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7215.htm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 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 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 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 11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药品 46 种。抗感染药物 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给药引发 的药品不良反应 100 例(84.7%) ;药品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 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 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 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02.6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 10-045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 全国药 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数据库 检索统计功能,以 Excel 电子表和手工 筛选方法,和通过 2006 年2010 年 8 月国内公开发行的 30 余种医药学期刊, 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利用检 索到药品不良反应 126 例。按照药物不 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 118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 法,分别对 118 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 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 及药品种类以及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上述结果进 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21 一般情况: 118 例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 62 例(52.5%) , 女性患者 56 例(47.5%) ,患者年龄最 小的 10 个月,最大的 85 岁,年龄以 60 岁者居多占 39.8%,其他为 4059 占 28%。详见表 1 表 1 各年龄组病例及构成比 2. 2 给药途径:118 例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引发不良反应的 发生率最高 100 例占 84.7%;口服给药 10 例占 8.5%。静脉给药的导致药品不 良反应远高于口服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体内,无肝脏首过效 应,药物作用较口服给药迅速强烈,容 易发生不良反应,另静脉给药时的操作 与滴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也较大。 详见表 2 表 2 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关 系 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例数(n) 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成比(%) 静脉滴注 52 44.1 口服 10 8.5 肌内注射 75.9 静脉注射 48 40.7 局部用药 10.8 合计 118100.0 23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 生率,各类抗感染药物占前 3 位的分别 是头孢类 17 例(37.0%)喹诺酮类 14 例(30.4% ) ;青霉素 5 例(10.9%) 。详 见表 4 表 3 抗微生物药品类别及其不良 反应病例数和构成比 药品分类例数(n)构成比(%) 头孢菌素类 1737.0 喹诺酮类 1430.4 青霉素类 5 10.9 大环内酯类 3 6.5 硝基咪唑类 2 4.3 氨基糖苷类 1 2.2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抗病毒类 1 2.2 抗真菌类 1 2.2 其他 2 4.3 合计 46100.0 24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 分类及临床表现: 对 118 例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 系统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 示所损害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属 器、消化和免疫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属 器损害最常见共 49 例占总数的 41.5%,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详见表 5 表 4 不良反应影响系统-器官及 临床表现 3 讨论与分析 31 性别、年龄对药品不良反 应的影响: 从表 1 的数据来看,年龄构 成比显示,11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 患者年龄最小为 10 个月,最大为 85 岁,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比例较女性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60 岁以上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占 39.8% ,18 岁以下年龄组占 10.2%。老年人是 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人体器官功能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肾脏的排泄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及血浆蛋白含量均降低,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下降,且一般 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有合并多种用药 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老年人 的用药监测将成为药品不良反应重点, 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给药。因此临床用 药时需慎重评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 谨慎选择药物及用法用量。儿童处于生 长发育过程,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 和敏感性,稍有用药不当就可能引发药 品不良反应。所以,医生在治疗时应考 虑年龄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选 择合适的剂型、剂量等,保证用药安全。 提示中老年患者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的重点对象之一。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的机会和程度必然高于其它年龄段。因 此,中老年患者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 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并在用药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程中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及时作出处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 害性。 32 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 : 从表 2 可看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 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118 例药品不 良反应中,静脉注射引起的有 48 例, 占 40.7。静脉给药途径相对其它途径 给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频率最高。 首先,这是由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 入人体,无首过效应,作用及不良反应 较口服迅速而强烈。其次,静脉注射液 的浓度,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 均可成为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同 时,药物配制、药物的浓度、药液放置 时间、滴速等也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 因素。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遵循 “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滴” 的 原则,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用 药史,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滴注给药而给 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静脉给药时要 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即停药,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尽 可能减少静脉给药方式,减少药品不良 反应的发生。临床使用注射剂时,应注 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 当、浓度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 滴速过快等引起不良反应。 33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 官及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各系 统器官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有 49 例次(41.5%) ,临床表现以皮疹和 皮肤瘙痒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 系统,这可能由于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 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它疾病 相混淆;另外,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 应所致,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的为全抗 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 反应。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也 较多,分别为 18 例次(15.3)、8 例次 (6.8)。 34 联合用药在本次调查中占 58.5%.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 产生各自药理效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 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 相互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 素,用药种类多,发生率越高,因此, 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5 4 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 药、护三者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 治疗,及时上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思维拓展课程设计
- 玻璃风管施工方案
- 玻璃阳性打孔包装研究报告
- 玻璃钢水箱施工方案
- 玻璃文物风化研究报告
- 玻璃幕墙安装方案
- 猜单词小游戏课程设计
- 爆米花机课程设计
- 波速球健身课程设计
- 波浪墙体施工方案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货物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公务员2022年国考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培训体系)2020年普通话测试培训材料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8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 2024混合动力汽车赛道专题报告-2024-10-市场解读
- DB34T 4338-2022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规范
- 企业单位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