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报告表修改稿2 8.28_第1页
201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报告表修改稿2 8.28_第2页
201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报告表修改稿2 8.28_第3页
201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报告表修改稿2 8.28_第4页
201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报告表修改稿2 8.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和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 2012 年度项目 建设单位 和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建设管理处 法人代表 和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 县建设管理处 联系人 杨文礼 通讯地址 和县文昌中路 306 号 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 码 238200 建设地点 历阳镇、石杨镇、西埠镇、香泉镇 立项审批 部门 安徽省水利厅 批准文号 皖水农 2012357 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水利管理业 N76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410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050 总投资 (万元) 2548.216 其中:环保 投资( 万元) 47.23 环保投资 占 总投资比 例 1.8%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5 月 1、项目由来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的提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 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的实施意见( 皖发20111 号)、国家财政部、水利部2012 年中央财政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财农便2012342 号)和安徽 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开展 2012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第四批)申报 工作的通知( 财农20121166 号)的要求,和县水务局、财政局在通过充分调 研的基础上,针对该区汛期内涝严重、枯水期干旱缺水、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高 2 等主要问题,依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的意见及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的规定,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逐步实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 水清岸绿、供水安全;管理民主、良性运行”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文件,和县水务局委托我公 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了 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 提供参考依据。 2、编制依据 2.1 有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次全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 年月 12 月 26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 2003 年 9 月 1 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2008 年 6 月 1 日 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第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2005 年 4 月 1 日起 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全国人大 2012 年 2 月 29 日发布, 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 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 - 5 - 1998 年 11 月 29 日; 9、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2005 年 12 月 3 日。 2.2 有关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1-2011) ,国家环保部,2011 年 9 月;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 (HJ/T2.3-93) ,国家环保部,1993 年 9 月;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环境保护部, 2011 年 6 月 1 日实施;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国家环保部,2008 年 12 月 31 日发布,2009 年 4 月 1 日实施;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 2.4-2009) ,国家环保部,200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2010 年 4 月 1 日实施;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国家环保部,2011 年 4 月 8 日发布,2011 年 9 月 1 日实施;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保部 2 号令,2008 年 10 月 1 日实施。 