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 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 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 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本 质上是比较医学的应用科学。 Date2 v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意义 v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 v动物模型的分类 v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 1、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2、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 3、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长 的疾病的动物模型 4、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的可比 性 5、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 6、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Date4 v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考虑如何建立 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 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 。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 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v1、相似性 v2、重复性 v3、可靠性 v4适用性和可控性 v5易行性和经济性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5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 1、相似性 v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 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小型猪自发性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 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 ,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 v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 ,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 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其次,为了尽可能做 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 进。 v如果动物模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治 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亦然。 Date6 2、重复性 v 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 应是可标准化的,不能重复的动物模型是无 法进行应用研究的。 v为了增强动物模型复制时的重复性,必须在动物 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情况、饲 养管理;实验及环境条件,季节、昼夜节律、应 激、室温、湿度、气压、消毒灭菌;实验方法步 骤;药品生产厂家、批号、纯度规格、给药剂型 、剂量、途径、方法;麻醉、镇静、镇痛等用药 情况;仪器型号、灵敏度、精确度;实验者操作 技术熟练程度等等方面保持一致,因为一致性是 重复性的可靠保证。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7 v3、可靠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力求可靠的反映 人类疾病,即可特异地可靠地反映该种 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同 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并经受一系列检测 (如心电图、临床生 理、生化指标检验、病理切片等) 加以 证实。若易自发地出现某些相应病变的 动物,就不应加以选用,易产生与复制 疾病相混淆的疾病者也不宜选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8 4适用性和可控性 设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尽 量考虑在今后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 疾病的发展,以便于开展研究工作。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9 5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制动物模型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 行和合乎经济原则。 v小动物如大小鼠、地鼠、豚鼠等也可以复制出十分近似的 人类疾病模型。它们容易做到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 可加控制,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年龄、性别、体重等可 任意选择,而且价廉易得、便于饲养管理,因此可尽量采 用。 v除非不得已或一些特殊疾病(如痢疾、脊髓灰白质炎等) 研究需要外,尽量不用灵长类动物。除了在动物选择上要 考虑易行性和经济性原则外,在模型复制的方法上、指标 的观察上也都要注意这一原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10 v动物模型的分类 u按产生原因分类 u按系统范围分类 u按模型种类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11 按产生原因分类: 1、诱发性或实验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2、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1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动物模型的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1.诱发性动物模型:又称为实验性动 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或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 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 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 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 Date13 v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 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疾病模型 适合研究目的需要等特点,因而为近代医学研究所常 用,特别是药物筛选研究工作所首选。