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知识课件_第1页
男性健康知识课件_第2页
男性健康知识课件_第3页
男性健康知识课件_第4页
男性健康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男人也需要呵护 为什么男人也需要呵护 3月8日是妇女节,近年来新一代男性白领已经将8月 3日定为自己的节日-“男人节”,过男人节已成为的潮流时 尚,朋友们, “男人节”您是怎么过的?公司加班?在家陪 着亲人?出门旅游?还是健身?请问在座的朋友有谁在这 个节日里想过为您的健康去医院?朋友曾说,一个男人来 到这个世界,是背负了沉重的使命的,他不光是为了他自 己而活,也是为了家人、朋友、社会而活。是的,我觉得 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从不否认女人需要关怀,但摆在我们 面前的是一个事实:男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却被给予较 少的关怀。 “做人难,做男人更难”。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形象 都是孔武有力顶天立地,“男人有泪不轻弹”,“好汉打 断牙和血吞”,而事实上,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 奏使得现代男人不仅在体力上透支,感觉上疲惫不堪 ,更多的是在精神上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但男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他们要时刻保持坚强、宽 容,坚决不能退缩,无暇顾及人性本身脆弱的一面, 男人脆弱的一面亦如秋风里的落叶。而关注男人身心 健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寥寥无几。男人就一直扮演着 强者的角色,大家想想我们作为妻子作为女儿是否能 为我们的丈夫、父亲这些男人们多一些关爱?给他们 一个可以依靠的胸膛,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一个可 以停歇的港湾,一个温馨而宁静的避风港! 我想问问大家,什么就叫健康?朋友们可 以说健康就是身体好,健康就是心灵美,健康 就是家庭和睦,帕森斯在开拓性研究中提 出:“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 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转引自 FD沃林斯基,1999)。有学者指出,“大健 康”目标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全面健康,而 是“健康的人、健康的社会、健康的自然生态 及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尹立,2001)。 因此,现代健康学应是一项医药、社会、人口 、心理、教育、经济、法律和伦理等学科的综 合性研究。 国内外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医学统计显示: 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快步向男性走来,并不断地 严重威胁到男性同志的身心健康。例如前列腺 炎、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糖尿 病、疲劳综合症、肥胖综合症、脱发、秃顶等 等。这一切看来,好似男性更加脆弱。事实也 正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 女性要小上2-3岁。这些危害男性健康的现状早 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每年的10月28日 为“世界男性健康日”,同时,还在每年的“世 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即,要求世界各国加 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呼吁整个社会再 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呼吁每个家庭再 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爱 。从2000年起,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每年发布通知, 确定当年男性健康日活动主题,部署男性健 康日宣传活动。 中国历年主题 2010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幸福 2009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幸福你我同享 2008年主题:男性健康要科学引导,和谐生活从健 康开始 2007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 树立大健康观念 2006年主题:健康与幸福同在 责任与和谐同行 2005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 促进家庭和谐 2004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2003年主题:关心男性健康 普及科学知识 2002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 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2001年主题:男性健康与文明家庭 2000年主题:关注男性健康和男性参与计划生育 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在发展,整个人类的生活 节奏也都在不断的加快与加强,所以,人与人之间 的协作与竞争也必然更加日益密切与激烈。尤其在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普遍把成年男性看成一个家庭 的顶梁柱,这早已成为国人的传统习惯。所以,绝 大多数的成年男性,无疑就成为了每个家庭间竞争 与发展的主力军,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与精 神双重压力,甚至于在不太影响工作的各种疾病早 期,也要不顾健康与安危的前提下坚持顽强劳作, 直至被高强度的工作量和不断加重的身心疾病所催 垮方才醒悟事实上,男性更需要关怀。 从惊人的数据看男性健康 7% 至12%的男性一生中可能患一次以上的抑郁 症 15% 中国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5%的男子患中 重度ED 10% 中国只有10%的ED患者求助于医生的帮助 35% 据统计35岁以上男性35%-40%患有慢性前 列腺炎 50% 吸烟致男性烟民在他们30岁-40岁间患ED 的几率增加了50% 2.5 酗酒者的死亡率比相同年龄非酗酒者要高 2.5倍 我国男性健康的现状如何? 目前, 我国男性健康状况面临较为严峻的 形势。