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_第1页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_第2页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商业银行的变迁虽然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银行的经营体制却随着我国 经济发展的过程,现在正逐步进入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混业经营在中国的实践 按现行有关法规,我国目前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经营与分业监 管的体制,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 机构和企业投资,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人为割断了货币市 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联系。但近几年,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 金融、证券改革不断深化,制度有所完善;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 经营趋势明朗并加强,美国、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调整其金融体制。 相应地,国内分业经营政策也出现适度调整和放松。1999 年 8 月 19 日央行制 定并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 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同 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同年 10 月 27 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 保监会又一致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2000 年 2 月 23 日,央行和中国证 监会又联合发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 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 这三条措施,打破 了贷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长期隔离,为混业经营作了必要的准备 .中央银行在 2001 年 7 月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第七条中进一步明确设银行再 经中央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业 务,信息咨询业务和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些融资方面的政策转变表明, 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开始出现松动,我国金融业已初步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 尽管我国建立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才刚刚起步,但并非一片空白,还有一些成 功的尝试。中国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 银行、光大证券和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19%左 右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光大集团同时还拥有香港上市的三家公司光大 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1999 年 12 月 15 日,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 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可以说,光大 集团目前的业务格局就是一个金融集团的雏形。未来的光大集团是一个综合性 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光大模式”其实就是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 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综合体,同时又 实现了在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的局面。虽然“光大模式”的形成 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为中国未来金融业混业经营探索出了一个方向。未来中 国的混业经营模式可能就是,在一个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混业经 营。我国若采取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则必须允许目前的商业银行成立单一的银 行控股公司,并以这个全能化金融集团为平台收购或新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信托公司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建国以后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 即行使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等中央银行职能,又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 等商业银行的业务。80 年代以前银行资源高度集中化,整个银行就是财政的钱 袋,金融效率和安全无从谈起。因此也就无业可分,“混业”经营成了最原始的 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我国的银行业也进入 到拆分市场的时期。1979 年,中国农业银行得以恢复,专门从事农村金融业务。 同年中国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恢复建制,继续经营全国的基建和拨放贷业务。 同年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还有中国银行,专门经营与外汇和外贸相关的银行 业务。1984 年随着我国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正式组建,专门对国有工 商企业进行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只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从 1984 年到 1993 年 中国先后成立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 展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同期中国还出现了大批非银行金 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仍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正在进入 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之中的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将是国外复杂的金融环境 和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多渠道的经营手段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中国的商业银 行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不改变现状我国银行业将会像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一样在国外银行的进攻下散失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这么认为:1、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当前内忧外困的金融环境下,在历经了十年严格的分业监管, 分业经营的道路已经越来越窄。2、分业经营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 金融业的需求,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对商业 银行选择新的经营模式。3、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演变的潮流,以及我国商业银 行加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加强与外资银行市场竞争的能力等因素来看, 中国的银行业实行综合经营必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从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中探求混业经营的法律空间。证券市 场是高风险的市场,金融分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防止资本市场的风险侵入 其他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信用系统,以保障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我 2、从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中探求混业经营的法律空间。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金融分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防止资本市场的风 险侵入其他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信用系统,以保障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我国 证券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风险之高更是不可忽视 .我国于亚洲金融风暴 之后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证券法,对于金融分业经营的原则作了明确规定 . 1998 年证券法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但是证券法 对“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属于原则性规定,相对具体一些的也仅规定 “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其他的具体措施则由相 应的行政部门制定。显然法律的这种原则规定,就留给执法者在不违背规定的 前提下的灵活处理空间 .正如笔者在上文所论述的,金融分业体制的核心是银 证分业经营,而银行分业经营的关键在于银证分离 .因此在现有体制下 ,只要 保证银证分离例如同一机构下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分设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就 不会违背我国分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实践证明,和分业制止不直接抵触的很多 “禁区”在政策层面上已经放开。对于证券法明确规定的“证券公司与银 行 、信托 、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量存在并不断产 生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并不违背这一规定。因为我国商业 银行法第 43 条禁止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也就意味着在法律意 义上商业银行不得创设从事非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直接堵塞了商业银行运用异 业子公司开展证券业务的途径。但是,法律并未禁止银行的股东,即银行持股 公司从事证券业务,作为银行的母公司,银行持股公司既可以自行从事证券业 务,也可创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证券子公司开展证券业务。在后一情形下, 银行持股公司很可能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甚至成为规模庞大,经营多种 金融业务的多元化金融集团,目前我国的金融集团已初具雏形,其中一些多元 化金融集团的跨国经营已初具规模。因此,虽然我国目前仍实行传统的金融分 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但并不妨碍银行业以银行持股公司或是金融控股公司 的形式参与证券业务 . 由于股市风险极高,对于入市操作的资金注重金融安全的我国法律对此作 了严格限制。证券法、保险法都禁止银行资金、保险资金违规流入股 市。 但这并不等于银行资金不能流向证券公司。同时,证券公司的证券承销、 收购兼并等业务资金,与其直接承受股市风险的自营业务资金之间存在一定的 隔离区,风险相对较小,从银行有序规范获取,并不会增加信用系统的风险。 另外,即使是自营业务,根据 证券法的规定,除使用自有资金 外 ,还可 以使用“依法筹集的资金”。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 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实际就是根据这一弹 性规定放开对券商融资渠道 的 限制 ,使综合类的证券公司也可以从银行拆借 资金用于自营业务,同时也使一部分银行资金得以合规入市。 保险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 银行存款 、 买卖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 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显然保险法并没有完全堵死 保险资金入市的途径。实际上,根据相关的法规,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以 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证券市场。 此外,信托法并未像商业银行法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