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传染病学第六版修订) 传染病学教研室 二 00 六年十二月 一、前言 随着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深入,新的病原体 不断被发现,以及传染性疾病发病谱的改变,由此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已成 不可或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 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本教学大纲根据彭文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传染病学第六版编写,课堂教学部分根据目前本地区常见的 传染性疾病实际讲授的病种,学生自学内容不包括在内。 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性,分为:“必须掌握” 、 “熟悉” 、 “一般了解”三个层面,前二者分别以 “” 、 “*”表示,对应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对应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 记住概念与特点,本大纲设定的总学时为 30,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 26 学时,授课内容可适时调整, 增加或减少,实践学时数为 4 学时,以见习的形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传染病诊断、治疗技术的进展。 二、熟悉病原体在致病中的作用,宿主的免疫状态对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谱)的影响及导致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三、掌握感染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传染病三要素 及传染病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基本概念 2 1、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 3、传染病: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4、共生状态: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些微生物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 损害对方的状态。 5、机会性感染: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在一些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出现移位而致机体疾 病。 *6、重复感染:是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同一种病原体的感染。 *7、混合感染:是人体同时被 2 种或 2 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8、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又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谱(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 2、毒力 3、数量 4、变异性 四、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宿主免疫应答的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细胞及体液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病原体入侵门户 (二)病原体在机体内定位 (三)病原体的排出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3 (一)病原体的直接侵犯 (二)病原体释放的毒素作用 (三)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主要是变态反应,而其中以型(细胞毒型) 、型(细胞介导 迟发型/传染性变态反应)为最常见。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二)急性期改变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皮疹:出诊的时间、出疹顺序、皮疹的形态、皮疹的分布。 (三)毒血症状 (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三、临床类型 *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 二、病原治疗:注意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三、对症治疗 四、康复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4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好传染源: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包括及时隔离和处置病人及其他传染源。 (二)按照法定传染病分类并及时报告疫情等。 (三)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35 或 37 种。 二、切断传染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主动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 、被动免疫。 第二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了解各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2、了解病毒性肝炎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3、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特点。 4、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了解其病理特点。 5、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6、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分型。 7、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1、HAV:甲型肝炎病毒:属嗜肝 RNA 病毒。 2、HBV: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 DNA 病毒;有 4 个读码区(S、C 、P、X) ;HBV 的抗原抗 体系统;HBVDNA。 3、HCV:属黄病毒科、RNA 病毒。 4、HDV:为有缺陷的 RNA 病毒。 5、HEV :属萼状病毒科、 RNA 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传染性。 2)传播途径: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临床意义。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5 4)流行特征:人群、季节、地理分布。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肝细胞损伤机制:HAV、HEV、HBV 无致细胞病变作用。主要是免疫性肝损伤(细胞毒性 T 细胞所致) 。HDV、HCV 有致细胞病变作用。 2、乙肝发病机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 (1)免疫耐受者:HBV 无症状携带状态。 (2)免疫正常者:表现为急性肝炎。 (3)免疫低下、自身免疫反应,不完全免疫耐受者:表现为慢性肝炎。 (4)免疫亢进者:表现为重型肝炎。 3、病理特点: (1)基本病变:弥漫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 和肝细胞再生。 (2)各型肝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四、病理生理: (1)黄疸; (2)肝性脑病; (3)出血; (4)肝肾综合征; (5)肝肺综合征; (6)腹水。