3、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和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 2012 年度项目符合安徽省国土 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皖国土资法2012 180 号)及和县水利建设规划 (2009-2020) ,本项目涉及到的相关建设如:农 田主要机耕道( 桥)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 ,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本)(国家发改委会令 2011 第 9 号,2011 年 3 月 27 日) ,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类“水利”工程,因此符合产业政策。 4、工程规模 根据和县 2012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项目共分 4 个项目区城南片、 裕民圩片、腰埠片和钟太三片,项目区涉及历阳镇、石杨镇、西埠镇和香泉镇, 6 项目投资 2548.5216 万元。建设内容为: 新建、翻建排涝站三座,总装机 5 台套 225kW。其中:望江排涝站装机 3 台套 165kW,腰埠两座小型排涝站,各装机 1 台套 30kW。 总装机 25 台套 1370kW。其中:望江一级站装机 3 台套 250kW;望江二 级站装机 1 台套 132kW;钟太三站装机 3 台套 240kW,钟太三片小灌溉站 1 台 套 15 kW;杨仁站装机 2 台套 264kW,杨仁二级站 2 台套 85kW,大尹站装机 2 台套 230kW,小型灌溉站 9 座共装机 9 台套 99kW;熊官塘二级站 1 台套 55kW。 排涝沟清淤疏浚 28.24km,扩挖塘坝 3 口、重建进水闸 4 座。 整治干、支渠 44.8km,硬化渠道 35.6km。 重建、新建放水口、小型控制闸、滾水坝、机耕桥等配套建筑物 972 座。 修复砂石路 7.1km。 计划完成工程量:土方 55.6 万 m3,石方 11.86 万 m3,砼及钢筋砼 1.54 万 m3。 表 1 项目组成一览表 数 量 建设内容 规格 单位 腰埠片 城南片 裕民片 钟太三片 小计 排涝沟整治 万 m3 1.93 6.62 10.8 12.48 31.83 渠道整治 万 m3 0.187 0.41 1.26 4.2 4.797 渠道衬砌 km 2.2 17.5 6.5 20 39.7 塘坝治理 万 m3 1.69 1.2 2.89 排涝泵站 KW/台 套/处 60/2/2 165/3/1 225/5/2 灌溉泵站 KW/台 套/处 66/2/2 426/8/6 44/4/4 834/10/5 1370/24/17 放水口 一 80cm 座 8 6 17 2 33 放水口 二 60cm 座 10 10 10 7 37 放水口 三 50cm 座 12 7 19 放 水 口 放水口 四 30cm 座 150 260 200 160 770 引(进) 水闸 2.0m2m 座 2 2 1 5涵 闸 节制闸 1.51.5m 座 6 1 7 - 7 - 1.21.2m 座 2 19 21 1.00.8m 座 18 10 28 0.80.8m 座 6 2 5 13 分水闸 0.50.6m 座 7 7 机耕桥 一 宽 4m 跨 3m 座 4 4 4 12 机耕桥 二 宽 4m 跨 4m 座 5 2 7 机 耕 桥 机耕桥 三 宽 4m 跨 5.5m 座 2 2 2 3 9 滾水坝 4 4 合计 座 223 309 248 192 972 机耕砂石路 3.5m 宽 km 1 1.2 3 1.9 7.1 5、公用工程 1、交通运输 项目区位于巢宁路两侧,交通便捷,已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使建筑材料 一般可直接运送至大部分工程建设地点。 2、电力工程 历阳镇、石杨镇、西埠镇、香泉镇均建有 10kV 供电线路,项目区内农村电 网改造已经完成,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本项目施工用电是有保障的。 8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城南片有灌排泵站 6 座,装机 13 台,总容量为 740kw;裕 民片现有村级排灌站 1 座,装机容量 275kw;腰埠片无固定排涝及灌溉泵站;钟 太三片内有小型灌溉站 4 座,装机 4 台,总容量 585kw。据现场踏勘这些泵站周 边场地比较开阔,周边 250 米内无居民,故不存在噪声污染。 - 9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位置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 1180411829,北纬 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 区一桥相隔、南临无为县、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全县南北长约 75 公里,东西宽约 36.4 公里(窄处约 17.5 公里),总面积为 1412 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 65 万,下辖 10 个乡镇。 本项目分别位于和县的历阳镇的兴圩村和望江村境内;石杨镇的裕民村;西 埠镇的鸡笼山村和熊官塘村境内;香泉镇的龙山行政村。 2、地形、地貌 和县地貌特征是:由东北至西南,为低山丘陵所贯穿;东部和东南部为沿江 冲击平原;西部和西北部为巢湖碟形平原。三种地貌的分界比较明显。和县南北 长,东西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 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沿江平原圩区土地面积占全 县 57.7%,圩田最低海拔 7.3 米。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土地面积 占全县 42.3%,最高山地海拔 315 米(如方山) 。 3、气象条件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 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 10 长。和县年平均气温 15.8。最热月为 7 月,月平均 28.1;最冷月为 1 月,月 平均温度 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0.0,南 北各地温度差异不大,但春秋两季温度升降快,冬夏温度变化小。日平均气温稳 定通过 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 230 天、活动积温 5021、全年无霜期 259 天、 全年日照时数 2126 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49%、太阳辐射总量为 119 千卡/ 平 方厘米。