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亚急性期上肢运动疗效研究 何龙文 沈 敏 徐胜林 蔡娴颖 方 栋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倪 隽 蔡俊燕 朱振杰 顾 琦 沈光宇 南通大学医学院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致残率高, 主要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如肢体运动功能、能力、认知障碍等,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及负担。脑 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一般较下肢功能的恢复差。本课题组观察了31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 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在脑卒中后亚急性期的治疗, 在入 选标准内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患者上肢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 、对象和方法 (一)受试者标准 根据Taub 和Wolf 的实验,针对中风患者使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条件有三种(中 风后大约有75%患者符合此标准) 1。 1.标准条件(中风后大约有25% 患者符合此标准): (1)中风时间36 个月。 (2)年龄18岁60岁。 (3)患侧腕关节伸展20 0,拇指和其他4指中任何两个手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 10,且动作1 分钟内可重复3 次。 (4)患侧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曲和外展90、肩关节外旋45,肘关节伸展 45。 (5)无严重的认知问题,例如失语症、注意力障碍、视觉障碍、记忆力或沟通上的问题。 (6)无严重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皆能在药物稳定控制下。 (7)穿上吊带或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 (8)坐、站以及如厕的转位能够自己独立动作,能维持静态站姿(可以手扶东西)至少2 分钟。 2. 手臂功能最低标准(中风后大约有25% 患者符合此标准): (1)患侧腕关节伸展10。 (2)拇指外展10,其他4 指中任何两个手指伸展10。 2 3. 手臂功能极低标准(中风后大约有25% 患者符合此标准): 能用任何能控制的抓握形 式从桌面上提起一条抹布,然后放下。 (二)对象与分组 根据上述标准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1 例为治疗组,发病时 间39 个月, 无理解障碍,配合检查和治疗。另选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2 例为对 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治疗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1.健侧的限制:中风患者的健侧必须穿戴一个固定手夹板,还要穿上一个吊带固定两端。 在治疗期间要求受试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除了睡觉和一些特殊状况,例如洗澡、穿 衣、洗手、睡觉或为了安全平衡考虑,才可考虑除去这些装备。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 于90%,连续12 天。 2. 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s):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中使用塑形技术。训练时, 让练习者用患肢连续地做一刚刚超过现有运动能力的动作或接近一行为目标,患者要付出 相当的努力才能完成,完成后继续增加任务难度,逐步增加患肢的运动幅度,提高运动能 力。通过塑形训练,结合限制健肢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患者的习得性废用。每一任务 都有具体的动作描述、反馈变量、动作训练目的和潜在的难度增加方法。根据每个患者功 能缺损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塑形任务,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每一次动作塑形过程要包括 语言指导、示范、反馈和鼓励,在患者练习小动作时,给予的是正向回馈。塑形训练连续 两周共10个工作日。 (四)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在训练过程中不特别限制使用健 侧手, 允许健侧手辅助患侧手完成活动。治疗时间平均为每天1.5h, 连续2周, 共10 个工 作日。 (五)评价方法 1. Fugl-Meyer(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法: 采用FMA 中的上肢部分来评估患 者的上肢功能。总分为066 分, 分数越高代表动作功能越好。此量表具良好测试者间信 度、效度与反应性 2。 2.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 ARAT 评估量表是用来评估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状态。得分范围057 分, 分数越高代表动作功能越好。此量表对疗 效的反应性良好 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基线评估, 在基线期2 周内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 疗后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 共评估3 次。进行统计学处理。 3 二、 结 果 治疗前ARAT及FMA评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周后第2 次评价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ARAT值比较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组 31 18.053.08 39.294.28# 0.01 对照组 32 17.322.29 27.455.06 0.01 p 0.05 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1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 FMA 值比较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组 31 5.264.54 26.014.38# 0.01 对照组 32 6.425.73 12.095.12 0.01 p 0.05 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1 三、讨 论 CIMT是Taub 教授和其同事经过数年研究 4,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上神经元 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它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康复治疗技术。 有多项研究证明CIMT 可以让脑卒中患者的大脑功能重组 5-3。CIMT的 理论基础来自于行 为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习得性废用”的形成及矫正过程。 本实验研究说明,在偏瘫患者的上肢康复中,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传统神经发育技 术更为有效。它是一种新方法,较之传统的神经发育技术,显示了较多的先进性。本研究 结果与Lin等研究基本一致 7。目前大量随机对照实验结果均表明,CIMT 可改善慢性中风 患者上肢动作和功能 8-11。接受CIMT患者在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 患者 10,12。国外多项研究显示,接受CIMT 的患者上肢动作速度和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接 受常规训练的患者,而且Meta 分析的结果更进一步肯定了 CIMT 的治疗效果 13-15 。Kim 等 16研究发现, CIMT 可以激活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 同侧的运动皮质和辅助区的激活 也增加。有关CIMT的有效性国内也有报道 17。 从理论上来说,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采用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而 传统技术采用 “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理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可塑”和“重 组”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整套治疗、评定技术,强调患者主动性、强调在现实生活背 4 景中功能运用,而传统神经发育技术更多是依赖治疗师治疗徒手(Bobath虽然也提到了患 者的主动练习,但是大部分还是以治疗师治疗为主) ,患者的被动接受及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目前研究表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以后,上肢功能的提高至少与两个既关联又 独立的机制有关,首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使用,改变患侧上肢在恢复 过程中废用性的强化过程,其次重复使用和强化训练引起控制患肢对侧皮质代表区的扩大 和同侧皮质募集,导致其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这是肢体的功能持续改善的神经病理学基 础。