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pptx_第1页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pptx_第2页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pptx_第3页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pptx_第4页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优秀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 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风格与风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但有的家长却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 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今年春节期间,中 央电视台播出的“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 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 悟或联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 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在立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角度: 良好的家风是滋养一个人成长的肥沃土壤 家风决定品位 良好家风成就优秀儿 “家风”与“国风” 一、良好家风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历史 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孔融让梨、岳 母刺字、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书蔬鱼 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 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等都是可 供借鉴的样板。良好的家风家规可以成就 孩子美好的未来。 二、良好的家风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采访中许多普通百 姓说的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还有 诚实、勤劳、守信、节俭、独立、大度、感 恩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再现。中华文化自古 就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 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 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 思。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 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三、家风家规与社会风气的关系。家庭 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体现 着各自的价值追求和传承;无数个家庭的 家风汇聚起来,则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 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家风的背后,折射 的是社风民风,也反映了党风政风。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 方。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或联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 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从本则作文材料看,“眼睛所能 看到的地方”即“眼界”“到达的地方”指人 成就的高度。前半句可以理解为:所见的范围 ,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向 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 笔财富,也可以指人生的志向、目标等。 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 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等角度立意。结 合后半句,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 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 自我”“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高度 ”等。而把“眼界”与一种观点、思想、 立场联系则属偏离题意,如“坚强需要眼 界”“奋斗要有眼界”等。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 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 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 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 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 温暖我的人 这是在路上的歌词,请根据 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1)探讨人生总是在路上的原因。论述人生为 什么总是在路上,歌词中提供了几种回答,即 “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 的证明”“为伴着我的人”“为温暖我的人” 及考生自身的原因等,每一种回答都可以是一 种立意。 (2)怎样在路上行走?根据歌词“路上的辛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 定”,可立意“在人生路上行走要忍受艰辛, 要坚定不移,要勇敢面对困境”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楚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 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以现代哲理诗为材料 的作文题,诗歌类型的材料作文要注意抓 住诗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 整体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 (1)从认知的局限性角度写当局者迷; (2)从认知的成长性角度写成熟需要时间 ; 发现,让生命更亮丽 发现是沙漠中一泓清泉,使人发起生的 信念;发现是漫漫大雪中一枝傲然的红梅,使 躁动不安的心从高谷落到平地;发现是悬崖边 上一棵伟岸的绿树,让你在走投无路的境地中 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欣喜 发现是一本内涵深刻的书,让你领悟人生 的真谛,引领你寻找大自然私藏的宝藏,探寻 无人知晓的秘密,它使你波澜不惊的心灵无端 荡起好奇的涟漪。 发现是一枝笔,你可以握着它尽情挥 毫。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壮语,写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的明快,当然,还要写下“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 写,写,把理想昭告世界,用成果装饰地 球。把你心灵的美好,想象之高尚淋漓尽致的 展露,撰写发现之章。 发现是天空的一朵云,它的工作 是流浪,如醉酒的李白访遍大好山河,窥探世 间奥妙。它有时是个喜欢藏猫猫的顽皮小子, 你愿意和它做朋友吗?那就去找它吧!它或躲 在天空的某一角和红霞做游戏,或化作甘霖正 躺在庄稼地里,或隐于江河湖海漫漫大水之 中。哪儿都有它顽皮的身影,只要你认真 观察,它必定带给你满心的欢喜。 发现让生命熠熠生辉! 发现,让蔡伦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之后的某天 完成了他的造纸术,让爱迪生经过不懈的努力 后发明了电灯,让袁隆平为改善中国多数穷苦 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经过悉心观察水稻的那些 默默的日子之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果实 杂交水稻,让比尔?