常年平均降水量为 1067mm,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 250 天左右,雨 日多集中在 6-7 两月,初夏有梅雨,七、八两月多暴雨,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 44%。降水年际变化大,据统计:大涝年(1991)年雨量达 1990mm,枯水年 (1978)年雨量只有 406mm。年蒸发量 1488mm,7 月份最大,达 204mm;元月 份最小,仅 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各月相对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 北减小的特点。 4、区域地表水系 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石跋河等五条河流,另有裕溪河、 运漕河、滁河、驷马新河为南北各两条县界河。 5、自然资源 和县素有“鱼米之乡 ”。全县耕地面积 100.38 万亩,宜林面积为 19.38 万亩。 我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的主要矿藏有煤、铁、磷、白云石、石灰石、 建筑沙、地热、矿泉等十多个矿种。其中煤预计储量 100 万吨,磷矿为预计储量 50 万多吨,白云石预计储量为 3 亿多吨,石灰石预计储量 10 亿多吨。尤以建筑 石料、水泥用灰最为丰富。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2011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 生机构 128 个,其中医院 3 个。拥有床位 994 张,其中医院床位 519 张。拥有各 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1132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402 人,注册护士 436 人。 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 28.66 万人。自来水受益村 77 个,受益率达 90.6%。农村卫生室达到 93 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 1.09 个卫生 所。全县婴儿死亡率及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 10.14、14.81,每十万孕产 妇死亡率为 20.3 人。 - 11 - 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 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六朝古都南京,濒九州 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总面积 1412 平方公里,人口 65 万,辖 10 镇, 107 个村委会、32 个居委会。城区面积 18 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 10 万。 和县区位优势独特。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 路构成金三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 均不到 90 分钟。 “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 65 公里,有三处 18 公里长 江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 端。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 40 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 5 公里。已规划的马鞍山大桥于 2006 年建设,其引桥在和县东端。全方位、多层 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 和县古老而又神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了这片土地,三四十万 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 历史, “和县猿人 ”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 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 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 观达 20 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 爱国诗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 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 傲。 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 1000m 范围内均无文物保护对象。 - 12 -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 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项目分别位于和县的城南片、裕民片、腰埠片、钟太三片,根据和县环 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环境空气 根据和县环境监测站在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评价区域环 境空气质量现状结果如下。 表 2 SO2、NO 2 小时浓度 SO2(mg/m 3) NO2(mg/m 3) 监测时间 G1 G2 G3 G1 G2 G3 02 时 0.013 0.013 0.013 0.013 0.011 0.013 08 时 0. 10 0.007L 0.011 0.015 0.009 0.011 14 时 0.009 0.012 0.012 0.011 0.016 0.010 4.11 20 时 0.011 0.015 0.012 0.010 0.012 0.014 SO2(mg/m 3) NO2(mg/m 3) 监测时间 G4 G5 G6 G4 G5 G6 02 时 0.007L 0.010 0.010 0.011 0.013 0.015 08 时 0.010 0.007L 0.007L 0.013 0.0 1 0. 