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及启迪_第1页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及启迪_第2页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及启迪_第3页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及启迪_第4页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及启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迪 【内容提要】 自 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斯坦福研究公园并形成 “硅谷”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尤其是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性科技革 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浪潮,全球掀起了一股 兴办科技园区的 热潮。美国 继“ 硅谷”之后,又相 继形成 或建立了 128 公路高科技产业带等科技园区,日本建有筑波科学城,英国建有剑桥科学园。此外,西欧、 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也建有众多的科学园区。与此同时 ,一些新 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面对 世界性的创办科技园区的热潮,相继创建了一批科学园区。我国自 1986 年以来,建立了 53 个国家级高 新技术开发区和众多的地方性高新技术开发区。 1 世界科技园区的成功与失败,既有技 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技术和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制度 和文化因素在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在“科教兴国” 战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世界上一些先进的科技园区比起来,无论是从量上 还是质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不足。因此,我国如何研究、学习、借 鉴世界各国和地区兴办科技园 区的经验与做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 试图通过对世界主要科技园区的开 发与建设进行分析, 总结科技 园区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我国科技园区开 发与建 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世界科技园区 发展 中国科技园区 启迪 一、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状况与基本类型 (一)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1、缘起及勃兴 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自发形成到 80 年代 蓬勃发展的过程。纵览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 段: (1)诞生时期。科技园区作为科学、教育与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社会 现象,发端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和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 城。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 研究公园斯坦福研究公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1957 年,前苏联开始 筹建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科学城(1966 年基本建成),它是世界上最早 本文把各类高技术园区统称为“科技园区” ,文中有时也称为“科学工业园区”或“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 。 冠以“科学城 ”名称的科技园区。 2 (2)缓慢发展时期。继斯坦福研究园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之后,从 20 世 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开始,英、法、日等相 继着手实施科学城计划,加快 兴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科技园区数量比较少,到 1980 年全世界大约只有 50 个;科技园区基本上都分布于欧、美、日等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中;少数科技园区成效显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快速发展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经济逐渐回升,科 研经费也逐年增加。这一时期,科技园区不仅在美国获得蓬勃发展,而且在世 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见表 1)。 表 1 1980-1985 年西欧 5 国科技园区增长情况 单位:(个) 项目 德国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总计 园区数 0-18 3-13 3-8 0-3 4-5 10-47 承租公司 0-269 76-180 275-320 0-42 38-76 389-887 资料来源:王瑞明主编: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面对世界 性兴建科技园区的热潮,也不甘落后,相继创建了一批科技园区,如我国台湾 (新竹)、新加坡(肯特岗)、印度尼西亚、印度、我国大陆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特 征有:科技园发展较快,10 年间新增科技园 500 多个,使世界科技园总数达到 641 个,科技园在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带动 作用。 (4)稳定发展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科技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蓬 勃兴起和发展,如我国在 80 年代后期创办科技园的基础上继续兴办、建立了 53 个国家级科技园、几百个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且涌现出像北京中 关村、深圳科技园区等一些有相当知名度的科技园。 2、地区及分布 (1)北美地区。北美是科技园的发源地,而且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北美的 科技园目前大约有 429 个,其中美国有 389 个,加拿大有 31 个,这两个国家 的科技园占世界科技园区总数的四成以上。 3 (2)西欧地区。西欧各国把建立科技园区看作是加速技术由实验室走向市 场的一项重要措施,英国和法国是西欧建立科技园区最早的国家。到 1992 年, 该地区大约有 216 个科技园,其中德国最多,为 101 个,英国 43 个,法国 35 个,比利时 9 个,荷 兰 7 个,意大利 6 个,西班牙 5 个。 (3)东亚地区。东亚地区是科技园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80 年这个地 区只有 2 个科技园区,而到 1997 年则达到 171 个,其中日本、我国(包括台湾) 、韩国则是科技园区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个地区的科技园区几乎都是政府主导 和规划的产物。 (4)其他地区。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欧国家,以色列、巴西、 阿根廷等国家也纷纷建立了科技园。 (5)我国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我国大陆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 53 个。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有 34 个,占 64.15%;位于中部地区的有 9 个,占 16.98%;位于西部的有 10 个,占 18.87%。(见表 2) 表 2 我国大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情况表 序号 地理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设立时间 1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1991 2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3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1991 4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5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6 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 1991 7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991 8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9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0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1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2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3 合肥科技工业园区 1991 14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15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16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7 东部地区 (共 34 个)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 序号 地理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设立时间 18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19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0 福州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1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2 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3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4 深圳科技工业园 1991 25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26 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27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28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29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0 海南国际工业园区 1991 31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32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3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4 东部地区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35 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6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7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38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39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991 41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2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43 中部地区 (共 9 个)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4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5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46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47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8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49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50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 51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52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 53 西部地区 (共 10 个)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 1997 5 3、发展趋势 世界科技园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自发形成转向规划发展,从模仿 “硅谷”到创办具有地方 优势的科技园区,从振 兴地区经济到国际化发展,是当 前科技园区的主要变化和发展趋势。 (1)从自发走向自主。美国硅谷的崛起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树立了科研、教 学、生产紧 密结合,科技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典范。但是由于自发性科技园区 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住房紧张等问题。为此, 后来者以此为鉴,政府积极参与到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当中去。一种 把园区发展方向、基础和公共设施布局、市政、交通、通讯、环境等问题同时考 虑的总体规划的做法,正在成为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计新 建科技园区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2)从模仿走向独创。