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给药系统课件_第1页
粘膜给药系统课件_第2页
粘膜给药系统课件_第3页
粘膜给药系统课件_第4页
粘膜给药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 黏膜给药黏膜给药 苏州大学药学院苏州大学药学院 2011.102011.10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 胃肠道粘膜吸收胃肠道粘膜吸收 p 胃肠道中不稳定、有刺激性和首过效应明显 口服给药(?); p 肽类药物、利多卡因和一些抗生素(注射给药) 患者顺应性差。 p 药物 粘膜吸收 避免首过效应 提高生物 利用度 达到全身治疗; p 粘膜给药:较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 为什么粘膜给药?为什么粘膜给药? r 口腔、鼻腔、直肠、呼吸道、眼部和阴道。 r 口腔给药制剂、鼻腔给药制剂、直肠给药制 剂、肺部给药制剂、眼部给药制剂和阴道给药 制剂等。 r 口腔口腔、鼻腔鼻腔、肺部肺部给药系统。 粘膜在哪里?粘膜在哪里? (1) 使用方便,遇到不适宜情况时,易于移除而终止 给药,且口腔耐受刺激的能力较强; (2) 避免药物被胃肠道酶解酸解; (3) 药物透过粘膜组织吸收后,经颈静脉、上腔静脉 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4) 口腔粘膜粘附制剂,可使药物与口腔粘膜较长时 间地接触,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使组织的 通透性改变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口腔粘膜给优点口腔粘膜给优点 人中 唇 硬托 软托 咽门 腭垂 舌 唇 扁桃体 皱 壁 舌静脉 舌系带 颌下导管 舌下腺 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的解剖结构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非离子型药物被动扩散。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 - 亲水性药物Mw100, 迅速通过口腔粘膜; 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 40 P o/w 2000, 吸收较好; 离子化程度- 离子型药物, 口腔粘膜几乎不能吸收。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2). (2). 口腔粘膜生理屏障因素口腔粘膜生理屏障因素: 粘膜层、角质化层、上皮细胞间隙中脂类物质、基底 膜和固有层。 另外, 粘膜厚度、血流供应状况、血管/淋巴管转运和 细胞再生都将影响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的 速率和程度。 不同种属动物的口腔颊粘膜的厚度和角质化情况不 同, 在进行动物的口腔吸收试验时, 应当考虑这种差 异。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3). (3). 唾液分泌和口腔运动唾液分泌和口腔运动: 人唾液分泌:0.51.5L/日,流动 0.5l mL/min, 99%的水+ 1% 其他。 唾液粘膜:0.070.10 mm, pH 6.57.5,唾液中含各种糖 蛋白、淀粉酶和羧酸酯酶等。 唾液分泌量过多 大量药物吞咽入胃肠道, 不能达到 口腔粘膜吸收的目的。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的口腔颊粘膜特性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的口腔颊粘膜特性 人或动物种属 粘膜厚度/m 角质化情况 人 500-600 未角质化 兔 600 未角质化 犬 770 未角质化 猪 770 未角质化 大鼠未见报道角质化 r 颊粘膜途径 (Buccal Route) r 舌下粘膜途径 (Sublingual Route) r 局部给药 (Local delivery) 口腔粘膜给药途径口腔粘膜给药途径 主要剂型: 贴片贴片,贴膜,贴膜,凝胶剂,软膏和溶液剂。 国外: 口腔粘膜全身给药制剂 止吐安定药马来酸丙氯拉嗪, 镇痛药丁丙诺非等等; 国内: 局部给药 替硝唑 醋酸地塞米松(意可贴) 。 