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责任,男性承担更 多的压力,加之,作为男性角色和性格特点, 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因此,男性疾病谱正在 发生显著变化。有过去单一男性功能障碍,发 展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男性 性 异常、性传播疾病、男性不育等多系统疾 病,威胁着男性健康。 在中国有3亿多成年男性中,患性功能障碍约 有近1亿人,其中40岁以上男性有52%受到勃起 障碍的困扰;有近5000万男性患者有不育症;各 类前列腺疾病加在一起总数已达1.5亿。高血脂、 高血压、高血糖为主的三高症,困扰上亿中国男 性;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15种主要死因男性 多于女性;男性自杀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号称社 会精英的男性白领,频频出现“过劳死”,英年早 逝的知识阶层绝大多数为男性。这种状况持续下 去,将会变成严重社会问题,因此, 全社会都要 关注男性,关注男性健康。 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男性健康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大 多仍局限于医药、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 领域,“男性健康日”和相关的健康调查所关 注主要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及其 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其实,男性健康并 非只是没有疾病更不应局限于没有性功能 障碍、前列腺或性病。联合国世界卫生组 织1990年的健康定义是“一种完整的身体、 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或伤残”。 由于缺乏相关的专题调查,加上一些学者和传媒对设立“ 男性健康日”初衷 的误解,媒体常夸大男性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生存的弱势状态,诸如“男性心理负担重、社会压 力大”,又缺乏维护男性权益的专门组织,“做女人难,做 男人更难”、“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或“男性不是强势群 体”、“男性是一个是濒危物种” 等说法屡见不鲜。而一些 女性身心健康专题研究则显示,女性由于履行生育职能和 承担主要的节育责任,生殖健康的风险更大,加上她们拥 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或家务负担较重,女性尤其是农 村女性的医疗保险、保健和预防性健康服务资源明显较少 ,在身心健康方面与男子相比处于劣势(Mead et al., 2001;姜秀花,2003;邵艾芳等,2003;徐安琪,2004) 。 那么,中国男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哪些人口特征、观念意识 、家庭和社会资源、环境因素对男性健康起作用? 一、身心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作一基本判断。调查结果表明 ,67%的被访男性自述健康状况良好,28%认为一般,仅5%述说较 差或很差。同时,男性的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女性认同自己健康状 况较良好的占55%,F检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关分析还 显示,农村和城市男性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30岁及以下年轻人 有85%自述健康状况良好,51岁及以上者仅占47%。 现代社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工作中更多地输出脑力并 承受更多的压力,心理疲惫往往难以恢复,而且压力越大越难以入睡 ,不少心理疾病就是从失眠开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 方式,使紧张、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重负,并常引起头痛、乏 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多种问题,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有的甚 至抑郁成疾。调查结果同时报告,在最近一月中,男性有过“失眠”、“ 身心疲惫”、“烦躁易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到很孤独”、“觉得 自己没有用”等亚健康心理症状的比重分别占40%、50%、40%、8% 、21%、18和10%。X2检验结果显示,有过上述症状的男性均明显 少于女性,而农村男性的的亚健康状况似更差些。 男性自述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略胜一筹, 但其中不乏社会对两性气质不同期待的所致。由 于社会对男子汉的要求是健壮、坚强和成功,一 些人即使感觉体力不支、孤独无援也常硬挺着或 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疲惫、孤寂和病痛,因此 ,男性诉说或承认自己身心不适的会少一些。比 如,表2显示“容易哭泣或想哭”的性别差异为最大 ,这主要是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社会暗示,男 性常常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处处展现自己的自 信、自强,而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脆弱。因此, 自述容易哭泣或想哭,以及身心健康欠佳的比实 际感到郁闷、不适的可能更少些。 二、就医和体检情况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则使不少人因忙于工作或家务 ,或因对身心疾病缺乏重视,甚至因医疗制度改革后个人须承担部分 医药费而不及时治疗疾病或按时体检。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三年中 有病拖着未及时治疗的男性为15%,低于女性的21%。城市男性、年 纪大者未及时治疗的也较多些。 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的医疗资源和保障严重缺乏。而随着医疗 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工作单位不提供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病假工资和带薪休假的日趋增多,年轻人难以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和 福利的比重高于老年人。