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_第1页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_第2页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_第3页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_第4页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詹石窗 光明日报 ( 2014 年 11 月 11 日 16 版) “道家”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 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 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本文所谓“道家”是从广义上说的。 据初步统计,近百年来,国人关于道家的研究著作超过 2000 种,其相关学术论文更是 数不胜数。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献考据、历史脉络梳理、哲学思想分析等方面, 至于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至今没有人予以概括。鉴于此,笔者反复研读道家的一 些代表性经典文献,发现蕴含于道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观念是“平安”。可以说,追 求“平安”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 为什么说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平安”呢?因为道家理论基石“道”的深层意 蕴是“安”,以“道”为本根而建立起来的道家文化体系可以说处处寄托着“平安”的旨 趣。 众所周知,就直观层面讲,“道”所表述的当然是人行走的“路”。然而,如果从文 字构型角度予以追溯,就会发现“道”字乃别有一番意义。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 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 说的“首级”。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此举有“镇慑 为安”的功用。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 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 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日本学者白川静在汉字一书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 反映的就是这种“修祓”于路的情况。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该书第三十五章 谓:“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 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 道。按照道德经的说法,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 就是平安,可见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为什么平安呢?因为作为大象的“道”是 “泰”,老子讲的“泰”乃出于易经之泰卦。该卦之象,下为乾,三阳上升,上为坤, 三阴下降;阴阳二气,流通交感而成和,故谓之“泰”。既然阴阳交合,当然也就平安吉 祥。 老子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在后来的制度道教经典里得到进一步发挥。如元 始说先天道德经第五章称:“恍恍惚惚,万物之鬼宅。道行真化,杳冥之灵室。虚无至 大,元居道安。”该书将“道”与“安”联结起来,形成“道安”的短语。元始说先天 道德经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道安”概念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我们稽考一下 “道安”之前的“元居”二字就能够发现奥妙。“居”字上面是“尸”,这当然与死人有 关,“尸”之下的“古”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来镇慑,“古”字上头的“十”表征武 器,而“口”是器皿形状,先民们在安放死者时要用密咒,将之刻写于龟甲、树皮等载体 上,收藏于器皿内,再加上石刀之类武器镇守,这就是“古”的原初意蕴;以“古”置于 “尸”下,表示对“尸体”的守卫,此即为“居”的本义,此等意义可以从上文所用“鬼 宅”“灵室”两个词中得到进一步佐证。毋庸置疑,“鬼”“灵”都是从死亡现象引发出 来的。对此,宋代道教学者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第五章曾经用“元元之妙, 一穴其真”予以解释。这个“穴”字本指墓穴,而“真”字在最初即死者尸体的象形,古 人曾经把死亡称作“归真”就是此意。联系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元始说先天道德经 所谓“道安”乃是就生死问题而发的,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尔后则生发出“护佑万物 为安”的意义。所以,李嘉谋在该书第五章中接着说:“所谓穴者,开物成务之谓也。虽 穴其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无象为象,故曰孔容。以无神为神,故曰神帝。虚无 至大,虽散为道,然散不失元,故道无巨细,居之皆安。”此段文字既暗示了“道”的原 始意义,又展现了“平安之道”的无限妙用。 道家“平安”理念的文化根基 道家看重“平安”的理念可以上溯于远古时期先民的求安意识。这一点从盘古神话里 可以找到关联的线索。“盘古”之“盘”,繁体字写作“盤”。有学者指出,这个字就是 “般”,即“搬”的本字,表示用盘子装载物品进行搬运,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 于“盘子”的“盘”,其上部是“舟”,因此笔者以为,最初用于搬运的工具是“舟”, 即用小船搬运货物;而“舟”旁的“殳”,甲骨文的字形像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 系古老的武器。远古先民于狩猎和战争前,要手持“殳”器,翩翩起舞,作为祭神礼仪。 后来的“庆典操舞”即设置“殳仗队”,并且有专门负责“殳仗队”工作的官员,其后代 遂有以“殳”为姓者。为什么要持“殳”起舞祭神呢?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 则是为了祈求平安。“殳”与“舟”结合,应该也有两种功能,一是把“殳”作为划船工 具、控制平衡,另一则是保护行舟安全。这样看来,“盤”的上部应当蕴藏着先民渴求 “平安”的意愿。至于“盘古”之“古”,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本有在祭祀时陈列武器 以示威武的意义,之所以陈列武器,无非是为了镇安。由此可见,“盘古”这个神话名称 在深层次里蕴含着“平安”理趣,这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再从情节内容上来看,盘古神话更是寄托着先民追求平安的意愿。徐整的三五历纪 这样叙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 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髙,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事开端所呈现给人的空间是狭小的, 整个天地就像个鸡蛋,盘古就在这个小鸡蛋里,多么压抑啊!难怪盘古要改变环境。根据 汉文翁“高朕石室壁画”等文物考古资料,可知盘古是通过特殊器具来改变环境的。他左 手握石斧,右手握木把,作顶天立地状,背后是开阔的天空。盘古手中的石斧既是拓展生 存空间的工具,也是自我护卫的武器。无论是拓展空间还是自我护卫,都是为了平安生存。 因此,盘古神话可视为上古先民渴求平安愿望的一种文化演绎、一种符号象征,盘古即是 远古先民心目中的平安大神。 尽管最早记载盘古神话的三五历纪是三国时期的作品,但有关盘古的岩画、方鼎 形象却相当古老。例如云南沧源岩画显示:一人头上发出太阳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 拿木把,两腿直立,傲视一切。这种形象与三五历纪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正相契 合。马卉欣著盘古学启论指出:这幅岩画是两万年前原始人的作品,足见盘古神话由 来已久,寄托于其中的“平安”意识当然也应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生活那里了。 作为史官,老子通晓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对于上古神话当是了如指掌的。他在 道德经里说,“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什么是“古始”?时雍道德真经全解卷 上将之解释为天地万物“混而为一”,这里的“混”也就是徐整的三五历纪描述盘古 化生时的天地混沌状态。从这种语境来看,老子讲的“古始”可以理解为盘古开天辟地的 本初状态;简单地说,“古始”就是盘古之始。老子告诉我们,唯有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 本始状态,才能把握平安大道规律。 道家“平安”文化精神的多维表征 老子道德经之后,列子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以及汉代以来的制度道教经 典文献,大量地论及“平安”。其中,有两个方面内容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个人平安取决于社会环境平安。对此,淮南子览冥训有精彩论断:昔日 黄帝治理天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 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 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 所谓“人民保命”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这种描述,反映了道家 学派极端重视社会整体生存环境治理的情形。 第二,人类平安取决于自然环境平安。从保障人民的平安生活着想,道家学派不但注 重社会环境的治理,而且将人类生存与天地环境联系起来。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以地为法,地以天为法,天以道 为法,道以自然本性为法。照这样的思路,人类生活与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