但诱发模型和 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毕竟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设计诱发性动物模型要尽量克服其不足,发挥 其特点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14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压、手 术 v化学因素 :化学药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 酸强碱烧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 营养性疾病等。 v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 等。 v复合因素 :应用单一因素诱发难以达到实验 的要求时 Date15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2.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 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发 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 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v利用这类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的最 大优点,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 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 病,其应用价值就很高,但是这类模型来源 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Date16 v一般自发性动物模型的获得是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疾病进 行大规模的普查,以发现自发性疾病的病例,然后通过 遗传育种,将这种自发性疾病模型保持下来,并培育成 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突变系,以供研究。近年来许多动 物遗传病的模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的。在这方面 小鼠和大鼠的各种自发性疾病模型开发和应用得最多。 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脑中风大鼠等。这 类模型在遗传病、代谢病、免疫缺陷病、内分泌疾病和 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17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 病、分子疾病和特种蛋白质合成异常性疾 病。近交系的肿瘤模型随实验动物种属、 品系的不同,其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 有很大差异。 Date18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必须指出,以上两种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缺点。事实上很多 疾病可用不同方式获得。例如已知有不少自发性肿瘤模型 ,也可用各种致癌剂诱发产生肿瘤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它 们在发病机理和疾病内在特征方面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如 自发性肿瘤和诱发性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区别。此 外,大部分自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定向培育而成的, 毕竟不同于人类自然发病情况,因此,自发和诱发模型所 具有的优缺点只是相对的。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所 选择的模型究竟能否达到研究目的。 Date19 v3.抗病性动物模型: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 ,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 有天然的抵抗力。如哺乳动物均易感染血吸 虫病,但居住于洞庭湖流域的东方田鼠却不 能复制血吸虫病。 v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 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如:兔胸腔的 特殊结构。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20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按系统范围分类 v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是指各种 疾病共同性的一些病理变化过程模型。 v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 用于动物,使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造成一定病 理损伤,出现各种功能、代谢和形成结构的变化 ,其中有些变化是各种疾病都可能发生的,不是 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一些变化,如发热、缺氧、水 肿、炎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电解质紊 乱、酸碱平衡障碍等。 Date21 v2.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指与人类各 系统疾病相应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v如心血管、呼吸、消化、造血、泌尿、 生殖、内分泌、神经、运动等系统疾病 模型,还包括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 地方病、维生素缺乏病、物理损伤性疾 病、职业病和化学中毒性疾病的动物模 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22 (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疾病模型的种类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 官和组织、细胞株等。整体动物模型是 常用的疾病模型之 一,也是研究人类疾 病的常用手段。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2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按中医药体系分类 根据中医证分类,动物模型可分为阴 虚、阳虚动物模型、气虚动物模型、血虚 动物模型、脾虚和肾虚动物模型、厥脱证 动物模型等。 