但他们自我保险的意识则并未随之增强,仅 5%自费在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保险,与中老年人无显著差异,而农 村也仅有3%的男性购买了医疗保险(城市为9%)。 除了有病就医治疗外,被访者按时进行体检的意识也依然缺乏, 调查显示,最近3年来未作健康检查的男女都占七成,其中城市男性 为59%,农村高达81%。城市居民由于享受公费福利较多,按时体检 的比重也明显较高;年轻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强,更多地全自费体检 (20%),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者(423%)更多地享受公费体检 待遇,小学及以下者仅为4%。 三、营养和个人消费偏好 由于健康状况只是本研究的一个侧面,而且农村样本 占相当比例,所以,关于营养方面的指标只有一个,即“ 如果想吃,每天是否能够吃到一个鸡蛋”。统计结果表明 ,84%的男性持肯定回答,与女性(83%)无显著差异。 但农村男子的生活质量逊于城市,能实现每天吃一个鸡蛋 愿望的仅占74%,明显低于城市的94%;青年男子(85% )的营养状况略好于老年男子(82%)。 从个人消费偏好看,男性用于抽烟、喝酒的比重最高 ,达56%,农村男子更甚(63%);其次是个人交往应酬 ,占49%;39%主要用于购买服装,买书报/学习的占 22%,用于保健品和健身的消费仅占6%。而女性用于抽 烟、喝酒等不乏有害消费的比重显然非常低,保健和健身 消费则显著高于男性。 四、体育锻炼和休闲 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除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 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还要形成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 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增强全民健康素 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约七成被访男性 在最近两个月中未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几乎每天坚持锻炼的仅占12% ,其中城市的(55%)和年轻男子(39%)参与体育锻炼的较多些, 中年男性的双重负荷较大、运动意识也较差,31-50岁年龄段的男性 仅26%参加过。 相关分析显示,在业的、低教育程度者参与体育锻炼明显较少, 如不在业者最近两个月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0%,在业者为78%;小 学及以下的男性高达90%,大学及以上仅占37%。 踏青、旅游被认为是一种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休闲活动,但 96%的农村男性和82%的城市男性在最近两个月中无外出旅游度假的 经历,女性更多些。而男性的日常休闲,如每天用于看电视、读小说 、聊天和娱乐的时间共222分钟,明显多于女性的192分钟,农村和 青年男性的休闲时间更少些 五、计划生育责任 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是男女共同的责任,但从 实际的避孕职责看,丈夫自述86%以妻子为主承 担,城乡无显著差异。但遗憾的是30岁以下青年 男性承担避孕责任的反而更少些,而大专以上教 育程度的男性似乎更具“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 育的义务”的平等意识,只是参与者也不到20%。 分析男性将避孕责任推给女性的理由,只有2%的 被访者不知道男性也可采取避孕措施,17%的男 子承认怕影响自己健康,而大多数(78%)则以“ 一般都是女方采取,我们也这样”作解释,可见把 避孕责任和节育风险“赋予”女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和根深蒂固的习俗。 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 研究回顾 社会、人口和心理学领域对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主要集中在婚姻状态、 物质环境、压力事件、不良的生活习性以及社会支持方面。以往几乎所有的 经验研究都清楚地发现,已婚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比未婚者更健康(Gove, 1973; Wyke and Ford, 1992; Ross,1995; Waite and Gallagher, 2000) ,而 且他们死亡的危险性也更低 (Hu and Goldman, 1990; Lillard and Waite, 1995)。已婚男性与单身男子相比,有更大的概率获得高职位和高薪,更可能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们的身心状况也好得多,寿命可能也更长,生活也可 能更幸福;而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相比,更多地沮丧、神经质和患有其它心 理疾病(Bernard, 1982)。 研究表明,婚姻状况往往是通过社会心理因素、物质环境和生活习性为 中介对健康产生影响 (Gerstel et al., 1985; Lillard and Waite, 1995; Ross, 1995; Umberson, 1992; Wyke and Ford, 1992)。与未婚相比,已婚者一般较 少有不良的生活习性, 如过度抽烟和酗酒 (Horwitz and White, 1991; Umberson, 1992)。有研究表明一旦终止婚姻,男女双方分离,一些有益健 康的因素就开始减少(Mastekaasa, 1994)。举例来说,离婚和分居者是所有 人群中最容易患慢性病和生病的(Wyke and Ford, 1992)。研究同时显示,离 婚后男性酒精中毒、女性精神抑郁的概率都会上升(Horwitz et al., 1996)。而 丧偶和离婚时常伴随着其他压力较大的生活事件,例如,从双亲到单亲职责 的转变和居住地的被迫迁移,由此增加社会心理压力(Bloom et al., 1978; Stroebe and Stroebe, 1993)。 一些研究认为男性从婚姻中获得的健康收益大于女性(Bernard, 1982; Hu and Goldman, 1990),可能是因为妻子更关注丈夫的健康 (Depner et al., 1985) ,加上男性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更多些,而女性 在婚后会设法改善丈夫的生活方式,她们通常在适当的时候使用预防 、制止的技巧,使丈夫戒烟、避免过量饮酒并提供较平衡的食谱。这 些预防措施会减少诸如肺癌、肝硬化等致命疾病的患病机率(Ross et al., 1990; Umberson, 1987)。对于女性,最重要的中介因素是物 质环境如家庭收入、财政问题和住房(Joung et al., 1997)。失业、经 济窘迫会使女性的功能性健康下降,精神抑郁加重;贫困的生活也会 降低男性健康的自我评价(Wu and Hart, 2002)。 