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临床经过:(1)急性肝炎;(2)慢性肝炎;(3)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 后肝硬化 *:特殊人群肝炎的表现:(1)小儿病毒性肝炎;(2)老年病毒性肝炎;(3)妊娠期肝炎。 六、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生化检查:血清酶学;血清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血 氨。 2、各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标记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HAV:HBV、HCV、HDV、HEV:分 子生物学标记物。 6 3、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七、并发症:* 肝内并发症;肝外并发症;重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 八、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诊断; 3、病原学诊断。 九、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 2、肝外梗阻性黄疸 3、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包括感染、中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十、预后:各临床类型肝炎的预后 十一、治疗: 1、治疗原则:足够休息,合理营养,适当用药,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肝药物,保持乐观 开朗的心情。 2、急性肝炎:隔离、卧床休息,支持治疗,丙肝早期抗病毒治疗。 3、慢性肝炎:除以上外,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 * 干扰素:a1b、a2b 、a3b ,长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抗米未定、阿德福韦酯、恩替长韦等、 免疫调节剂:胸腺肽、胸腺素 1 等。 4、重型肝炎: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目的是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 治疗各种并发症。 5、淤胆型肝炎: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等。 十二、预防 1、甲肝:接种疫苗。 2、乙肝:接种疫苗,推广一次性注射用品;注射 HBIG。 3、丙肝:筛选献血员。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二)熟悉流行性乙肝脑炎(简称乙脑)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7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1、病原体:乙脑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外膜含膜蛋白(M)和外膜蛋白(E) 。 2、病毒的抵抗力低。 二、流行病学:人畜共患的疾病 1、传染源:人和动物、主要是猪。 2、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人多为儿童、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地区、季节及年龄分布 *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机制:乙脑病毒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枢神经系统 (皮质脊髓) 蚊虫 病毒复制 病毒血症 2、病理:基本病变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四、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四期 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3 天 (410 天) (6 个月) 临床类型:* 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爆发型) 五、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02010 9/L,N80% 2、脑脊液:病毒性脑脊液改变 3、血清学检查:早期确诊依据为特异性 IgM 抗体。 4、病毒分离。 六、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资料。 七、鉴别诊断 1、流行脑脊髓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中毒性菌痢; 8 4、其他病毒性脑炎。 八、并发症:发生率约 10%,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九、治疗: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处理好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及脑水肿三关,宜早期短程应 用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 十、预防: 1、控制传染源:病人和动物、防蚊、灭蚊。 2、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第三节 狂犬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掌握狂犬咬伤后的早期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 RNA 病毒。野毒株(街毒株, street strain)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狂犬占 8090%; 2、传播途径:动物咬伤。 3、人群易感性:病犬咬伤发病率为 1530%;病狼咬伤发病率 5060%;及时正确处理被咬伤 口后,发病率下降至 0.15%。 4、影响发病因素:咬伤部位损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疫苗注射情况;被咬个体免疫力低下 和缺陷。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1、组织内病毒少量增殖期。 2、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期。 3、向各器官扩散期。 (二)病理: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海马回,脑干及小脑损害最 为明显。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 5 天19 年,通常 13 个月,发病诱因为受寒、惊吓、劳累或悲伤。 狂躁型:前驱期(24 天) ;兴奋期(13 天) ;麻痹期(2 个月):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性。 22 五、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象、粪便) ;病医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核酸检测。 六、并发症及后遗症 * 志贺菌血行感染;溶血尿毒综合征;关节炎;瑞特(Reiter)综合征;神经系统后遗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2、鉴别诊断:急性菌痢: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细菌性胃肠型 食物中毒;慢性菌痢: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克罗恩病。中毒型菌痢:其他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 八、预后、治疗及预防 1、预后:大多数菌痢患者预后良好,12 周内痊愈。注意影响预后的因素。 2、治疗:普通型菌痢: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注意抗菌药物及耐药菌株的情况) ;对症处理。 中毒性菌痢:病原治疗,对症处理,包括:降温止惊,抗休克治疗;抗呼吸衰竭的处理,并加强 护理。 