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说课资料.ppt_第1页
基因的本质说课资料.ppt_第2页
基因的本质说课资料.ppt_第3页
基因的本质说课资料.ppt_第4页
基因的本质说课资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说课的主要内容: 一:说教材 1.说内容和地位 . 2.说重点难点. 3.说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问题链教学法. 2. 探究导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2.教学主线 3.板书设计 附:教后体会 一:说教材 内容和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在第3章占有重要位置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 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 实质和规律。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则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两个经典 实验,因此两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本节的难点 ,这也正是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教材按照科 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 考,让学生理解这两实验的最关键的设计就是把DNA和 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在本节的教学过 程中,要注重把实验过程的探究与科学方法的学习相结 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 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 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 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探究科学家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则, 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 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 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知识目标 1、识记: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实验验证; 2、识记: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 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 2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 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 、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 目四 驾考宝典网 / 驾考宝典2016科目 一 科目四 情感目标 1、通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 的艰辛和漫长。 2、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 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3 、实验验证DNA和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 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说教法 1、问题链教学法: 结合教师的渐进式问题链,一环扣 一环,层层剖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探究导学法(假说演绎法.讨论探究法.背景呈现 法.要点提示法)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在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下 ,以问话、讨论、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意识,归纳实验结论,验证实验假设,从而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 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 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 、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 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 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 缺乏理性的思考。 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课前建议学生通读课文二遍,提出问 题互相解决.老师给出预习提纲和有关资料. 2、分析归纳法。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汇 总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 析概括能力,养成善于分析,善于讨论交流的习惯 。 3、合作学习法。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合作技巧 ,学会发扬各自特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 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导入推进高潮结束 教学主线:疑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 学 过程 通过提问引导,启 动探究,让学生“带 着问题走进课堂”。 回答问题,回顾原有的遗 传知识,对其分子机理充 满好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思维,调动 探究热情。 问题链层层启发 、剖析。 联系生殖过程,逐层分析细 胞结构,自主发现染色体在 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 问题:染色体的蛋白质和 DNA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自主发现问题。训 练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 动画演示实验过 程,引导学生分 析、讨论。 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明确思路,分析对照实验, 引发讨论。 分析讨论问题、提升 认识。培养学生主动 参与和团结协作精神 点拨、补充、更正 ,积极评价,引导 学生构建知识。 交流综合,总结实验结论, 上升为理性认识,验证实验 假设:DNA是遗传物质。 归纳综合,解决问题 ,完善认知。训练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 增加一些说明,引 导学生自学。 回顾两个经典实验中的确凿 事实,自学教材中所举其他 实例,明确RNA是某些病毒 的遗传物质。归纳: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特殊到一般,拓展 思维,延伸认知。帮 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 反馈练习,小结, 巩固教学目标,布 置课后实验设计。 巩固新知,课内练习,课后 设计实验求证“烟草花叶病 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巩固理解,深化认识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和创新意识。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 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实验验证,分析讨论问题。 归纳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主线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由特殊到一般,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28年格里菲思 过程 1944年艾弗里 过程 1、体内转化实验 现象 2、体外转化实验 现象 结论 结论 过程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现象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结论 1957年佛兰科尔 TMV的转化实验 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后体会 我把这节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 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 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 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 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 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 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 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 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 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 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 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 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 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 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 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 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预习提要: 第一册17页: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册9页: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册42-46页:认真阅读2遍,提出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 认识水平如何? 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 3、从这个事实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 是谁?他凭什么质疑? 5.本节课的两个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重要吗 ? 预习资料: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主要历程(科学史) 1.19世纪末,通过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 究,科学家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中有重要作用. 2.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 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4.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认为性状 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但转化因子没作进一步的探索). 5.20世纪40年代以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遗传 物质是蛋白质. 6.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 质和DNA组成. 7.1944年,艾弗里用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细菌成 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其各分离成分的纯 度受到质疑,而怀疑其结论的信度). 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空间结构是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0.1956年,科学家发现有些病毒不含DNA,而只 含蛋白质和RNA,并证明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从而得出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的 结论.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项中,是遗传物质的是 ( ) : 核糖核酸 腺嘌呤 噬菌体DNA 脱氧核糖核酸 核苷酸 A. B. C. D. 2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 A玉米 B草履虫 C金鱼 D病毒 一、选择题: 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胞,在 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4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原料直接来自于( ) A细菌 B噬菌体 C原噬菌体外壳降解 D环境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 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6,下列各项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关键一步 : A. 区别R型和S型细菌 B. 无荚膜菌不会使小鼠死 C. 有荚膜菌可使无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D.灭活的有荚膜菌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5.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 如果你是科学家,如果你是科学家,请设计实验证请设计实验证 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课堂延伸课堂延伸 背景知识: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背景知识:烟草花叶病毒是由RNARNA和蛋和蛋 白质组成的,在感染烟草时,会出现致白质组成的,在感染烟草时,会出现致 病斑。病斑。 问题链: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亲代与子代以生殖细胞为“桥梁”, 染色体在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问题链: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那么, 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呢?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 认识水平如何? 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 3、从这个事实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 是谁?他凭什么质疑? 屏幕显示: 1、R型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问哪 个是R,S?毒性如何? 2、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哪些步骤?各看到什么现象? (2)你如何理解第3步的加热杀“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4)仅凭格里菲思的实验能否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 请同学们读P43-44,回答问题: 1、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设计的思路是什么 ? 2、在艾弗里的实验的第3步中你得出什么 结论? 3、从艾弗里的研究成果你有何启示? 4、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 分析实验,讨论问题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