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81998 年清史研究述评年清史研究述评(1)(1) 1998 年是清史学界比较活跃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术界举 行了一系列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一些有份量的学术著作。5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 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等单位主办,厦门大学历史系承办,在福建召开了“第八届 全国清史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是清代的边疆和经济;7 月,中 国社会科学院和瑞典 Uppsala 大学联合召开了“中瑞近代 历史研讨会”,两国学者对中国和欧洲 15 世纪以来政治、 社会、民族、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9 月,中国十八世纪研究会和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 合主办了“十八世纪北京与世界名城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 ;10 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山西晋城市联合召开了“名 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对清初大学士陈廷敬生 平事迹以及陈廷敬故居文物价值进行了专门研讨。1998 年 出版的清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李世愉著清代土司制度考论 ;冯佐哲著和评传;李治亭著清康乾盛世;吴吉远 著清代地方政府司法职能研究等。另外,顾诚的南明 史虽出版于 1997 年,但学术界见书较晚,在 1998 年仍受 到了清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对明清之际历史的新思考。 此外,还有大量论文问世。本文拟对一年来清史学界比较关 注的几个问题略作评述。 一、明清鼎革与清前期历史地位 不论治清史者专长在何种领域,不论他目前的兴趣集中 在哪一个具体问题上,对明清鼎革,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清 前期历史地位问题,他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因为爆发 于 17 世纪中叶的那场巨大的历史变革,深刻地影响到了此 后近三百年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研究者回避这 场变革,或对这场变革缺乏起码的常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 清代历史。20 世纪人们对清朝历史的评价曾经历了数次变 化。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曾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尽管这一口号的真正目是通过唤醒广大民众的民族 意识,以建立共和政权,但在客观上却不能不影响到人们对 清朝统治的正确认识,故一时间,反满宣传甚嚣尘上,清史被 简单化为民族征服与民族压迫的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清朝历史的评价渐趋理性化,许多学者 在承认民族矛盾的同时,也高度评价清朝政权在实现国家统 一、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社会生产等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 献。但在认识的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倾 向,比较典型的如:因为清朝政权后来成为中央政权,实现了 国家的统一,一些学者遂将顺治时期清朝争夺和巩固全国政 权的战争一概视为国家统一战争,进而提出洪承畴等降清人 物为清初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辨别 历史是非的问题。1998 年,陈梧桐在明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中提出:学术界将清军入关及其所进行的战争视为统一战争 而予以肯定的做法,是“无视清朝残暴的民族压迫,根本否 定广大汉族人民和南明抗清斗争的正义性及其历史功绩”, 他指出: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汉人可以当皇帝,满族等少 数民族也可以当皇帝,但“绝不能因此就认为满族可以对其 他民族实行残暴的民族压迫,而不许被压迫的民族进行反抗。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对一切民族压迫是绝对正确的。闭 口不谈清朝的民族压迫,进而否定南明抗清斗争的正义性及 其历史功绩,显然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张玉兴在 清史研究1998 年第 2 期上发表了明清之际历史人物 的褒善贬恶一文,专门讨论明清之际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张玉兴认为:目前学术界研究明清之际历史人物,存在着 “漠视事实、曲解历史、甚至混淆是非、肯定投降、回护 变节”的情况,作者认为明清之际反民族压迫斗争中的正反 面人物不容混淆,反民族压迫精神是一种伟大操守,体现了 一种崇高的道德,对维系人心、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永芳、洪承畴等人在清朝推行杀戮弊政时,投降清廷,绝 非弃暗投明,而是助纣为虐,“无疑将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 柱上。 ” 顾诚的南明史在 1998 年仍受到清史学界的关注。 该书根据大量翔实可靠的材料,对明清鼎革之际的一系列重 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考证,受到不少学者的推崇,认为它“代 表着南明史迄今为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 南明史所提 出的一些带理论色彩的学术观点,受到了清史学界的高度重 视。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 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 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 ” “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了国内政局大动荡, 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 ” 二是否定清朝取代明朝是历史的必然,顾诚认为学术界 将既成事实当成历史必然性,就本质而言和封建史学家的 “天命眷顾”没有多大区别。在他看来,必然性只有一条, “就是社会要发展,要前进;其间可能出现短期的逆转和曲 折。 ” “明朝自万历中期以来,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纷至 沓来,覆亡不可避免,接替的可能是大顺王朝,可能是清王朝,甚 至可能是孙可望掌握实权的朝廷,也不能排除在较长时间处 于分裂的局面。 ” 三是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顾诚在南明史序论 中说:“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 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 正是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 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 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爆发 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 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 清史学界对顾诚上述观点的看法不尽相同。陈梧桐对 顾诚关于历史必然性的观点十分欣赏,认为坚持了“历史发 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观点”,改变了那种把既成事实当 着历史必然性的做法。纪程认为顾诚关于明清历史发展线 索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是人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使南明史的研究从天命论 、 宿命论的阴影下摆脱出 来,真正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但也有些学者对顾诚的 观点提出尖锐批评。李治亭南明史辨评南明史一文, 对顾诚南明史的基本体系和观点提出质疑。李治亭认 为:顾诚的南明史有意抬高农民军余部在南明诸政权中 的作用,甚至将他们取代南明诸政权的主导地位,变为南明 历史的一条主线,是不恰当的。所谓南明史,实际上是 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续篇。李治亭指出,顾诚站在南明与 农民军余部的立场看待明清兴亡,歪曲了南明史的真相,将 研究引向歧途。李治亭指出,明清之际的动荡,其实质绝不 是汉族各派与各民族抗清排满问题,而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 国家统治权的斗争,无论哪一方统一中国都不是一件坏事, 而在西方殖民主义者正向东方逼近的情况下,结束动乱,实 现国家统一乃是当务之急。 南明史的失误,就在于它非 要把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统一与分裂这个最大的现实问题,按 照民族矛盾的模式,改成以南明、农民军余部,进而扩大到 满族以外的各民族为一方,以满族贵族为一方的民族斗争, 并以此为政治分野,降南明者可以,降清不可以,必受谴责。 顾诚虽然也承认满族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员,但全书是把满 族置于外来的异民族地位的。此外,李治亭还对南明史 的“民族征服论” 、 “窃取论” 、 “破坏论” 、 “打断社会进程 论”进行了全面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服务合同协议
- 种地劳务合同协议
- 正畸书面合同协议
- 维护费用合同协议
- 食堂饭菜合同协议
- 石场开釆合同协议
- 晚会策划合同协议
- 收货免责合同协议
- 重庆工作合同协议
- 烟酒购买合同协议
- 2024年考生面对挑战时的心理调整试题及答案
-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上报流程
- 2025年03月湖北荆门市招硕引博公开招聘14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2024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二级企业部分岗位社会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中西融合餐厅的经营管理与团队建设
- 地理知识科普
- 幕墙龙骨焊接规范
- 2024年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