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名言、警句、诗文选择题:哲学部分 1、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上:“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这 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B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常州市期中联考)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D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3. (常州市期中联考)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 1%的 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 整体中的地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 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B C D 4 (南通市期中)朱熹的“理生万物”观点属于 D A把“理”和物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B把“理”看成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点 C离开运动谈“理”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把“理”看成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 5 (南通市期中)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辩证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C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段斗争规律 6(南通市期中) 江苏某市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 “计划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监管一条龙” 。该市 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 B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体 注重整体内部优化组合 表明系统内有主次层次之分 A B C D 7(南通市期中)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勉励受灾群众说“多难兴邦” 。 “多难兴邦”蕴含 的哲理是 D A经历的磨难与挫折越多,事物的发展越能够走向成功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8(南通市期中) 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 ,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 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B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w.w.w.k.s.5.u.c.o.m 9 (南通市期中) “解剖麻雀” 、 “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的共同体现了 C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0(南通市期中) 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2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 (南通市期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追求。这 体现了 A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贡献与索取之间是一种不等价交换关系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D精神价值可转化为物质价值 12(苏州五市三区期中) 政治生活中关于“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 A A 实践性 B 革命性和科学性 C 唯物主义特征 D 辩证法特征 13(苏州五市三区期中) 以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A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气者,理之依也 C 气者,理之依也 D .刻舟求剑 14. (常州市期中联考)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 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 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C “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 B C D 15(江苏省姜堰市期中)下列没有体现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B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 16(江苏省姜堰市期中)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 格斯的话说明了 B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 (江苏省姜堰市期中)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 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真理之所以需要孜孜不倦 地被追求,是因为 C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18 (江苏省姜堰市期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要求是 A A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B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C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D要坚持适度原则 19(江苏省姜堰市期中)今年年初,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代表团中一位科学家在访问浙大时 说:“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 ”从哲学上 讲,它说明 D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0(如皋中学月考二)我国古代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提出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这两种观点都是回答 B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21 (如皋中学月考二) “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必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 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 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 ”这段话表明:C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作用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 22 (如皋中学月考二)中国有 13 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 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C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 (如皋中学月考二)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辩证否定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4 (如皋中学月考二)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B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 B C D 25 (如皋中学月考二)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 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 (如皋中学月考二)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 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 心独无主乎?“这表明 B A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 27 (如皋中学月考二)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 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 这主要启示我们 B A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B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D在享受中度过一生 28 (江苏省姜堰市期中)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B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29 (衡阳市八中月考二)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B主观可以决定一切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30 (湘潭一中月考) 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 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 ”我国古代的农 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是 C 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4 要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必须按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发展农业 A B C D 31 (东北师大附中摸底)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 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 B C D 32 (苏州五市三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为第一性的是 ( A ) 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理在气先 A B C D 33 (东北师大附中摸底)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C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B是作者大脑主观自生的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34 (南京二中质检 1)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 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35(南京二中质检 1)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 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 D 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错误。