盖茨把电脑从无栖身之地 的庞然大物摇身变为如今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最 佳工作拍档生活中每一种物品的背后都隐 藏着一个“发现”的故事。 直至今日,宇航 员还在继月球之旅后又开始环游太空。 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洞察世间, 用发现的笔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发现之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活得像 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 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 /有召唤/爱自由 请根据你 对这首小诗的理解,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伟人毛泽东曾言“人是需要有一 点精神的”,“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 馁、有召唤、爱自由”,让心灵丰富完善 提升壮大,让心灵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 发展与成长。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作为 心灵主体的人的行为。林清玄曾言:“心美一 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 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 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 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 ,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 径。”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旨 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建构积极的生活方式,追求生命意义和 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就像 伟人毛泽东的那句话一样,“人是需要有 一点精神的”,而这个精神是阳光的,它 向社会输送了巨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成为 了世界的光,让我们能够离我们自己的中 国梦更进一步。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人生之路,注定孤独,没有人 可以陪我们走到永远。我,只有一个人, 但我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我的心灵招兵 买马。我还是我,但我不会再孤独。 (简洁的开头,开宗明义,直入主题。 ) 孙中山先生有言:“吾志所向,一往无 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坚持,在失败中不气 馁,于国、于人皆大有裨益。于国,我看见了千百 年来有多少像岳飞、谭嗣同那样的志士仁人为复兴 泱泱中华,抛头颅、洒热血,虽屡战屡败,但屡败 屡战,毫不气馁。终复我民族新貌;于人,我看到 了那么多的学者潜心专研,方推动科技文化等诸多 事业的发展,我看到“网球一姐”李娜在成功背后 的坚持;再看身边,坚持,就是考试失利的不气馁 ,相信埋头苦学终有成! (引言和事例紧扣论点,游刃有余。) 于是,我想,一个人若要活得像一支 队伍,队伍中必不可缺少这一员猛将:坚持! (例后作结,第一个论述层次水到渠成。) 一支队伍若要招兵买马,当有威望。威望 源于何处?道德。一支队伍,当以德待人! 谚语有言:“人而无德,生而何益?”确实如 此。道德,是人之根本。但反观社会,从一直困扰我们 的食品安全问题,到“小悦悦”事件,再到“杀人狂魔 ”周重华还有许多令人诧异之后不得不深思的事情 ,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德育的倒退。“道之不存,德将焉 附?”所幸,我们也看到许多“最美”人物传递的正能 量,虽小,却足以温暖人心,召唤道德的回归。 于是,我想我的队伍中当有一员统帅,名唤“道德 ”。有了道德,这支队伍方能有召唤之力。 (结构与第一层次相同,语句却有变化,活泼灵动。) 一支队伍,还要有军师。我想 ,他就像诸葛孔明,淡泊、宁静,宠辱不 惊,有大智,却藏而不露。我的军队,当 有这样的军师,这样平静的心境,这般自 由的心绪,方能引领我的心。但我想,这 还不够,顾城说:“人要活着,并且干 净。”干净,我要活着,并且干净。 三毛说:“我想成为一棵树,站 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 ,一半静中黑暗,一半沐浴阳光。”三毛也确 实做到了,她像一棵树,扎根于撒哈拉沙漠, 守着她的丈夫,在年轮里刻下她的故事。她是 一个奇女子,她不愿受束缚,她爱这样的生 活。在她的心里,也一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那里有坚守,有道德,有淡泊,有宁静。或许 ,你会不同意她的淡泊,但那种不顾世间纷扰 ,只守一树的坚持,却让人动容。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 花。”世间有多种选择,便有多种道路。 但无论哪一条路,若想成功,便需要你心 中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虽一 个人,心灵却有一支强大的队伍,有坚守 ,有道德,有从容,并且干净。我还在为 我的心灵招兵买马,下一位,是谁? (巧妙地以设问作结,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 西。 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 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怀疑并思考着 德国有句谚语,“青年人相信许多假 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同时, 笛卡尔也声称“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 告诉我们,思考与怀疑不应该孤立存在,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思考的怀疑会让人陷入否定一切的虚无。 中国古代文化喜欢讽刺某些人的“疑心病”: 智子疑邻,杞人忧天,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 皆兵都是讽刺了某些人的庸人自扰、暗鬼心生。古 人否定盲目怀疑由此可见一斑。(他们相信善有善 报,相信邪不压正,相信人性的美好,所以我们才 能从书上读到那么美好的爱情故事,感受到那么和 谐的人际关系。)括号中的内容可以删掉。 而现代社会的我们似乎陷入了怀疑一切、 否定一些的泥沼。 我们调侃英雄,尽情消解着他们的崇高。 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被编成各种搞笑段子在网 上传播。在段子里,董存瑞也是个受害者,是 被狡猾班长给忽悠了。他的英勇献身事迹本身 就是个笑话。 我们不相信一切善举。任何组织、基金 会、个人的募捐和行善都会被部分人高度怀疑 ,怀疑他们的另有动机、别有居心,怀疑他们 是高调作秀。 我们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每一个官方解释 ,我们怀疑任何一个取得成就的女演员背后都 有着潜规则,怀疑任何一位商人的原始积累过 程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怀疑每一位跌倒的 老人都是在“碰瓷” 于是乎,秦火火说温州动车事件中外遇难 旅客赔偿标准不一致,有人信了,说雷锋一直 拿着高薪,生活奢侈无度,有人信了,说张海 迪拥有德国国籍,励志故事纯属捏造,有人也 信了 然而,没有思考的怀疑只能破除假象,但 无法构建新的社会诚信。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却不懂得用思考重新建构,是对真善美的极 大伤害,是对人性良知的残酷扼杀,它模糊了 善与恶的界限,扰乱了人的价值观,让人陷入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迷茫和虚无中。 正因为怀疑本身并不是认识的终极目标, 我们还需要通过思考对怀疑的对象进行审视和 重新建构。 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由此思考进而提 出“日心说”;马克思怀疑资本主义理论,在 不断地思考中创立了共产主义体系各种创 造都因怀疑而起,由思考而生,怀疑之后的反 复思考、反复论证会让我们发现真相,寻找到 普遍真理。 结束语:没有怀疑精神的人,难以开启思 考的大门,参悟此间的真谛。同样,没有理性 思考而怀疑一切的人,就像漂浮无定的蓬草般 孤立而无根基。让怀疑和理性思考伴我们而行 ,让虚假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我们相远,让真正 美好的事物永远留驻我们内心! 以“游丝”“羽毛”“水沫”“烟 ”等为题材,做一篇关于“轻”的作 文。