上市制剂上市制剂 H19991372 非炎症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 已上市的部分口腔给药系统已上市的部分口腔给药系统 给药部位药物剂型商品名 舌下粘膜硝酸甘油舌下片Nitrostat 舌下喷雾剂Lenitral Spray 生物黏附片Susadrin 硝酸异山梨酯舌下片Risordan 咀嚼片Sorbitrate 舌下喷雾剂Isocard Spray 硝苯地平舌下片Adalat 叔丁啡舌下片Temgesic 盐酸去水吗啡舌下片Apomorphine 口颊粘膜普鲁氯哌嗪生物黏附片Buccastem 溶液剂Tementil 奥沙西泮片剂Seresta Expidet 氯羟去甲安定片剂Temesta Expidet 甲基睾酮片剂Metandren 尼古丁咀嚼胶剂Nicorette 口腔粘膜给药-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优点: r 给药方便,患者用药顺应性好。 r 能避免胃肠液的降解作用及肝脏的首过效应。 r 可局部用药, 也可发挥全身作用。 r 口腔抗机械刺激性强, 口腔粘膜更新修复快。 r 口腔黏膜比皮肤渗透性大,且黏膜血流丰富。 主要剂型:主要剂型: 口腔贴膜剂、口腔贴片剂、咀嚼片、含片、舌下含 片、口腔崩解片口腔崩解片等。 口腔给药新剂型口腔给药新剂型 口腔贴膜剂口腔贴膜剂 药物 溶解 分散 生物粘附材料 r 薄膜状柔软固体 r 惰性材料外表层 背衬层、药物储库、限速膜和粘贴层构成。 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高分子材 料为胶体材料。 聚合物的用量可显著影响胶体的柔韧性万粘附 性及流变性。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研制了用于口腔溃疡治疗 的复方替硝唑凝胶,具有水溶性特点,稠度适 宜,无油腻性。 口腔粘附凝胶剂口腔粘附凝胶剂 具有分布广、吸收快、减少药物降解的特点。 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该药可经口腔粘膜吸收入血,起效时间为79 min, 作用时间达4h以上。 胰岛素为主药、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的W/O/W型复 合亚微乳体系的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喷雾剂喷雾剂 口腔粘膜吸收度改善口腔粘膜吸收度改善 DrugEnhancerResults Insulin 5% laureth-9, 5% sodium salicylate, 5% sodium with laureth-9 EDTA, aprotinin F from 0.7%-3.6% to 27% Others had no effect CalcitoninVarious bile salts Pharmacologic effects, Stability in mucosal homogenate Insulin Various bile salts and derivatives, nonionic surfactants, sulfoxides lauric acid/PG, F from1%-4% to30% maximum Interferon 1%-4%sodium taurocholate, 5%polysorbate 80,1% SDS, 5% cyclodextrin F from 0.014% to 0.25% with sodium taurocholate. Others less effective Laureth-9: 聚乙二醇单十二醚; Aprotinin 胰蛋白酶抑制剂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clinical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clinical use or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 use or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 Therapeutic peptide or proteinApplication TriproamylinGlucose regulation InsulinGlucose regulation SomatostatinGlucose regulation ProinsulinGlucose regulation -InterferonViral disease/hairy cell leukemia -InterferonMultiple sclerosis GlucocerebrosidaseGauchers disease CerezymeType 1 Gauchers disease PulmozymeCystic fibrosis CalcitoninsBone disease OxytocinLabour induction Growth hormoneShort stature -1 Antitrypsin-1 Antitrypsin deficiency Superoxide dismutaseRespiratory disorders 口腔黏膜粘附给药: 心血管药物、止痛剂、镇静剂、止吐剂、激素、糖 尿病药物等各类药物的研究。 