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全).doc_第1页
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全).doc_第2页
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全).doc_第3页
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全).doc_第4页
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4月27882生产管理复习题2013年4月生产管理复习题(全)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1分*20题=20分) 二、填空题(1分*6题=6分) 三、判断题(2分*6题=12分)四、名词解释(3分*4题=12分) 五、简答题(6分*5题=30分) 六、论述题(10分*2题=20分)一、填空选择判断改错题:第一章1、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主要解决四大方面的问题: 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 生产控制、人机环境系统 。1.p1 (09.7)(1) 生产过程组织 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 空间 组织和 时间 组织。p1(2)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与 作业 计划。1.p1(3)生产管理中,生产控制主要是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1.p1(4)生产组织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和 劳动组织 1.p2(5)生产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 产品质量 控制、物质消耗与库存控制、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等。1.p22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为( a )1.p1 a生产管理 b运营管理 c企业管理 d营销管理3、生产管理的内容: 产品开发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生产计划、生产控制 。1.p1-2(09.7)(1)产品开发管理包括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设计、 新产品试制 与鉴定管理等。p1(09.4)(2)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包括 生产过程 组织和 劳动 组织。1.p2对生产系统内所有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该管理是指( d )1.p2 a生产计划 b生产控制 c产品开发管理 d生产过程组织以下属于组织生产过程基本要求的是生产过程的( abcd )1.p2 a连续性 b比例性 c均衡性 d 准时性(3)生产计划包括 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 和 短期生产计划 。 1.p2企业的销售和市场份额增长战略属于( c )。p2 a、短期生产计划 b、中期生产计划 c、长期生产计划 d视情况而定(4)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的前提条件是 生产控制 。 1.p24、生产管理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科学管理原则、均衡生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1.p2-3(1)“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产品。”是生产管理的( c ) 1.p2 a可持续发展原则 b均衡生产原则 c经济效益原则 d合理性原则(2)生产管理中,根据社会需要来组织企业生产,这体现的是( c )1.p3 (09.4) a经济效益原则 b科学管理原则 c市场导向原则 d均衡生产原则(3)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环境规划活动中心提出( b )1.p3 a绿色生产 b清洁生产 c节约能源 d环保产品5、 市场 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1.p36、 市场的需要 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1.p37、 均衡生产 既是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的前提条件。1.p38生产系统的构成包括生产要素、 生产过程 、产品或服务三部分。1.p49、满足社会需要、 市场需求 是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1.p4(1)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d )1.p4(09.4)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成本 c获取利润 d满足社会需要10、企业获取利润的多少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指标,而成本和利润是 此消彼长 的关系,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利润。1.p4-p511、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竞争的关键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基础是 成本 ,即竞争双方谁的产品成本更低廉,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1.p5 12、 创新 的实现是企业具有活力和 发展潜力 的表现。1.p513、生产管理组织主要形式有: 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虚拟组织结构 。1.p5a、直线制是最早的企业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指挥和管理的职能。一般只适合于 产品单一 、 工艺简单 和规模较小的企业。1.p5b、 直线-职能制 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1.p5-p6c、直线-职能制适合于中小规模,产品和技术 较为简单稳定 的企业。1.p6 d、事业部制实质上是“ 直线-职能制 ”形式的发展和扩大。