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 一、水“几于道” 的朴素唯物论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老子所说的“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 而本书则认为老子的“道” 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 首先,老子对“道” 的论述有明显唯物主义倾向。在道德经的第一章说:“道可道, 非常道。 ”第四章中说:道“ 渊兮似万物之宗。 ”第八章中说:水 “几于道” 。第二十一章中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第二十五章中说:“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四十一 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而德畜之。 ”第六十 三章说:“道者,万物之注。 ”如果把这些论述综合起来,其主要意思就是:道,是独立存在 于天地之先的万物之源。道生万物,是万物之宗,万物之注;道中有象,道中有物,道法 自然。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老子唯物主义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但老子又同时说,道是非常 道,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是唯恍惟惚,是难于捉摸的,这样又似乎披上了神密主义不可知 玄学的外衣,使道的概念出现含混不清的地方,造成唯物论的不彻底性,这也是古代朴素 唯物论的共性。 其次,水“几于道” 说明“ 道 ”由“水”而生。唯物论的认识认为,人的任何观念、认识和理 论都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老子的哲学把“道”与“ 水”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他从“ 水”中是到启 示,并用哲学的语言来抽象和概括了水的特性。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中说:“道冲,而 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意思说, “道” 是不可见的虚体,但它的作用却无穷尽,好 似汪洋大海永远装不满。它又像深渊那样的沉邃,是万物的宗室。这里的汪洋大海,这里 的深渊,无疑都是盛水之物。这里还可以很自然的联系到比老子早 100 多年管仲对水的论 述,他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地度篇 )老子的“道”和 管仲的“水”在这里就完全融为一体了。 最后,水“几于道“ 也是以水喻道。因为在老子看来,道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用 语言来表达。但是,水很像道,是道的具象和实体。因为水的特性和作用都很像道,这样 用水把“惟恍惟惚” ,玄而又玄的“ 道”具体化,形象化了。 老子除了直接说水“几于道”之外,还用与水有关的“ 谷 ”来形容和解释道。在道德经六 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云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是 形容空虚,是存水的地方,这里的“谷”与“ 道”是一个意思。老子在这里继续以谷“ 几于道” 来说明“道”是永恒不死的母性,是天地之根本,它的存在所发生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综 上所述,老子的“道” 是具有明显的物质性。 二、 “天下莫柔弱于水” 柔弱胜坚强的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是揭示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丰 富的辩证法思想。在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 包阳,冲气以为和。 ”即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本身包含着阴与阳的内在矛盾。 “三”是阴阳 对立之“和”,从而形成万物。 “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 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列举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大小、多 少、高下、远近、厚薄、重轻、静躁、白黑、寒热、美丑、善恶、强弱、利害、祸福、生 死、荣辱、愚智、吉凶、兴废、进退、主客、是非、巧拙、辩讷、公私、难易、真伪、贵 贱、贫富、治乱等等。这些都表明老子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种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关 系,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常的规律。同时,老子还认为相反相成的对立双方是可以 互相转化的。在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些都是老子对辩证 法精彩的论述。 以水为题论述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水哲学的重要内容。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中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知,莫能行。 ”就是说,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的。水性之柔,却无坚不摧。的确,点点滴滴的雨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可以把坚硬的 石头滴穿;排山倒海的海潮、洪水、能能吞没农田房舍,冲毁一切坚固的建筑物,任何坚 强的东西都抵挡不住。因此,可以说,以柔克刚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 老子把这一自然法则进一步引伸到人生、到生物、到战争。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 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老子在这里出于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深刻的 洞察,得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结论。这个结论蕴含着坚强东西已失去生机, 柔弱的东西往往代表新生事物而充满活力这一哲理,因此,经常可以见到以弱胜强,以少 胜多的事例。老子这一因水而引发的柔弱胜刚强的水哲学告诉我们:做人不要逞强胜,而 应柔顺谦让,要有良好的处世修养,做事,要把握弱能胜强的原则,在有利的条件下,力 求避免向不利的方向转化;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方向转化的可能,争取有利的结 果。 三、 “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又叫人生观,是对人生的幸福、生死、苦乐、荣辱、爱情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是老子水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子在 道德经八章 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就是 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是老子“ 上善若水”人生哲学的总纲。具体包含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 第一、 “善利” 。老子认为“ 水 ”和“道”的基本特征是善利万物的。为了说明水的善利,在 道德经八章 中列举了七种表现:“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 善能;动善时。 ”在这里,老子把水的品行人性化了,他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具备七种水德, 即;居住,要像水一样,选择深渊、大谷、海洋这些别人不愿去艰苦而低下的地方;心胸, 要像大海一样宽阔,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要像水善利万物一亲的真诚、包容、甘于奉 献;说话,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诚实而恪守信用;为政,要像水一样清净、廉洁,把国家 治理得井井有条;做事,要像水一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善利万物;行动,要像“好雨知 时节”一样的把握时机。老子认为正因为水有这七种美德,所以最接近他的“道”。这里以水 论道,实为以水论人,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内容。 第二, “不争” 。如果说“ 善利 ”是水德的基本特征,那么“ 不争”就是水德道更高境界的特征。 老子的“不争”哲学和他“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有着内存的必然联系,在道德经多处谈 到这一思想。在第二章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费始,生而费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费居。 ”第八章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三十四章中说:“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第八十一章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老子看来, “无为” 和“不争”是作圣人的标准。就是说,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不张扬自己,不向万物索取回报,圣人应该像水一样,不做妄为之事,用“无为”的 态度看待一切,用“不言” 的行为引导大众。要任凭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涉,造福万物 而不主宰万物,做了有益的事不要居功,不要去争名、争利。 老子的“无为” 和“ 不争”是他人生哲学的重要特征。这同当今社会提倡的“ 开拓进取”和“敢 于竞争”的精神好似大相径庭。这里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各诸候国 为了争夺领地和霸主地位,尽管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发展了生产,但他们互相争夺,征 战不息,又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困苦。而老子正是企图用这种“无为”和“不争”的主张来平 息这种争夺和征战,消除人类的争端。这里既有主张建立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又存在一 种“小国寡民”的消极的因素。时至今日,老子的“ 无为”和“ 不争”的思想对那些居功自傲、 争名夺利人仍有其教育作用。二是从老子从一切对立面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和“道法自然”的 思想出发认为“无为” 和“ 不争 ”并不是无所作为,自我放弃,逃避现实,遁消山抹,而是包 含着“无为而无不为” 的深刻思想。老子的“ 无为”,是不要“ 妄为”,不要做违背事物发展规 律的事,要遵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去干涉,不要去主宰,要“道法自然”,老子的“有为” ,是“为而不争” ,是“ 善利万物 ”,因此说,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有为”, “不争”是为了“善利” 。 第三, “处下” 。 “处下”是“不争”重要表现形式。老子道德经 中多处论述了“处下”的表 现和好处。在第八章中说:水是“处众人之所恶”。第三十三章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 于江海。 ”第六十六章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人往 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常理,所以老子说是“处众人之所恶。 ”因为水有向低处流这一 “处下”的天性,而水“ 几于道 ”,说明“水”同“ 道”一样具有“处下”的特性,像江海的水由百川 溪谷的汇聚而成一样为万物所依归。江海能为百谷之王,正因为它处下,成为众多河流汇 聚的地方。这些就是老子水哲学中“处下”的基本含义。 老子把“处下”作为当“ 圣人”的一条标准。在道德经六十六章 中说:“是以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就是说,要做一个高尚有德性的人,要想得到众人的 爱戴和尊重,就应该在众人面前表现谦下,要把众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 后面。 老子认为“处下” 为“ 上德”。 “德”是老子道德经中又一重要概念。什么是 “德”呢?在二 十一章中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即“ 德”是“道”的形象,是由 “道”决定的。五十一章中 又说:“道生之,德畜之。 ”即“ 道”生万物,是万物的本源, “德”养育万物,是“道”作用的体现。 也就是说,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产生的社会功能就是“德”。以后人们经过演译,把道 与德联系起来,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和规范。在老子看来, “处下”能使人具有“上德”。在 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难,守其雌,天下为溪。天下为溪,常德为高知其荣,守其辱, 天下为谷。天下为谷,常德为足。 ”四十一章中说:“上德为谷。 ”“溪”和“谷”都与水有紧密关 系,是流水和存水的地方,是低下的地方。老子在这里把“处下”与“守弱”, “守卑”联系在起 来了。老子认为,知道刚强雄壮,而处于雌柔微弱的地位,这就像天下的溪流,德性就永 远不会离失,不废江河万古流大概也是这个意思。知道什么是荣耀,而安守卑辱的地位, 这就好像天下的川谷,德性才能得到充足,所以崇高的德性好像山谷。 老子的“处下” 哲学教导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老子关于“上德为谷”和“ 江海为百谷王”的 思想启示人们,做人要有包容博大的气度。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 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是万物之灵,理应襟怀博大, 视域高远。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 可,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只有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服务合同施工承诺书
- 养生馆租赁合同模板
- 电动车租赁冬季租赁合同
- 交通设施租赁代理合同
- 汽车喷漆施工合同模板
- 停车宝藏建设合同
- 商业综合体模板工程施工合同
- 滑雪器材租赁店租赁山场合同
- 园林绿化施工免责合同
- 体育馆车位租赁合同
- 国家电网招聘之财务会计类题库有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学前教育市场发展趋势规划分析报告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安徽理工大学
- DB36T 1476-2021 碳普惠平台建设技术规范
- 2024考研(数学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 GB 45067-2024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期末模拟考试卷02-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 202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笔试真题
- 工程造价预算书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宁波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