未来发展未来发展: p 寻找粘附性强、刺激性小、物美价廉的粘附材料 ; p 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 p 提高黏膜对药物的通透性; p 口腔粘膜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少量水的情况下,15s内迅速崩解成细颗粒的新型固 体速释剂型。 主要特点: p 不需用水送服或仅用少量水送服, 也不需咀嚼, 药 物置舌上, 遇唾液即可迅速崩解, 随吞咽入胃而起效。 p 方便如老人、儿童、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中的患 者用药。 p 药物主要在胃或消化道被吸收。 口口 腔腔 崩崩 解解 片片 符合片剂要求, 在口腔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 好、易吞咽、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有适宜的崩解时 限或适宜的溶出度。 口腔崩解片: 选择合适的快速崩解剂, 制成片剂既有一定的硬 度, 又有一定的疏松度。 口腔崩解片的制剂工艺: 冷冻干燥法 (Zydis法) 和直接压片法。 口腔崩解片的技术要求口腔崩解片的技术要求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 、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PPVP)、交联羧甲淀粉钠(CCSNa)等。 微晶纤维素提高口崩片的抗张强度, 增大用量 可以增强片剂硬度;颗粒溶胀性差, 用量过大时, 会 使口崩片在口腔中产生沙砾感。 MCC (可压性) +L-HPC(溶胀性) 效果理想。 口腔崩解片的崩解剂口腔崩解片的崩解剂 口腔崩解制剂常用辅料及工艺口腔崩解制剂常用辅料及工艺 药物崩解剂工艺 对乙酰氨基酚MCC/PPVP/CCNa直接压片法 镁加铝MCC/甘氨酸直接压片法 乙水杨酰胺MCC/L-HPC直接压片法 美克洛嗪MCC/L-HPC直接压片法 维生素CMCC/L-HPC直接压片法 水杨酰胺MCC/CCNa直接压片法 酮洛酚EC/甘氨酸湿法制粒 主药崩解剂制备工艺 对乙酰氨基酚MCC/PPVP/CCNa直接压片法 镁加铝MCC/甘氨酸直接压片法 乙水杨酰胺MCC/L-HPC直接压片法 美克洛嗪MCC/L-HPC直接压片法 维生素CMCC/L-HPC直接压片法 乙水杨酰胺MCC/CCNa直接压片法 酮洛酚EC/甘氨酸湿法制粒 国内口腔崩解片常用辅料及工艺国内口腔崩解片常用辅料及工艺 定义:定义: 在鼻腔内使用, 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 特点特点: : p 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存在消 化液对药物的降解作用吸收完全; p 鼻粘膜下血管、淋巴管十分丰富, 交织成网, 粘膜又薄药 物吸收极好的条件药物吸收十分迅速, 起效时间快; p 患者顺应性好, 适用于需进行长期用药的患者, 对儿童、吞 咽因难及昏迷患者, 鼻腔给药较为方便; p 大分子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吸收促进剂的应用来提高; p 胃肠道难以吸收的强亲水性药物有利于鼻腔给药。 鼻腔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 Why ?Why ? p 口服个体差异大而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 p 口服易破坏或不吸收, 以注射剂供应的药物。 鼻腔给药新制剂 国内 富马酸酮替芬鼻腔喷雾剂、复方色甘酸 钠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腔喷雾剂、曲安奈德鼻 喷雾剂、葡萄糖酸锌喷鼻剂、鼻立通吸入剂、复方 薄荷脑鼻用吸入剂、盐酸西替利嗪滴鼻液等。 