12 14 时 0.011 0.012 0.011 0.011 0.010 0.013 4.12 20 时 0.011 0.010 0.011 0.014 0.010 0.011 表 3 PM10、SO 2、NO 2日均浓度 PM10 SO2 NO2 监测 时间 G1 G2 G3 G1 G2 G3 G1 G2 G3 - 14 - 由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大气污染物 SO2、NO2、PM10 的时 均浓度和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项目 区域内大气环境良好。 2、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为得胜河水系、滁河、石跋河水系,相关水系监测数据如 下表所示: 表 4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PH COD DO 氨氮 2014.8. 10 7.15 4.40 7.30 0.596得胜河 2014.8.11 7.20 4.38 7.29 0.569 2014.3. 19 7.06 5.17 7.40 0.575石跋河 2014.3.20 7.15 5.19 7.41 0.581 2014.8. 3 7.17 5.15 8.34 0.668滁河 2014.8.4 7.21 5.07 8.32 0.670 由上表数据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体得胜河、石跋河、滁河,其 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表 1 中的类功能水体的标准要 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各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5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点位 兴圩村 望江村 裕民村 鸡笼山村 熊官塘村 龙山行政村 昼 48.1 48.2 49.0 48.8 49.1 48.87 月 29 日 夜 45.1 44.9 45.2 44.3 44.5 44.8 昼 48.7 48.8 48.8 49.0 48.8 48.97 月 30 日 夜 44.8 44.5 44.8 44.2 44.7 44.7 选址区域周围目前以空地、道路、住宅为主,无强噪声源,选址区域声环境 质量基本符合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 2 类区应标准,选址区域声 7.7 0.033 0.033 0.035 0.012 0.014 0.011 0.013 0.017 0.012 PM10 SO2 NO2 监测 时间 G4 G5 G6 4 G5 G6 G4 G5 G6 7.8 0.035 0.033 0.034 0.010 0.011 0.010 0.011 0.012 0.012 - 15 - 环境质量尚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项目位于安徽和县历阳镇、石杨镇、西埠镇、香泉镇,各评价范围内无 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根据区域 环境特征和建设项目污染特征,确定本次评价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1、保护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达到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 准; 2、保护地表水体得胜河、滁河、石跋河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标准 (GB3838-2002)中类水体功能要求; 3、保护建设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 标准。 敏感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及各项目的总体布置图(附图) ,本项目所在地的各个区域均 场地开阔,已预留了泵站建设用地。项 目 主 要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有 ( 列 出 名 单 及 保 护 级 别 ) 如 下 表 所 示 : 表 6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环境类 别 保护点名称 方 位 距离 (m ) 规模 环境质量 大气环 彭村(城南片) 12 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 小杜(腰埠片) 30 户 王桥 (钟太三片) 40 户 仙合 (钟太三片) 35 户 陈村(城南片) 15 户 妹子杨(城南片) 30 户 李庄(腰埠片) 120 户 熊官塘(腰埠片) 40 户 赵庄(腰埠片) 35 户 和县棉种场(裕民片) 1 户 小山井(钟太三片) 25 户 境 雪庄(钟太三片) 15 户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表水 环境 得胜河、滁河、石跋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质标 准 陈村(城南片) E 100 15 户 妹子杨(城南片) W 50 30 户 李庄(腰埠片) W 55 120 户 熊官塘(腰埠片) W 60 40 户 赵庄(腰埠片) E 75 35 户 和县棉种场(裕民片) S 40 1 户 小山井(钟太三片) W 30 25 户 声环境 雪庄(钟太三片) S 35 15 户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区标准 - 24 - 16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地表水 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 类标准; 表 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pH 值除外) 指标 地面水(类) pH 6-9 DO 5 COD 6 氨氮 1.0 2、环境空气 大气环境执行 GB3095-201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中的二级标准; 表 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浓度限值( ug/m3)项目 年平均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标准来源 SO2 60 150 500 PM10 70 150 TSP 200 3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3、声环境 本项目沿河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区,即昼 间 60dB(A),夜间 50dB(A)。