3、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四节 霍乱 【目的要求】 1、了解霍乱的发病机制。 2、熟悉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 3、掌握霍乱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1、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 2、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及抗原结构。 3、霍乱弧菌的三种毒素。 4、霍乱弧菌的生物型(根据 O 抗原特性,致病性)。 O1 群霍乱弧菌:不典型 O1 群;霍乱弧菌:非 O1 群霍乱弧菌。 5、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原: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水源传播为主,食物、生活接触也可传染。 23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短暂,可再次感染。 4、流行特征: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有沿海沿江以水线分布的地理特点。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发病机制:主要是霍乱肠毒素刺激肠粘膜隐窝细胞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或者说肠粘膜生理功 能失调。 2、病理生理:(1)水和电介质紊乱;(2)代谢性酸中毒。 3、病理:主要为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3 天,数小时7 天)。 典型霍乱病程经过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根据脱水程序可分为轻型、中 型、重型;干性霍乱。 五、实验室检查 * 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2、尿常规; 3、粪便检查(常规,涂片染色,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 ); 4、细菌培养; 5、血清学检查; 6、分子生物学检查。 六、并发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肺水肿。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诊断; 2、疑似诊断; 3、鉴别诊断; 八、预后、治疗、预防 1、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临床类型,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患者的年龄及机体的机能状态 等。 2、治疗: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1)按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及时上报疫情,确诊和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2)补液:静脉补液;口服补液。 24 (3)抗菌药物及抑制肠粘膜分泌药。 (4)对症治疗。 3、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 * 第五节 败血症 【目的要求】 1、熟悉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及诱因。 2、掌握各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教学内容】 一、定义: 1、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代谢产物所引起的一 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2、菌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并不生长繁殖,只在血中短暂停留,病人一般无明显的中 毒症状,临床上相当于潜伏期。 3、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只在机体的某一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代谢产物,细菌本身不进 入血流,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严重感染。 4、脓毒血症:是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Sepsis: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 身性反应。 5、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指人体对各 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6、复数菌败血症:在同一份血标本中检出二种以上的细菌或 72 小时内不同血标本检出 2 种以 细菌所致的败血症。 二、病原学: 1、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B 群溶血性链球菌、肠球 菌等。 2、革兰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等。 3、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等。 4、真菌:白假丝酵母等。 5、其他:L 型细菌等。 三、发病机制: 1、人体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药和广谱抗生素,放射治疗,细胞毒类 25 药物应用等。 2、细菌因素:细菌可产生多种致病性的酶和内外毒素等。 四、诊断: 诊断依据:凡急性发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症状的急性 感染病人均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 1、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为长程14 天;皮疹;关节症状;肝脾大;迁徒性损害。 (2)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3)特殊类型败血症。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病原学检查; (3)其他检查。 五、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 (2)伤寒; (3)粟粒性肺结核; (4)恶性组织细胞病。 (5)其他:如 SLE、风湿病等。 六、预后:预后与病人年龄、有无基础病、感染场所、致病菌种类等因素有关。 七、治疗: 1、病原治疗、其原则:(1)尽早用药;(2)联合用药,二联即可;(3)正确选药;(4) 剂量宜大,疗程宜长,尽量静脉给药,选用杀菌剂;(5)注意抗菌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2、其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原发病灶治疗。 八、预防:综合劳动防护,避免创伤和疮疖挤压,加强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 * 第六节 感染性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及病因。 26 3、掌握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 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一、病因: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等, 以草兰阴性细菌多见,亦见于草兰阳性细菌。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的综合结果。 1、微循环障碍:缺血缺 O2 期;淤血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 2、休克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发病机制。 3、休克时的代谢改变。 三、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 2、休克发展期; 3、休克晚期。