1.p6e、 事业部制 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p7f、在企业组织机构中,把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管理部门,又有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垂直管理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机构形式,叫做 矩阵制 。特点是 容易沟通信息 、 强化协调 、 提高效率 。1.p7 g、 矩阵制 适合于大件小批、高新技术等产品或大项目、大工程企业和新产品开发。1.p7(1)由行政领导人执行,不设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 ) 1.p5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2) 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把企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 直线指挥机构 ,另一类 职能机构和人员 。 1.p5(3) 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发挥职能管理部门参谋指导作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1.p5(08.7)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4) 适合中小规模、产品和技术较为简单稳定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1.p6(09.4)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5) 在总公司领导下,拥有相应的独立自主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种组织形式是 b 。 1.p6 a、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距阵制 d、虚拟组织结构(6) 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c ) 1.p7(09.7)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7)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管理部门,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垂直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是( d ) 1.p7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8)距阵制组织形式是将 a 两种形式的原理结合使用,其特点是双道命令系统。 1.p7 a.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 b.职能制和事业部制 c.直线制和事业部制 d.直线制和虚拟组织机构1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出现 多样化 的趋势。1.p815、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征: (1)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征中,生产方式更新的主流是( d ) 1.p8 a大规模流水线 b少品种小批量生产 c多品种大批量生产 d多品种小批量生产a、当今生产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应包括 服务业 1.p9(2)与传统的生产管理相比,现代企业管理的范围扩大了,除了生产系统内部的运行,还包括对生产系统的设置。另一点是指( b ) 1.p9 (07.7) a人的管理被看成是生产管理的最重要方面 b服务业的管理被看成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c科技管理被看成是生产管理的范畴 d用户信息管理被看成是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3)有关生产管理范围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p9 a、制造业 b、不仅包括制造业,还包括服务业 c、生产系统内部管理和环境管理 d、医院、商场、餐馆也属于生产管理的范围(4)生产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 a 。 1.p9 a、cad b、capp c、cam d、fms(5)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多样化,“以 零件 为中心”组织生产,使生产计划更易实现。1.p10实施准时化生产方式,联机生产管理是属于生产管理模式的( d )对策。a、概念更新 b、计划创新 c、组织更新 d、控制创新16、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 b )1.p11 。a、决策职能 b、生产管理职能 c、计划职能 d、协调职能17、企业的生产发展战略属于( c )1.p11 。 a.企业级战略 b.部门级战略 c、职能级战略 d、行业级战略18、生产管理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 。1.p11(1)泰罗制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开始出现的阶段是( b )p12 a、传统管理阶段 b、科学管理阶段 c、现代管理阶段(2)20世纪初,以泰罗制为指导思想建立了( a ) 1.p12 a工厂制度 b工序制度 c工时制度 d工程制度(3)科学管理阶段,是以 工厂内部 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 生产效率 为中心。1.p12 (07.7)判断改错1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来开展。() 1.p12生产计划包括长期生产计划、短期生产计划和临时生产计划三个层次。( ) 1.p1 生产计划包括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计划。3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1.p24、及时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顺利运行的基础。() 1.p2 5均衡生产,是指企业各生产部门都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 1.p3 是指生产过程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6清洁生产,是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要清洁卫生。