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的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和要求 2、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3、掌握作文选取最佳立意角度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多角度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文以意为主” 。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 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 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 先定好。 二、 例文导学 1 、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 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 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 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 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 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 教育。 学生 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 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 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 悲情。 2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 3-4 人。 3、教师小结: A: 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 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 数人会这样写 ;C 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 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 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 ,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 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 ,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 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 的“意” ,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 ,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 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来揭示这篇文章的主题: 下雪天,有这样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 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 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 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 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 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 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 女,14 岁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快回来吧!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学生认真续写结尾,老师巡视点拨。 学生展示: 同学: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限关爱,这种关爱让我虽是在雪花飘舞的冬天, 心中却溢满了融融暖意。 同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一个父母都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因为自己的疏 忽伤害了孩子时,他们是多么的焦急如焚,一张张的寻人启事在呼唤着:孩子,快回来吧! 也更让我们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之心! 同学:看着那张寻人启事“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你赶快回来吧!”我仿佛感受到 那一位妈妈的焦急如焚,油然而生的还有对这个女孩的不满: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爱你的 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性?可能就是你的任性,让你年轻的妈妈一夜白发! 师:几位同学的立意都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具有深刻性。大家来评议一下: 生 1:很欣赏结尾,让人与人的关爱在雪花飘舞的冬天的映衬中升华,立意深刻, 而且意境很美。 生 2:喜欢结尾,觉得它很与众不同。别的都是好像每个人都能想到的,也经常说 的,但本文却站在善意的批评孩子任性的立意上,觉得很出乎意料。 生 3:我也同意结尾,觉得很新颖,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任性有所感悟。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比较青睐结尾,从中大家受到什么启发?对,与众不同的立 意往往让我们眼前一亮,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倡的“这个世界需 要个性,个性就是美,对于作文来说,个性也是立意的另一种深刻。 三、 要点点拨: 立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意要鲜明 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 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 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 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 主脑,减头绪” , “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 (二)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 ”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 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 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 代感。 (三) 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 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 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 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 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立意的一般方法有: 1、化大为小 摄像时,角度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模糊;反之,角度越小,则越清晰。范围 宽广是话题作文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像,但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 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 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 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如 2003 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以“自然”为话 题,我们会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到“环保” ,写作对象就已 缩小。一学生在小鸟的诉说一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诉 说,这样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2、化正为反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 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如 2003 年盐城中考作文以“真”为话题, “真”的反面是假,由 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 、 “假事” 、 “假情” 、 “假货”等。