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病原学检查 3、尿常规 4、血气分析 5、血生化检查 6、血液流变学检查和有关 DIC 的检测 五、诊断:必须具备感染和休克这两个条件 1、感染依据:大多数病人可找到感染灶。 2、休克的诊断:体温骤升或骤降;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加快伴低氧 血症和(或)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而胸片正常。血压偏低或直立性低血压。心率明显增快或心律 失常。尿量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减少,LDH 升高及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 :应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鉴别。 六、治疗:休克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抗感染和抗休克两方面 : 1、病因治疗:可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病灶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因,积极迅速控制感染。 27 :抗生素使用原则选用广谱、高效杀菌剂静脉联合用药。在有效抗菌治疗下,可短期大 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 2、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维护重要脏器的功 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 第七章 原虫感染 第二节 疟疾 【目的要求】 1、了解疟疾的临床发病机制及凶险型症疾的发病机制。 2、熟悉疟疾原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3、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要点,确诊方法及常用抗疟疾药的选择。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疟原虫的生活史;人是中间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吸血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我国以间日病为主。 三、发病机制 : 1、临床症状与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同时代谢产物入血及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相关。 2、反复破坏红细胞后导致贫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消灭,可致脾肿大。 3、疟疾发病及症状程度主要取决于原虫血症时的原虫数量。 4、疟原虫不同发病时期抗原性不同,可逃避机体免疫。 5、突出的微血管病变,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及诱生的细胞因子在疟疾发病中均有重要 意义。 四、临床表现: 1、潜伏期:间日疟及卵形疟为 1315 天;三日疟 2430 天;恶性疟 712 天。 2、典型症状:突发的寒战、高热,全身酸痛、乏力但无明显中毒症状。 3、疟疾初发:发热常不规则。 28 4、 脑型疟:为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建于间日疟,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常有不同程 度的意识障碍易并发低血糖。 5、黑尿热。 6、疟原虫的血管病变。 7、输血后疟疾。 五、诊断: 1、流行病学。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诊断性治疗。 六、鉴别诊断: 1、与发热性疾病鉴别:败血症、伤寒、钩体病、胆道感染等。 2、脑型疟:乙脑、中毒型药例及其他颅内感染性疾病。 七、治疗 1、抗疟药。 2、抗复发,防止疟疾传播药物。 3、预防疟疾药物。 4、抗疟方案选择; 非耐氯喹疟疾 耐氯喹疟疾 凶险型疟疾发作治疗。 5、对症治疗 八、预防: 1、控制传染源:根治病人及带疟原虫者。 2、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染者:预防性服药;使用有效疫苗。 第八章 蠕虫感染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血吸虫生活史及致病机制 2、熟悉各期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流行病学。 3、掌握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病原学: 1、血吸虫的形态 29 2、血吸虫的生活史。 (人是终宿主,钉镙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 ) 二、流行病学: 1、地理分布; 2、传染源:病人和保虫宿主; 3、传播途径(带有虫卵的粪便入水,钉镙的存在,孳生;人体接触疫水) 。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 1、尾蚴性皮炎; 2、童虫移行时所致的损伤; 3、成虫代谢产物及虫卵引起的损伤:(结肠肝脏的虫卵嗜酸性肉芽肿) 。 4、异位损害:指虫卵或(和)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病变,以肺和脑较多见。 5、病理: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积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肉芽肿,病变主要部位:结肠及肝脏。 四、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 1484 天,平均 40 天。 2、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者;有症状者。 3、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 4、异位血吸虫病:肺型血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 五、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肝功能试验; 3、粪便检查; 4、直肠活检; 5、免疫学检查; 6、肝影像学检查。 六、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昏迷; 3、感染; 4、肠道并发症。 30 七、诊断与鉴别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行性延髓麻痹病因介绍
- T-CIE 232-2024 液气换热型水冷板式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下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九课时教材知识梳理
- 呼吸道职业暴露
- (报批版)塑料造粒环评报告书
- 商务励志工作报告汇报模板33
- 重庆2020-2024年中考英语5年真题回-教师版-专题01 语法选择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
- 2023年汽车电喷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4年冰淇淋品类线上消费与行业洞察分析报告
- 生产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
- (完整版)新员工进场三级安全教育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道)(A4直接打印)
-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华夏银行为例
-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分担问题研究
- 小儿腹痛临床诊疗思路 课件
- 国家正规合同协议书
- DL∕T 5767-2018 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Python 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背景下“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