按中药理论分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包括解表药动物模型,清热药、泻下药、 祛风湿药、利水渗湿、温里药、止血药、 止咳药、化痰药、平喘药、安神药、平肝 息风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动物模型。 Date24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v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 1、致模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应明确研究目的,清楚相应人类疾 病的发生、临床症状和发病机制,熟 悉致病因素对动物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和发病情况,致病因素的剂量。 2、动物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品种、品系、年龄体重、性别、生 理状态等 Date25 v3、实验技术因素对动物模型的影响 实验季节、昼夜过程、麻醉深度、手术技 巧、实验给药、对照组的影响等。 v4、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复制动物模型的 影响 复制模型的成败往往与环境的改变有密 切关系。拥挤、饮食改变、过度光照、噪音 、屏障系统的破坏等,任何一项被忽视都可 能给模型动物带来严重影响。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Date26 动物模型的制作 1、查找文献并咨询动物实验所需动物和条 件是 否可行,了解前人所积累的经验,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或缺乏科学依据的盲动 所造成人力 物力的浪费; 2、从动物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 、生物学特点、动物微生物污染级别等方 面选取最可比拟的动物,不可认为选越高 级动物可比性越高。 Date27 第二节 免疫缺陷动物 *28 v免疫缺陷动物 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 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 物。 v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动物: 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裸小鼠、裸大鼠 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CBA/N小鼠 NK细胞功能缺陷动物:Beige小鼠 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 获得性免疫缺陷及其相关的AIDS动物模型: 小鼠AIDS模型、猴AIDS模型、黑猩猩的 HIV感染模型 Date29 v裸小鼠(nu) 指先天性无胸腺的裸小鼠。导致这种异 常状态的裸基因(nu)是一个隐性突 变基因,位于11号常染色体上。目前裸 基因已经回交到不同的小鼠品系中,即 导入不同的遗传背景。带有裸基因的小 鼠品系包括:NIH-nu、BALB/c-nu、 C3H-nu和C57BL/6-nu等。各个品系裸 小鼠因其遗传背景不同,所表现的细胞 免疫反应和实验检查指标也不尽相同。 Date30 裸小鼠(nu) v带有纯合裸基因(nu/nu)的小鼠具有的 主要特征:全身无毛,呈裸体外表,无 胸腺,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及杀 伤功能,B细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 鼠较普通鼠具有较高的NK细胞活性。 v裸小鼠的应用: 肿瘤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毒理学等基础医学的研究中 Date31 Date32 v裸大鼠( rnu) 基因符号为rnu,纯合子裸大鼠( rnu/rnu)具有与裸小鼠基本相似的特征, 无胸腺,缺乏功能性T淋巴细胞,B细胞功 能基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抵抗力差 ,易患呼吸道疾病。 裸大鼠躯干部仍有稀少毛而并非象裸小 鼠样完全无毛,头部及四肢毛更多。 裸大鼠同样能接受人类正常组织和肿瘤 异种移植,因其体型较大,可提供相对较 多的血样及瘤组织,也易于进行外科手术 ,在肿瘤研究上更方便。 Date33 第三节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v分类: 自发性肿瘤(spontaneous tumor)动物模型: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 肿瘤所形成的模型。 诱发性肿瘤(induced tumor)动物模型: 是使用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 移植性肿瘤(transplant tumor)动物模型: 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同种或异种动物连续传代而培养出的 模型。 Date34 v诱发性肿瘤模型: 方法: 原位诱发:指将致癌物直接与动物靶组织或靶器官接 触而诱发该组织或器官发生肿瘤,接触方法可通过涂抹 、灌注、喂养或埋置等 。 异位诱发:将与致癌物接触后的动物组织或器官埋置 于该动物或另一正常动物皮下而产生的该组织或器官的 肿瘤。异位诱发肿瘤具有易于观察和取材的优点。 诱癌物: 放射线局部照射、化学致癌物(烷化剂、亚 硝胺类、芳香胺类)、生物毒素(黄曲酶毒素)、细菌 (幽门螺杆菌)、肿瘤病毒感染。 Date35 v举例: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 采用小鼠皮下注射1DEN水溶液,每周一次,(每 次剂量为56mg/kg体重,总剂量为868mg)。观察时间为 100d左右。此模型诱发率约40%。若将DEN总剂量增到 1176mg时,半年诱发率可达90以上。 亚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诱发 小鼠肝癌: 用lOAAT苯溶液涂于动动物两肩胛间间皮肤上,隔日1 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7个月以上诱发诱发 肝肿肿瘤约约 55。 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 在大鼠饲料中加入黄曲霉素,含0.011-0.015ppm, 喂养6个月,诱发率达80。 Date36 v注意: 必须适当选择:致瘤方法、动物种系、致癌 物种类与溶剂、给药剂量与途径及观察时间 等尽量简便可行,有较好的重复性,并有利 于与人肿瘤比较。 方法和种系应对所用致瘤物敏感。 致癌物的剂量应能保证动物存活率较高、诱 发期较短而又可诱发较高频率的肿瘤 Date37 v移植性肿瘤模型: v方法: 实体瘤移植 肿瘤细胞皮下接种7-10d处死荷瘤动 物选择生长良好、无坏死液化的瘤组织 2-3mm3+生理盐水或其它营养液无菌套管针 抽吸接种同种受体动物右前腋窝皮下。 2. 腹水瘤移植: 肿瘤细胞皮下接种7-10d处死荷瘤动 物取腹水含葡萄糖平衡盐水稀释至适当 浓度腹腔注射(腹水瘤)或皮下注射(实体 瘤)。 Date38 v评价: 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较一致 ,个体差异较小。 接种成活率近100%。 对宿主影响相类似。 