国外 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麦角胺、布托 啡诺、雌二醇、去氨加压素、布舍瑞林和降钙素 等。 模型药物的选择模型药物的选择 What ?What ? 硬腭 软腭 腭垂咽鼓管 鼻孔 前庭 下鼻甲 中鼻甲 上鼻甲 额窦 筛 骨 蝶状骨窦 后鼻孔 咽扁桃体 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 Where ?Where ? 鼻腔中各壁上都有鼻粘膜,人体鼻内的总容积是15ml, 鼻粘膜面积为150 cm2, 鼻粘膜上还有众多的纤毛, 可增 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 鼻粘膜厚度是24mm, 在某些突出部位的鼻粘膜厚达 5mm 。 鼻上皮细胞下有许多大而多孔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淋 巴网, 可以使体液迅速通过血管壁。 药物经鼻腔毛细血管吸收后, 直接进入体循环, 而不经 过门-肝系统,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 鼻腔上部的粘膜比鼻腔底部和各鼻窦内粘膜厚, 血 管密集, 鼻腔给药系统药物吸收的主要区域。 鼻腔的腺体含有浆液和粘液分泌细胞, 分泌浆液和 粘液到鼻腔表面, 鼻粘液覆盖在鼻粘膜上, 鼻粘液含 有约 95%97%的水和2%3%的蛋白质。 蛋白质:包括糖蛋白、蛋白水解酶、分泌蛋白、免 疫球蛋白和血浆蛋白, 蛋白水解酶是影响药物鼻腔 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 鼻腔粘液的 pH 值: 5.56.5, 蛋白水解酶的最适pH, 若采用改 变粘液 pH 的方法来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可能会增大细菌 感染的可能性。 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着独特的联系: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着独特的联系: 药物经鼻粘膜吸收入血, 同时从外鼻孔向后到达鼻腔与颅腔间 的筛孔, 此处是血脑屏障中组织屏障作用最弱的部位, 有利于难 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直接进入颅内。 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特征 药物的鼻粘膜吸收:被动吸收过程, Mr 1000 的药物, 脂溶性 药物容易被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 一般可接近100%, 静注相似。 药物经鼻粘膜给药:通过嗅神经与嗅粘膜上皮两条通路直接吸 收入脑, 且具体吸收通路的选择有药物依赖性。 嗅粘膜上皮通路:多数小分子经鼻腔吸收入脑的途径, 且吸收 速度较嗅神经通路快。 胞饮或扩散作用:药物分子经粘膜上皮嗅神经元受体细胞以外 的其它区域, 进入支持细胞和腺细胞, 也可穿过细胞间隙进入细 胞间液。 鼻腔的药物吸收鼻腔的药物吸收 生理屏障: 鼻粘膜厚度、水溶性细胞间隙、粘膜的脂质双分子 层等。 主要理化性质: 1. 药物的脂溶性: 2. 药物的分子量药物: 3. 电荷 4. 溶液pH和渗透压 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鼻腔的生理因素鼻腔的生理因素: 鼻黏膜纤毛清除率、鼻腔的病理学状态(如感染、 过敏、鼻腔阻塞等等均会影响黏膜或纤毛的正常功 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鼻腔内酶对药物 的降解、免疫功能、鼻腔血流量和流速。 药物剂型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黏膜刺激性、渗透率、黏性、密 度、给药浓度和体积、药物的剂型。 给药装置因素给药装置因素: 液滴或粉末的颗粒大小、药物的沉积部位和形式、 用药后药物从鼻腔的流失(药物进入口腔或从鼻孔 流出)。 p 吸收促透剂吸收促透剂: Mw较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 。 (胆酸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脂肪酸、蛋白酶抑制剂) p 生物粘附性的亲水凝胶或微球制剂: 鼻粘膜 与药物接触时间延长。 p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许多药物与辅料对鼻腔纤毛运动有 不良影响, 引起鼻腔刺激, 长期使用, 出现鼻粘膜损 伤、鼻塞、过敏等。 