一次实证检验,Leontief在1953年出版的论文“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n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中,他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数据来检验HO理论,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个世纪的富有成效的争论。,其后Arrow(1961)等人从数学的严格意义上证明了HO定理的错误,他们指出,对于生产函数是CES的模型,哪怕生产函数在两国之间相同,但只要替代性在生产X和Y中不一样,就可能产生“要素密集度逆转”。所以以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初级形式,而以分工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生产模式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高级形式。四 结束语 专业化与分工把生产率提升的根源内生化,这一理论都比李嘉图或新古典外生比较优势理论更丰富和更有说服力,专业化与分工是比较优势的源泉。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专业化经济与资源禀赋理论的关系,并论证以分工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禀赋理论的特征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启示,不能被动地信赖要素禀赋参与国际贸易,而应依要素禀赋发展变化规律,明确生产要素发展的变化方向,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并不断地完善与优化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通过国际分工以分工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形成产业大市场和不同国家或地域间的产业互补,不同国家共同享受专业化经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当然,国际分工的交易费用必须小于专业化经济产生的好处,这是专业化与分工的界限。专业化经济不仅可以产生在事前相同的不同国家之间,而且也可以产生在事前不同的国家之间,即可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间产生,而不论这些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 专业化与分工是经济联系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推进必然伴随分工的加深。当专业化经济渗透到资源禀赋理论中时,极大地拓展了专业化经济的范围,开辟了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更有意义的是,分工与专业化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参加世界性的专业化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符合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提供了了新的切入点;同时也给它们通过专业化经济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上攀升,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现实可能性。参考文献1 Smith Adam.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New York: Random House,1937.2 Ricardo David.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 Cambri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51.3 杨小凯,张永生. 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 经济学(季刊). 2001, 1 (1):19-44.4 Young Alwyn. 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Progress. Economic Journal, 1928, 38: 527-545.5 Young Alwyn. 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106: 369-406.6 Young Alwyn. The Tyranny of Numbers: Confronting the Statistical Rea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Growth Experie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110: 641-680.7 Avinash K.Dixit and Joseph E. 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67, 297-308. 8 Rivera-Batiz L.A. and Paul M. Romer.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106:531-556.9 Yang Xiaokai and J.Borland. 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460-482.10 Schultz, T.W. Origins of Increasing Returns, Black Publishers. 19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子印刷合同协议
- 返点装修合同协议
- 承揽展会合同协议
- 果园补充合同协议
- 采购船只合同协议
- 房屋赠矛合同协议
- 车辆代售合同协议
- 车库养鸡合同协议
- 采购授权合同协议
- 耕地租用合同协议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机构与零件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
- 哈萨克斯坦劳动法中文版
- 表面粗糙度仪检定证书
- 健身长拳《起势、开步双劈、按掌前推》教案
-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章课件
- 森林管护措施及造林工作思考
- 顺丰ai面试19道题自我介绍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1-5题库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 5 Part B C 第6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