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_第1页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_第2页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_第3页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_第4页
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肌病,肥厚性;治疗;方案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室壁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肥厚的室间隔突向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前叶向肥厚间隔移位,引起左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狭窄、梗阻和二尖瓣反流,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猝死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HCM 的发病率约1/500,是导致青少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1。由于患者生活质量差,猝死率高,如何积极、有效地改善症状,预防猝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药物治疗为首选,但仍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效,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1 双腔起搏器置入(DDD)1.1 作用机理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DDD 开始用于治疗 HCM。置入 DDD 后,心室激动从右室心尖部开始,使室间隔预先激动在整个心室收缩射血之前,提前收缩而移开流出道,减轻二尖瓣收缩期的前移,从而减少 LVOT 的梗阻。适当的房室间期既可以保证起搏器对心室的夺获,又有利于房室的顺序收缩。Topilski 等2对 DDD 术后病人进行长期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发现 75%的病人需要反复调整房室间期以最大程度的降低 LVOT 压力差。因而房室间期的设置及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临床经验证实房室间期在 100120ms 时,压力差下降最为明显。1.2 适应证对于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提示静息状态下 LVOT 压力阶差大于 30mmHg 或激发后大于 50mmHg 的患者,适合 DDD 治疗(B 类适应证,证据水平 A),特别是伴有窦房结功能不全或房室传导阻滞时(类适应证,证据水平 C)。如果患者具有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则需要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律除颤器(ICD)(类适应证)3。1.3 疗效评价DDD 在 HCM 患者中的疗效尚存在争议,1999 年的 M-PATHY 实验中 Maron 等4对48 例置入 DDD 的患者进行一年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除在大于 65 岁患者中显示出疗效外,其他病人的疗效与安慰剂组一致。但是,仍然有证据表明一些置入 DDD 的患者能从中获益:Pavin 等人5对 23 例 DDD 术后(130 个月)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发现LVOT 压力差从(9337)mmHg 降至(3130)mmHg(P0.0001)。Megevand 等人6对 18 例DDD 术后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 4.1 年,最长达 10 年),术前胸痛、晕厥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50%、44%,术后则分别降至 17%、28%(P0.05),心功能由平均 2.4 级(NYHA分级)降至 1.8 级(P=0.02),LVOT 压力差由(8235)mmHg 降至(3223)mmHg(P0.001)。DDD 手术创伤小,技术比较成熟,可普遍开展,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DDD 能降低猝死危险或改变病人的临床过程。2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置入ICD 是一种能及时终止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装置。随着设计技术、工艺的提高,使用寿命的延长,ICD 已成为能够治疗室速、室颤的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装置。HCM 患者发生晕厥和猝死的原因甚多,最常见的则是心电活动不稳定所致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7,因而及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猝死发生率。ICD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 HCM 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HCM 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有:心脏停搏史或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猝死家族史,不明原因的晕厥,重度左室肥厚(最大厚度3 cm),运动低血压反应,非持续性室速。2008 年 ACC/AHA/HRS 指南已将“伴随1 个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 HCM 患者”作为 ICD 置入的a 类适应证3。3 肥厚室间隔切除术3.1 手术方法肥厚室间隔切除术自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手术大多采用经升主动脉根部横切口,对于室间隔弥漫性肥厚累及到室间隔下部者,可采用经主动脉和左心室联合切口。目前主张对二尖瓣结构无明显异常、轻到中度反流者,仅行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只有当二尖瓣本身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或切除术后仍有梗阻(静息 LVOT 压力差大于 50mmHg)时才考虑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切除的厚度一般不超过室间隔厚度的 50%,约 1.01.5cm,以避免室间隔穿孔,切除范围的右缘不超过右冠状动脉开口,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穿孔现已比较少见,约 1%2%8。3.2 疗效评价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欧美 2000 多例手术结果显示,约 90%的患者可消除或减少LVOT 压力差和(或)二尖瓣收缩期的前移而不影响左室功能,大部分患者可达到或接近正常的运动耐量,约 90%患者的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症状在术后完全消失。Ommen 等9报道外科手术后 1 年、5 年、10 年存活率分别为 98%、96%、83%,90%病人心功能至少改善一个级别,术后 6 年静息状态下平均 LVOT 压力差从 67mmHg 降至 3mmHg,手术死亡率低于 1%。