鼻腔给药系统的设计 HOWHOW? 胆盐类: 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脱氧胆酸钠、牛 磺脱氧胆酸钠等。 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皂角苷等 螯合剂: 乙二胺四乙酸盐、水杨酸盐等。 脂肪酸类: 油酸、辛酸、月桂酸等。 磷脂类及衍生物: 溶血卵磷脂、溶血磷脂酞胆碱、二癸酞 磷脂酞胆碱等。 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常用的吸收促进剂 甘草亭酸衍生物: 甘草亭酸钠、碳烯氧代二钠盐等。 梭链孢酸衍生物: 牛磺二氢甾酸霉素钠、二氢甾酸霉素 钠等。 -酰基肉碱: 辛酞基肉碱、月桂酞基肉碱、棕榈酞 肉碱等。 环糊精: 、-环糊精、环糊精衍生物。 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常用的吸收促进剂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已有许多专利。 鼻腔给药剂型: 滴鼻剂、喷雾剂、粉末制剂、微球和凝胶制 剂等。 鼻腔给药新剂型鼻腔给药新剂型 1、有效、稳定。 2、安全,对鼻粘膜及纤毛无不良反应。 3、pH通常为5-8,并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4、等渗或略呈高渗。 鼻腔给药制剂的质量要求鼻腔给药制剂的质量要求 鼻粘膜组织以及粘膜纤毛有毒性:鼻粘膜组织以及粘膜纤毛有毒性: 盐酸普蔡洛尔,粘膜吸收促进剂去氧胆酸钠,防腐 剂尼泊金酯类以及常用溶剂乙醇等。 鼻腔给药制剂研制必须评价药物及制剂对鼻腔的 不良反应。 脑内递释药物:脑内递释药物: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而又不希望其过多入脑 的药物,不宜通过鼻腔给药。 难溶性药物难溶性药物: : 鼻腔给药的体积25 - 200L, 有机溶剂或多或少具有 纤毛毒性 鼻腔给药制剂的制备有一定困难。 鼻腔给药的局限性鼻腔给药的局限性 肽类药物鼻腔给药的主要生物利用度参数肽类药物鼻腔给药的主要生物利用度参数 药物Tmax /min生物利用度/%研究对象 脑啡肽类似物5-1070-100人、鼠 加压素类似物10-206-12人 胰岛素5-108-30人、鼠、狗 催产索5-1030-40人 胰高血糖素5-1070-90人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5-1510-20人、鼠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20-402- 20人、鼠、狗 LHRH激动剂和拮 抗剂 10-302 -5人、猴 给药途径对药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给药途径对药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药物鼻腔给药口服给药In/po 黄体酮82.57.910.4 氢化可的松60.92.722.6 脱氧皮甾醇72.05.912.2 羟孕酮97.15.916.5 乙炔基雌二醇82.520.04.1 盐酸普乃洛尔99.919.05.3 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后脑脊液中的药量比较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后脑脊液中的药量比较 鼻腔给药鼻腔给药 鼻腔给药鼻腔给药 鼻腔给药鼻腔给药 鼻腔给药鼻腔给药 典型的鼻腔给药制剂典型的鼻腔给药制剂 中药鼻腔给药的应用概况中药鼻腔给药的应用概况 鼻腔粘膜免疫鼻腔粘膜免疫 诱导: 局部粘膜免疫应答 + 系统免疫应答 免疫效果与皮下注射免疫相近,比口服免疫更有 效、更强烈。 欧洲已有1种鼻腔流感疫苗上市,对小鼠进行鼻腔免 疫和皮下注射免疫比较,鼻腔免疫所产生的IgG应答 略低于皮下注射,而IgA应答却高于皮下注射。 鼻腔疫苗的免疫效果: 抗原的剂型,常用的剂型-微球和脂质体,高分子材 料-有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和壳聚糖等。 