() 1.p3(09.7)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7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适合于大件小批、工艺复杂和规模较大的企业。() 1.p5 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和规模较小8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中,各事业部不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 ) 1.p6 各事业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09.4)9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更新是以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为主流方式。( ) 1.p8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09.4)10、批量生产的规模 越大 ,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就 越低 。() 1.p9第二章19生产系统的布置包括工厂选址、生产单位的配置、厂区布置和 车间 布置等几方面。2.p1420、对一个企业来说, 选择工厂的位置 是建立、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第一步。2.p1421、选定具体的厂址,实质上就是对生产系统进行 安置,所有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路。2.p1422、为了实现经济的生产系统,生产要素的 供应 和 成本 在选址时必须考虑资源供应条件。2.p1523、厂址的选择一般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 选位 ,然后选取 具体的地址 。 2.p1524厂址选择的程序般分为准备阶段、 现场勘察 阶段和确定方案阶段。p15-16(08.7)25选址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常见的定量选址方法有 分等加权法 和 重心法 两种。2.p16(08.4)(1)当产品生产成本中运输费用占较大比重时,用( c )选择厂址。a、分等加权法 b、综合评分法 c、重心法 d、经济批量法(2)按分等加权法,甲、乙、丙、丁四个厂址的得分分别是95、104、86、80分,( b )是可以选择的较佳厂址。 a.甲 b.乙 c.丙 d.丁26、生产单位的构成: 基本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生产服务单位、生产技术装备部门、附属生产单位 。p18(1)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备料车间属于( a ) 2.p18a基本生产单位 b辅助生产单位 c生产服务单位 d附属生产单位(2)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工具车间属于( b ) 2.p18 a基本生产单位 b辅助生产单位 c生产服务单位 d附属生产单位(3)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热电站属于( d ) 2.p18(09.4) a基本生产单位 b附属生产单位 c生产服务单位 d辅助生产单位(4)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检查站属于( a ) 2.p18(09.7) a.生产服务单位 b辅助生产单位 c基本生产单位 d附属生产单位(5)仓库是属于 生产服务 单位这类性质的生产单位。2.p18(07.7)27.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企业产品、企业规模、企业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的环境条件。(1)( a )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2.p18 a.企业产品 b、企业规模 c、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 d、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2)产品的 品种 往往决定着企业所应配置的生产车间。2.p18(08.4)(3)一个企业生产单位构成最终是由 企业的功能 决定,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2.p19(4)一般来说,企业的协作范围越大,通过协作取得的零部件、工具及动力等越多,则生产车间的组成就越 简单 。2.p19 (5)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高,数控设备、加工中心等高精设备拥有率较高的企业其生产单位的组成则( b )。2.p20 a、复杂 b、简单 一般不确定28、企业的生产 专业化 与 协作化 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生产单位构成。2.p1929、企业生产单位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小而全、大而全 、不按企业的功能设置生产单位。2.p20 (1)许多大型企业受传统思想影响,抱着“万事不求人”的思想,设置单位一应俱备,这种企业生产单位配置中存在的问题称为( a )2.p20 a、大而全 b、小而全 c、综合化 d、多样化30关于厂房建筑、设备、设施如何安置的相互关系问题称为( a ),即工厂 总平面 布置。2.p21(08.7) a.厂区布置(狭义厂区布置) b.车间布置 c.厂址选择 d.生产单位的布置31、厂区布置的目标: 流程的畅通、高效率的使用空间、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劳动效率、提供良好的环境 。p21(1)在厂区布置,以使材料、半成品的流动方向无交叉倒流,这是厂区布置的目标( a )2.p21 a、流程畅通 b、 高效率的空间使用 c、良好的灵活性 d、提高劳动效率(2)对于厂区平面布置来说,总目标是通过从厂区平面布置提供的服务中达到什么目的?( d ) 2.p21 (07.7) a投资费用最少 b环境保护最好 c物料流程畅通 d获取最大效益32、厂区平面布置工作程序的第一步是( b )2.p23 a.确定各组成部分的面积 b.确定目标 c.收集资料 d.确定各生产单位间的相互关系33、车间布置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 车间总体布置 ,二是 车间的工作地布置 。2.p2434、一般企业的工作地(设备)布置主要形式有: 产品布置、工艺布置、定位布置、综合布置和成组技术布置 。2.p25(1)按照某种产品(或零件)的加工顺序来排列各种不同的机床设备和工作地,是 产品 布置,也称为工艺流程布置或对象专业化布置.(2)适用于大批量、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的设备布置形式是( d ) 2.p25(08.7)a定位布置 b综合布置 c工艺布置 d产品布置(3)汽车行业、食品行业常用的设备布置形式是( b ) 2.p25(08.4) a定位布置 b产品布置 c工艺布置 d综合布置(4)把同一类型的设备和工作地集中进行布置以实现一定的工艺功能,是 工艺 布置。