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新团队申请书1.doc_第1页
嘉兴创新团队申请书1.doc_第2页
嘉兴创新团队申请书1.doc_第3页
嘉兴创新团队申请书1.doc_第4页
嘉兴创新团队申请书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申 请 书团 队 名 称: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 团队带头人: 袁晓兵 牵 头 单 位: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 通 讯 地 址: 嘉兴市亚太路778号2号楼 联 系 电 话:申 报 日 期: 2011年6月 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专项办公室制2011年5月16日填写说明及要求一、 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二、 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详实、文字精炼。三、 附件材料,应单独装订成册,版面大小应与申请书相同。四、 凡立项、获奖、专利等须注明项目号、文件号、专利号,SCI、EI、ISTP等论文应提供省部级立项、成果评审定点查新单位出具的检索证明。五、 所有成果均须附证明材料复印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六、 所有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七、 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于页面左侧装订。承 诺 书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年 月 日团队带头人(签字):年 月 日牵头单位(盖章) 年 月 日一、简表创新方向名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所在研究基地(F)A.国家实验室 B.省重点实验室 C.市重点实验室 D.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E.省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 F.其它团队带头人姓名袁晓兵性别A. 男 B. 女出生日期1969年 06月 20 日民族汉A专业技术职称学位A.博士B.硕士C.学士最终学位授予国或地区及学校中科院长春光学机械与物理研究所A.院士B.国家级人才计划C.省级人才计划A行政职务中心主任电子邮箱所在工作单位(院、系、所、实验室、中心) 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通讯地址及邮编嘉兴市亚太路778号2号楼联系电新团队构成情况创新团队构成情况总人数45岁以下成员数高级人数中级人数初级人数博士人数硕士人数171618818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称/学位研究 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签 字核心成员含团队带头人袁晓兵男1969.06高级/博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团队带头人陈健男1980.02中级/硕士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总监李强男1984.02中级/硕士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负责人马忠健男1984.12中级/硕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项目负责人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位/学位研究 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签 字马宏雷男1978.07中级/硕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技术开发祝雪莲女1982.03中级/硕士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开发朱军男1984.09中级/硕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硬件设计陈永金男1983.01初级/学士智能交通系统硬件设计曾臻女1981.02中级/硕士智能交通系统硬件设计周磊磊男1981.09中级/硕士智能交通系统软件设计夏利杰男1985.12初级/学士智能交通系统硬件测试殷浩侠男1987.08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软件设计沈海龙男1986.07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软件设计崔伟只男1982.08初级/学士智能交通系统软件测试张振男1983.03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硬件测试甘述绍男1982.06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硬件测试张建园男1985.10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软件测试唐燕风男1982.01初级/学士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软件测试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是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嘉兴市政府联合共建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中心拥有硕士、博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数十人,形成了以年轻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研发、生产、应用、售后服务的技术创新团队,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就是中心着力打造的这种技术创新团队。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主要致力于物联网(传感网)技术的研究,自成立至今,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主体参与的传感器网络体系构架、协议栈、组网、协同处理、传输、多种传感器及阵列等方面拥有国家专利和技术研发成果100多项,并在我国军用和民用的多个领域展开了成功运用。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主导制定或参与起草了国家、上海市两级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技防标准、公安应急指挥系统移动多媒体传输网络国家标准草案;此外,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与诺基亚,上海世博局,中国移动,713厂等单位均有全面的合作。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RFID等领域形成了系列化的高科技产品和应用系统,这些产品和系统已应用到浦东国际机场、在六国峰会、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特奥会、奥运火炬传递、上海世博会等场所。