可连续传代,试验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 主要问题是宿主对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 Date39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 硬化症模型 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 硬化症模型 *40 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机制: 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 时间后,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逐渐形成粥样硬 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 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 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 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 Date41 v造模方法: 1.小型猪: 用12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以上即可形成动脉粥 样硬化病变。 评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分布都与人类近 似。 2.猴: 选用3.510.5kg,36岁的恒河猴饲喂高脂饲料 (50麦粉、8玉米粉、8麦麸、1胆固醇、8蛋黄、 8猪油、17白糖及适量的小苏打和食盐)。1个月后造 成猴的实验性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较正常时升高3.1 3.2倍。 评价:猴的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组成及高脂血症 与人相似,是较理想的模型。 Date42 3. 兔: 选用2kg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0.3g,4个月后形 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0.5g,3个月出现斑块 ;增至1.0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 0.5胆固醇和5%猪油,3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 可使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升高至2000mg%。 评价:对喂饲胆固醇非常敏感,在短期内便能出现明 显的病变。因为兔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可高达75 90,对高血脂的清除能力低(静脉注射胆固醇后,高脂 血症可持续34天)。 但兔作模型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血源性泡沫细胞 增多,且病变分布与人的病变也有差异。 Date43 4.大鼠: 配方一饲料(1-4胆固醇、10猪油, 0.2%甲基硫氧嘧啶、89-86基础饲料),喂服7 10天。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配方二饲料(10蛋黄粉、5猪油、0.5 胆盐、85基础饲料),喂服7天可形成高胆固 醇血症。 评价: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 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 人体的后期病变,较易形成血栓。 Date44 5.小鼠: 雄性小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 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 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 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评价: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等优点,但是取 血不便,难做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 Date45 6.鸡: 48周的莱克亨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 固醇或15蛋黄粉,再加510猪油,经过6 10周,血胆固醇即升至1000mg4000mg,胸主 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评价:鸡为杂食动物,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 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发生较快, 在斑块中有时伴有钙化和形成溃疡。 Date46 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方法: 1.免疫法: 将大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 醇、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给兔注射马血 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 评价: 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 化的病变,若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 显。 Date47 2.儿茶酚胺法: 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lmg/24h,时间 为30min。一种方法是先滴15min,休息5min后再 滴15min。另一种方法是每次点滴5min和休息5min ,反复6次。 评价: 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 壁中层弱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断裂,病变中出现 坏死及钙化。 Date48 3.半胱氨酸法: 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酯每天 2025mg/kg(以5葡萄糖溶液配成lmg/ml的浓度 ),连续2025天。 评价: 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 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 生、纤维状异物质。如同时在饲料中加入20的 胆固醇,则出现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Date49 4.表面活化剂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Troton WRl339 300mg/kg体 重。 评价: 给药9h后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34倍;20h 后雄性大鼠血清胆固醇仍为正常的3-4倍,而雌性 大鼠却为6倍左右。用药后24h左右升脂作用达最 高点,48h左右恢复正常。其中以甘油三酯升高最 强,其次是磷脂、游离胆固醇,对胆固醇酯没有 影响。 