正在研究开发的鼻用疫苗正在研究开发的鼻用疫苗 药名/通用名开发者适应证所处阶段 FlumistMdluanune流感 预 防预注册 UreABAcambis幽门螺旋菌感染预防临床II期 InflivacWes t流 感 预 防临床II期 FluNsureID Biomedical流 感 预 防临床II期 PIV 3Wyeth流 感 预 防临床II期 Strept AvaxID Biomedical链球 菌 感 染预防临床II期 Shigella floneri疫苗ID Biomedical副痢疾杆菌感染预防临床II期 Shigella Boneri疫苗ID Biomedical宋内一志贺氏菌感染预防临床II期 RSV 疫苗Wyeth呼吸道合体细胞病毒感 染预防 临床II期 DDS Design: keep in mind Why: Therapeutic Strategy, clinical necessary What: Model Drug screening Where: Biology based Administration 亮丙瑞林醋酸盐:促黄体生成激素激动剂,狗的多剂量给 药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可在肺部被定量、高效地吸收; 鲑降钙素:Inhale公司正在进行该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 I期临床试验。 局部给药的蛋白质和肽类药物: 白介素、干扰素、环抱素A、脱氧核糖核酸、-1-蛋白酶抑制 剂等。 肺部吸入给药系统-蛋白质和肽类药物 药物粒子非常精细,且能渗透到肺的周边,一般认为理想 的药物粒径为0.5-7m,而大于此范围的粒子不能进入细 支气管内,更小的粒子又易随呼吸呼出。 药物微粉化后,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粉粒易聚集成团 ,在粉雾剂的处方设计中,常加入大量的载体。 理想的药物载体: 碳水化合物、有机盐、氨基酸、缩氨酸和蛋白质,经干燥 成为非结晶结构,主要用于增强药物在储存时的稳定性, 使药物保持在无定型玻璃态,并且该稳定的配方可确保药 物通过吸入器,有效地进入肺泡而被吸收入血液 肺部吸入粉雾剂的载体肺部吸入粉雾剂的载体 较大颗粒的蛋白质、肽类药物及载体必须经过粉碎 才能达到肺部吸入给药的要求。 1 1、碾磨粉碎法、碾磨粉碎法 球磨机、胶体磨以及流能磨等。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易发生化学降解,可预先通过 合成手段如交联或某些制剂技术如冷冻干燥或加入 载体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两步过程:冷冻干燥 + 流能磨粉碎 载体及药物的粉碎方法载体及药物的粉碎方法 将含有治疗药物的水溶液进行一步操作-细小的干 燥粉末。 Patton等:胰岛素的柠檬酸钠和甘露醇溶液进行喷 雾干燥,制得平均粒径2.0-2.8m的胰岛素吸入粉 雾剂,健康受试者使用该制剂后,其胰岛素相对 肌注的生物利用度为22.8%。 Niven等:喷雾干燥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以吹入法经肺部给予家兔,该制剂较皮 下注射起效快,具有增加白细胞计数作用。 喷雾干燥法 超临界流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萃取及分析方法中, 也可用于制备吸入粉雾剂。 Yeo等:将胰岛素配制成二甲亚砜溶液,并使该溶 液在连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流下喷入结晶皿中, 胰岛素颗粒有90%小于4 m, 10%小于1 m ,且能保 持大分子的生物活性。 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 吸入粉雾剂物理性状指标吸入粉雾剂物理性状指标 1 1、粉雾剂粒径、粉雾剂粒径 在10 m以下才适合肺部吸入给药,通过工艺手段 和制备技术将粉雾剂中药物和载体的粒径保持在 一定范围内。 2 2、粒子形态、粒子形态 粒子形态不规则,或者偏离球体较远,会显著影 响气流动力学行为。 最长轴(L)和与最长轴垂直的宽度(B)之比来表示粒 子的形态,如果L与B之比越接近1,表明粒子形 态越规则,可产生越多的吸入粉雾剂粒子。 3 3、粒子的流动性、粒子的流动性 用休止角来表征,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差。 休止角虽可表示粉体粒子流动性的特征,但并不能 表明流速的大小。 粉体流速的大小:通过研究单位时间内粉体在外力 作用下流至天平的重量来衡量,即一定时间内在天 平上沉积的某一粒径范围内的粉体重量越大,粒子 流动性越好。 吸入粉雾剂物理性状指标吸入粉雾剂物理性状指标 粉雾剂的吸入装置粉雾剂的吸入装置 药物粒子经吸入装置可从其松散的密集状态或从载 体表面上重新分散,产生可供吸入的粒子。 粒子重新分散的力量来源于病人的吸入力量,产生 湍流使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