由于科技园区对当地科技和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 动作用,美国、西欧、日本等,由州(县)政府主持,或州(县)政府同大学共同主 持的科技园区的大批出现,发展我国家和地区更是兴起一股兴办科技园区的 热潮。经过 一场模仿美国硅谷的热潮以后,各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悟出, 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事一个或几个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进而生产出具有竞 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是建设科技园区的一条经验。 (3)从国内走向国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园区正呈现 出明显国际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办研究开发机构。例如美国费城 大学城的科学中心已与日本的一个技术园建立了一个国际科学中心,并且准 备与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等进行合作。二是到国外科技园区设立分支机 构和企业,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引的外国研究开发机构和公司占很大 比重。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还出现了直接到国外开办科技园区的做法。如新加 坡在我国苏州建立科技工业园。三是成立国际科技园区组织。如在法国、日本 和美国成立的智密区国际俱乐部、国际技术城协会、大学研究园协会等。 (二)基本类型 1、企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指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商品的一种手段,是指专为企业技术创新 优化环境,培育创新型、技术密集型小企业,使其风险降到最小的组织形式。 6 它规模小,一般由孵化场地、多种服务设施以及行政、经营管理人员构成。 孵化器一般设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附近,由高校、有关企业和政府给予资 助,用于新开发的高技术进行试制、工艺设计和小批量生产,然后向企业部门 转让商品化的技术和工艺流程。由于它带有培育和试验的性质,因此一般称为 技术孵化器。 孵化器在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 用。这主要反映在它大大地提高了新办小企业的成功率。根据美国企业孵化器 协会的统计,凡未经过孵化器孵化的小企业,50% 在创办的头 5 年倒闭,而经 过孵化器孵化的小企业,80%能生存下来并得到 发展,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孵 化器诞生前的 20 年中,美国每年平均新增 0.9 万家企业,在孵化器诞生后的 5 年中,年平均新增加 7.4 万家企业。 1 2、科技园 科技园(研究园)一般是以大学为核心,通过校园土地出租等多种方式吸 引企业进入从事研究开发和中间试验,促进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结合和科 技成果的转化,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区域,是科技 园区的基本形式。如美国斯坦福研究园、英国剑桥科技园和艾思顿科技园、北 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技园是在大型高科技计划、创新计划及地区发展计划背景下加强大学 与工业联系的一种空间形式。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高科技竞争日益 激烈,各国相继出台大型高科技计划,在强调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应用开发 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自主了两个创新计划“大 学工业合作计划”和“ 小企 业创新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激励下,地方政 府根据资源条件、科技基础和经济基础,采取了各具特点的战略措施,其中 包括兴办科技园,建立大学与工业合作研究中心等,而科技园这种形式最受重 视。70 年代后期,科技园开始在全世界推广,80 年代中期达到高峰。 3、科学工业园 科学工业园是开发者将已经完成基础设施的地盘租售给进入园区的科研 参阅王瑞明等: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0 页。 机构和高技术公司,从而使园区产出科研成果和高技术产品。如法国的格勒诺 7 布尔科学工业园和韩国大德研究团地等。 科学工业园集科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设 施、优美的 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以进行工业生产的基 地。与孵化器比较,科学工业园的规模较大,占地一般从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 方公里;孵化器产出的是成熟的高技术中小企业,科学工业园则使整个园区研 究开发生产形成一体化,产出科研成果和高技术产品。科学工业园和 一般工业区的区别,是它不仅靠近交通线,具有工业区的优点,而且毗邻研究 性大学,着重发展大学与工业的关系。资料表明,在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科 学工业园与工业区基本上同步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科学工业园显示 了一般工业区难以比拟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4、高技术产业带 高技术产业带,是指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及科研机构的大规 模集结地,是具有较广地域和高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部功能, 集科研、服务、 销售机构于一体的地带,它可能是一个较大规模的科技园区与 其周围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组成的集合体,也可能是若干科学工业园 共同组合的集合体。 这类科技园区往往没有具体的边界或区域界限,一般是较广阔或狭长的 地带,因此也称为高技术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的核心是聚集效应,具有集聚 和扩散的双重功能,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风险资本和社会支 持。它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经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基本技术公司,然后 逐渐衍生出大大小小的高技术公司,逐渐自发地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带。如美 国的硅谷、128 公路地区,英国的 M4 号公路和加拿大的“ 北硅谷”。在我国,还 没有最终形成高技术产业地带,但是有几个区域在未来有形成高技术产业地 带的可能,如京津地区、沪宁杭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二、兴办科技园区的指导理论及基本功能 (一)指导理论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及其理论 ,是由法国 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来的。它强调投资在推动性工业(极)中,通过与其有投入 8 产出联系的工业而导致全面的工业增长。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 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各自的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 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推动性工业所诱导的增长发源于推动性工业所在的 地理中心,这种地理中心称为增长中心。