与女性调查结果一致的是,男性健康也会随时间而下降,而已婚 男性比有同居等非婚姻关系的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同时还发现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受教育高的,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估相应较高, 但无论从城市搬到农村还是住在农村都不会对健康有大的影响(Wu and Hart, 2002)。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住在或搬到农村会对健康有 益(Smith et al., 1995)。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因压力对健康造成的负面 影响也被证实(House et al., 1988,转引自Joung, 1997)。 过度抽烟、酒精消费、活动少和体重超重 都将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Joung et al., 1997)。新近的一项研究还显示,参加体育 锻炼未与男性健康呈正相关,反而有负面 影响,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大。但研究 者同时指出,健康下降可以是一些未观察 到的因素引起的,比如慢性病等 (Wu and Hart, 2002)。而生态大众健康理论视野则 强调通过公平待遇、支持性的社会关系和 可持续的社会环境来促进健康发展(转引自 Cordia Chu, 1998)。 (二) 变量和方法 由于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多元内涵 ,我们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将相关的9个相关变量简化为2个 复合因子(斜交转轴),共解释了所有变量总方差的 56.4%(见表12),其次,我们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为权数,计算2个因子得分估计值的加权之和,并将该身 心健康的合成分值作为依变量,分值越大表示身心健康状 况越差或负面感受越多。 然后,我们将以受访者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作 依变量,人口特征、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公平待遇和工 作环境、社会适应和支持资源、家庭生活质量5个侧面共 19个指标为自变量 ,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和模型以对影 响男女身心健康的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同时,模型将增 加性别变量以检验社会流行的男性身心健康比女性差的定 性分析结果是否属实。 (四)分析和启示 1、男性身心健康的总体状况比女性略胜一筹的研究结果,虽然未验证社会流行的男人健康处 于劣势的说法,但由于本研究测量的是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估,我们不能排除受“男人理应健壮、坚 强”的传统规范的社会暗示,一些男子即使在事业受挫、适应不良、身体欠佳或心绪不宁时,也很 少承认、述说的因素。 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宜夸大男性健康状况差的劣势,男性某些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未必表明他们 的身心状况更差,女性也有不少发病率较高甚至男性完全没有风险的如妇科疾病等。在男权文化为 主流的社会中,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往往更缺乏经济和健康保障资源,双重负担又较重,所承受的 压力未必小于男性。中国女性抑郁症患病率和自杀率更高的事实(周瑞萍,1994;许小幸等, 1994;张敬悬等,1999;闫芳等,2000;陈春英,2004),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另一方 面,在分析男性健康的影响因素时,仅凭表象归咎于男性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也缺乏实据。事 实上无论男女,下岗/失业、经济资源匮乏者的就业和生存压力更重,自述的健康状况更差。而教育 、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弱化,也使一些不在业或无稳定职业、生活质量下降者产生更多的心理 失衡、挫折感和被剥夺感。因此,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事关让更多市民的生活质量达到小 康水平、使弱势群体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 。 而有病不及时治疗、在心情不好/沮丧时得不到社会支持以及传统型性别观对身心健康负面影响 较大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促进男性身心健康还须强化其健康意识和改变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 “男儿有苦不倾诉”、“男子有病不去看”、“男儿有泪不轻弹”显然有害于身心健康。随着工作节奏的加 快,人们更多地把家庭当作卸下社会面具、还我自然本性的休养生息的场所。现代男子应更放松地 宣泄自己的情绪、表露自己脆弱人性的另一侧面。这丝毫无损于他们堂堂男子汉形象,却对自己的 身心健康有所裨益,或许还可让妻子感受、领略丈夫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更深切地体悟“男人 也需要关怀”的真谛。善于倾诉并寻求亲属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服务)也将 有助于男性缓解压力、解惑求知和身心健康。 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解释变量对受访者身心健康的正负影响都得到预期的支持,模型、 的综合解释力分别为27%、25%和26%(见表13)。 回归分析模型在排除了其它自变量的影响后显示了如下主要结果: 1、 老年、受教育少、单亲家庭男性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而城市的、在业/在读男性虽自述身 心健康较好的稍多些,但因关系强度很低可略去不计。 2、 健康意识有助于防病和增强体质,有病而经常拖着不去治疗对男性身心健康的危害最大( 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28,Sig.=.000)。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未得到支持,可能是因为,尽管许 多中青年男性懂得运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双重负载和时间限制,依然难以积极投入运动,社区活 动场所的不足也制约了一些人参与锻炼,而上健身俱乐部活动的经济成本不低也难以普及。而抽烟 、喝酒对男性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未呈统计显著性,主要是因为该自变量将喝酒与抽烟放在一起且 未分程度,适度饮酒或许有助于减少某些疾病。