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_第1页
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_第2页
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_第3页
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_第4页
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独辟蹊径的社会现实问题观照 “文学湘军 ”向来具有以别开生面 的题材和独辟蹊径的思路来表现重大社 会问题的审美传统。周立波的山乡巨 变就是侧面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经典 之作;从古华的芙蓉镇和爬满青 藤的木屋 、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 河流上到韩少功的爸爸爸 、何立 伟的白色鸟 ,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一 审美特征。21 世纪以来, “文学湘军” 呈 现出新的创作阵营和审美格局,湖南文 学的这一艺术传统似乎已不再为人们所 提起,但实际上,在湖南小说名家的创 作中,这一审美传统不仅雄健地存在着, 而且表现出巨大的审美能量。在王跃文 的中篇小说漫水 、彭见明的短篇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说那城 那人 那骆驼和姜贻斌的长 篇小说酒歌中,就共同地显示出这 一审美特色。有鉴于此,笔者拟以文本 细读的方式对其略加阐述。 中国论文网 /5/view-7796521.htm 一、 漫水:当代社会的审视 意味 王跃文一向以“ 官场小说 ”享誉文 坛,从现实官场展示的国画 梅次 故事 西江月 苍黄到历史官场回 眸的大清相国 ,他的每一部官场题 材小说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王跃文 并不满意于广大读者对他的“官场小说 家”的印象,他甚至认为:“ 用写作题材 给作家贴标签,是件很无聊的事”。 这种不满意,实际上是一种试图自我突 破的表现。王跃文也曾经宣称:他“一 直都想写乡村题材的小说”, “我不能确 知今后创作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但乡村 题材的小说我会写得非常出色”。果 然,他的中篇小说漫水 ,就以巨大 的艺术力量打破了读者对他的常规认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和既成印象,以淳朴深情的乡土题材叙 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 别样的王跃文 ”。 漫水一出,好评如潮。 小 说月报2012 年第 4 期、 中篇小说选 刊2012 年第 3 期相继转载。同名小说 集还先后在长沙、北京等地多次召开研 讨会。评论界的基本看法是, 漫水 与沈从文的经典名著边城非常相似, 是“继沈从文 边城之后又一次把湘 西特有的人性美、人情美展现在读者面 前的佳作” 。这评价很高,却也不无 道理。 漫水的基本故事框架,是以 有余和有慧阿娘两人为主线,讲述他二 人一生虽不是夫妻,却始终相互扶助、 相互照顾的种种生活故事,以此来展现 淳朴温厚的乡土人际关系。在具体的情 节展开和境界建构过程中, 漫水在 以下方面显示出与边城的相似之处。 一是在描写乡土美景和风俗方面。 “和边城 一样, 漫水 展现在读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面前的是一幅灵秀山水和天人合一的风 俗画”。王跃文以深情的笔触描绘着 漫水村的乡土风物:“ 村子东边的山很 远,隔着溆水河,望过去是青灰色的轮 廓北边看得见的山很平缓,溆水流 过那里大片的橘园” ,众多这样白描的 语言,将那神秘而奇美的湘西一隅,水 墨画一般清澈地呈现出来。与美景相伴 的,还有当地流传下来的古朴风俗。 “漫 水的规矩,寿衣寿被要女儿预备,老屋 要儿子预备。不叫做老屋,也不叫置老 屋,叫割老屋” 。从老屋和寿衣等的准 备可以看出,漫水人对待生死是那样的 坦然,却又如此地敬重。这种颇具民俗 特色的情感,集中体现在男主人公有余 的身上。作为漫水当地有名的手艺人, 在邻居纷纷住入砖头房的年代,他依然 守在亲手搭建的木头房子里。他割老屋 的手艺是无人能及的,漫水当地人认为 谁要是能睡到他割的老屋里去,是很有 福气的事情。作品中还有关于有慧阿娘 替人接生、妆尸之类的风俗描写。这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种描写乡土秀美景色和古老风俗的词句 与情节里,确实都透着与边城的相 似之处,以至让人“ 感觉王跃文的 漫 水俨然沈从文边城的续编”。 二是在展现乡村淳朴、温馨的人 际关系和美好的人物品德方面。在边 城里面,老船夫一生不计报酬、风雨 无阻地摆渡过路人令人感动;翠翠的天 真善良、对爱情的纯朴追求让人动容。 