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美 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斯、赫尔希曼等人的论证和发展,他的这一理论开始将研究 视角由“经济单 元” 转向地域空 间,提出了 “增长中心” 概念,使增长极理论更具 实用性。增长极理论目前已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成为许多 国家和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于对 衰退的老工业实行产业转移、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应用于现代化的政策 设计、自然资源的开发、中心城市的建设及贫困地区的开发。同时,增长极理 论是用以解释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中最强的一支。科技园区可以看成是增长 中心,它导致集聚经济的发展,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高度集中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和待遇,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纷至沓来。与一般制造业形成的增长中心 不同,科技园区公司之间的大量联系和所诱导的增长主要不是建立在原料流, 而是建立在信息流的基础之上的。科技园区所造成的服务和贸易的增长效果 比一般制造业工业区的增长效果要大。 2、企业家能力理论 企业家能力理论来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1934 年, 他提出, “企业家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结合体的关键” 。对其理论的现代应用, 则是把企业家密度和企业家网络的扩展程度与经济增长率联系起来。从这个 观点出发,可以认为科技园区由于创造了环境,培育了新的公司,涌现出创新 企业家,因此 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科技园区主要吸引的是研究设施,增加 服务和支撑工业,集聚大量科学家和工程师,它们开始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企业家阶段,科学家和工程师,以个人名义或集体名义组建新的公司,这些 公司通常位于同一地区内。企业家能力理论十分强调科技园区发展的“企业家 阶段” 。增加企业家密度的政策重点在于向有潜力的创造者提供技术援助、地 位、特殊培训以及启动资本,同时还强调改善整个文化和经济环境。 3、“苗床理论” 9 “苗床理论”又称“孵化器理论”,它是关于在新生产部门发生和发展的最 初阶段所需要的地理条件的假说。过去对这种假说的一种解释认为,大城市中 心是雏形生产部门最好的孵化器,因为这些部门需要多种多样的集聚经济。现 在对“ 苗床理 论” 的最新解 释是,苗床本身的区位可能有周期性的 变化,可选择 在阳光地带, 实现“ 国土创新综合体”的功能。这两种说法都指出,苗床现象的 动态特征是从原有公司中衍生出新的子公司。 孵化器能够为企业提供一般办公及服务设施、一系列公用服务,提供建议、 信息以及与中介机构的联系渠道等,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在其他情况下自然生 长起来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工环境。该环境的特点是企业,尤其是技术型 企业的大量聚集和新企业的快速成长。因而,在企业孵化器选址方面,应当注 意是否较密集地分布着已有企业,是否有服务机构如金融机构、咨询与信息服 务机构等,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否具有既能提供技术资源又能提供企业家 资源的研究机构。孵化器将在“内生型地区发 展战略” 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园区是以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大量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集聚为特征的, 按照苗床理论,科技园区是孵化器的最佳选址。科技园区中包含有为新生企业 提供的孵化空间,这些孵化器设施与成熟公司或新建分厂的永久性设施不同, 它们一般提供 35 年固定期限的孵化场所,租金较低,以此减少新公司的破 产率。可见 ,科技园区是创新企业家的苗床。科技园区的决策者还需要考虑另 一个关键问题,即成功的新建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地方乘数效应来保证本地有 长期支持它的财力。如果科技园区内的公司与本地公司很少联系,而主要和该 地区以外的公司联系,那么最好由高一级政府来承担对这个科技园区的管理。 4、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的观点如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最早从技 术的角度研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人是约瑟夫 熊彼特。他把 创新视为现代经济 增长的核心,并且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而技术创 新是熊彼特创新概念的重要部分(还包括制度创新)。他认为,创新推动产业走 向繁荣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为了谋取额外利益,企业纷纷进行创新;二 是其他企业为了分享这种利益而开始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模仿;三是那些采 取旧方式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适应性模仿(即进一步的推广)。后两步即是 10 技术创新的扩散。 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出,产业的成长与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而随 着创新的完善和产业的成熟,创新必然会产生扩散,从而引起产业空间分布的 重大变化。作 为完全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科技园区,不仅具有上述理论概 括的一般规律,还具有其他鲜明的特点。高技术产业不受或很少受硬资源产地 和大运输量条件的限制,其最重要的载体是创新的技术及其市场等信息。技术 的扩散必须循着技术创新源区和扩散途径去研究其空间区位。同时,技术创新 必须通过技术扩散才能使其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 5、空间扩散理论 扩散是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最早对扩散现象进行开创性研 究并奠定了空间扩散理论基础的是被誉为第四代区位论大师的瑞典隆德大学 哈格斯特郎教授。之后,一大批美英区位论者对之又作了深入研究。扩散理论 认为,一项创 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或者能节 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而创造新的市场,使在创新者与其周 围的空间里产生“位势 差” 。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一种平衡力量就会促使创新者 向外扩散和传播,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扩散可 以发生在人群之间、厂商之间、地区之间或企业与地区之间等,经常地通过技 术转让、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及国际贸易等方式加以实现。 (二)基本功能 1、集聚功能与效应 科技园区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但它实质上是一个研究、开发、生 产三者相结合、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体要素,大学是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 活动的中心,研究机构是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基地,高技术企业是科 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它们本身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即大学、研究机构和高 技术公司集聚越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互动关系就越密切,其作用就 越大,反过 来又会促进三者的进一步集聚。在三者载体之上的科技人员,也是 一样,集聚越多,其作用也越大,地位就会越高,反过来又会促进科技人才的 聚集。科技园区作为“ 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制度安排,能使大学、研究机构的高 智能、高技术人才和科研成果与高技术企业的生产资料、管理营销结合起来, 11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达到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信息密集、 资金密集和服务密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硅谷和波士顿 128 公路沿线 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发机构、高技术公司和科技人才的原因,并且成为世 界上名副其实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2、孵化功能与效应 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中小公司和企业家的孵化器和摇篮。许多科技园区就 设有孵化器或创业中心,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受控制 的工作环境。 该环境的特点是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大量聚集和新企业的 快速成长。在 这个环境中,人们试图制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 功的小企业家、盈利的企业和风险投资家。可以认为,孵化器是创业者成长的 摇篮,孵化器在企业家创业过程中能够起到如下作用:一是节省时间,一般一 个小企业从入驻孵化器到开始正常运转,只需要 10 天左右的时间;二是少走 弯路,富有经验的孵化器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的咨询服务,可使企业家做出正 确的选择;三是创业者聚集效应,使创业者方便交流经验和信息,甚至结成合 作伙伴;四是加速发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现在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了孵 化器产业。 风险投资机构可以独立地参与组建孵化器,也可以与孵化器进行多 种形式的合作。孵化器作为科技创业的专门服务机构,把风险投资作为支持科 技创业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引入到科技人员的创业过程中。科技人员在孵化器 的帮助下的创业过程主要表现为高技术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和扩张期,而风 险投资的种子资本、创业资本和发展资本的投入恰恰覆盖了科技人员的创业 全过程。同 时,孵化器恰恰可以帮助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降低风险。 3、辐射功能与效应 科技园区的研究开发成果可在广阔的技术前沿上促进高技术产品的诞生, 从而对高技术企业起着强烈的辐射作用。高技术产业是一项风险大、发展快、 产品生命周期短的行业。而高技术小公司投资少、转向灵、见效快、是发展高 技术的重要力量。科技园区具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机制,它所 聚集的高技术小公司不但可以直接吸取科技园区的研究开发成果,而且受到 在知识密集环境中进行创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科技园区的很多科研人 员都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办公司,使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 12 4、带动功能与效应 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要素扩散将带动周边地区 的高技术产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科技园区在改造 所在地区传统工业、改变过去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能够发 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技术及其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技 术产业具有高产值、高利润、高增长率的特点,能大量增加就业机会,是新的 经济增长点, 对地区经济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部分生产要素由传统产业向高 技术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 改造作用。这种改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进行功能替代;有的增加 计算机控制的部件。科技园区周边地区的传统产业,往往最先得到高技术的实 惠。 三、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园区区位选择 科学园区与传统产业区域有很大不同,对区位因素有比较高的特殊要求。 这就要求在科学园区的选址和布局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区位因素。 1、智力密集程度 这里所说的智力是一种资源,它不仅包括个人的才智,更主要的是指智力 资源的组织形式,即是否具有一些有组织的具备相当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 人才所构成的研究机构或开发部门,如大学、科研院所等,也就是说,是否具 备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如美国硅谷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就是 硅谷拥有 8 所大学、9 所社区大学、33 所技工学校和 100 多所私立专业学校, 保证了硅谷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当然,对于智力密集区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大学,即使都 属于研究型大学,有的以基础研究为主,有的着重应用研究。前者受纯理论研 究的影响,比较偏重发表论著,缺乏把成果应用于开发和进一步转向生产研究 的传统,存在与高技术产业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比如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对 美国 128 公路高技术产业区发展的作用,明显低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英国,科 学园之所以出现在剑桥大学附近而不在牛津大学附近,其主要原因是前者偏 13 重应用科学研究,而后者强调理论科学研究。 2、工业基础 开发与创新的智力成果需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科技园区还必须具 备相应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条件。