Date50 第五节 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51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v模型概述: 任何可引起肝损伤的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 均可产生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和纤 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 已有化学性损伤、免疫性、生物学、酒精性和营养 性肝纤维化模型。每种方法因致病因素不同,给药 途径不同,产生肝硬化的机理、纤维化出现早晚、 稳定性、出现率、重复性及机体自然患病过程相似 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Date52 v造模方法: 1.免疫法: 免疫性肝纤维化产生的机理是型变态反应引起, 白蛋白和血清的大分子物质,作为异种抗原进入大鼠体内 后,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人机体后抗原 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抗原的反复 、长期刺激,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来不及被清除,沉积于肝 脏的血管壁内外,引起血管炎,造成肝损伤。反复导致肝 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增生等变化,最后发展为肝 纤维化、肝硬化。 动物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g左右。取猪血 清0.5ml,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8次(猪血清的制备: 取新鲜猪血,离心制血清,滤过除菌,分装放低温冰箱备 用)。 Date53 评价: 大鼠第3周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第4周增生 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束,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之间 相互伸延,发生纤维化。 模型特点: 肝纤维化出现早,出现率高; 动物整体损伤轻微,毛发、生长情况正常; 纤维化组织中大量胶原增生,、型前胶原 mRNA增多。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多为阳性 ,猪血清模型可用于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的研究 ,对于研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沉积和清除及对于 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的筛选,具有意 义。 Date54 2.化学性损伤法: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g左右,用硫代乙 酰胺腹腔内注射,第1次20mg/100g体重,从第二 次起12mg/100g体重,每周注射2次,共8周。 评价: 第3周,在肝小叶间中间带出现大片的肝细 胞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坏死细 胞数和程度超过猪血清模型。6周后出现增生纤维 束,纤维增生晚于和少于猪血清模型。大鼠肝纤 维组织中有I型胶原的mRNA增多。 Date55 3.四氯化碳法: 180200g Wistar或SD大鼠,皮下注射40%- 50%CCl4,油溶液(0.3ml/100g),每周2次,第2周 始,隔日以20-30酒精lml灌胃(或作为唯一饮 料),饲以单纯玉米面(混以0.5胆固醇),共10 周。 评价:第2周出现小叶中心小片状肝细胞变性坏 死,第4周开始有较薄的纤维间隔形成,第6周肝 脏间隔进一步增厚,有假小叶形成:第8周形成厚 的纤维间隔,分割形成假小叶。大鼠成活率60%- 80%。 该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动物模型,可 靠且复制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肝 硬化过程的动态研究。 Date56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大鼠、豚鼠和狗最常用。根据制模方式可分为: 主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 利用哺乳类大动物(如狗、羊和猴)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线圆 虫类寄生虫(主要是蛔虫),血清中长期存在高滴度的抗某一寄 生虫抗原的特应性抗体(IgE),再次受到这一寄生虫抗原的攻 击,即迅速地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并使呼吸道产生支气管哮喘 反应; 被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 在实验前,用特殊的抗原及免疫辅佐剂注入动物体内,使 动物致敏后,制备抗血清输入动物使其被动致敏,再用同一抗 原进行攻击建立哮喘模型。 Date57 v卵白蛋白激发哮喘模型 v造模机制: 过敏原卵白蛋白注入豚鼠体内,其可 溶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使机体 处于致敏状态。当豚鼠再次接触此抗原时 ,IgE介导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脱 颗粒,释放出活性化学物质如组胺、嗜酸 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于支气管引起 气道高反应致哮喘。 Date58 v邻苯二甲酸酐(PA)致变应性哮喘模型 v机制: 苯酐是小分子化合物,属半抗原。由 于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故 需与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形成新的抗原决 定簇而发挥致敏作用。据此实验制备了两 种不同载体的苯酐全抗原即PA-HAS和PA- BSA。用致敏的抗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使 其致敏,并在相应抗原吸入攻击下同样可 诱发出哮喘。 Date59 v血小板活性因子(PAF)诱发哮喘模型 v 造模机制 PAF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引起气道高反应 性炎症介质。PAF引发哮喘发作的原因可能是 PAF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趋向、脱颗粒、 释放嗜酸性细胞蛋白X(Epx)、嗜酸性细胞阳离 子蛋白(ECP)和碱性蛋白等细胞毒性物质引起 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另外,激活的嗜酸 性细胞本身又合成和释放PAF,使这一过程加 剧,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Date60 第六节 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 *61 模型概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5种: 注射致高血糖因子,如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以及 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复制出某些继发性糖尿病模型。 注射化学物质引起胰岛细胞的损伤,如链脲佐菌素(STZ)、四 氧嘧啶、二苯硫代卡肥腙可造成胰岛细胞不可逆损伤;环丙 庚哌、天门冬素酶、6氨基尼克酰胺、2脱氧葡萄糖、甘露 庚酮糖可引起细胞可逆性损伤。 