因为事物的根本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36 (苏州五市三区一模)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 ”从哲学的角度,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A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 B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C任何事物都包含利与不利两个方面 D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认识 37、 (安徽省师大附中一模)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A、量变与质变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B、量变和质变是不可分离的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要坚持适度原则 38 (长沙雅礼中学月考)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致辞中特别 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他说:“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 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本届奥运会共有来自 98 个国家和地区的 74615 名奥运会志愿者全力投入赛事服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的阐 释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会志愿者口号。奥运志愿者奉献为乐的价值观表明 (B) A 志愿者更看重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个人索取是不正当的行为表现 D人生价值就表现为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 5 39 (长沙雅礼中学月考)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B)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w.k.s.5.u.c.o.m 40 (河北省正定中学月考)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A 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好 事多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 B C D 41 (衡阳八中一模)宋代李唐的题画一诗中写道:云里烟春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下 面与其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C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 D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42 (武汉起点调研)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 砥砺精神品格。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 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 “多难兴邦”表明(C )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 B C D (武汉起点调研)古代先哲关于教育的论断,对于今天的教学活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回答 4344 题。 4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将启发式教学概括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式教学深刻地揭示 出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愤悱”两种心理状态,若教师及时予以点拨, 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哲学依据是(C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作用 C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4王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 顺。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以引导,使之乐学,而不能一味强迫 学生勤勉刻苦。这表明 ( C ) A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必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因素 C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D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教学内容 45 (武汉起点调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 网上的动物。 ”这句话菹含的哲理是(D)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关系具有客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价值信念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A B C D 46(武汉起点调研)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 上明月,人间情怀,月亮的高远清凉在中国人心中唤起的是宇宙空廓与人心交感的审美意 绪,月亮作为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人与月的“心灵对话”表明 (C ) 6 A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前提 B人们将主观感受赋予自在之物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物质的独立性与意识的依赖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7(南京市质测)2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 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 B A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想象力 B哲学智慧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C哲学是从人们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D改造自然界,决定于人的智力 48(南京市质测)26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 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 在概念中运动。 ”上述观点属于 D 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49(南京市质测)28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 、 “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B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南京市质测)30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D A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0(南京市质测)33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 根火柴,也要有一次闪耀。艾青的光的赞歌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发展自己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C追求个性解放,学会享受生活 D放弃个人利益,铸就永恒的人生 51. (启东市调研)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52. (盐城市摸底)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D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3 (盐城市摸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 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 、 “政通人和” 、 “和谐社会” 、 “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 想的延伸。这说明 C A先进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54(盐城市摸底) “天下有公理,而执是则非;天下有公非,而凡非可是。”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 理 A A.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w.w.w.k.s.5.u.c.o.m 55(昆明一中月考)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D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言,百客不登门 56(昆明一中月考)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 。 这说明( B ) 7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 57(昆明一中月考)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B ) 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严师出高徒一一内外因辨证关系 好事多磨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辨证关系 A、(D B、 C、 D、 58(昆明一中月考)下列成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B ) 滴水石穿 物极必反 刻舟求剑 断章取义 墨守成规 浅尝辄止 统筹 兼顾 固步自封 A、 B、 C、 D、 (昆明一中月考)有一人的春联上下联是:“天高翼高鸿鹄意;地大心大志士情。 ”横批“年年 奋进。 ”一个心志不高的人,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连一张蓝图也没有的人,是不可能创造辉 煌业绩的。据此回答 5961 题。 59、春联是强调人的 ( A ) A、主观能动性 B、本能适应活动 C、想象能力 D、思维膨式 60、一个人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 ( A ) 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 用正确的认识作指导 用科学思维方法,正确看待客 观形势 A、 B、 C、 D、 61、从哲学角度看,这副春联好在 ( C ) 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承认了认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C、承认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富于进取和永不自满的精神 D、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本质 62(昆明一中月考)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 一论断是在强调 ( B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63(昆明一中月考)巴金先生有句名言:“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欢乐,你就到人民中间去 吧,你会相信 在苦难中仍然有着欢乐。 ”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B ) A、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 B、只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之中,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真谛 C、要得到欢乐,就必然经历苦难 D、只有实现个人的利益,才能享有个人的欢乐 64(惠州市调研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此句主要说 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65 (温州十校期中考试) 菜根谭云,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 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8 66(江宁、江浦、六合联考 12 月) 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 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A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 B C D 67(江宁、江浦、六合联考 12 月) 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 纳新”由此而来。