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在生活区分别建设沉淀池和化粪池,生产废 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回灌农田。 2、废气 废气排放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表 2 二级标 准,详见下表。 - 17 - 表 9 污染物排放标准 控制项目 最高允许排放 浓度 (mg/m3) 排气筒高 度(m) 最高允许排放 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 监控浓度限值 颗粒物 120mg/m3 15m 3.5kg/h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mg/m3 3、噪声 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 具体指标见下表。 表 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LeqdB(A) 项目 昼间 夜间 噪声限值 70 55 4、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规定。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1、总量控制原则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立足于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治理达标排 放和排污方案优化选择等为基本控制原则。 2、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本项目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经沉淀池和化 粪池处理后回用和回灌农田不存在区域内 COD 总量控制指标排放量增加问 题,即本项目不存在总量控制问题。 18 - 19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 工程分析 本实施方案主要涉及到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项目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建设任务有: 新建、翻建排涝站三座,总装机 5 台套 225kW。其中:望江排涝站装机 3 台套 165kW,腰埠两座小型排涝站,各装机 1 台套 30kW。 新建、改建灌溉站 17 座,总装机 25 台套 1370kW。其中:望江一级站装 机 3 台套 250kW;望江二级站装机 1 台套 132kW;钟太三站装机 3 台套 240kW,钟太三片小灌溉站 1 台套 15 kW;杨仁站装机 2 台套 264kW,杨仁二级 站 2 台套 85 kW,大尹站装机 2 台套 230kW,小型灌溉站 9 座共装机 9 台套 99kW;熊宫塘二级站 1 台套 55 kW。 排涝沟清淤疏浚 28.24km,扩挖塘坝 3 口、重建进水闸 4 座。 整治干、支渠 44.8km,硬化渠道 35.6km。 重建、新建放水口、小型控制闸、滾水坝、机耕桥等配套建筑物 972 座。 修复砂石路 7.1km。 二、施工工艺分析。 由于各项工程施工工艺不同,对环境要素的影响也不同,现分别针对各工程 施 1、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其 中渠系工程主要包括排涝狗整治、渠道整治、渠道衬砌;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新建 放水口、涵闸;渠系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排涝泵站、灌溉泵站的建设。 (1)渠道工程 渠道工程施工工艺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1。 图 1 渠道工程施工工艺图 (2)排水工程 20 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2。 图 2 排水工程施工工艺图 (3)灌溉、排涝泵站工程 施工工艺及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3。 图 3 灌溉、排涝泵站工程施工工艺图 由图 1图 3 可见,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土方开 挖 与 回 填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粉 尘 、 施 工 机 械 产 生 的 噪 声 过 程 产 生 的 少 量 废 水 。 此 外 , 工 程施工过程中会部分地表植被,因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 的土 方 一 般 会 项 目 区 内 部 消 化 , 主 要 用 于 道 路 、 沟 渠 施 工 垫 土 , 或 者 填 于 项 目 区内 部 低 洼 处 , 因 此 该 项 目 施 工 过 程 基 本 不 会 有 废 弃 土 方 产 生 。 2、坝体工程主要包括:塘坝和滚水坝的建设。 坝体工程施工工艺及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4。 图 4 坝体工程施工工艺图 3、田间路桥工程主要包括机耕桥和机耕砂石路的建设 (1)路面工程施工工艺及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5。 24 图 5 路面工程施工工艺图 (2)机耕桥工程施工工艺及产物节点见下图 6。 图 6 机 耕 桥 工 程 施 工 工 艺 图 由图 4 及图 6 可见,坝体工程和田间路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施工粉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还会因为施工过程中破坏植被对生态造成影响,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少量废水。 三、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1)废气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扬尘。 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汽车行驶扬尘、地面料场的风吹扬尘及施工作业扬尘 (混凝土搅拌、水泥装卸和加料)等。 1)汽车扬尘 汽车扬尘主要是由于施工车辆行驶而造成的二次扬尘,据调查,这种因汽车 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总量的 50%以上。 2)场地扬尘 场地扬尘主要是由于裸露的施工现场表层浮土和露天堆放的施工材料,其次, 还有清理工作面产生的扬尘。由于风力而产生的扬尘,与施工现场的风速,表土 1 含水率,表土粒径有关。