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文化定稿_第1页
大学生亚文化定稿_第2页
大学生亚文化定稿_第3页
大学生亚文化定稿_第4页
大学生亚文化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一附一 项目编号 郑郑州州航航空空工工业业管管理理学学院院大大学学生生科科技技创创新新项项目目 申申 请请 书书 项 目 名 称: 大学生亚文化研究 申 请 者: 赵秋萍 所 在 单 位: 人文社会科学系 申 请 金 额: 800元 申 请 日 期: 2011年10月27日 联 系 电 话:电 子 信 箱: 1101049336 郑郑州州航航空空工工业业管管理理学学院院大大学学生生科科技技创创新新指指导导委委员员会会 二一一年 制 一一、基基本本情情况况 1 1. .项项目目情情况况 项目名称大大学学生生亚亚文文化化研研究究一一新新时时代代下下的的文文化化意意义义 项目性质 I 基础研究 II 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来源 自主立题 教师指导选题 起止时间自 2011 年 11 月 至 2012 年 11 月 申请金额 0.8 千元 2.2.申请者情况申请者情况 姓名赵秋萍性别女年龄22民族汉族 院(系部)人文社会科学 系 年 级 2009 级专业汉语言文 学专业 兼职读者协会文化小组组长 3 3. .项项目目组组成成员员情情况况 姓名性 别 年龄专业分工每周工作 时间 签字 张婷婷女21汉语言 文学 翻阅国内外亚 文化研究的资 料和书籍,对 亚文化的现有 知识体系进行 总结和反思, 提出小组自己 的理论框架 工作日的 课余时间 和周末 赵静娟女21汉语言实地走访省工作日的 文学内各大高校 , 进行大学生亚 文化现状的调 查问卷,收 集信息 课余时间 和周末 尹秋月女21汉语言 文学 查找相关期刊 和杂志报纸所 涉及的大学生 亚文化现象举 例,进行大学 生亚文化表现 形式的总汇编 工作日的 课余时间 和周末 赵潇雨女19汉语言 文学 进行初期总体 资料收编, 结合调查问卷 着手调查报告 的草稿和大纲 工作日的 课余时间 和周末 刘芳女汉语言 文学 进行中后期调 查报告和课题 论文的细节查 缺补漏和总结, 予以结稿分析 和总结 工作日的 课余时间 和周末 4 4.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情情况况 姓名张艳蕊职称讲师专 业汉语言文学 专业 相关项目河南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 略研究 项目编号2011B76 E-mail123757337qq.co m 院(系部)人文社会科学系 电字 二二、立立题题依依据据 1 1. .研研究究意意义义: 大学生亚文化是指仅为学校中一部分成员所接受或者为某一群 体特有的文化 ,又叫大学副文化 ,少数文化 .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 相对而言的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亚文化能够以其自身的特征与主流文化区别,但是同时 也要服从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规则。如墙壁涂鸦亚文化中,其中不 乏审美意蕴在其中。二 、已与主流文化差异特征而拥有约束自己 成员的行为规范 ,保持该文化的少数群体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 如网络文化中的贴吧 ,有其自己的吧规 ,吧主,发帖需要经过审核 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与大学主流文化中的校规校训类似。不过, 亚文化更具有开放性。三 、亚文化群的成员会意思到自己与主流 文化的差异 ,如宅男 ,宅女还不面对面与人沟通 ,只通过网络与电 视,无亲身实践 ,时间久了 ,会与社会主流文化产生疏离感。 之所以会产生大学亚文化 ,其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 、大 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出于青春期 ,感性,追求时尚 ,充满创新 热情和叛逆精神 ,生活节奏加快 ,就业压力大 .亚文化为青少年提 供了适度的发泄形式和压力释放的平台,使大学生心理得到了调 节。二 、社会环境 ,拜金主义 ,物质主义 ,享乐主义 .个人主义 ,功 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 表现在他们创造的亚文化中。如课桌亚文化中的乱涂乱写仅是为了 泄愤。三 、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弊端的影响 .重智轻德 ,在应试教 育下,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逆反心理 .德育教育没有与时俱进 ,不 能有效贴近大学生。 大学生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大学生的学 习、生活、思想乃至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息息相关。除却对于大学 生学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之外,大学生亚文化作为校园 主流文化的补充,是当代大学生时下精神面貌和思想层面的深刻体 现。因而,了解大学生亚文化的现状,并通过这一文化来透彻地分 析这一现状的成因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将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引导发挥作用。同时,为丰富主流文化提供借 鉴和补充 ,为改善校风 ,学风,乃至社会风气做参考 .如网络亚文 化中失控的群体将现实生活中的愤怒带到虚拟的网络上,在网络 上寻找替罪羊 ,网络是一个大群体 ,即使有的人出于正义会出现集 体申讨的现象 ,因为有的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往往牵扯了一些个人的 情感,搅在一起成为了宣泄的工具 .网络文化的双重身份 ,让这个 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既危险又刺激.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对于这种亚文化的研究 ,不管是精神重构和物质追求方面都很 有研究的必要。 2 2. .国国内内外外研研究究现现状状: 国国内内研研究究 : : (1)亚文化由于其随意性 ,自发性 ,开放性的特征 ,涉及面也 有一定的宽泛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化成为亚文化的主要 研究方向。网络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社会学者 对于这种亚文化的研究也十分普遍。如社会学者孙净仙,安永勇 做了青少年网络伤害研究报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报告。深入 了解青少年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状况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 青少年网络伤害的对策建议。对大学生中追星现象 ,作为青少年中 普遍存在的亚文化 ,即使有某种信仰成分在其中 ,又不免盲目性 . 社会学者张荣冀指出校园亚文化以学生作为主体,是一种模仿性 文化,如临时兼职这一除了学习之外的副业,实则是对未来工作的 模拟,具有实践意义。 (2)同性恋亚文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研究现象,中国作 家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一书中,主要论述了这一排斥于主流 文化之外的亚文化背后的情感意义,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保 护的平台。 大学生亚文化中是否存在这一元素,随着近期耽美小 说的流行和搞怪值得引起注意。 (3)大学生作为亚文化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对于此项研究也 投入了关注。例如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学 院的全校公选课就为学生 开设了网络犯罪,净化学校的风气。 (4)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苏桂艳,对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大 学生独立杂志对RICE的个案分析曾对商业文化对亚文化的收 编过程进行了总结:亚文化风格出现 商业将其时尚化 亚文化 风格传播 转换成消费风格 失去抵抗意义.联系大学生的消费观, 研究亚文化下的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国外研究:国外研究: 1、青年亚文化研究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 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 仪式抵抗的著作,对英 国工人阶级青少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认为,青少年 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 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阶层的青 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反抗 的象征意味。新时代的大学生主张标新立异 ,不难看出与亚文化的起 源的关系。 2、在多样化的大学生亚文化构成中,偶像亚文化占据了不小的 地位。近几年出现的“哈韩”、“哈日”现象,是偶像亚文化的典 型。英国传播学研究者 费斯克在他的追星族的文化经济 一文中 说,追星文化即是对主流文化意义的抵抗,追星族典型地与主流价值 系统所鄙视的文化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找到偶像崇拜的心 理学依据,但现实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现代大学生亚文化构成中仍 然不乏追星这一元素,但新时代下这一校园亚文化的深层文化背景和 意义仍待挖掘。 3、大学生亚文化的地域性和融合性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千野拓政曾在文汇报上发表东亚城市亚文化 与全球化中,指出亚洲城市年轻人 ,主体就是在校大学生 ,即使文 化,社会,历史背景不一样 ,他们的消费生活,文化趣味却有非常相似 的地方,这些与主流趣味有着某种相背离的亚文化 ,其实是东亚各国 之间相融合的结果 . 4、总之, 在亚文化的层次研究方面,西方学者的见解具有更多的 独创性,为了解日本的亚文化提供了指导。将语篇概念作宽泛的理解, 即将研究放在整个交际系统上, 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讨论中,如果把焦 点集中于作为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会更加有效,因为每个人都有着 各自独特的语篇系统。还有一些学者对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并且从社会文化视角加以分析,将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归因于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亚文化背景。比如在学校这样的大背景下, 男女生话语的区别。 3 3. .研研究究目目的的: 通过对 当代大学生亚文化 现状的研究 ,经过实地校园 走访, 以问卷调查和翻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的方式,探究在现行大学亚文化表现 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大学生时下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在新时代下 大学生亚文化被赋予的新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4 4. .主主要要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1)叶舒宪:文学的治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 (2)罗钢、刘象愚主编: 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周宪: 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陆扬: 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5)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 同一性: 青少年与危机,孙 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6)美约翰费斯克著: 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版。 (7)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媒体、寓言M.伦敦:哈奇逊公 司,1980 版。 (8)美迪克赫伯迪格 (Dick Hebdige)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 月版。 三、研究方案三、研究方案 1 1. .研研究究内内容容与与方方法法: 研究内容:、大学生亚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亚文化现状的来龙去脉 、大学生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亚文化的认知价值与青年心理 、亚文化的表现对于教育的警示作用 研究方法:走访河南省较多高校校园,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交流 等形式,以及一定的宣传海报,来充实课题的实践材料。此外,将全 力了解相关文献的史料情况,力争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契合。 2 2. .研研究究目目标标和和创创新新: 研研究究目目标标: 以走入校园(以河南省内高校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实地问卷调 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亚文化这一主题的熟悉度以及对自身所处文 化环境的敏感度。最终结合相关科学理论和知识为大学生成熟和健康 的文化心理培养提供有力的指导。 以翻阅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为主,并参阅国内外 众多学者现存对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相关成果,结合校园实地问卷调 查,根据现行大学生亚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写出具有一定知识水准 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报告。 研究创新研究创新: : 1、探访当代大学生(以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对于大学生亚文 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从而更实事求是地探究当代大学生文化心理的 现状。 2、研究大学生亚文化未来的走向,更注重大学生亚文化的表现形式背 后隐藏的现行大学生心理和文化环境,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文化塑造和 培养。 3、考察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亚文化所衍生的新的内 涵和更丰富多样的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这些新变化的显性和隐性成 因与形成过程。 4、相较以往的大学生亚文化研究,本课题更注重当代大学生亚文 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探究以及结合实地调查报告并根据时下的社会 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亚文化作出客观的文化批评,最终达成为大学生了 解自身亚文化心理与成长提供一定指导的目标。 3 3. .预预期期结结果果和和形形式式: 1、一万字左右的调查问卷报告 2、2 万字左右的课题研究论文 4 4. .研研究究进进度度及及安安排排: 2011 年 11 月 1 号2012 年 3 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