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同时参与了多个军用系统的研发,将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引领者和倡导者,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围绕物联网产业链,主要致力于智能交通、平安家居、智能防入侵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智能交通领域。针对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将重点放在智能化开放式停车场问题的研究。依托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解决地下停车场利用率低的同时,地面交通拥挤、乱停乱放、管理困难等矛盾。实现对地面停车的智能化管理,实时共享交通信息及地面车位信息。致力于打造一个全天候的、无人值守的城市地面交通管理及收费系统,以解决愈来愈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平安家居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空间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针对现阶段及未来家居生活的需求,我们着眼于将传感网技术应用于家居领域,将家庭安防、本地控制、多功能远程控制、场景联动、个性化家居定制等集于一身,开拓全新的家居生活体验。智能防入侵领域。针对如机场、园区等安防重点单位的区域布防需求,我们主要致力于研究综合利用复合传感探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智能视频技术及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来构建三维的、全天时的、全天候的防入侵系统。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的发展目标是“致力于成为物联网领域专家级权威机构”;我们的使命是“以严谨务实的科技为人类创造更智慧、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奉行“忠信、创新、卓越、协力”的核心价值观和“着手实用,引领前沿,放眼未来”的技术观。三、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1 关键技术攻关中心在系列标准化模块方面,研制成功了系列化传感网标准化模块,包括:l 控制系列:CPU:OMAP、ARM、XSCALE,FLASH:2M8M,ROM:256k2M;l 基带系列:信道编码:卷积、交织、RS、CRC,扩频增益20dB,通信速率为9.6kbps6Mbps;l 射频系列:发射功率为500W20W,动态范围80dB,DSSS、OFDM、自适应选频;频率范围为300M5.8GHz;l 网络接入系列模块:1X网关、GPRS网关、TCP/IP网关、802.11网关、802.16网关、铱星网关、全球星网关等;这些模块已投入使用、并开始销售。在系列化模块的基础上,中心研发出系列化传感网节点设备,包括:l 系列微型化节点:MSNI至型节点:调制:FSK、PSK,窄带、直扩,频段:300MHz2.4GHz,速率:2.4Kbps1Mbps,待机功耗:W,通信距离:200m至2KM;l 系列高速传感网节点:调制:PSK、QAM,直扩、OFDM,频段:300MHz2.4GHz,速率: 1Mbps48Mbps,通信距离: 2KM20KM(城市环境下),峰值频谱利用率:2bits/Hz/s;同时,基于多种节点的基础上,利用所传感网的网络构架、协议栈等技术成果,形成系列传感器网络。目前,中心在物联网领域已申请专利136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已授权42项,在该行业的发明专利中占绝对优势。中心的技术占据国际传感网(物联网)领域核心地位,参与和主导部分国际标准和核心技术,在传感器网络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等代表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被国家重大专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采纳,在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领域拥有重要的话语权。2 系统研制2.1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在充分考虑城市复杂环境中,多路移动视频、数据无线传输瓶颈的基础上,采用B3G/4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TD-OFDM传输体制,工作于信号传输绕射能力较强的UHF频段,真正在实际使用中实现了“抗遮挡”、“非视距”、“动中通”的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传输,表现出卓越的无线信号传输绕射能力和支持高速移动的性能。同时,采用TDMA协议实现多址接入,保证多用户并发工作,从而支持多路无线视频、音频和数据的实时传输,满足公安、武警、消防等多部门应急联动的应用需求。此外,通过自动判选、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大规模组网使用、大范围无缝覆盖和全城机动布防。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实时获取临时卡点的现场监控视频,满足领导和指挥人员远程研判、决策、坐镇指挥的需求。同时,该系统能够为大型保卫工作、各种警卫开道、突发性事件,提供多路现场实时移动视频。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六国峰会、特奥会国家元首保卫中成功应用。受到公安部、安全部、中央警卫局、武警总部等领导的高度肯定。在上海市公安局,已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覆盖地面、水上、空中立体式、全方位的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完成对整个上海市的无缝覆盖。该系统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上海站、残奥会火炬传递、国家元首出行等,以及2009年奥巴马访华、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安全保卫等活动中作为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为公安部和上海市公安局指控中心提供直观、实时和丰富的现场视频资料和指挥调度手段,并已成为上海市公共安全的重要通信平台。在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已建成的水上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与VTS船舶服务系统配合使用,成为吴淞海事处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的有力助手。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人员可实时观看到多艘移动船载传送的视频、数据等信息,更直观地了解现场情况,从而进行更迅速、更有效的调度指挥。截至2011年5月份,全年共实施完成以下项目:A. 上海市公安局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在完成上海市公安局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扩容(累计完成销售额1100万元)的基础上,2010年主要完成对系统的系统维护工作,并圆满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全保障工作,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肯定。