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毕业论文abqz.doc_第1页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毕业论文abqz.doc_第2页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毕业论文abqz.doc_第3页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毕业论文abqz.doc_第4页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毕业论文abqz.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学 院: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 级: 2005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 师 (2009 年 6 月)宜春学院教务处制目 录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论文原创性申明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外文资料译文外文资料原文毕业论文任务书一、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内容(一)基本要求:毕业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1、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 文献资料查阅能力。3、 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能力。4、 研究方法和手段(计算机等)的运用能力。5、 技术经济分析能力。6、 外文应用能力。7、 创新能力。(二)内容: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干部素质建设、土地流转、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促进重庆市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对策建议。二、研究方案、目标研究方案:1、 收集重庆新农村发展建设相关资料2、 阅读资料,初步了解重庆新农村发展建设基本情况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3、 深入分析重庆新农村发展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4、 整理分析结果,完成论文写作目标:探寻解决重庆市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措施,为促进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落实好314总体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三、阅读书目清单1. 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2. 方明、刘军.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 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4. 孙君、王佛全.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参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5. 叶敬忠.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 梁田庚. 人才第一资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选编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7. 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导则s. 重庆市规划局,2006年8. 重庆市惠民政策汇编(2005-2007年).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9. 陶佳能、于松陵.丘陵山地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m.重庆建筑建设工作参考 四、毕业论文进度计划序号各阶段工作内容起讫日期备注1收集相关资料2008/07/102008/09/052阅读分析资料2008/09/052008/10/273拟定开题报告2008/10/282008/10/304提交开题报告2008/10/315论文初稿撰写2008/11/012008/12/206提交论文初稿2008/12/207修改论文初稿2008/12/212009/03/208再次修改初稿2009/03/212009/05/319提交定稿2009/06/01五、主要参考资料1.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08年3月2. 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8年4月3. 陶佳能、刘于松. 丘陵山地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建筑建设工作参考4. 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5. 孙君、王佛全.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参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6. 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7. 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渝委办发200817号六、毕业论文进度表(本表由学生填写,每期分别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前 期(08年07月 10日至08年12月20日)学生主要工作: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资料,翻译相关资料,并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拟定论文提纲,提交开题报告,草拟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审查意见:2008 年 12 月22 日中 期( 09年 12月 21日至 09年3月20 日)学生主要工作: 仔细整理资料,对重庆市发展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听取老师意见,反复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有关观点,提交论文第二稿。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2008 年 3 月23 日后 期(09 年3月21 日至 09 月6 1日)学生主要工作: 广泛征求论文的修改意见,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论文的修改,进一步做好论文资料的整理工作,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论文的最终定稿。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2009 年 6 月 2 日七、其他(学生提交)1开题报告1份 2外文资料译文1份(1000字以上,并附资料原文) 3论文1份(理科4000字以上,文科6000字以上) 指 导 教 师: 陈 路 扬 教研室负责人: 龚 国 勇 学生开始执行 任务书日期: 2008/7/6 学生姓名: 李小琴 送交毕业设计日期: 2009/6/1 宜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学 院: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教研室 资源环境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 级: 05 资 环 学 号: 0544132207 姓 名: 李 小 琴 指导教师: 陈 路 扬 填表日期: 2008 年 10月 28 日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现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才能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未来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全国发展大格局来看,只有通过西部大开发,实现了西部的大发展,才能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全国经济的统筹协调和科学发展。可以说,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2007年6月,重庆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作为中西部的直辖市,肩负着中央赋予的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实现城乡统筹直辖市综合试点的任务。 2007年3月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讨论的时候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其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314总体部署的四大任务之一,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近3200万人,农民有2000多万,实现重庆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日本曾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后期两次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次新农村建设于开始实施,第一次新农村建设(1956年-1962年年底)的政策目标确定为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下,最大限度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强化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民合作,提高经营水平。