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_第1页
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_第2页
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_第3页
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_第4页
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大利艺术家艾丽莎与她的微收藏 Elisa Bollazzi 与 Micro collection “理想的下午,是一杯茶与一本书。 ”一位熟知并偏爱舒国治的意大利人,该是 怎样的平和与安稳。 Elisa 翻开包,在我错愕的眼神中掏出了理想的下午 。 “我不懂中文,书是一个在中国的朋友送的。我只是喜欢他的封面,欣赏他安 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Elisa 笑起来,满眼的清澈荡漾。中年的面庞,却是孩童 样欢快的笑颜,与荡着青春影子的目光。 “如果我们认识,一定如同知己。 ” 1990 年 5 月 24 日,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 Elisa 随手拾起了地上 Anish Kapoor 的展品碎片斑驳,零落,如同墙角剥落 的砖灰。 “这就是我真正想做的艺术”Elisa 沉思道。她要用她的一生来做一件艺术, 一件诠释时间、空间、记忆的艺术,一件让人们不断回首、反思、前进的艺术。 12 年来,“收集“这一举动衍生了巨大的价值。 Microcollection 已拥有近千件掉落的“微粒” ,来自世界各地近千件艺术和设 计,也带来了近千个收集的故事。他们小心地贮存记忆,把它们安放于显微镜 的玻片上,放大,让人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亲近、认识艺术。 现在,Elisa 每天都能收到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寄来的“艺术微粒” 。感谢他们, 把我的艺术铸成一张立体的大网。他们也成为了我艺术的一部分。我的艺术, 从想法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并且永不完结。 “平等”是 Elisa 艺术的又一主题。Elisa 悉数列出所有碎片出自艺术品的作 者,并按首字母排列。上千个姓名中,不乏诸如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Anish Kapoor 甚至是小野洋子(Yoko Ono)等等满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也满是初 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甚至是参与艺术展览的在校学生。没有重点强调,亦不 分先后顺序,不仔细寻找甚至极难分辨。 “我的艺术不是去强调名家的艺术价值,我的艺术是寻找,贮存与解读,是尊 重和平等。我的艺术是一个系统,一张网,强调着记录与参与。它的价值会随 着时间显现。 ” 2011 年,意大利,Varese,Jerago 城堡。 Elisa 的个展,art sowing. 2010 年,Elisa 开始了她的 Art sowing 计划。她从她的收集中选取与植物有关 联的艺术微粒,播种他们。 微粒的实体不会发芽,但参观者由微粒,以及种植微粒的行为引发的思考,交 流,却慢慢发芽生根了。 “我喜欢隐喻。我的艺术是一个过程,不断变化。参与者的思绪,反应,充斥 始终,使之得以愈加丰富。 ” Zante 是 Saporiti italia 公司为 Pomodoro 基金会制作的大型户外雕塑座椅, 本以唯美划分空间为初衷而设计。一个偶然的机会被 Elisa Bollazzi 相中,挑 选来作为她 art sowing 的重要陈设。Elisa 在每一件微粒的种植处插上一个形 似于“苍蝇拍”的白色铭牌,标记微粒的作者, 所属艺术品,及播种时间。 参观者眼前,虚拟的艺术浮现。参观者们对“种植”这个动作产生的丰富联想, 成为是 Art Sowing 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 Varese 的 Jerago 城堡内院,Zante 以自身的弧线,把参观者们“汇聚”于 Elisa 的艺术周围。这是一件引导思索的艺术,一件意念,联想,记忆交融的 艺术,一件基于“交流”碰撞思维的艺术。 感谢 ELisa,用这般的静默给与我们无穷的回味。 如今,Elisa 已在世界各地作过数百次展览。 Elisa 的书桌旁,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随信附上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微 粒,和一个个收集的趣事。 “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方式。惊喜地收到来自亚洲,非洲,甚至是大洋上一个小 岛的信件。抚摸着信件,去感受一片从未步入的土地的气息。我渐渐发现,我 已不再需要四处奔波。Microcollection 带给我的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 最后,附上一封 Elisa 珍藏的,一封来自观众和参与者的信件。 您好 Elisa: 感谢您和您的 art sowing。 您的艺术,更像是一场行动,给予了大众认识当代艺术之诗性的起点和契机。 我也着迷于 Microcollection 的革命力量,它是对艺术世界的标准方式的讽刺 和反思。 Microcollection 是如此微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微妙的讽刺,不自觉削减了我们以观众的视角看待艺 术的态度,使我们不自觉审视艺术和自身,开启了崭新的观看,思索乃至认知 方式。这种无声,无形的入侵,必然将会引起大众对艺术认知的革命。 它的伟大在于它故意地违背,甚至是破坏了艺术的固有的工作理 念(这种固有 甚至是病态的):观众对艺术的缄默,不作任何明确的冒犯或评论。 事实上,欣赏艺术作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