在即将来临的“十二五”期间,规划继续对系统进行扩容、升级(预算1500万),保持上海公安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在全国公安的领先水平,并走向世界先进水平。B. 上海海事局水上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扩容项目在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已建成的水上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吴淞海事处管辖的从黄浦江口、长江口至洋山港等水域的无缝覆盖。该系统已成为吴淞海事处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的有力助手,成为我国第一个近海水上交通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典型应用案例。2010年,继续对该系统进行扩容,分别在鸡骨礁雷达站和花鸟山雷达站新架设2台基站设备,完成销售额50万(截止2010年底,该系统的总销售额为350万)。C. 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鹰视”机载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在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分别在两架直升机安装机载设备,完成“2发3收”机载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成销售额260万。D. 浙江省公安厅警务航空队机载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目前正在为浙江省公安厅警务航空队进行规划建设机载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整个系统一期工程预算3300万,其中专用于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资金1450万。E. 系统改进和升级截止到2010年底,针对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对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升级。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国家03专项的有力支撑,系统功能和性能上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已经于客户单位达成了“系统扩容”和 “系统升级”等方面的立项预期。通过对核心技术精炼和积累,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在无线高速图传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者。2.2 JG项目的研制和开发l 已完成研制总要求评审与上报工作 l 已按期完成初样试验 l 已完成转阶段评审准备工作 l 2010年12月完成正样研制鉴定和外场试验 l 总项目合同经费超过一亿人民币; 2.1.3 03专项2009年,中心牵头申请并获得了国家03专项“低功耗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及片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研制工作,获得国拨资金3250万元。在面向图传的基带算法上,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其中多项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03专项的技术引导,对中心已有的高速图传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和升级,并在以下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l 视频编解码器研发。以前图传设备中的视频编解码器采用其它公司为图传设备定制的产品,只支持CIF格式,体积较大,清晰度不够,成本较高。通过核心技术突破,研发了自己的视频编解码器,目前已经可以完全替代相关产品,并且体积更小,清晰度更高,成本更低,使用更灵活。l 功放研发。以前图传设备中的功放模板在价格,技术和节点进度上受制于人。今年6月份嘉兴中心启动功放自研项目,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打破这一技术壁垒,到今年年底,自研功放已经能完全替代相关产品,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成本,并且在功耗,体积上更胜一筹,为图传设备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l 单向设备改进升级。根据上海市公安局等客户的需求建议和在充分调、掌握研市场动向风向标的基础上,我们在设备结构和系统框架上做了一些更合理的升级和改进。新研的设备具有更高的系统吞吐量,支持更多的用户数,在接口定义和编码效率上有了质的优化和提升;l 双向设备改进升级。将设备改进和专项系统研发相结合,力求推出相对成熟和功能完善的产品。硬件上,改进后的双向设备使用自研的视频编解码器,支持标清的视频传输和音视频同步混传。功放模块采用自主研发的产品,支持上下行收发链路的高速切换;软件上,采用自主研发的协议栈和路由算法,支持多个节点的高速接入、网络管理和权限仲裁。采用多带宽多速率灵活可调的基带算法,根据不同的信道环境和用户需求自动选择带宽和传输速率。功能上,不仅可以通过340M的无线信道传输,还可以借助2.4G的wifi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更支持目前所有流行的外部接口,包括网口,RS232,RS485,USB等。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袁晓兵,男,1969年6月20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的带头人, 1991年至1993年工作于大连迅达电子公司,1997年9月及2000年9月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自2003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第四研究室主任。袁晓兵在军用无线传感网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多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十五”及“十一五”期间,作为核心骨干及技术负责人,参与多项国防重点、重大项目的研制工作。带领近50人的科研团队,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展开传感网的研究工作,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在战场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多类传感器系列处理算法、战场传感器网络随机布设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目前正主持开展我军第三代传感器侦察装备的研制工作。项目成果已在国家安全、机场防入侵、公安应急指挥、轨道交通、反恐维稳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型号装备列入“995二期工程”之中,为“067工程”侦察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我军边海防侦察监视系统建设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将广泛装备全军侦察部(分)队和边海防部队。