2.p25(5)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的设备布置形式是( d ) 2.p25(09.7) a.定位布置 b.产品布置 c.综合布置 d.工艺布置(6)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产品不动,设备按作业顺序移动,是 定位 布置。2.p25(7)适用于加工对象难以移动,加工件数少,工序时间长等特点的设备布置形式是( a ) 2.p25(09.4)a定位布置 b产品布置 c工艺布置 d综合布置35、在进行工作地布置时常用的三种布置技术和工具:设备布置草图、样板布置、模型布置 。2.p26(1)用塑料或厚纸板制成与实务成一定比例的样板来模拟布置和设计工作地(设备)的布置技术称为( b ) 2.p26 a、设备布置草图 b、 样板布置 c、模型布置 d、立面布置判断改错1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产品。() p18 企业的产品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2企业所应配置的生产车间往往决定着产品的品种。( ) 2.p18(08.7) 产品的品种往往决定着企业所应配置的生产车间。3企业规模越大,它所需要的生产单位的数目也越多、规模也越大。( ) 2.p194企业协作范围越广,则企业的生产车间组成越复杂。 ( ) 2.p19 简单5高精设备拥有率较高的企业其生产单位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 ) 2.p20 简单6工艺布置也称机床类型布置或工艺专业化布置。( ) 2.p25第三章36当今企业面临的生产环境是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形成了以 消费者需求 为导向的市场机制。3.p28(07.7)37. 生产过程是从准备生产开始,直到 把产品生产出来 为止的全部过程。 3.p2938、生产过程的构成: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3.p29(1)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等属于生产( d ) 3.p29(09.4) a.服务过程 b.基本过程 c辅助过程 d.技术准备过程(2)直接把劳动对象变为企业基本产品的是( b ), 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3.p29(09.7)a技术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 d生产服务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提供辅助产品和 劳务 的生产过程。3.p29(4)原材料、半成品和工具的供应、保管工作属于( d )过程。3.p29 a生产技术准备 b基本生产 c辅助生产 d生产服务(5)生产服务过程不包括( b ) 3.p29 a.原材料供应工作 b、为职工提供娱乐等生活服务活动 c、半成品的保管工作 d、产品的理化检验39、生产过程的组织要求:生产过程的 连续性、比例性(协调性)、均衡性(节奏性)、适应性、经济性 。p30(09.4)(1)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等或递增数量相等的产品,这是属于生产的( b )特征。p30(07.7)a比例性 b均衡性 c连续性 d适应性(2)生产过程各阶段、环节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是生产的( b ) 3.p30 a.连续性 b.协调性 c.均衡性 d.适应性(3)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能及时地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是生产的( d )性。3.p30 a连续 b协调 c均衡 d适应40、生产类型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分为: 订货生产方式、存货生产方式 。3.p3141、订货生产方式是在用户提出具体订货要求后,才开始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出厂等工作。3.p3142、存货生产方式是在对市场进行预测基础上,有计划进行生产,产品有库存。3.p3143、生产类型按生产方法(特点)分: 合成法、分解法、调剂法、提取法 。3.p31(1)下列属于合成法生产方法的是( d ) p31 a、钢铁厂 b、煤矿 c、焦化厂 d、纺织厂(2)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分解成多种产品,如炼油厂,这种生产方法属于( c ) 3.p31 a、合成法 b、调剂法 c、分解法 d、提取法44生产类型按产品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可划分为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三种类型。3.p3145、一般说来,单件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差,计划管理工作最复杂。3.p31(1)区分生产类型的最基本的标志是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的 专业化程度 。 3.p31(2)产品品种少而稳定,生产的每种产品长期重复,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地长期完成同种产品的一、二道工序,专业化程度很高,这属于( a )生产类型。3.p31 a大量 b单件 c成批 d混合(3)产品品种很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小,工作地要负担很多道工序,很少重复,专业化程度很低,这属于( b )生产类型。3.p31a大量 b单件 c成批 d混合(4)在下列四种生产类型中,适应品种变化能力最强的生产类型是( c ) 3.p31 a.大量生产 b.大量大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单件小批生产46生产单位专业化原则主要有 工艺专业化原则、对象专业化原则、综合 专业化原则。3.p32(09.7)(1)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按照 生产工艺 性质的不同来划分车间的。