国外的一些研究对抽烟变量分为从不吸烟、曾吸烟 、只有雪茄、每天吸烟20支以下、每天吸烟超过20支,酒精消费分为一点也不、低的、适度的、过 度的、非常过度等不同程度 (如Joung et al., 1997),可能效度会好些。 、 社会环境和保障对男性身心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受过社会不公正待遇的被访者,有更大 的概率述说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医疗保障和福 利制度的改革,使一些经济拮据而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或救济者的健康水平亦呈下降趋势。但 高温、噪音、化学毒物、烟/粉尘/电磁辐射等有害工作环境对男性健康危害的假设未被证实,这可 能是因为上述不良环境的程度尚不严重或调查存在未问清严重程度的缺陷。此外,一些人可能对危 害自己健康的工作环境并不知情,加上目前已退休、下岗等不在业的均被处理成无不良健康环境因 素的缘故。 4、 社会适应和支持资源对男性健康的正面影响也在解释模型中得到支持,个人的能力和自信 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应对不利境况,并提升正面感受和自我评价(Beta=-.128,Sig.=.000),而工 作单位、社区和亲朋好友必要的心理、法律和经济援助与支持也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 性别意识越传统的男性,通常难以接受顺应社会潮流的两性平等、均衡发展 的现实,或固守因袭的“男子气概”,不仅在社会舞台费力扮演刚强、全能的成 功角色,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掩饰自己的人性弱点,遇难遭挫也不屑吐露或 洒泪,难免活得很累,自然不利于身心健康。 5、 家庭生活质量的各变量都与男性的身心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 是家庭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对男性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为最大,标准化回归 系数为-.107,Sig.=.000。 6、 从性别差异看,研究结果未印证男性身心健康的总体状况比女性差 的刻板印象,模型(全体样本)显示了女性的健康状况逊于男性10%左右 。此外,男性模型的大多数分析结果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与女性模型基本一 致,所显示的几个不同结果有:a.已婚男性的健康状况比未婚男子略胜一筹 (但影响程度不高),而已婚女性则与未婚女子无显著差异。b.“个人消费主 要用于抽烟、喝酒”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两变量在男性模型未呈显著性 ,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危害则具有统计意义,只是Beta值不高,解释力较低。 这可能与两变项为虚拟变量而缺乏层次感有关,但这也提示我们,对女职工 进行戒烟酒教育和劳动保护尤为重要。c.除了有病经常拖着不及时治疗等共 同的较大影响系数外,与男性身心健康关系强度最大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无 信心,而与女性身心健康呈最大相关的则是个人权益是否受过损害。 2、受教育程度与身心健康呈正相关,可能和高学历者获取的科普资源较多、 生活方式更文明科学,以及产生心理困扰或人际障碍后善于自我调节和适应 有关。此外,高学历者往往收入较高(本研究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 专及以上男性的年均收入分别为2405、3221、4881和9135元,F=220.11, Sig.=.000),尽管他们的生活节奏更快、工作劳累,但往往更具成就感、更 自信,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可获得更多的健康资源如购买绿色食品、高消 费的健身、医疗服务、按时体检等等,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3、单亲者的身心状况较差,一则是因为离婚和单亲至今仍被贴上负面标 签,当事人依然承受着世俗的社会压力,一些人的潜意识中也常因自己是离 异或单亲而自卑、自责。加上独自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职责,生存和经济 压力更大,孤独、无助和不安全等负面感受更甚。而单亲男性往往因抚育子 女缺乏经验和时间而压力更大些。因此,社会不仅应摈弃因袭的对单亲家庭 的消极评价、刻板印象,同时还要给予单亲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援助 ,使他们在挫折逆境中增强自信心和承受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和缓 解各种压力和困难,在改善物质福利条件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和健康水 平。 已婚男子的健康状况不仅好于单亲而且比未婚者也略胜一筹,这主要是 妻子通常能较好地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并对丈夫的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性加 以制约,改变其以往单身生活的不规律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情和亲情也 将使男性获得感情和心理支持,他们还往往出于家庭责任心,努力进取力求 社会角色的成功,这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健康水平。 4、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过侵害或遭遇过社会不公平待遇、医疗保险/ 救济的覆盖不全(主要是农村)和力度不足(主要对弱势群体),都 会对国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造成显著的负面后果。因此,在效率 优先的前提下倡导社会公平,消除各种年龄、相貌、性别、地域、户 籍等歧视,优化政治、法律、受教育、劳动就业和福利保障等社会环 境,使弱势群体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大力 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5、由于家庭文化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家庭成员间平等、和谐 的人际互动,有助于提升两性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普及文学艺术 、科学生活、性和生殖健康、营养和保健、家庭教育、人际关系调适 等方面的知识,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升家庭凝聚 力和健康素质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男性健康的影响因素健康是机体内在环境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凡是能够 影响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因素,都将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男 性健康的因素,以内外环境分,则有内因和外因之不同;以先后天分,则有 先天禀赋因素和后天调养因素之不同;以其性质分,又可分为精神因素和生 物因素以及外伤、房劳因素等等。