运动再学习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是一种再学习、再训练的过程,治 疗重点应在于特殊任务训练或任务指向性训练。因此,在CIMT治疗中采用限制健侧上肢的 使用、个体化的任务指向性的塑形训练和大量、重复练习都是产生疗效的主要内容。与神 经发育疗法或其他传统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不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从动 物实验到临床应用,有可靠的神经科学基础。经过临床的随机对照实验与其他低强度康复 训练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国内有关此方法脑损伤康复中 应用报道不多,本课题进行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使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广泛应用,能应用此 技术提高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水平。本研究的缺点是样本量过小及缺乏随访研究。 在评测指标上侧重上肢运动能力的评价,缺乏患者是否将学到的技巧转移到真实生活情境 中的评价。今后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大样本或多中心的临床随机研究。 部分患者(共5例)对CIMT 并不感兴趣,尤其不喜欢强制性练习方式和配戴限制性装 置。这个结论和很多研究中“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有明显冲突。这也提示CIMT 的方法需要 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瓮长水.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C.北京:中日国际物理疗法科 学学术大会,2006,3:13-27. 2. Gladstone DJ, Danells CJ, Black SE. The fugl - 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a critical review of its measurement properties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02,16(3):232-240. 3. Platz T, Pinkowski C, van Wijck F, 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rm function assessment with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for the Fugl -Meyer Test,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nd Box and Block Test: a multicentre study J. Clin Rehabil, 2005 ,19 (4): 404-411. 5 4.Taub E,Uswatt G,Pidikiti 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a new family of techniques with broad application to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 clinical reviewJ.Rhabil Res Dev,1999,36(3):237-251. 5.Evy CE,Nichols DS,Schmalbrock PM,et al. Functional MRI evidence of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n upper- limb stroke hemiplegia treated with constrain-induced movement therapy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1,80(1):4- 12. 6 Lin KC, Wu CY, Liu J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fter stroke.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8;101:61-4. 7.Lin KC, Chung HY, Wu CY, et al.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versus contro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0 Mar; 89(3):177-85. 8.Ackneys S,Keating JL.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llowing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ust J Physiotherapy,2005,51(4):221-231. 9.Ettmers C,Teske U,Hamzei F,et al. Distributed form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mproves functional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troke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2)204-209. 10.Age SJ, Levine P, Leonard AC.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in 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Neuro rehabil Neural Repair,2005,19(1):27-32. 11. Goldstein LB. Effect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3 to 9 months after stroke: the EXCITE trial. Curr Atheroscler Rep. 2007 9(4):259-60. 12.Morris D, Blanton S, Nichols-Larsen D, Clark PC,et al. Reten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survivors who have receiv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the EXCITE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Neurol. 2008 (1):33-40. 13. Page SJ , Sisto S, Levine P, et al. Efficacy of 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movement t herapy in chronic st roke : a single2blinded randomized cont rolled t rial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日语综合技能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法律合规培训
- 2025年冰箱维修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国际智能手机应用许可合同
- 2025国际贸易合同范本的中英文对照
- 2025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商务咨询合同范本
- 2025年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所需证据有哪些
- 2025合同管理解决方案2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008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 仓库搬运工安全操作培训课程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
- 梯子的安全使用课件
-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课件
- 老年人的口腔知识讲座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药品解读
- 政府采购工作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 Unit1+Art+Ancient+Reading+and+Thinking+Chinese+Art+on+show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自驾车出差油费报销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