第二次新农村建设:为了有效解决国民经济倍增计划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日本政府于1967年3月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在农业及农村方面,该计划则强调全力推行综合农业政策,将新农村建设置于推进农业及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位置。推进第二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宗旨是在第一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建设力度,全面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其主攻方向首先放在提高农业经营现代化水平上。韩国30多年的“新村运动”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运动初期,韩国政府设计20余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工程,如村村通车、水电到村等;第二阶段,乡村分级,将35000个村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和基础村三级,到1978年基础村基本消失,约三分之二的村为自立村;此时,韩国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已从1970年运动开始的137美元快速提高至1978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649美元;第三阶段,2000年后,韩国的“新村运动”由政府提倡、督导变成完全由全民参与的民间社会活动。到2005年,韩国的人均gdp突破145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0.94。韩国的“新村运动”使得韩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急剧缩小。期间,在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就已经达到城市居民的95.5,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0%,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上世纪中期,日本和韩国都存在着上和我国类似的“三农”问题,但到80年代初,日韩就已经基本解决了农业问题,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和我国近似,都属于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日韩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与韩国“新村运动”具有可比性与未来发展成果显著的理由,基于以下三点:第一,经济模式相同,不同于香港的“市场主导型”经济模式,在“新村运动”中,韩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通过政府的参与和引导使农村建设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式上也采取“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第二,文化背景相同,我国和韩国的民族文化来自于同一个儒家思想体系,对社会的人际交往、生存哲学和伦理道德能够有基本一致的标准;第三,发起的历史环境相同,韩国发起“新村运动”的时候,工农业、城乡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使得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长期经济高增长伴随着农业低增长。今年上半年,在我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变革下,我国首次出现农业增产和经济高增长的局面,宣告即将拉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跳跃式发展的帷幕。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国农村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三、本课题研究内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干部素质建设、土地流转、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四、本课题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文献法,访谈法五、 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以落实好314总体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相结合建设新农村为特色,对重庆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从新农村建设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工作进度安排如下:1、 完成开题报告时间:2008年10月25日2008年10月30日2、 论文写作阶段:前期:2008年7月10日2008年12月25日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提交第一稿中期:2008年12月26日2009年3月25日核对资料,进行全面地实地研究,修改初稿,提交第二稿后期:2009年3月26日2007年6月1日提交第三稿3、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2007年5月下旬4、 论文答辩时间:2007年5月下旬-6月初5、 毕业论文归档:2007年6月上旬六、 参考文献1. 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2. 方明、刘军.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 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4. 孙君、王佛全.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参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5. 叶敬忠.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 梁田庚. 人才第一资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选编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7. 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导则s. 重庆市规划局,2006年8. 重庆市惠民政策汇编(2005-2007年).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9. 陶佳能、于松陵.丘陵山地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m.重庆建筑建设工作参考宜春学院 2009 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题 目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学生姓名李小琴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05资环2班学号0544132207检查内容设计(论文)完成情况完成开题报告已有外文资料翻译已有中、英文摘要已有软硬件验收验收合格设计(论文)期间考勤情况全勤累计旷课时间无学生自查说明根据学校进度和安排按时按质完成。学生签名: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说明是否进行答辩及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成绩 年 月 日宜春学院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责任,其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 期: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宜春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导师签名: 日期: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摘 要:本文从重庆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重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针对村庄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干部素质建设、土地流转、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关键词:重庆;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the considera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abstract: this passage begin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of chongqing.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 the passag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village level cadres quality construction, the land circ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t last, it gives ou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keywords: chongq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1 前言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未来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全国发展大格局来看,只有通过西部大开发,实现了西部的大发展,才能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全国经济的统筹协调和科学发展。