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1) 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点较多,预计各施工点同时进行,据工程规模、施工能力、资金 到位,计划安排总工期 8 个月,跨 2 个年度。 施工期平均上工人数约 130 人。施工人员多为当地居民其中约 50 人驻场, 驻场工人用水量按 60 升/人日,其他工人按 30 升 /人日,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 80%计,则生活污水总量为 4.32t/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 NH3-N 和 SS 浓度分别为 320mg/L、20mg/L、240mg/L。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 理后,用作农肥,对地表水无不良影响。 污染环节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下表 表 11 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 染 因 子 废水量 COD NH3-N SS 生活废水污染物浓度(mg/L) 320 20 240 产生量(t) 1036.8 0.33 0.02 0.24 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浓度 (mg/L) / 0 0 0 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量 0 0 0 0 2) 施工废水 施工期的生产废水主要有:砂石料冲洗水、混凝土系统废水(冲洗、预制与 养护) 、汽车和机械设备清洗水和土层开挖时的积水等。砂石料冲洗水、混凝土 系统废水主要发生在护岸工程、预制件工场等地,汽车冲洗水、机械设备清洗水 散见于各施工工地,大部分零散排放,污水量变化较大,该类废水中污染物主要 为 SS,浓度约为 180mg/L,其日产生量约为 12m3,施工期总产生量为 2880m3;SS 日产生量为 0.00216t,施工期总产生量约为 0.52t。经沉淀池处理后 回用。 (3)噪声 施工阶段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其噪声强度与施工设备的 - 24 - 种类和施工队伍的管理有关,另一类噪声源为车辆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噪声。 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使现场产生具有强度较高、 无规则、不连续等特点的噪声。其强度与施工机械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有关。 一些常用的建筑机械的峰值噪声见下表。 表 12 常见施工机械的峰值噪声 dB(A) 声 源 峰值 挖掘机 89 推土机 86 自卸车 88 一般施工现场均为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它们的声级会叠加,叠加的幅度随各 机械声压级的差别而异。两个相同的声压级叠加,总声压级增加 3dB(A)。根据 以上常用施工机械的噪声声压级范围,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的声压级叠加值增加 38dB(A)。 (4)固体废弃物 拟建项目主体工程土方量 55.6 万 m3,其中开挖方总量为 27.8 万 m3,用于主 要 用 于 道 路 、 沟 渠 施 工 垫 土 , 或 者 填 于 项 目 区 内 部 低 洼 处 土 方 总 量 27.8 万 m3,项目 挖方全部回填,土方利用率 100%,无废弃土渣产生。本项目占用土地面积较大, 对区域土地资源极其水土保持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土方开挖量较大,对地表扰动 强度大,产生水土流失的施工环节多,应严格控制扰动地表面积,尽量减少土石 方量。运输与装卸过程中防止抛洒,如有抛洒及时清扫。工地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驻场工人按 0.5kg/人d 计算,其他工人 0.2kg/人d 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14.96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和县垃圾填埋场填埋。沟渠清淤时产生的淤泥 约 8500m3 用作各区域低洼地平整和绿化种植土使用,如不能作为种植土回填利 用则交专门处理机构负责清运和处置,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二)运营期 (1)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泵站运营期间沟渠清淤时,会有轻微的臭味,但是这种影 响是暂时的。 1 本项目泵房采用半地下全封闭结构,格栅残渣将及时清理,外加厂区绿化, 可有效控制臭味污染。考虑到本项目的规模,调查对比国内其他泵站设置的卫生 防护距离,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为 50m,泵站周边无居民点和其他敏感 保护目,因此项目可有效控制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2) 噪声 项 目 噪 声 污 染 主 要 为 泵 房 水 泵 、 格 栅 运 行 噪 声 , 最 大 噪 声 100dB。 泵站水泵处 于待机状态,不常产生噪声,且泵站周边无居民点和其他敏感保护目标。 建 设 单 位 选 用 振 动 小 , 噪 声 低 的 潜 水 轴 流 泵 设 备 , 泵 站 周 围 进 行 绿 化 。 泵 站 运 行在室内,产生的噪声经降低源强、距离衰减、绿化吸收后,将会有较大幅度的 降低,确保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中 2 类功能区的噪声值要求。 (3) 固体废弃物 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有泵站内机械格栅拦截的废弃栅渣。受季节影响,栅渣量 预计按平均每天 0.3t。栅渣由环卫部门及时运往填埋场填埋。因此,不会产生二 次污染。 四、污染物产生量清单 根据上述工程分析,本项目污染物产生量汇总见下表。 