另外,为发挥科技园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作用, 科技园区往往选择在工业基础较雄厚的城市,专门划定一定的范围,以期利用 工业生产的力量实现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结合,形成科研、中试、生产一条龙 的发展模式。 3、交通信息条件 科技园区既要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智力成果,也要生产高新技术 产品,这就要求具备满足产品生产的交通运输条件。高新技术产业不像传统产 业那样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产品也往往体积不大,因而对运输的要求是快速便 捷,尤以航空和高速公路为理想的运输方式。如英国为配合剑桥科技园区专门 修建了 M11 高速公路,使其与伦敦的联系更为便捷。相反,加拿大渥太华科技 园区由于与高速公路相距较远,其国际机场也只有几班直达美国高技术市场 的航班,致使科技园区进展缓慢,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此外,通讯条件对于科 技园区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大通量、网络化的通讯媒体更是必不可少,因为信 息已经同材料、能源一起,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4、基础环境 这里所说的基础环境是指科技园区生产生活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 的总称。科技园区应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可吸引科技人员定居的磁力,以激 励科技人员的创造思维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5、开发性技术条件 高技术产业不能孤立发展,它不仅要依靠智力来开发,还要与供给高技术 产业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的“上游” 产业、服 务部门相互关联而存在。一是要拥 有大量成熟的技术人才。二是多数拥有相当工业规模的大城市的牵引,在其边 缘地带构成科学园区。三是拥有吸纳高技术的大工业基础,科学园区一般建立 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区域。四是具有金融服务、风险投资、法律服务、技术咨 询、商业贸 易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体系。 (二)管理体制 14 概括来说,世界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类型主要采取了政府机构管理、民间 组织(如基金会、协会)管理、专门公司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大学、企业的 联合机构管理(即“官、学、产”共管)等形式。 1、政府管理型 主要形式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以便直接进行全权管理的体 制,基本上由政府一手操办科技园区的一切事宜,实行“ 单一窗口”的一站式管 理和一条龙服务。该管理体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 具体的管理执行机构也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组织设立的专门机构,这一管理模 式主要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园区。 2、大学管理型 即由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大学校园内的科技园或孵化 器来进行管理的体制。只有为数很少的一些设在大学校园内的科技园或孵化 器采用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管理, 发展自由度较大,对中小型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没有政府的参与和 支持,科技园区的权威性和协调性就会受到影响,资金保障也会面临问题。 3、公司管理型 是指采用由各方组成的董事会领导下经理负责的企业管理的体制,即以 非盈利性的公司作为科技园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负责区内的基础设施开发 建设、 经营 区内的各项业务、管理区内的经济活动和提供区内企业所需要的各 种服务。通常是把科技园区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公司多数是国有企 业或合营企业。公司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法人地位和权利的经 济实体。公司一般由政府控制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来领导,董事会一般有政府、 大学、企业 以及当地有关人士所组成,负责有关科技园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一 般不干预区内机构的具体业务,园区日常管理和经营业务由公司经理层负责, 经理层还必须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大政方针。这种公司形式的管理机构,既能得 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同时又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 监督。英国几乎所有的科技园、美国的孵化器、德国几乎所有的技术创业者中 心、澳大利亚所有的科技园、印度的科技园都采用公司管理型。 15 4、基金会管理型 这是一种综合性管理体制,既由政府、企业、银行、大学和其他机构分担 义务,共同承担管理职能的综合管理体制。国外一些规模较大的科学工业园、 科学城和技术城一般采用此种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具有适合于科技园区发展的几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利益 与风险分摊的原则,对于投资大、风险高的科技园区,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它以资金管理牵头,带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使管理权力和利益风险挂钩, 使责权利三者得到统一。最后,这种体制间接地体现了政府的影响和干预。在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习惯上不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而是由政府通过出资施 加自己的影响,引导科技园区的发展。 (三)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 是科技园区的一种主要的筹资渠道。风险投资是科技园区与高科技产业发展 的生命线。 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政 策性补贴、 银行低息或无息贷款、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企业创办者自身 的资金、各种 资助、引进外资等等。各国政府对风险投资业采取了种种鼓励和 扶持政策,主要有:(1)直接参与。 (2)税收优惠。 (3)贷款担保。 (4)放宽限制。 (5)开 辟二板证券市场。 风险投资机制还包括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一般来说,风险资本的退出方 式包括公开上市、并购和清算。 从各国科技园区的情况看,从事高技术产品开发的绝大多数是小型公司, 在硅谷,50 人以下的小公司占总数的 85%。为了帮助创业者创办风险企业,企 业孵化器便在科技园区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各国科技园区的组成部分和发展 手段。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在美国的风险投资中,投向高技术产业的比例 达到 60%以上。