p3247、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零件的移动方式有三种: 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p3448、批量小、工序时间短时,可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批量大、工序时间长时,则宜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工艺专业化的车间、工段、小组、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对象专业化的车间、工段、小组,由于设备是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3.p35 (1)每批零件只有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转送到后道工序上加工是( a )移动方式。3.p33a.顺序 b.平行 c.平行顺序 d.简单(2)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之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此移动方式是( d ) 3.p34 a顺序移动 b简单移动 c平行顺序移动 d平行移动(3)既考虑相邻工序加工时间的重合,又保持该批零件在工序上加工的连续,是( b ) 3.p34a顺序移动 b平行顺序移动 c平行移动 d简单移动(4)批量大,工序时间长,宜采用( b ) 移动方式。3.p34(08.4)a顺序移动 b平行顺序移动 c平行移动 d简单移动49、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是由 的一家汽车公司首创的一种管理方法( b )3.p36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1)准时化生产的诸多手段是围绕 进行( a )。3.p36 a、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b、零废品 c、零库存 d、准备时间最短(2)“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是指( c )生产方式。3.p36 a定额 b定量 c准时 d准确50、 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 c ) 3.p38 a、弹性配置作业人员 b、质量保证 c、生产均衡化 d、生产同步化51、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3.p38判断改错1从理性消费向感情消费的转变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长。( ) 3.p28(08.7) 越来越短2生产服务过程指为基本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 3.p29 (08.4) 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 3比例性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等的产品。( ) 均衡性 3.p304工艺专业化原则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 ) 对象 3.p32 5、生产节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总是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3.p38 第四章52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也可以反映企业的 生产规模 。p4253、总体计划包括计划期的总量计划与 进度计划。 p4254、生产能力计划的特性: 战略特性、风险性、生产能力定量上的不确定性 。p42(1)以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为目标的主要是( b )生产能力计划。p42 a短期 b中期 c长期 d远期(2)生产能力的长期计划的特点是计划的主要内容与 有关( b ) p43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设备回收期 d、平均利润率(3)市场预测主要考虑需求量和 供应量 。p42(09.4)(4)生产能力定量上的不确定性是由于 的影响( d ) p43 a、品种结构 b、设备开动率 c、管理因素 d、a+b+c55、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称为 设计 能力。 p4356、随着工厂的规模扩大,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不变的是( a ) p44 a、单位可变成本 b、单位固定成本 c、单位研究和开发费用 d、单位管理费用57、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工厂的规模扩大时,由于产量增加,会使平均成本 降低 。 p4458生产能力的柔性是指生产能力的可变性与 适应性 ;包括柔性工厂、柔性生产过程和柔性 工人 三个层次。p45(08.7)p4559、企业生产线从制造一种零件简单方便地调整加工另一种零件,而且调整成本非常低,称为( b )p45 a、柔性工厂 b、柔性生产 c、柔性转移 d、柔性工人 60、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以产出量为计量单位、以原料处理为计量单位、以投入量为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p45(1)钢铁厂的计量单位主要是( a ) p45 a产出量 b投入量 c原料处理量 d装机容量(2)炼油厂以一年加工处理原油的吨位作为它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是以 计量单位( c )。p46 a、产出量 b、投入量 c、原料处理量 d、设备使用量(3)航空公司的计量单位主要是( b ) p46 a产出量 b投入量 c原料处理遥 d装机容量 (4)一架飞机有150个座位,某次航班只有100位乘客,以投入量来计算的生产能力是 座( c ) p46 a.100 b.50 c.150 d.12561计划期企业所需总台时数与企业有效台时数的比率,反映了( c )p48(07.7)a零件加工周期长短 b零件加工序多少 c企业生产能力 d加工工艺差别62、某企业计划期有效台时数为24000台时,计划期企业所需台时数为22200台时,尚富余1800台时,则设备的负荷率 (222000/24000100%)=92.5% 。 p4863、确定智力开发方针、人才招聘、职工培训的战略安排属 ( a ) p49 a、长期 b、中期 c、 短期64、合理配备临时调动加班属( c )生产能力工作计划。 p49 a、长期 b、 中期 c、 短期65在产量优选的方法中,当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时,此时的产量称为 盈亏平衡点 产量。p53(07.7)66、某厂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是15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850元,企业固定成本为2600万元,若该企业想获利其产量必须 a 。 p53 a.大于40000件 b.等于40000件 c.小于 40000件 d.条件不充分难以确定67、对需求稳定的企业,进度计划只需按 编制( b )。