由“假人” 、 “假事” 、 “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 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 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 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3、 、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有时是比较空泛的,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 具体实在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实化后文章的立意就凸现了出来。如 2003 年 四川眉山以“美丽”为话题,可以先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文中的“美丽” 可以指好看、漂亮,也可以指精神的高尚、灵魂的纯洁。一学生在生命如此美丽一文 中写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表现了一种永恒的美。 4、化旧为新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总写 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就缺乏新意,就没有人愿意看了。如何使自己的立意常写常新?这 需要我们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不走别人走过的 路,新颖的题材就会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泻于我们的笔端,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 如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会联系到母爱、父爱,在写母爱时,很多学生会写母亲如 何把好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如何背着发高烧的我进医院。有一学生却这样写道:“窗外, 雨在猛烈地下着,眼见同学们被父母拥入怀中走远,而我却仍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的心里 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的滋味,我甚至有点恨起自己的母亲。我茫然地走入雨中,任凭雨水 肆意地侵袭着我,我的心也渐渐地随雨水而去当我拖着浑身的泥泞出现在岔路口时, 蓦地,我透过雨幕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路口焦急地张望着,我顿时明白了”这里小 作者避开了千篇一律雨天送伞的叙写,巧妙地改为雨天不送伞,相同的选材,不同的表达 效果。 四、实战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我们在一点一点地成长。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孩童到意气风发 的沉稳少年,我们有过许许多多的难忘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品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也收获了人生的成长与快乐:一次难忘的家务劳动(洗衣、下厨、搞卫生等)让我们体验 到劳动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生 活的多彩;一次来之不易的成功,让我们体验了付出的重要,明白了奋斗的可贵 请以“在体验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吧!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章不少于 600 字;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 观; 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解】 这是一道给材料命题作文,文题导语已经明确告诉了考生此次作文的重点,即叙述经 历、品味生活、感悟成长,并给了几个方向的提示。 写作中,应该致力于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材,写好一次亲身经历。所写的经历必须有触及灵魂的深刻感受,只有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情理兼具。同时,还必须对这次经历进行生动、 具体的叙述,力求再现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尽显生活的精彩,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 染力。 (二)情理兼容,表现出成长的体验。对所经历的生活进行描述时,应让“情”洋溢 于字里行间,使“理”蕴含于经历之中。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人物的对话,寓情理 于景物的描写中,或是直抒胸臆,表现生活的情趣或所蕴含的哲理。 (三)升华主题,抒写对成长体验的感悟。成长是一个过程,感悟是一种收获。在记 述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必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成长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应该表现出它渐变 的动态轨迹。因为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感悟,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 成,需有一个过程,这才合乎情理,合乎认识规律。抒写对成长与快乐的感悟,可以通过 议论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来表达。这种感悟语句最好安排在文末,当然 也可以出现在文首或文中,要根据需要而定。 此外,文题所要求的四个方面,切不可忽视。 【佳作展示】 在体验中成长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山间的一切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 从小我便与父母在山间行走,那陡峭的山坡、悬崖,那蜿蜒曲折的山道我能想象 出,炎炎烈日下,刺骨寒风中,我的父母是迈着怎样沉重的步伐,长年累月与重重大山相 伴的! 青山环绕,溪流弯弯,外婆的家在离我家不远的青山绿水间。在外婆家的那些日子, 我常伴着外婆上山放牛。那是一幅幅惬意的放牧图,也是一曲曲悠扬的放牧歌。牛儿悠悠 地摇着尾巴,缓慢前行,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手里拿着长长的木鞭一种 极普通的木条,路边随处可见,神气地扬着。外婆带着我,给我讲放牛娃的故事。外婆的 故事中总是有山有水,有在溪流中游泳的牛,还有成群的放牛娃每当此时,外婆的脸 上总是洋溢着微笑,那微笑仿佛是故事的一部分。 “从前有个放牛娃,把牛赶到山上的路旁吃草,自己却与放牛的伙伴到溪边玩耍。不 料突如其来的大雨吓跑了吃草的牛,也吓坏了放牛娃和他的伙伴。放牛娃跑回家时,才想 到把牛丢了。正要出门寻牛时,放牛娃发现雨帘中正不慌不忙地走着两头回家的牛” 我想,当时的放牛娃一定又惊又喜外婆脸上洋溢的笑容告诉了我。 我不知道到底时隔多久,父母的青丝添上了白发,我长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外婆也 在岁月流转中逐渐衰老。 外婆去世时,我们不在她身边。再回到那座大山时,只看见外婆无数次进出的家。那 是一栋风格古朴的吊脚楼。房中光线不好,有些角落很昏暗。而此刻,黑与白却映衬得如 此鲜明。房子中间,便是外婆的遗像,是那永远定格在时空中慈祥的微笑 我突然读懂了外婆讲故事时的那种微笑,那对自己牛群满意的幸福微笑,以及期盼儿 女们回家的真诚微笑 原来对儿女的守望,也是大山深处父母们的一种期盼,一种幸福 【点评】叙写特定的生活环境,展现体验到父母长年累月与重重大山相伴的艰辛与劳苦的 感受;叙写跟外婆度过的一段生活,以及后来瞻仰遗像的情景,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在体 验中成长的主旨:描写生动,画面优美,语言清新,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在体验中成长 有一种爱就像阳光,能给你温暖,给你力量。 上初一时的一天,由于放学后值日耽误了时间,我走出教室时,天已降下巨大的黑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投融资居间合同
- 精细器械包装规范
- 2024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环境保护监测服务合同模板
- 2024济宁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基础化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植物试题与答案
- 内科护理课程课件
- 汽车美容店技术服务合同合作纲要
-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工程技术规程
- 《梅岭三章》教学实录
- 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课件(图文)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DB50∕T 906-2019 殡葬服务标志和设置规范
- 警察查缉战术讲义
- 安全生产管理和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讲义PPT通用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练习题(含答案)
- 核电厂发变组继电保护系统讲座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单元练习试题(共六套).docx
- 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审验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