表 13 污染物清单 项目 污染工序及污染物 产生量 废气 扬尘(t/a ) 大气污染物属无组织排放 水量(t) 2880施工期生产 废水 SS(t) 0.52 废水量(t) 1036.8 COD(t) 0.33 NH3-N(t) 0.02 废水 生活 污水 SS(t) 0.24 施工期生活垃圾(t) 9.83 淤泥(m 3) 8500固废 运营期栅渣( t/d) 0.3 - 25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 扬尘 大气污染物属无组 织排放 施工场地局部浓度 超标 水量 2880m3 0 施工废水 SS 180mg/L(0.52t) 0 水量 1036.8t 0 COD 320mg/L(0.33t) 0 NH3-N 20mg/L(0.02t) 0 水 污 染 物 施工生活污水 SS 240mg/L(0.24t) 0 施工期 淤泥(总量) 8500m3 8500m3 施工人员生活 生活垃圾 9.83t 0固废 泵站运行期 栅渣 0.3t/d 0 噪 声 噪声主要为推土机、挖掘机、污水泵等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在在 7090dB(A)之间。 其 他 在沟渠整治过程中,引起沟渠水体浑浊度升高,主要为水体中 SS 升高。 主要生态影响: 建设过程中会占用土地、破坏原有植被、对生存于植被中间的动物造成一定影 响,施工期若遇雨季会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引水口施工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同時 田间道路两侧基本为耕地,施工期新建或者改建、扩建道路段对土地产生一定的影 响,同时破坏路两侧已经形成的防护植被,在雨季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影响两侧耕地。 26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废气 (1)汽车扬尘 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量占扬尘总量的 50%。车辆在行驶过程 中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同样路面的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 大;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 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 45 次,可以 使空气中扬尘量减少 70%左右,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洒水作业的试验资料见表 13。可见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 45 次/天时,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可缩小 到 2050m 范围内,不会造成较大范围粉尘污染。 表 14 施工期使用洒水车降尘试验结果 距路边距离 (m) 5 20 50 100 不洒水 10.21 3.15 1.71 0.79TSP 浓度 (mg/m3) 洒 水 2.14 1.21 0.55 0.55 (2)场地扬尘 场地扬尘主要是由于裸露的施工现场表层浮土和露天堆放的施工材料,由于 风力而产生的扬尘,与施工现场的风速,表土含水率,表土粒径有关,堆放场地 的风吹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在 100m 以内。要求在选择临时车道和建材加工场地 时应避开村庄和人群集中地,对易散失冲刷的物资(石灰、水泥等)不能在露天堆 放。在此基础上,场地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 (1) 施工废水 根据分析,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浓度为 180mg/L,水量约 12t/d, - 27 - 要求收集所有施工废水,废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这样,对地 表水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 本工程虽然比较大,但是涉及的工段比较分散,因此每个工段施工人数不多, 而且施工人员都是附近居民,因此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大多都是利用化粪池处理后 回灌农田,不会对附近河流产生影响。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 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的,如挖土机械、混凝土搅拌机等,多为点源噪声源;施 工作业噪声主要是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等,多为瞬 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机械噪声。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安排上,往往把一些装卸建材、拆装模板等手工 操作安排在夜间施工,加上施工管理的操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环境 意识淡薄,对某些可以避免的噪声也不加注意,从而很容易造成纠纷。本项目施 工期不同阶段的机械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参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GB12523-2011)标准执行,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 1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dB(A) 项目 昼间 夜间 噪声标准 70 55 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根据类比调 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 38dB,一般不超过 10dB。 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见下表。 表 16 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单位:dB(A) 施工机械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200m 300m 挖掘机 89 84 78 72 64 58 52 48 推土机 86 80 74 68 63 56 50 43 自卸车 88 83 76 70 62 55 49 42 从上表以看出施工机械噪声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影响范围可达 100 米左右。故项目区受噪声影响的村落有:城南片的陈村、妹子杨;腰部片的李庄、 赵庄、熊官塘;裕民片的和县棉种场;钟太三片的小山井、雪庄。