p56 a、图解法 b、生产工作日平均安排 c、线性规划运输模型 d、盈亏平衡分析法68用线性规划模型作进度计划需要假定生产成本等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线性的 。p58判断改错1企业生产能力计划具有战略特性。( ) p42 2企业生产能力计划具有风险性。( ) p423生产能力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现象。( ) p434企业核定生产能力应该是自领导层开始,逐步向下层层核定与综合平衡。( ) 基层,上 p455提高企业生产系统的刚性是生产管理的任务之一。( )p45 柔性 (09.7)6生产能力的柔性是指能力的可变性与效率性。( ) p45(08.4) 适应性7车间的生产能力可以按关键设备能力来确定。( ) p48(09.7)8企业核定生产能力应该是自领导层开始,逐步向下,层层核定与综合平衡。( )p45 自基层开始,逐步向上(09.4)9总体生产计划特别适用于一年内需求呈季节性的生产类型。( )p51第五章69.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之一是要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 流、 资金 流合理地组织协调起来,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p6270、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p62 细看,选择题 71、流水线条件下的期量标准主要有 生产节拍和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等 。p6472从原材料开始加工到成品合格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的毛坯、零件、部件和产品的总和称为( a )p64 a在制品 b半成品 c产成品 d加工品73、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5.p6274、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每道工序设备的生产能力,所以,计算工作从单台设备开始。 75、系统中每一个零售商和批发商都有自己的进货周期。这样市场信息沿着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工厂成品库工厂 这个路径到达工厂,每一阶段都有时间延迟。5.p7276、在途库存是与总延迟时间和系统每天流动量成 正比 的。5.p7277、产品生产周期就是每个工艺阶段生产周期与保险期之和。5.p7978流水线上最重要的工作参数是( d )p64 (08.4) a产量 b质量 c速度 d节拍79、企业以产品作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分配生产任务的计算单位称为计划单位( a) p68 a.产品 b.部件 c.零件组 d.零件80、生产配套性最好的计划单位是( d ) p69 a、 产品 b、 部件 c、 零件组 d、零件81、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为每个车间正确地规定每一种制品的出产期 和 出产量 。 p6982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分配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有 在制品定额法 和 订货点法 。p70(08.4)83、企业生产销售系统库存量由三部分构成: 在途存货 、 周转库存 和 保险库存 。 p72(07.7)84.企业生产销售系统在途库存量是4800单位,周转存货是3000单位,保险库存为3750单位,则系统所需总存货为 ( c )。p73 a、7800 b、6750 c、11550 d、 855085在周期性重复生产条件下,批量、平均日产量和生产间隔期之间的关系是( a )p74(07.7) a日产量不变,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成正比 b日产量不变,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成反比 c生产间隔期不变,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成反比 d批量等于平均日产量除以生产间隔期86.如某企业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为o.05,设备调整时间为30分钟,工序单件时间为10分钟,那么最小批量为( c )p75(07.7) n=30/(100.05)=60 a.3 b.600 c.60 d.20087、若某企业全年生产数量为10000件,生产准备成本为25元,保管成本12.5%,产品成本1元,则最佳每批生产量为( b )件。p75 a、 500 b、 2000 c、2500 d、 232588、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每批零件只有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转送后道工序上加工的方法称 顺序 移动方式。 p7789、加工一批零件,有四道工序,单件工序时间分别是15、5、10、20分钟,采用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是 分( b ) p77 a、 200 b、 110 c、 140 d、 8090产品生产周期就是每个工艺阶段生产周期与 保险 期之和。p7991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的数量和 生产进度 进行控制。p8392、生产进度控制包括 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和工序进度控制 。p83(1)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控制,是( b )进度控制。p83 a.工序 b.生产 c.投入 d.出产(2)对产品开始投入的日期、数量和品种是否符合生产作业计划要求的控制,是( c )控制。p83 a工序进度 b生产进度 c投入进度 d出产进度(3)对产品出产日期、出产量、出产均衡性和成套性等的控制,是( d )进度控制。p83 a工序 b生产 c投入 d出产(4)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的每道加工工序的进度所进行的控制,是( a )进度控制。p83 a.工序 b.生产 c.投入 d.出产 93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在制品 实物和帐目 所进行控制,是( d )控制。p83 a工序 b生产 c投入 d在制品量94调度会议是企业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方法,一般分厂部和 车间 两级进行。