一些著名的高技术公司如惠普、苹果、英特 尔、微软、雅虎等无 一不是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风险资本在加速建立高技术 产业群,推 动科技园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风 16 险资本对科技园区的作用还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风险投资活动需要有一系 列条件和社会环境,其中包括股票市场、金融市场、管理人才及政策支持等。 此外,风险资本往往出现在科技园区发展的中后期,对科技园区建设初期的基 础设施建设不起作用。即使在风险资本特别活跃的硅谷,其初始阶段在很大程 度上是依靠国防和航天工业的政府采购。 四、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的思考及若干对策 (一)关于发展布局的思考及对策 1、现状及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除了国务院批准兴建的高新区以外,各省、市、 区甚至一些县、乡也都自筹兴办高新区,出现了“ 遍地开花”和“一哄而上” 的势 头, 许多高新区有名无实,重形式轻内容,不仅浪费了土地,而且也难以形成 规模经济。据 统计, 1997 年底我国城市开发区 (包括高新区) 达 4210 个,规划 面积 12357 平方公里,而实际开发仅 1852 平方公里,占 15%。另据统计,1995 年底,全国 52 个国家级高新区共开发土地面积 132.94 平万公里,只占实际开 发区总量 7%。这些数据表明,开发区规模相 对于其所需要的开发资本来说已 过剩,总量控制势在必行(见表 3)。 表 3: 各国(地区)高新区规模比较 国家与地区 科技园面积/平方公里 英国 一般40,剑桥科学园区 52.6 日本 平均 32,其中 51 家大于 100 韩国 一般 17-660,国家级 330-360 台湾省 平均 238 北京丰台 总体规划 500,控制性规划 281 西安 新建区 320 广州科学城 2237 广州高新区 3400 资料来源:龚秋霞、张国企: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科技园区的开发 , 国外城市规 划1993 年第 2 期,第 3237 页 (2)部分高新区的区位选择不合理。高新区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由于 17 高新区所依靠的生存发展环境不同,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以世界 第一个高新区“硅谷” 为 例,它的形成和 发展几乎是完全自发的,没有上级的批 准建立过程,没有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以及差别税率,也没有具体的区域 边界,远离大城市 (距旧金山市近 70 公里)。其 发展以土地价格低、邻近小城 市以及高速公路等基本设施好、环境优美等为主要基础。 目前我国的高新区很多都布置在大城市内,土地价格高,发展空间少,对 当地经济的驱动力小。这样的高新区容易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商业区和技术展 示区,不易引导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新型经济带和城市群。 (3)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高新区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集中 了 34 个开发区,占全国 5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 64.15%。广阔的中西 部地区拥有 19 个开发区,占全国总数的 34.85%。另外,位于落后的西部地区 的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自治区至今还没有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区(见表 4)。 表 4 东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对比项目 东部 西部 比值 企业总数(个) 7307 2442 3:1 职工总数(人) 1,229,521 321,139 3.8:1 总产值(千元) 408,630,364 64,486,146 6.3:1 出口创汇总额(千元) 10,672,165 373,300 28.6:1 上缴税费总额(千元) 22,176,201 3,749,078 5.9:1 资料来源:根据1999 年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整理 (4)布局不科学造成高新区缺乏集聚经济效益。所谓集聚经济效益是指能 够不断地从外部吸收资金和人才,并不断向外部输出创新产品和分裂新的企 业,使经济实 力迅速增强,就业机会不断增多。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是由许多相 互有内在联系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一些服务性网络有机结合而成的。 从我国的情况看,由于高新区布局往往只注意资金、智力和项目投入,忽 视了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区位环境,致使其内部缺乏凝聚力,难以形成 集聚经济效果。 2、对策与措施 18 (1)调整全国科技园区的战略布局。在我国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十分 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园区可采取选择重点的布局战略,国家应做好全局性总体 规划,分清 层次, 择优 开发。在高新区 发展布局上,可分三个层次加以考虑。 一是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增长极和次增长极。从高新区发 展的状况来看,可以北京、上海、深穗的高新区为主增长极重点开发,推动环 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 业带的形成。西安和武汉可列为战略布局需要的次增长极,加大扶持与投资力 度,推动形成中部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即在全国只建立这五大国家级高新 区,以它们为 重点, 带动 其他省级高新区的发展,形成全国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带。 当然,对这些地区要进行合理分工,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北京应发展成为 智力资源密集型的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出成果、出产品和高新技术人才 的培养基地以及教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的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的 最大辐射源。上海、武 汉、西安 应充分发挥工 业技术基础雄厚和智力密集的优 势,建成以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为依托的高新区,在电子、生物工程方面大力 发展耗能少、污染少、技术密度高和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深穗要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和对外开放的优势,重点发展 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产品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新 技术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这五个地区分别位于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如果将这三个主极和两个次极 连接起来,在地理空间上就呈现出菱形状态的发展布局 (见图 1)。