总之,影响男性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既 可单独为病,也可联合致病,损害健康。 一、先天因素 男子自身的健康,与父母先天禀赋关系极大。父母的禀赋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新生儿的强健乃至一生的健康水平。若父母身体健康,则其子禀赋充 实,身体强健;反之父母体弱多病、或生育年龄较大,则其子禀赋不足,体 质虚弱,易患疾病甚至有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此外,父母劳累、疲乏无力 ,或患病同房,都是影响男性健康的先天不良因素。 二、后天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男人们工作紧张、思想负担重,致 使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以及阳痿、遗精、性功能低下明显增多。由于男子 外出工作机会较多,且多从事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因而更多地成为车祸等不 幸事件的牺牲品。至于西方国家艾滋病的猖撅,就是社会因素影响男性健康 的明显例证。 2情志因素:男子常因七情不节,内伤脏腑,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偏头 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以及癌症等。西医学发现,当男子的大脑皮层处于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稳定,睾丸的生精功能以及性功能都很正常。如果精神处于长期压抑、 悲观、忧愁状态,大脑皮层以及全身神经、内分泌功能便会失调,睾丸的生精功能以及性机能也会 发生障碍,不育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气候因素: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和疫疠之气侵 袭机体而为病。如春天多风,常发风温;夏天炎热,多发热病、中暑。实际上,一定的地理环境会 导致一定的气候变化。如居西北之地,气候多风多寒;江南沿海,气候湿热,因而对健康的影响有 所不同 4饮食因素:胎儿离开母体后,就靠饮食维持生命。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明确说明 了饮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证。饮食因素对男性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尤其是暴饮暴食,在当今男子更为多见。 任凭喜好,饮食偏嗜,影响健康。特别是过嗜烟酒,对健康影响更大。 不知食物偏胜与体相宜与否。有些男子不明饮食物的性能是否于体有益,常不加选择,随便 乱吃,明明是阳虚之体,却常食寒凉之品;明明性功能低下,却误食对性功能不利的食品等等。 5起居因素:起居因素是影响男性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不按时起卧、生活不 规律,过劳和过逸等。睡眠对于健康十分重要。7天不进食,人还可维持生命。如果昼夜不让睡觉 ,就难以生存。但不少男子夜间泡歌厅泡舞厅打保龄,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更有喜欢“开夜 车”、“睡懒觉”者。久而久之,破坏了人体生物钟的昼夜节律,影响健康。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 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响身心健康,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而发生病 变。过度而无节制的房室生活,势必损伤肾精, 耗气伤神。现代免疫学也认为:频繁性交,反复 而高度的全身性兴奋,必然促使能量的高度消耗 ,器官功能的适应性减弱,从而使机体免疫系统 的调节功能减退。 临床发现,房室不节的精亏肾虚男子,常常 出现思维迟钝、两目无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健忘乏力、阳痿早泄、造精滑精、易于感冒等 症状。所以较长时间的绝欲亦会导致性功能障碍 。所以,只有适度的性生活才于身心健康有益。 临床中常见精力充沛、貌显年轻之人,常是具有 良好性生活之人。 重新认识全面了解维护男性健康 男人的健康从来就不是个问题?在不少人看来,男人的健康从来就不 是个问题。而事实上,男性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强壮。男性从生命 的开始就比女性面临更多的磨难: 男性受精卵没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遗传的因素,男性胎 儿存在于子宫中时,要经过比女性胎儿更为复杂的转化过程,所以, 男性胎儿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女性胎儿。 在出生后第一个月中,男婴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男婴残疾、 畸型率也比女婴多33。由此可见,男性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女性优越 ,男性的素质并不是天生强健的。男性的耐受力和抗病力也比女性差 。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饥、耐疲劳、耐受精神压力。男人在工作中 遇到阻力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分泌增加,而女性却 少有这类反应,因而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某些遗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 等方面,男性的患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有人作过统计,大约有30 多种疾病,诸如心脏病、糖尿病、血友病、胃溃疡、色盲、秃顶、疖 疮等,都是男性多发。男性的心脏病发病率是女性的一倍。 男人没有女人情绪稳定,平均寿命较女人短。许多人以为女子情绪善 变,精神脆弱。其实,男人没有女人情绪稳定,男性对精神压力的耐 受力远远低于女性。有资料表明,男性癔病患者多于女性,自杀者男 性多于女性,癫痫患者的男女之比为81。许多国家精神病院的男病 人比女病人多得多。口吃的男女之比为5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 为被围和轰炸而患精神病的男人几乎比女人多百分之七十。