这个成语包含的哲理是:D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68(江宁、江浦、六合联考 12 月)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 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人的价值在于责任和贡献 69(哈尔滨九中月考 4) 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养生要讲辩证法,要讲个性化, 千万不要盲从。他说,生命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许多的“养生悖论”,对 待养生问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给自己“量身定做”健康计划,讲个性化,讲辩证法,才是 理性科学负责的选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D A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B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0(衡水调研 3) 、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 世人所称道。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共 同蕴含的哲理是:A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1(衡水调研 3) 、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 出:D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B 72、 (衡水调研3)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 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 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 不下。 ” (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 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 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 哲学:C A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 B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9 C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 D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3(衡水调研 3)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 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D A否定意识反映物质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C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74(衡水调研 3)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 世人所称道。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共 同蕴含的哲理是:A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5(衡水调研 3) “每个人象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 看到” ,和马克吐温这句名言包含相同哲理的是:B A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B不相信任何人,无疑是自我封闭,永远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相信任何人则属幼稚无 知,必定吃亏上当 C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D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俗语 76(衡水调研 3) 、和谐思想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文化 的思想。下列观点中体现和谐思想的有: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A B C D 77(衡水调研 3) 、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柳满皇都。 ”下列诗句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包含相同哲理的是:D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8(衡水调研 3) 、冯骥才先生在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一文中指出:“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一边要更新,一边要传承。如果只更新没有传承,文明中断,就是一种破坏。更新本 身也会成了无 根之木,长不高大。”对这段话的恰当理解是:C 人类文明的更新需要有足够的量的积累 文明的进程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更新与传承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坚持联系观,承认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A B C D 10 79(衡水调研 3)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 不足恤”来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是:D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 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之一 A B C D 80(衡水调研 3) 、在晏殊笔下,明月是近乎冷漠的不通人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 朱户” 。而在张泌笔下,明月却是这样善解人意:“多情唯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在不 同诗人笔下,明月存在“无情”与“有情”的区别,这表明:B A世界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 B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主观因素的影 响 C艺术创作的对象是艺术家独特主体意识的产物 D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客观对象的背离w.w.w.k.s.5.u.c.o.m 81(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联考有人以“功夫熊猫 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犬,编织着美式励 志故事” ,呼吁抵制功夫熊猫 ,这种观点 A 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 82(郑州四中调考 4) 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 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D A否定意识反映物质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C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86(常州、南通、泰州、淮阴四校联考)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天在上,地 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 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观点 D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 B C D 87(常州、南通、泰州、淮阴四校联考) 朱熹说:“理生万物”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这 说明他认为世界的 本原 是 B A主观精神 B客观精神 C物质 D物质的具体形态 88(常州、南通、泰州、淮阴四校联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C A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89(郑州一中期中)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这一观点( A ) A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意义 D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90(郑州一中期中)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C )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B是作者大脑主观自生的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1 91 (郑州一中期中)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无人能对,王安石借用王籍原诗“鸟 鸣山更幽”来对,这样对仗体现了( A ) 联系的观点 静止和运动是统一的 静止和运动是对立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B C D (东城区质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 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殄而财乏用矣。 ”据此回答 9293 题。 92人类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基本前提 是承认 A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实践的能动性 93白居易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依靠群众 D要更好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4(东城区质检)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涵的 哲理是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95(赣州十县联考) 人的活动能改变客观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以下选项能体现这一哲学命题 的是( D ) “铁线”串起“陕甘青藏经济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政务公开密切了党群关系 “鼠标轻松一点,世界尽在眼前” A B C D 96(赣州十县联考).“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家之际在于和,一生之际在于勤。 ”该古语主要强调了( C ) A 做事情要有计划、有目的 B 要具有全局意识 C 要着力抓好主要矛盾 D 要善于抓住主要方面 97(赣州十县联考) “大(尊崇)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蓄养)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 命而用之”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荀子这句话( B ) A 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C 否认规律及其客观性 D 认为人能够改造规律 98(镇江市调研 2)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喷淋工程施工方案
- 2025电商孵化园企业入驻合同标准版孵化场地租赁协议
- 《企业培训与发展》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侧向移动钢质防火卷帘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制造企业厂房租赁合同
- 2025员工股权投资信托合同示例
- 2025至2030年中国递纬器螺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润滑不锈钢关节轴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煤气柜拆除施工方案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气导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坦克的发展历程》课件
- 军事研学旅行活动策划
- (完整)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 采购管理系统的六大功能模块
- 渠道施工课件
- 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金融风险传染性研究
- 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