1997年3月14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2007年6月,重庆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作为中西部的直辖市,肩负着中央赋予的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实现城乡统筹直辖市综合试点的任务。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3198.87万人,农业人口有2353.44万人,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6%1。2007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低于414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线,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2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6平方米2。实现重庆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因此,研究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重庆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干部素质建设、土地流转、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2.1 村庄规划滞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差重庆农村居民点规模小、点多面广、基础差,农村规划建设发展整体上处在较落后状态。重庆市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较差。农业从业人员以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凭,以中老年人为主,农业技术人员以初级职称居多,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农业机械也以小型机械居多,农业规模化生产比较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还很不完善。村公路普及率虽高,但路面以沙石路面为主,公路技术等级低,工程质量差,管理养护弱,路网不完善,存在许多“断头路”,农村公路道路不畅、通达不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绝大部分的农村公路存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行路难” 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主要因素。村庄通电和通电话率较高,但需加快农网改造步伐,绝大多数村能接收电视节目,但有线电视安装率还有待提高。中小学教育比较方便,但村庄中文体休闲娱乐设施还很少,需要加大投入。多数镇实施集中供水,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还不完善,饮用水洁净度不高,沼气池普及率不很高,改厕率较低,有近20%的村没有设卫生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卫生资源和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乡镇专业市场不发达。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还比较差,亟待改善。99.5%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多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的楼房,饮用水存在困难的住户还比较多,农村住户炊事使用的能源主要为柴草,使用沼气的住户很少,使用旱厕和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农户所占比例大,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极为不利,农村居民拥有的彩电、固定电话、手机等价格相当较低的耐用消费品较多,但价格相对较高的电脑、摩托车、汽车等拥有率很低。32.2 村干部队伍素质偏低,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村干部主要问题体现在村级干部经济待遇难以保障,政治前途渺茫,提拔通道不畅,在任时经济待遇偏低,卸任后又没有养老保障,晚年生活没有着落,村干部队伍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某镇在2002年,全镇村级干部缺岗人数达7人,占总数的8%。有的即使在岗,也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全镇86名村级干部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仅有23名,占27%;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19名,占22%;支部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下的15名,占38%;两委成员中只有7名自办有企业;全镇14个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仅有5名,占21%;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5名,占21%。大部分村级干部“双强”( 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比例达不到80%,发展思路不清,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村级班子不稳定,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成了各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2.3 土地流转滞后,土地集约化程度小,利用效益不高重庆农村土地大多数为分散经营,土地流转难,不利于科技推广、农机运用、农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产业化经营,不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传统观念如“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以土为本”束缚了农民的思想,土地的产出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怕丧失土地经营权,缺少就业门路:怕流出的土地收益(租金、承包费)难兑现,无生活保障,怕退回耕地时难复耕等。因此,多数农民不愿离开土地,甚至有的外出务工农民,宁愿让土地丢荒,都不放弃承包地。土地零星分散,业主开发难成规模,农业比较效益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也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2.4 环境条件差,沼气池发展迅速,但推广中还存在问题2007年重庆市新增农村沼气池6.44万口,今年重庆市将通过“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沼气池20.5万口,重庆市将有100.3万农户用沼气做饭,用沼液、沼渣作肥料,从而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10亿元左右。农村沼气是通过沼气池,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转换成农民生活所需的能源、生产所需的肥源,在干旱来临时还可提供抗旱所需的水源。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000元左右,节约薪柴2500千克。从2000年开始,重庆市开始实施以修建沼气池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后每年修建的数量都急剧增加。至2007年底,全市已修建79.8万口,使200多万农民受益。2008年国家按每口1000元的标准,向重庆市投入2亿多元用于补助农户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沼气池修建,并配套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有条件的地方还与改路、改水、改院坝等便民设施相结合。这些措施有利于沼气池的发展,但根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在推广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民不了解发展沼气池的好处,对沼气池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的水平,而那时的沼气池面积大,产气量低,密闭性差,火苗小且不稳定,沼气池用过一段时间就被废弃了,农民对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还不了解,因此不愿再把钱投入到建沼气池上。部分地区柴草供应充足,一些发展蚕桑事业的地区以剪下的桑枝为生活能源,而沼气池只需两头肥猪的日常粪便长期就可以满足日常炊事要求,建成沼气池后无处处理这些柴草和桑枝等,造成资源浪费。虽然国家对每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现金或实物,但农户自己有柴草烧,如果建沼气池自己另外还得花费1000多元建造沼气池,因此很多农户不愿接受沼气池,而宁愿继续燃烧不花成本的柴草。