为减轻施工带 28 来的声环境影响,项目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施工噪声: (1)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选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的工艺,同时必 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 (2)对不同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施工及来往车辆禁止鸣笛。 (3)定期检查施工设备,一旦发现不正常工况的高噪声,应及时维修或更 换。施工作业尽可能不在靠近两岸居民点的位置作业。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使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 (1)建筑垃圾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为沟渠清淤过程共产生的淤泥约 8500m3,还有少量工程废料(包装物、废预制件等)和施工临时设施拆除的建筑 垃圾,其中包括砖瓦、木材、水泥混凝土、碎石等。本工程拟将水上开挖土方等 首先用于机耕砂石路基工程,直接利用于本工程内。淤泥用作低洼处的平整和绿 化。对于属垃圾类的需运至垃圾填埋场作卫生填埋,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 的施工标段合同中应含有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制约条款,只要处理措施具体落实, 不任意倾倒,一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的影响 生活垃圾应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运到和县垃圾填埋场,同时加强对施工 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杜绝生活垃圾到处乱扔,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5、水土流失 预计项目建设征地包括机耕路建设永久性征地和临时征地,共征地 6.66hm2。其中机耕路建设永久性征地 2.99hm2,弃土区临时占地 3.26hm2,施工 区临时占地 0.41 hm2。项目所在地雨水充沛,地表径流冲刷一般,土方开挖施工 阶段,表土裸露局部蓄水固土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此外,在放坡开挖 和支护开挖时会有大量临时开挖的土方,遇降雨时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据资 料介绍,经扰动的土土壤与未经扰动的土壤比较,其侵蚀模数可加大 10 倍,若 - 29 - 不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所以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除了在设置弃渣场是要远离河流,还应在春季来 临时加大对堆土场的管理,如为堆土场加盖帆布,防止雨水携带沙泥进入沟渠、 当家塘。开挖的土方应最大程度回填于机耕路。 6、生态环境 施工期由于沟渠整治和泵站基础的开挖、弃渣、占地等活动都将直接破坏一 部分的植被资源,施工区内的植被种类以及其生境遭受彻底毁灭。施工区施工机 械和各种施工用物料的堆积以及施工噪声等会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动 物栖息环境发生改变,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将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沟渠施工时 土方开挖使原有植被破坏,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将导致水土流失。项目区植被 均为常见种类,除去水土涵养的作用外,基本无其他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物 价值。项目建设完成后,全部采用乡土物种,植被覆盖重新恢复良好,对区域内 的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改善是非常有利的。通过采取场地清理、平整和进行植被栽 培等措施,可以将临时占地造成的植被影响降低到较低的程度。项目建设带来的 生态环境影响是较弱的,通过采取相应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可以将项 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项目效益分析 (1) 社会效益分析 项 目 的 实 施 , 耕 地 面 积 增 加 , 土 地 利 用 率 提 高 ; 耕 地 生 产 能 力 提 高 , 保 障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 促 进 “三 农 问 题 ”的 解 决 ; 减 少 土 地 纠 纷 , 促 进 农 村 社 会 稳 定 ; 改 善 项 目 区 人 民 的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 2) 生 态 环 境 效 益 分 析 通 过 对 项 目 区 进 行 土 地 整 理 , 区 内 建 设 用 地 布 局 整 齐 ; 基 础 设 施 农 业 和 景 观 发 展 程 度 提 高 ; 土 地 利 用 程 度 提 高 ; 自 然 、 文 化 景 观 资 源 和 田 园 环 境 有 待 利 用 开 发 。 ( 3) 环 境 影 响 负 效 应 分 析 项 目 实 施 后 , 将 促 使 各 种 土 地 类 型 在 地 域 分 布 趋 于 集 中 , 景 观 分 布 趋 于 单 一 ; 30 项 目 施 工 期 可 能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 进 而 影 响 水 环 境 , 并 使 土 壤 表 层 肥 力 降 低 ; 导 致 区 域 生 物 多 样 性 下 降 ; 农 田 水 利 建 设 可 能 造 成 生 态 系 统 破 坏 。 ( 4) 环 境 正 效 应 分 析 项 目 区 通 过 高 标 准 农 田 建 设 , 提 高 水 资 源 利 用 率 ; 改 善 农 村 生 产 、 生 活 环 境 ; 改 善 土 壤 土 质 ; 促 进 生 态 平 衡 。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投入营运后,在正常情况下,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 生,通过上述处理措施处理后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 2548.521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4.98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