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民贵君轻 艺术成就 长 于 论 辩 长 于 譬 喻 气 势 浩 然 1、你知道有关孟子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二。 2、孟子与哪三部作品合称为“四书”?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 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 邻处”之说。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胶 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 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 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shn) 发于 畎()亩 之中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法家拂()士 行拂(f)乱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 删删删除一些语气词删除一些语气词 换换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 添添添加出容易省略的成分添加出容易省略的成分 倒倒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 v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 市:集市。 于:从。 v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所以; 将:将要; 降:下达; 任:使命,责任;于:给;是:这样;必:一定 ; 苦:使痛苦;劳:使劳累; 饿:使受到饥饿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使惊动; 忍:使坚强 拂:违背; 乱:扰乱;所以:通过这些来; 曾益:增加;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恒:常常.过:犯错误;困:忧困;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发,有所作为. 征:表现。色:脸色。 于:在; 喻:了解。入:在国内; 法家:执法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出:在国外; 敌国:指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则:如果 生:生存。于:因为。死:衰亡。 译文 舜是从田野中被任用的,傅说从筑墙的泥水 匠中被选拔的,胶鬲是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 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中得到任用的,孙叔敖 是隐居海边被选拔的,百里奚是从集市被选拔的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 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 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干 。 v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虑赌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憔 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 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 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 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 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一次多义“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从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从 管夷吾举于士:从 孙叔敖举于海:从 百里奚举于市:从 困于心衡于虑:在 征于色发于声: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为 一词多义“而” 而 而后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承接连词) (并列连词 ) 一词多义 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违背) (同“弼”,辅佐,辅弼)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发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 兴起,被任用 (花)开放 表露,表现 征发 国家 国都 国防 历史上有哪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例子? 1. 秦朝末年, 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 。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 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2. 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 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但玄宗后期 却贪图享乐,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3. 商纣王自幼聪敏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 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但在位后期,居功 自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牧野之战后,焚火 而亡。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事例:韩信受跨下之辱成为将军。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修辞?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有什 么共同点? 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了历史上这六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了历史上这六 位名人的事例,增强语势。位名人的事例,增强语势。 举出事实说明 他们随出身贫贱,但他们他们随出身贫贱,但他们 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事业。 段意 第一段: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 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 磨难的重要性。说明人处 困境会激发斗志,国无忧患 会遭灭亡。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论点。 主旨 论证造就人才和治理国 家的问题。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国家没有 忧患,往往会遭致灭亡。 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一、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二、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 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 (正面) (反面) 四、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 (结论) 造就 人才 治理 国家 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 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 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 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 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 推出论点:逆境出英才。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补充一 些例子来加以佐证。 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 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 我完全屈服。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贝多芬 贝多芬即使在 双耳失聪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音乐创 作,成为伟大的音 乐家。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仲尼厄作春秋 名人名言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 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 ,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 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 海伦凯 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反方:顺境也能成就人才。 (引导: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 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程度,环境只是起辅 助作用。) 思维发散 1、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事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名言 :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居安思危,有忧 患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课后讨论: 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 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 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 没有纠正的机会。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 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 看法。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 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 慎的他犯了一个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 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总结升华 l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学习 中的困难与挫折?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 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 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可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可 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 “痛苦使人痛苦使人 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 久久” ”,足以说明逆境的积极意义。所以,足以说明逆境的积极意义。所以, 别抱怨太多,进取才能改变命运。别抱怨太多,进取才能改变命运。 谈感悟(小结)谈感悟(小结)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 入则出则 (使饥饿) (扰乱) (使惊动) 使 穷困缺乏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在国内、在国外) (使.坚韧) 今义,判断动词 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举于版筑筑之间之间 举于举于士士 降大任于降大任于是是人也人也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古义:这样的 l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 , 。 l只有这样才能 , 。 l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从而论证 了 的道理。 l然后用 , , 。论证 了 的道理。 l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 2、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 论点: 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4、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 ,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 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 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 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 相似的其他人。 练 习: 阅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l 1、“是人”怎么解释?是指哪些人? l 2.下面是上文中所写对“是人”进行磨练的几个方面,用 原文填写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l 思想方面: l 生活方面: l 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其心志 5、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 述的道理是: 6、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 :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水使用合同标准文本
- 会议管理服务合同范例
- 个人债权置换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造型设计招标合同样本
- 企业关联咨询合同样本
- 修建农村房屋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门卫合同标准文本
- pos押金合同标准文本
- 丽水遮光窗帘加盟合同样本
- 产权物业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2025年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2部分: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 输油管道安全培训
- 2025美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版)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f
- 2025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1100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桥梁检测报告模板
- 2025年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时精讲14-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