p84(09.7)判断改错1企业生产计划是生产作业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p62(08.7)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2选择计划单位,实际是车间对生产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 厂级 p693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重点是解决各车间在生产质量上的协调配合。( ) 数量 p644生产作业计划是属于企业内部长期的执行计划。( ) 短期 p625在途库存与总延迟时间和系统每天流动量成反比。( )p72(08.7) 正比6生产作业控制是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控制。( ) 进度p83 (08.4)第六章95网络计划技术起源于( b ) p86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欧洲96我国开始引进网络计划技术于20世纪( c ) p86 a四十年代 b五十年代 c六十年代 d七十年代97、网络计划技术适用于 单件、小批生产 类型的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p8698、一个网络图由 活动 、 事项 和 线路 三要素组成。 p86(1)事项,也称为 结点 ,它是指某一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在网络图中,事项一般用圆圈“”表示。6.p86(2) 事项 本身不消耗时间和资源,在计划任务中起指令、衔接作用。6. p87(3)在网络图的绘制中,在工程项目中需要消耗资源,并且须一定时间内完成的独立工作项目称为 活动 。p87(4)网络图中,不占用资源和时间,仅仅表示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是( d ) p87 a事项 b结点 c活动 d虚活动 99、在网络图中可能有许多条线路,每条线路所需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其中 至少有一条线路所消耗的工作时间最长 ,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完工时间就取决于该条最长线路所需消耗的工作时间。这条线路称为 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叫做 关键工序 。6.p87100、网络图中有可能 不止一条 关键线路。 p87101、网络图的始结点只有 1 个。p88102、网络图中箭线从某一个结点出发,只能 从左向右 前进,不能逆向前进。 p88103、在网络图的绘制中, 线路为关键线路( b )p87 a、时耗最短 b、时耗最长 c、平均时耗长度 d、从左到右的线路104、在绘制网络图中,a的紧后工序是b和c,b的紧后工序是d和e,c的紧后工序是f和g,则c的紧前工序是( c )p89 a.b b.d c.a d.e105、始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0 。6.p90 106、三点时间估计法的时间值不包括( d ) p90 a、最乐观时间 b、最保守时间 c、最可能时间 d、关键线路时间107.三点估计法中的最乐观时间是指在顺利情况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需要的时间( b ) p90 a.最长 b.最短 c.最可能需要时间 d.关键线路时间108、一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作业时间,就是该作业的 最早结束时间 。p91109、在不影响整个工程计划完工条件下,某项作业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额,即该项作业开始时间允许推迟的最大限度叫做 总时差 。 6.p91 110、下一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本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的差值,叫做 单时差 。6.p91111、将总时差为零的各项活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某项计划任务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它是 网络图中时间最长的线路 。关键线路上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之和,即为整个计划任务的 总工期 。6.p91112、有关关键线路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p91 a、一个网络图只能有一条关键线路 b、一个网络图可以有多条关键线路c、时耗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d、关键线路由总时差为0的关键活动组成113关键线路是由 总时差 为零的关键活动组成的。p91114、下列有关总时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p91 a.某项作业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 b、某项作业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结束时间的差 c、该项作业的允许推迟最大限度 d、该项作业允许提前的最大限度115在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时,不仅要考虑时间问题,还必须考虑资源情况和 成本 问题。p93116网络计划优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 时间 优化、时间-成本优化和时间-资源优化 。p93117通过不断地改善网络计划的初始方案进行网络计划优化利用的是( b ) p93 a结点 b时差 c网络 d线路118某工序的正常时间为5天,赶工时间为3天,正常成本为600元,赶工成本为900元,则成本斜率为( b )p94a120 b150 c180 d200判断改错1.网络图中只有一条关键线路。( ) 6.p87有可能不止一条2.网络图的始结点与终结点只有一个,不许出现多个始结点与终结点。( ) p88第七章119、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可以根据产品特点、企业技术力量和市场情况等因素,采用各种不同的策略,通常不外乎以下四种策略: 技术引进、仿制、部分改进、创新 。p100120新产品开发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三阶段是:开发研究阶段、设计试制阶段和 生产准备 阶段。p101(1)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开发研究阶段,进行全新的研究和探索,称为 d 策略。 p101a、技术引进 b、仿制 c、 部分改进 d、创新(2)新产品设计试制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在开发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试制出 样机(或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