2008年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核心成员(不超过3人)简介陈健,男,2003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获得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学士学位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双学士学位。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的技术总监。2006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自2006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系统所),为微系统所四室高级软件工程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自2006年9月,陈健同志派驻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作为软件技术核心研发人员,参与中心承担的多项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在此期间,曾担任中心软件部门主管,中心技术研发部部长,并于2009年担任微系统所两个重点型号任务的软件系统主任设计师。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心优员工和微系统所优秀员工。李强,男,200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毕业,获得 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 专业学士学位。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关于智能交通系统方向的项目负责人。2008年3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自2008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系统所),为微系统所四室高级软件工程师。自2008年6月,李强同志派驻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从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实时计算机改造领域的理论知识研究,在图像处理、视频监控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及研发经验。参与了两项大型、一项特大型及若干中型JY型号系统的平台软件研发,并负责其中某分系统软件的设计工作。在物联网集群网络信息处理、情报系统设计研发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马忠建,男,硕士,1981年12月生,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研发团队关于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方向的项目负责人。2006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参加工作,同年8月,派驻嘉兴中心从事物联网方面的相关研发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曾主研上海市科委城市公共安全Mesh传感网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检索2篇),参编著作2部,申请专利3项。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上海市公安局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机载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上海海事局无线视频传输系统、XX军区XX基地无线可视化演习指挥系统等项目的设计、研发、建设和实施。在上海市公安局,已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覆盖地面、水上、空中立体式、全方位的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完成对整个上海市的无缝覆盖。该系统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上海站、残奥会火炬传递、国家元首出行等,以及2009年奥巴马访华、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安全保卫等活动中作为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为公安部和上海市公安局指控中心提供直观、实时和丰富的现场视频资料和指挥调度手段,并已成为上海市公共安全的重要通信平台。在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已建成的水上无线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与VTS船舶服务系统配合使用,已成为吴淞海事处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的有力助手。在XX军区XX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已建系统在“北剑2008”和“砺兵2008”等军事演习中作为重要的无线可视化演习指挥平台,为导演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掌控演习丰富了手段。六、创新团队成员近五年来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代表论文序号题目年份期刊卷(期)、页作者1.研究片内多径分离技术在基于RSSI定位中的应用20114电子与信息学报Vol.33No.4 Apr. 2011 ,pp891-895罗炬锋 邱云周 付耀先 袁晓兵2.基于FFT并行搜索伪码和频偏的快速捕获新方法2011.3电子与信息学报Vol.33 No.3 Mar.2011罗炬锋,王翔,付耀先,袁晓兵3.无线传感器分簇网络中MAC协议的研究2007.3计算机应用研究Vol.24,No.3,pp.265姜华、袁晓兵、王鹏、刘海涛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道仿真模型的研究2006.11算机仿真计Vol.23,No.11,pp129姜华、袁晓兵、付耀先、刘海涛5.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保护策略的研究2006.11计算机工程与设计Vol.27,No.21,pp.3951姜华、袁晓兵、童琦、刘海涛6.一种新能量有效性无线传感网节点设计2006.10计算机工程与应用vol.42 No.35 pp.120沈杰、殷振慧、袁晓兵、姚道远、刘海涛专利序号名称年份授权专利号发明人授权国家是否转让1.基于双重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拓扑控制方法20070316200710038130.4沈杰、姚道远、黄河清、马奎、邢涛、袁晓兵、刘海涛中国否2.基于双重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通信方法20070316200710038131.9沈杰、姚道远、黄河清、马奎、邢涛、袁晓兵、刘海涛中国否3.无线Mesh城域网络架构20070615200710068579.5马忠建、王海林、姜华、刘海涛中国否4.一种无线传感网的分布式分簇组网的方法20070415200710041294.2黄河清、沈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