(必修二 62) 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有时候“ 轻”的力量比“重”的力量还要大。很多时候, “轻”所包含的东西绝不比“重”所包含的东西 微薄。(定义、主旨) 钟表的指针,细若游丝,不可 谓不轻,却是钟表最精密的构件之一,它 们左右着仪器的准确度,凝聚着技术人员 的心血。轻的表象掩盖不了重的内涵。 羽毛轻盈,大鹏展翅,却支撑着 鸟类的翱翔,承载着人类上天的梦想;鹅 毛飘舞,千里相送,却沟通着人们的友谊 ,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柳絮如绒,随风飘荡,却传播着 浓浓的春意,渲染着离别的感伤;炊烟袅 袅,无声无息,却讲述乡村的祥和,催生 着游子的乡愁。 每一种“轻”的背后,似乎都有着并 不轻盈的重量,不仅如此,有的时候“轻 ”甚至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一种生存 哲学,它的背后深藏着难以诠释的奥秘。 (由此及彼,由实到虚,从材料说开去 ) “自轻自贱”,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生 存。 (刘姥姥、阿Q的精神胜利法) 轻装上阵,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精神包袱,学会减压) 看轻名利,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看轻自己,才不会自视甚高,才能准确定位。 看轻挫败,才不会被困难吓倒,才能勇往直前。 看轻结果,才不会汲汲于功名,才能欣赏到过程 的美好。 敬畏自然素材 导语 :人为万物灵长。从荀子的“人定胜天”论 开始,人类就开始了漫长的与自然斗争的历程。 先人们对天地圣灵崇拜的圣洁情感渐渐为征服自 然和占有资源的贪婪所取代。于是,边地茂密的 草原飘起了漫漫黄沙,曾经清澈的河流泛起了污 浊。人类文明的步履跨得越大,我们与自然的距 离也就越远。“迟日江山丽,微风燕子斜”“荷 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清丽诗句中所绘 美景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是频率越来越高的沙尘暴、 登陆越来越强的台风,还有我们越来越不想见 到的各种地质灾害。面对曾经秀丽的家园所遭 受的苦难,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人类文明进 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而不 是彼此对立;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是 彼此伤害。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决定了自然 对我们的态度。只有以谦卑诚恳的心来认识自 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本身的规律和秩序, 我们才能从自然中悟出生存发展的哲理,让我 们美好的家园里遍绽幸福之花。 素材举例: 1、提起自然,便想起了诗经。诗 经中直接以草木为名或涉及草木内容的篇目 ,至少有80%以上。中国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 往往对草木情意殷殷,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 有人爱菊,爱莲,爱牡丹。柳宗元被贬柳州心 情很不好,还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柳州柳刺 史,种柳柳江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才子写到第八十六回 ,写了个野菜宴,一口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 而且是真实无欺。 2.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 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 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 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 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 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适用话题:自然之苦与人生之味、人生的 味道 3.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植物的“精神感应 ”: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邻 ,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现它的颤抖和低 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聊斋志异中有 一故事桔树,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树 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迷 ,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后来,小女孩随父外 迁,行前抱树大哭。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枯 似一年,近乎枯死。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夫 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树 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适用话题:自然的呼唤、自然与爱 4.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 细亚等地的居民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 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 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二战失败后,德国人 宁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没有砍掉一棵 树。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却对每一个居 民家中的树都要立法保护,甚至“全面体检 ”。 适用话题:家园的毁灭与重建 6.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 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 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与天地参矣”。庄子则主张“无以人 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 ,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 然的损害。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7.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定一项保护鸟 的法:“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 飞鸟。” 适用话题:保护自然 8.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 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适用话题:自然中的人生哲理 话题延伸: 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已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 益凸显。人类文明的触角延伸出的却是钢筋水 泥固封的楼群,浓烟废气造成的污染,灯红酒 绿培植的浮躁,物欲横流带来的贫乏。没有任 何一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渴望新鲜清明的 空气,繁茂葱翠的森林,蔚蓝夐远的天空。所 以,我们要从现代文明中汲取古人“天人合一 ”的智慧,为人类的生存树一面恒久持续的丰 碑。 这类题材的写作,容易流于枯燥的数字堆砌和 絮烦的空洞议论。要善于从已知材料中挖掘情 感意蕴,让饱含情感的叙述打动阅读者的心扉 ;要从细节处捕捉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秘密 ,把握“和谐”共存的主旋律。在结构安排上 ,可以正反对照,古今映衬,从古典诗词中的 美妙意境透析深意,与工业文明过度开掘所造 成的恶果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所思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