Mcleod 等10对 Mayo Clinic 的 125 例 ICD 置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外科手术可以减少 ICD 的放电次数,即降低了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四十多年的随访观察证实,外科手术可以持续改善症状,降低 LVOT 压力阶差,目前仍然是治疗 HCM 的金标准。4 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1995 年 Sigwart 首次运用 PTSMA 成功治疗了 3 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其方法是将心导管送入肥厚室间隔的供应血管,注射无水酒精,导致血管的急性硬化和闭塞,造成室间隔上部心肌梗塞,使肥厚的室间隔变薄,从而拓宽了 LVOT 并降低了压力差。对于乙醇的用量和速度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Li 等11对 20 头小猪进行研究发现心肌梗塞的大小和注射的乙醇量有关,而和速度无关。大部分学者建议单支血管的注射剂量为1.52.5ml。Veselka 等12证实低注射剂量(1ml)在大多数患者(室间隔厚度31mm)仍然有效,乙醇的剂量不是术后 LVOT 梗阻改善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4.1 适应证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NYHA或级);室间隔厚度18mm; 超声提示有明显的主动脉瓣下梗阻,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征阳性;心脏超声或导管测压显示 LVOT 压力差50mmHg,应激时压力差70mmHg;药物治疗无效。4.2 靶血管的确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肥厚室间隔心肌的供血血管,一般为左前降支的间隔支。由于靶血管在解剖学上存在高度变异,大部分术者多采用术中球囊阻塞各间隔支,测量LVOT 压力差的变化而间接推断靶血管。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gy, MCE)是通过注射声学造影剂以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在 PTSMA 中应用此技术可把肥厚室间隔形态学的改变与其供血血管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单纯血管显影不能显示心肌形态、结构的缺点,进而明确了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Faber 等13对 162 例 HCM 患者行 PTSMA,3 个月后随访发现 MCE 组较非 MCE 组 LVOT 压差下降更为明显,且前者并发症显著低于后者。但 MCE 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造影剂价格昂贵、有效显影时间不够长、稳定性不够强等等。因此,PTSMA 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有待于不断完善。4.3 疗效评价PTSMA 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介入方法,手术死亡率每年约 2%5%14,5%30%因并发完全性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2959 名 HCM 患者的回顾性分析15发现:术后 12 个月,静息状态下的 LVOT 压力差平均从 65mmHg 降至16mmHg(P0.001),室间隔厚度从 21mm 减少至 14mm(P0.001),心功能由 2.9 级降至 1.2级(P0.001)。Seggewiss 等人16对 100 例 PTSMA 术后患者随访 1 至 8 年,发现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降低 LVOT 压力阶差,而不会增加死亡率及住院率。李占全等17对 34 例患者随访 3.5 年证实 PTSMA 长期疗效也较明显,和国外报道一致。PTSMA 可增加 HCM 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18,术后梗塞灶不影响左室的大小和射血分数19,并且不增加高危患者 ICD 的置入率20。5 治疗方法评价的对比分析5.1 DDD 与 PTSMA 的对比分析高阅春等21选择了 23 例心功能级以上的老年 HCM 患者,随机接受 MCE 指导下的 PTSMA 或 DDD 治疗,对照观察发现:PTSMA 组 LVOT 压力差下降(79.935.5)mmHg(P0.001),DDD 组下降(49.337.7)mmHg(P0.05),下降率分别为 84%和53%。Krejc 等22将 22 例心功能级以上 HCM 患者平均分为 PTSMA 组和 DDD 组,术后发现:两组 LVOT 压力差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1.30.6)级和(0.90.4)级,P0.05。因而两种方法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 LVOT 压力差,但PTSMA 更优于 DDD。5.2 PTSMA 与外科手术对比分析Sorajja 等23对 601 例症状严重的 HCM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138 例选择PTSMA,四年生存率为 88%,与外科手术组相比无差别(P=0.18),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超过了外科手术(27.4%5%)。随后 Alam 等24对 351 例心功能-级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与 PTSMA 对比的 Meta 分析:术前 LVOT 压力差分别为(77.415.5)mmHg 及(81.414.3)mmHg(P= 0.2),外科手术组(168 例)术后压力差低于 PTSMA 组(10.86.3) mmHg(18.2 6.7) mmHg,P0.001,两组心功能改善级别无显著差别(1.30.2)级(1.50.3)级,P= 0.2,但 PTSMA 组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18.47.9)% (3.33.9)%,P= 0.04。6 结 语HCM 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在选择上应个体化,需结合患者症状、LVOT 压力差大小、基础疾病、年龄、猝死高危因素、患者意愿等情况以综合评价,从而选择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法。PTSMA 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介入方法,大量的临床随访研究证实可长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自 PTSMA 问世 14 年来,选择该方法的患者例数远超过了外科手术,将来有可能会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 HCM 的金标准,但如何降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HCM 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在 11 个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的基因中,任何基因突变都可导致疾病发生,这使得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成为可能,但尚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有待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并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 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 MRI 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