3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3.1 因村制宜,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3.1.1因村制宜,合理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要保护农村的原有风貌、文化遗迹、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辩证地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新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美观性等基本原则。农村规划要体现乡村规划的特征和原则,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的一般模式,人为地营造小区景观,因为村镇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如在处理排污、农田保护、绿带与开放空间规划,规划乡村住宅区与道路、在现代化的农村继承传统小城镇的设计要素等方面均有差别。因此,应当发展一套兼顾到自然的乡村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重庆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产业之路,持之以恒地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更多地进行调查研究,摸索出适合当地农村生活特点的建设模式。3.1.2重庆村庄规划建设模式重庆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 地貌复杂多样,市域范围内山地758,丘陵占182,平坝占6,市域内行政村的规模从2-20平方千米大小不等,村平均人口约1400人4。受地貌、交通、耕作半径、居住习惯、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形成了山地丘陵区域相对分散的独特聚居形态,这些居民点大多规模较小,密度大,布局分散凌乱,形成“满天星”式的分布格局。根据不完全分析,村级之间面积可以相差11倍,人口规模几乎相差5倍,人均纯收入几乎相差1倍,一个村内的村民小组(社)几乎相差12倍多4。由于规模的局限,也给乡村社区功能与设施的完善造成困难,但若规划过多地考虑集聚效应把离中心村较远,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村搬迁到中心村来,这就增加了村民到田间地头的劳作距离,给日常田间管理带来不便,特别是山区村庄搬下来后,村民仍要去山上摘茶,耗时费力,同时山地区域复杂的水土与植被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环境承载力不高。因此,在村庄规划时,要遵循分散与集聚相结合的原则,形成适当的分片集中式的村庄建设模式。可采用“集中居住+独户收割庄屋+粪水坑”的模式。即丘陵山地农民居住适当集中,再根据各自的土地分配情况在方便自己耕作的位置建设各自的收割、耕种庄屋,并建设便于浇灌的粪坑及晒坝,最后将成品粮食集中存放到住宅粮仓。同时大力进行天然水塘维护、人工水塘、排洪及抗旱水渠等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用水。由于地形限制,不宜用大型机械进行农业耕种,应大力开发耕作、收割、运输等小型农业机械,逐步实现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解决农民作业体力劳动的问题。4要大力推进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通过千村重点推进和百村示范,为全市山地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3.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庆基础设施落后,要从农民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要科学捆绑涉农项目,集中投入,发挥整体效益。重庆农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农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对自身出资建新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性不高,对新建房建设自筹资金,村民们大多数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费用,占调查总数的90;少数能承受5万元l0万元,仅占8;能承受更高价格自筹资金的家庭则寥寥无几。政府应加大投入,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新房。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通过村级经济组织拿一点,宅基地竞价择位凑一点,在外人员捐一点,群众自己凑一点,上级政府扶助一点的方式凑集资金5。3.2 选好带头人,组建优秀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纵观国内先进村镇,无一不是靠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搞好新农村建设,除了有党的好政策以及各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外,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团结、稳定、有战斗力、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的村级班子6。华西村之所以几十年经久不衰,关键是有“村支书的榜样”吴仁宝。被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评价为“南有华西村,北有兴十四”的黑龙江兴十四村也在村支书付华庭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的一颗明珠。农村带头人,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在他们身上,不仅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而且体现了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选拔配备好村级班子成员,要特别注重选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各种农村能人,真正形成优势互补、能力配套、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还要注重团结协作和民主管理。团结协作是一个领导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及战斗力强不强的关键,实行民主管理是村级班子团结协作的体制基础,应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了、监督权权益,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天津武清区的周庄村和四川中江县的柳林沟村就是支部组织带村致富的典型7。此外,还应推行村级干部公职化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级干部管理体制,即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经济上的激励与制约,把村级干部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对村级干部的有效管理,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3.3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应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形成质量好、规模大、成片的耕地,并通过承包经营权的调整,为大规模实施农业产业经营创造条件。农用地可以交当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也可以吸引农业规模经营业主投资经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应选择几个土地开发整理和流转工作比较扎实的地区,把示范项目做成“精品工程” ,然后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此项工作在全市蓬勃开展。如重庆利农公司在垫江县的油菜良种“渝黄一号”生产基地,公司与农民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每公顷每年5250千克稻谷从农民手中取得了200多公顷土地经营权,用于油莱种子基地建设和种子生产。公司把种植区内的1200多户农民组织起来,将以村为单位的土地划分为6个工区,810人组为一个生产班组,组织5000多人次改造地和大田生产,使农民成了农业工人。利农公司以租赁的形式从事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优化配置农村各种生产要素,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后开利用不足。有效投入不够,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低下和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开创了一条零敲碎打的“小生产”与商品经济“大市场”对接的成功之路。而且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了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机制,使企业与农民利益真正融为一体,农民变成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3.4 注重农村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以“四清四改三建”为突破口,通过群众筹资,各方资助,整治粉刷外墙,利用丘陵山地竹林、果园等自然绿地进行环境整治,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和休闲健身场地,添置石桌、石凳、文化活动和健身设施。解决垃圾乱堆、污水横流、道路泥泞问题,实施人畜分离和四旁绿化,达到“给排水畅通、垃圾处理有序、道路硬化平整”之效4。