糖尿病动物模型 Date62 注射生物及生物制品引起细胞破坏,如鼠脑炎、 心肌炎病毒M型变异可诱发若干品系的成年小鼠糖 尿病,IL1在一定剂量和范围内对细胞有选择 性细胞毒作用,导致IDDM。 手术切除胰腺的大部分或全部,并给予高糖饮食刺 激,引起继发性永久性糖尿病。 筛选、引种、繁殖遗传性及自发性糖尿病,这类动 物模型更接近人类糖尿病的自然起病及发展,尤其 适于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学。 Date63 v造模方法 病毒诱发法 DBA/2雌性小鼠,皮下接种脑 炎、心肌炎病毒M型变异株47天后 出现明显的高血糖,伴有血中及胰腺 中胰岛素含量降低。 评价: 其高血糖为特发性,伴明显低 胰岛素血症,在某些小鼠中可自然缓 解,但糖耐量异常及高血糖在恢复期 中仍将存在,其生化方面与人类MODP 相似。 Date64 四氧嘧啶法 SD大鼠200g左右,40mg/kg四氧嘧啶 静脉注射1次,观察血糖300mg/l,持续2 周可以认为造模成功。 链脲佐菌致糖尿病Wistar大鼠 链脲佐菌素可造成动物胰岛细胞大 量坏死,通过不同给药方法,可复制出速 发型类似NIDDM和迟发型类似IDDM的动物模 型。 Date65 高糖饲喂诱发法 选用SHR/NLHCP大鼠5周龄,喂 饲含54庶糖饮食。1个月时,观察到 OGTT异常,6.5个月时胰岛素反应异常 ,9个月时可见体重减轻,衰弱。 评价: 一些动物品系有自发或在施加诱 导的条件下发生糖尿病的倾向。 SHR/NLH-CP大鼠模型某些代谢和组织病 理特征与人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相 似,该模型还可观察糖尿病肝肾损害。 Date66 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DA)发生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和/或铁丢 失过多,引起机体血红蛋白合成障 碍导致。IDA模型有大鼠、小鼠、兔 、鸡、猫、狗、猴等,其中以大鼠 最为常用。 Date67 方法: 给予低铁饮食。饲料含铁量50mg/kg能满足大鼠 的基本需要,低铁饲料的铁含量10mg/kg,标准饲 料铁含量为220-270mg/kg。饲料配方以酪蛋白或脱 脂奶粉作为蛋白来源,玉米淀粉或蔗糖作为碳水化 合物来源,加入植物油,混合维生素和混合无机盐 配制。近来通过络合剂1%EDTA-2Na除去国产饲料中 的铁,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给动物逐次少量放血,造成铁的慢性丢失。 通常采用剪尾的方法,一方面放血不但引起铁的丢 失,而且还可以引起其它营养素的丢失;另一方面 剪尾易引起动物感染而死亡。 低铁饮食辅以定期少量放血。 Date68 评价: IDA大鼠早期(Hb100g/L)表现为毛发生长差、脱毛 、眼球肿胀突出、苍白、兴奋为主,晚期 (Hb60g/L)表现为倦怠、活动减少,易感染为主; 血液学及生化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及骨髓铁(功能池 )、血清浓度(交换池)、血清运铁蛋白及肝脏铁含量 (贮存池)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血红蛋白 和骨髓铁的变化较敏感。 低铁饲料喂养大鼠5、6周即可复制出上述表现, F344、Wistar大鼠的反应性优于SD大鼠。 此模型形成期短、稳定、可行,是研究IDA的一个可 靠动物模型。 Date6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 VitD可从食物中摄取,即外源性VitD,另外,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 VitD3,即内源性VitD3。阻断饲料中维生素D摄入 减少光照,可制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模型。佝 偻病模型建立较方便、可行,重复性好,可采用不 同动物。 Date70 方法: 1大鼠 20-21d断奶大鼠给予不含VitD饲料, 常见配方(玉米76%,蛋清粉5%,小麦麸13% ,碳酸钙5%,食盐1%或玉米76%,赖氨酸 0.5%,小麦麸20%,碳酸钙3%,食盐1%)。 钙、磷的含量根据实验设计确定。大鼠饲 养于避光环境,于2l、30、55、77d活杀。 大鼠在饲养20-30d时血清钙磷降低, 碱性磷酸酶增高;骨X光片示先期钙化带模 糊,干垢端毛糙,毛刷状改变;骨病理切 片显示软骨细胞向骨干呈舌岛状增生,骨 化线参差不齐。判定模型成功。 Date71 2猪 用不含维生素D的饲料养母猪,避光,产仔 后继续原饲料喂养,仔猪于6-12周时出现佝偻 病体征。检测血清1-羟化酶活力增高,表示猪 佝偻病模型成立。在治疗4周后(1,25-(OH)2D3 lmg/d),佝偻病仔猪1-羟化酶活力无变化。提 示佝偻病仔猪为1,25-(OH)2D3产生的先天缺陷 。 Date72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疼痛动物模型 记忆动物模型 癫痫动物模型 *73 疼痛动物模型 v 疼痛作为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是一 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动物实验只能间 接借助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反应作 为测量指标。按刺激性质可分为四大类, 即热刺激法、电刺激法、机械刺激法和化 学刺激法。 Date74 一、大鼠光热法 造模机制: 用小型聚光灯产生一定强度的光束 ,经凸透镜聚焦照射大鼠的尾巴或家兔 鼻部以致痛,大鼠以甩尾为痛反应指标 ,家兔以甩头为痛反应指标。 Date75 方法: 200g雄性大鼠,装入固定筒内,尾巴外露,先 用75乙醇擦净尾部,用墨汁在尾部下1/3处标 出光刺激点的位置(墨汁能易于吸热)。 调节辐射热测痛仪的焦距,在聚焦的鼠台档板 作标记,使鼠尾光刺激点位置与档板上标记重 合。每次实验于每日同一时间进行。 照射开始到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负载电 压20V,选用潜伏期在5s以内的动物。实验开 始时先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房产证合同样本
- 2025如何确定租赁合同履行地
- 职场形象与礼仪规范计划
- 教学评价体系计划
-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品牌体验计划
- 2025年钟表与计时仪器项目发展计划
- 探索多元化仓库经营的可能性计划
- 2025-2030中国镜子除雾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锂离子蓄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钢铁贸易市场运营格局与前景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完整版)兽医临床诊断学
- 超星尔雅学习通《社会主义发展史》2024章节测试答案
- 2024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厦门医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2024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浅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 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教学查房
- 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批表
-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原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