这种菱形发 展布局打破了按地理要素划分经济发展区和经济技术梯度的模式,突出了各 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为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奠 定了基础。 图 1: 北 京 西 安 武 汉 上 海 19 深 穗 二是把原先的 47 个国家级高新区演变为具有省区意义的高新区。把除北 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和西安外的原 47 个国家级高新区演变为具有省区 意义的高新区,依靠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 经济集团的实力进行开发,形成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不具备条件的省区不应设立高新区。 三是对原有省级高新区或地方级高新区进行全面整顿,不能达到省级高 新区要求的一律取消资格。避免“遍地开花”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2)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级高新区市场体系。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及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区域乃至 全国的经济增长极,首要条件是成为市场极。市场极的孕育与发展,促进了生 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增长。因此,要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就必 须建立和完善国家级高新区区域性的生产要素市场。这包括: 一是在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成立区域性的融资中心、债券 发行和交易中心以及外汇交易中心,使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区域资金的集散地。 二是在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发达的物资商品市场,这包括原材料交易市场、 商品批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发展仓储业和运输业,使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区 域物资商品集散地。 三是在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国家级高新区大多是区域的 科技、文化中心。国家级高新区应凭借此优势,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实 现技术要素在地区间的交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此外,还应建立 国家级高新区区域性信息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 (二)关于创新体系的思考及对策 1、现状及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园区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了 20 包括信息、咨询、金融、外 贸、法律、保 险、审计 、会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 技术市场、人才交流与培训等中介和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适于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较为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虽然我国科技园区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一定 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科技园区的管理在宏观上归口国 家科技部,具体由国家科技部火炬办负责;在微观上由科技园区领导小组负责, 一般由科技园区所依托城市的主管市长任组长。管理体制大致有三种模式: 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科技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就是企业 性质的单位,它以总公司的身份对科技园区进行管理,尽管本身也有一定的行 政职能,但它更主要的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技术和资金的入股以及其 他经济合作形式对科技园区内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它主要存在于沿海城市,如 深圳科技工业园、上海糟河径新技术开发区和厦门科技园区等。 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开发区管委会与当地政府合二为一,两块牌 子,一套班子,按一级 行政区来管理科技园区,例如苏州、青岛等。 混合型管理模式。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一定的经济 管理权限,另 设工商、税务、物价等派 驻机构行使区内特定职权,而区内的一 些行政、社会性事务则由原行政区行使。这种模式为我国大多数科技园区所采 用。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单靠政府或企业的力量是很难 发展起来的。国外在发展科技园区时,一般都发挥了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 量的合力,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服务。我国科技园区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政府的扶持干预和政策导向作用更加必不可少。我国大多数科技园区之所以 采用混合型的管理体制模式,这是现实的选择。但是,这并不代表了科技园区 管理体制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随着科技园区的发展,管理体制上所暴露出 来的问题逐渐明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出现向计划经济旧体制回归现象。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园区 的发展,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得到强化,科技园区逐渐失去特色,管 理体制逐渐向原行政区模式转化。 机构逐 渐膨胀,运行机制丧失活力。科技园区管委会本来是按照符合 21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建立的,但是在传统行政体制的 影响下,由于上级政府和区内、区外政府机构的压力,一些科技园区行政管理 机构不断膨胀,人员越来越多,诸如妇联、 团委、计生委、教育局、司法局、民 政局等机构相继建立,管委会机构与当地政府机构日趋对接,初衷的体制、机 制棱角逐渐钝化。 经济 管理权限混乱。虽然多数科技园区拥有省级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政府权力下放不够,加之大多数科技园区没有地方人大 或政府令通过的法规保护,使其管理受到各方制约。科技园区内外的党政部门 之间,由于利益、权限划分不同,需要 协作,但由于运行机制不合拍,导致经常 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科技园区管委会对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水、电、气等驻 区机构的协调、监督能力也较弱,权威性不强。从而严重阻碍了科技园区的进 一步发展。 (2)优惠政策不适应科技园区发展需要。科技园区发展十几年来,国家和 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园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