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掌握猩红热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2、熟悉猩红热的病因病机、西医治疗原则。 3、了解猩红热的西医病理。 定义定义 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 全身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 为特征。 丹痧丹痧 疫痧疫痧 烂喉痧烂喉痧 烂喉丹痧烂喉丹痧 猩猩 红红 热热 别名别名 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 附喉疾证治概要附喉疾证治概要:独称时疫烂喉:独称时疫烂喉 丹痧者何也?因此症发于夏秋者少,冬春者多。乃冬丹痧者何也?因此症发于夏秋者少,冬春者多。乃冬 不藏精,冬应寒反温,春寒犹禁,春应温而反冷,经不藏精,冬应寒反温,春寒犹禁,春应温而反冷,经 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酿成疫证之邪也。邪从口鼻入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酿成疫证之邪也。邪从口鼻入 于肺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暴寒束于外,疫疠郁于于肺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暴寒束于外,疫疠郁于 内,蒸腾肺胃二经,厥少之火乘势上亢,于是发为烂内,蒸腾肺胃二经,厥少之火乘势上亢,于是发为烂 喉丹痧也。喉丹痧也。 别名别名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季节:流行于冬春季节。 年龄:各年龄都可发病,28岁发病率较高。 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轻症化: 抗生素应用 少数病例并发 风湿热(痹证 ) 急性肾炎 (水肿) 风湿热的心脏损害 (心悸) 病因 感受猩红热时邪 病位 肺胃 病机 热蕴肺胃,上熏咽喉,外泄肌肤 猩红热时邪 口鼻 肺胃 邪侵肺卫 上熏咽喉 外泄肌表 病后伤阴 表证 阴伤 伤及心络 流窜关节 留滞三焦 心悸 痹证 水肿 邪盛正虚 内陷厥阴 热入气营 壮热、痧疹密 布、心神受扰 接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典型者可分3期: 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体温 3840,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可有呕吐。 咽及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 或出血点,舌苔白,红肿的舌乳头突出,称为白草 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出疹期 多在发热24小时内出疹,最先见于颈部、上胸部、腋下 、腹股沟处,24h内由上而下迅速蔓延全身, 皮疹为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摸似砂纸感 ; 皮疹密集,疹间皮肤红色,用手指按压皮疹,皮疹色退 ,暂呈苍白,去压后红疹复现,称“贫血性皮肤划痕”。 面部潮红,口唇周围相对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 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可 夹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 起病3-4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呈牛肉样深红 色,舌乳头红肿突起,称“杨梅舌”。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出疹期: 出疹期间继续发热,待皮疹遍布全身后,体温逐渐 下降 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近年来,皮疹常不典型 出疹期特点? 猩红热特征性表现猩红热特征性表现 出疹期 高热、皮疹、特殊体征 特征一 1、贫血性皮肤划痕 特征二 2、帕氏线 特征三 3、杨梅舌 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 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 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按出疹顺序逐 渐消退,体温渐趋正常。热退后不久开始脱皮(按 出疹先后顺序),皮疹越多,脱皮越明显。先见脸 部糠屑样脱皮,渐及躯干,最后四肢,亦可见大片 状脱皮。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特点:脱皮、无色素沉着 血分析 咽拭子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猩红热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1、结合病程: 前驱期:邪侵肺卫 出疹期:毒炽气营 恢复期:疹后阴伤 2、辨顺逆:“察痧、视喉、观神、切脉”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顺证:痧色红润、外透顺利,咽喉浅表糜烂,神 志清楚 ,脉有力正气较盛,邪气透达 逆证:痧疹稠密、痧色深紫挟有瘀点瘀斑,喉烂气秽, 神昏谵语,脉细数无力正不胜邪,邪毒内陷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祛邪治疗原则:祛邪 治法治法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邪在肺卫 辛凉清解,透邪外出 热极化火 清火解毒 阳明腑实 苦寒攻下 气营(血)两燔 清气凉营(血) 余毒伤阴 清热养阴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邪侵肺卫 症状 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 红肿疼痛,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表证 辨证 见于初期,为时短。 治法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 解肌透痧汤(桔梗、甘草、射干、马勃 、牛子、荆、蝉、浮萍、葛、银、翘、大青叶 、僵蚕) 淋巴结肿大+夏枯草、地丁。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二) 毒炽气营 症状 壮热不退,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糜烂,皮疹密 布,色红如丹,甚则赤紫呈片。见疹后的1-2天舌苔 黄燥,舌质起红刺,3-4天后舌苔剥脱,舌质红绛起 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辨证 本病的主要阶段,热毒炽盛,需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 治法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凉营清气汤(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生 石膏、竹叶、黄连、银、翘、栀子、石斛、芦根、玄 参、薄荷)疹透不畅+淡豆豉、浮萍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便秘+生大黄、芒硝;神昏抽搐+安宫牛黄丸(6岁,1/2粒;2次/天)。 现代研究: 1、通下法具有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肠管血循环,降 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菌、消炎、排除肠道及全身的 毒素,促进新陈代谢;通过对肠道的局部刺激作用, 引起全身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2、开窍息风法具有解热、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纠正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镇静、强心等作用。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三)疹后阴伤 症状 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或见午后低 热,咽部糜烂疼痛减轻,痧疹隐退,皮肤脱屑,唇 干口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 辨证 恢复期,肺胃阴伤,余热未清者有低热、咽喉 疼痛。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 豆、桑叶、甘草)咽干痛+玄参、桔梗、芦根;便秘 +火麻仁、蒌仁;低热+地骨皮、银柴胡、生地。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一 .外治法 . 喉风散 2、超声雾化吸入 二 . 中成药 1 . 新癀片。 2 . 牛黄解毒片。 3 . 六神丸。 4 .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 三.针刺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二、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 1、作用:迅速消灭病原菌,预防和治疗脓毒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风湿热的发生。 2、剂量:5万-10万U/kg,分2次肌肉注射,或口服 ,疗程7-10天。重症用静脉滴注,10万-20万U/kg/ 天,分2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 3、ASO滴度较高者,可用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