从长寿角 度来看,也为男子敲响了警钟男性短寿。据前苏联医学界统计 ,苏联新生儿男女比例基本协调,但到老年时,男女比例则为50100 ,男性的平均寿命远不如女性长。在我国,男子平均寿命民比女性短 5岁。全美健康调查中心(NCFHS)一份数据表明,男性的预期寿命 要比女性短6年! 而且即使不考虑寿命的问题,男性的生命质量也通常比女性低。 男性健康意识淡漠目前世界男性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据专家统计, 60年代起,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数上升了17;而男性精子的质量下降 的趋势也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却是全社 会男性健康意识的淡漠。 较女性而言,男性去看医生的频率要低28。一项数据表明,20 的男性从不做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80的重病患者承认,自己就 是因为长期不去医院,小病没有发现,酿成大病,贻误了最佳治疗时 机。有半数的男士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锻炼上,理由是没有时间或者 工作太累,或者说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男性常见疾病 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40岁以上的男性中可能有52的人受到ED的困扰,全球有至少 1亿名男子患有不同程度的ED。在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约15的中 重度ED患者 前列腺 一半以上的50岁男人会受到前列腺各种症状的困扰,常见病症 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 不育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共有60008000千万 对夫妇患有不育症,而在我国大概有3500万男性患有不育症。 过去半个世纪,男性精子数量减少了4成。 高血压 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且有低龄化的趋势。 55岁以前,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远远高于女性。 专家:危害男性健康的错误观念男人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第7 个世界男性健康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采访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著名性学专家马晓年主任医师,请他谈谈男性健康问题。 男性健康现状:忽视和过分关注 目前,人们对男性健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忽视和过分关注。 马晓年说:“一方面,男性健康长期被忽视。一部分男性受传统观念的影 响,对自己的状况缺乏关注。因为从传统观念看,男人永远是强者,轻伤不 下火线,重伤也要死活留在阵地上,从来不把健康中的问题放在心上,尤 其是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即使有病也得扛着,完全不当回事。另一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男性健康问题逐步 得到重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受各种不实宣传的影响,又开始过 分关注男性健康,明明是个小问题,却当成大问题,明明不是问题,又当成 问题,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让男性健康遭遇着很尴尬的际遇。” “一句话,忽视和过分关注,都表明人们对男性健康认识上的不足,这就 很容易让人陷入形形色色的陷阱中。” 影响男性健康的主要因素:生活习惯和心理 而要认识男性健康,首先必须明白哪些因素会影响男性健康。马 晓年向记者分析道,如今影响男性健康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两点:不良 生活习惯和心理条件。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等等。 比如吸烟,有统计显示我国有60%的男性在吸烟。吸烟除了对肺部的 影响巨大,对血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另外,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 高盐、高脂肪饮食,煎炸食品,挑食偏食等都给男性健康带来隐忧。 最为重要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少。现在 ,锻炼几乎都成了老年人的事,年轻人锻炼普遍减少,“出门打的、 上楼电梯”,虽然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上去了,但全民体质却普遍下 降了。马晓年感慨地说:“我们何时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拿出1/3的 收入和精力去锻炼、旅游、从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呢?” 另外,心理条件也是影响男性健康的一个因素。工作负荷过重, 工作压力大,社会发展竞争快,男性不得不经常跳槽,这使男性在心 理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不少男性受性格、人格发育程度的影响,心 中的苦闷得不到倾诉,更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性健康:错误的认识危害大 性健康是男性健康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与性相关联的 身体、情感、精神和社会问题。一个“性健康”的男人,不仅仅意味摆 脱疾病、功能障碍或虚弱,往往还是自信、成功的体现。因此,人们 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和严肃的方式去对待性和性关系,力求获得愉悦和 安全的性经历。但是,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性健康都有着许多 错误的认识。 错误观点1:性对健康是一种伤害。 马晓年说,在封建时期,性被认为是“难以启齿”的,这是对性的 一种禁锢。而现在,不少广告宣传,说“性生活影响健康”,认为性生 活会导致男性不育、前列腺炎。这是对性的一种恐吓。从性的禁锢到 性的恐吓,都是对“性”不正确的态度。 为什么要进行性恐吓?马晓年说,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卖药, 如各种补肾药,还有就是拿前列腺炎说事,说这都是“性生活”的错。 其实,前列腺炎本是一种极普通的疾病,但如今被认为会引起不育、 前列腺癌;很多青少年有手淫,一看到这些宣传,就怀疑自己是不是 “前列腺炎”。