在农村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在适宜地区推广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烧柴煮饭、煤油点灯的状况,做到“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应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展示、宣传农业生态和农村能源工作成效,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村沼气的多功能性,认识到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推广使用沼气是一项有利无害的好事,切实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特别是厕所、猪圈污染,粪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现象。还应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农村推广一些沼气的综合应用技术和沼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比如沼液养猪、养鱼、浸种、杀虫、施叶面肥,沼渣种植食用菌的技术等。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能,将原来被视为废品的沼液、沼渣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农民了的收入。还应积极引进一些加工企业,如利用柴草造纸,用桑枝制造人工压板、用桑枝栽培香菇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看得见实惠,愿意投资到新建沼气池中来。4 结语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重庆的特殊性及各村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努力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要认识到村级领导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火车头”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试点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积极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美化乡村生活环境。21 参 考 文 献1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2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083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重庆日报,2008-4-25(4)4陶佳能、刘于松. 丘陵山地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建筑建设工作参考,2006,12(3):7375 5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孙君、王佛全.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参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渝委办发200817号)致 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路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为我提供资料,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论文能顺利完成,凝聚力陈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对陈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同时,很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05资环各位同学们,我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班级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今后大家就各奔前程了,难得再聚在一起,大家珍重。正是有你们平日的帮助和支持,才有今天我论文的顺利完稿。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谨此,向导师陈路扬和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多目标规划和农村城市土地流转决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宋敏,张安露 1前言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城市土地流转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一个包含了很多问题的复杂的系统,因为它的特征,如多层次、多因素的影响和多学科的参与。我们发现这个农村城市土地流转将带来土地用途和配置的改变(围栏农用地转为城市土地如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而且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也有转变。在这两方面的变化将会改变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影响这些利益团体的社会福利。农业用地的缺乏将导致农用地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客观矛盾。一方面,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口膨胀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投入;另一方面,也应该保留有足够农业土地资源以保障食品供应的安全性,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保留。因此,我们在分配有限的土地在农业与非农用地所占比例时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以便土地利用活动在乡村和城市地区可以成功地执行。这将对县、市的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2城市土地流转的多目标特性多目标决策意味着人们应该考虑的多个对象的要求时,根据事实推断做出决定。在现代,做决策的问题一般都是多目标决策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决策中要达到一个以上的目标。决策目标显示出决策者要实现和他们愿意付出和追求的方向。我们可以阐明这些目标来明确这一决定的范围。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什么是最低的目标,要达到目标要满足哪些条件,因为农村城市土地流转涉及到多个利益团体,社会决策者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这个城市土地流转决策是一个多目标的问题。3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土地流转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在多目标模型(swf)的城市土地流转和为达到最优水平的社会福利的条件.发现社会决策者的偏好和成员或利益集团的价值尺度取向是决定实现城市土地流转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4结论本文研究了农村城市土地流转决策的多目标规划,并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社会福利的影响做了调查分析。通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和对社会福利的相应的分析,我们发现一般的对象是“土地流转决策的一般目标是达到一定区域的资源配置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水平。结果表明,社会决策者的偏好和利益集团价值取向是决定实现城乡土地流转决策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 社会决策者必须通过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实行一些地方公共经济政策来结合利益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可持续农村城市土地流转中是否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取决于充分的价值取向尺度。因此,为了达到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的最优化,社会成员应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尺度。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and social welfare analysis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decisionmakingsong min,zhang anlu1 introductionrural-urban 1and conversion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course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ho embodies issues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s such as multi-hierarchy, multi-factor influence and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we find that the ruralurban conversion brings an alteration of land uses and configurations(the semi-natural agricultural land turns into urban land such as business-1and,residential land and industria11and), and he property rights(ownership and use-right)are also transformed. the change in these two aspects will alter the econ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