然后,很多不良医院就此做文章,一些地方甚至形成“治 疗前列腺”的一条龙服务。 男性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1994年WHO全球政策委员会正 式提出了生殖健康的定义。同年九月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 口与发展大会,又将生殖健康写入“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 行动纲领”。其大意是: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 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 康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其内涵包括,人 们能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 定是否和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男女均有权获知并能实际 获取他们所选定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 生育方法,以及他们所选定的不违反法律的调节生育方法 ;有权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妇女能够安全的怀孕和生 育,向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机会。 生殖健康包括男女两方面,妇女始终是人类生育调节的主 要承担者,我国育龄夫妇采用避孕措施中,女性比例约占 85%,男性仅为15%。生育负担不公平地过多加在妇女身 上,而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为妇女提供的服务远远不够, 因此,在增进生殖健康的总任务中,许多国际组织提出“ 以妇女为中心”。生育、计划生育是男女双方的事,同样 生殖健康男女双方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没有男性的参与 ,没有充分考虑男性生殖健康的种种的需求,强化男性的 责任和义务,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生殖健康以妇女为中心 ,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整个人群的生殖健康。上述的观点已 在实际工作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男性参与计划 生育和生殖健康已成为国际上讨论的热点。 男性在生殖健康中处重要角色,从生理上讲他是生殖过程的始动者, 可引发女性妊娠、生育或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承担风险和疾 病。近年的一项调查表明,非意愿妊娠导致人工流产的妇女中有约 40%是由于避孕套使用不当造成。避孕套使用不当与男性直接有关。 从家庭角度他是丈夫和父亲,是家庭的核心。从计划生育角度来讲, 男性不仅仅是技术的接受者,而且应在男女建立平等和谐伙伴关系基 础上共同查找有关生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和所需的信息,共同 对有关行为做出决定。也就是说男性自身的行为要对配偶的生殖健康 负责。以社会角度来讲,男性占社会人口的一半。在社会活动中,他 们常常是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政策的制定者或参与者。正如国际人口 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所说:“男性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从个 人决定子女多少到决定政府各级的政策和方案,都具有极大的权力。 ”因此,在提高人群生殖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妇女生殖健康方面包 括母亲安全、妇幼保健和预防性传播疾病都必须促进男性参与。否则 难以实现人群的生殖健康。 我国政府鼓励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关注男性生殖健康。 我国宪法载明:“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已故 周恩来总理早在1963年就谈到:“要提倡男子绝育,要造 成风气。”他生前所提出的男子应当在计划生育中多承担 责任的主张,至今一直在国际社会被传为美谈。我国也曾 经在报纸上开展过“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的热烈讨论,并在 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近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还 组织国内研究力量,与国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有关主题的社 会科学研究,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影响男性参与计划生育 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方面的因素,以及男性节育方 法可接受性和可得性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近还组织召开了“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学业术研讨会”,通 过交流和讨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政策和建议。这些举措 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男性参与,也必将发展成为进一步的 积极行动。 男性健康自我检查手册 许多男性因成天忙于工作或为家务事所拖累,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到医 院去检查身体。一般的小病小灾也是能忍则忍,能拖就拖,以致酿成 大病时才匆匆忙忙走进医院,结果白白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且都有其外在的表现 ,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自己就可以发现疾病的苗头,及时找医生 解决问题。 洗脸时对镜查看,如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 肝炎;如发现眼色改变,充血、浑、黄色,应马上去看医生。 刷牙时如牙龈出血,很可能有牙周病,因为如果牙齿健康,是不 会出血的;如想呕吐,且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呼吸时如感到鼻子不通畅,可能是感冒了;如自觉口气辛辣臭秽 ,可能是胃肠有问题,或有牙周病。读报时如感到眼睛痛,很可能是 青光眼;如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