这样的美好与纯真同样体现在漫水 中。有余和有慧阿娘在漫水当地不仅是 出名的好人,也是家长式的人物。有余 在漫水是受尊重的人,他熟悉漫水这片 土地的角角落落,有着独特的生活品质 追求,为人正直不阿;有慧阿娘嫁到漫 水之后,在内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 在外不计报酬、不嫌脏累地为村里人看 病、接生,甚至妆尸,真心诚意地对待 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余与有慧两家世代 交好,有余和有慧阿娘二人之间更存着 一种带有暧昧色彩的心有灵犀,他们彼 此敬重,相互照顾,是这方土地上传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伦理道德的守护者。有余心里永远记着 慧娘娘来到漫水的日子,经常用心地留 着她爱吃的枞菌,在她受欺负的时候为 她撑腰,而且还为有慧阿娘割了老屋; 有慧阿娘有事爱找有余商量,喜欢听他 吹笛子,倾慕他与众不同的生活品味, 也亲自为有余缝制了寿衣。如果用爱情 来描述他们二人的感情,那反而折损了 这份情感的价值和底蕴。他们虽然彼此 倾慕,但也珍视、爱护自己的家庭,他 们之间的尊重与珍惜甚至远远超过了爱 情的力量,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美好 的暧昧情感,恰恰是漫水这一方土地最 令人感动的情谊。没有“ 执子之手 ”,却 能“与子偕老 ”,没有山盟海誓,却能细 水长流,这确实是一种对于健康纯美人 性的诗意建构。 王跃文笔下的漫水,就这样弥漫 着着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朴实、湘西方言 的地道与“土气 ”、古老传说的神秘与悠 远,一切都像桃花源一般神奇。同沈从 文的经典名著边城相比较, 漫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确实有着审美境界与精神品格的神似之 处。 但细读漫水我们可以发现, 漫水除了对乡土生态的诗意化拟构, 还存在着另一方面的、更为深沉有力的 审美内涵,就是对于当代中国历史道路 和复杂世态的审视,以及对赖以驾驭、 超越其中种种坎坷与屈辱的力量的审美 发掘。 首先,在小说人物的实际命运与 故事情节中,明显体现出当代社会的发 展脉络与曲折进程。从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政治运动时期到当下的商品经济 时代,作者如实地写出了当代社会的政 治运动、农村困苦和金钱至上、人欲泛 滥等等世态延伸到乡土社会的状况,揭 示了种种社会风波对漫水看似风俗醇厚、 平静美好的乡土境界的巨大冲击。对于 有余和有慧阿娘之间,作者也不是仅仅 从日常交往中写到了他们的美好关系, 而且具体写出了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相 互帮助的,这种种具体情况实际上就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社会历史、文化习性和乡村道德的时代 变迁。比如,漫水村的好事之人老是背 地里传言他们的私通和慧娘娘的出身等 等,形成这种种传言的原因和基础究竟 是什么呢?是战乱?是土匪?都不是, 是当代中国的乡土伦理氛围,以及由政 治运动导致的对于人们出身的敏感。还 有下放改造的女青年小刘、在漫水蹲点 的绿干部、辛勤劳作挣工分的村民,以 及后来各奔东西少有归家的有余子女、 想以龙头换钱的强坨所有这些人物 的形象,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着当代社 会的状态与发展。如果忽略掉对这些重 要情节的解读,我们不仅将丧失对作品 内涵的全面把握,就是对漫水古朴民俗 的美好和有余、有慧阿娘关系的珍贵, 也将缺乏更深入的理解。因为正是经历 和战胜了种种时代的风浪,他们仍然坚 守着恒久不变的乡土美德,坚守着流传 至今的地域风俗,坚守着自己的心灵家 园,才会显得那样地令人感动。所以, 当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在文本意蕴建构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实际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与漫水美 好的人物、风俗形成了一种相互对比和 映衬的审美关系,二者合起来所建构的 审美境界,才是作品艺术蕴涵的全部。 其次, 漫水浓墨重彩地揭示了乡土 社会的美德与温情所具有的、扶助芸芸 众生度过人生难关的强大力量。有慧阿 娘初来漫水的时候,出身受到种种猜疑, 绿干部说得尤其过分和肮脏,这激怒了 有余,他于是痛斥了绿干部一顿:“不 要以为你屁股上挎把枪哪个就怕你了! 我们不犯王法,你那家伙就是坨烂铁”。 绿干部是在漫水蹲点的干部,但有余对 他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敢于这样据理力 争,他背后依托的力量,就是乡土社会 的传统道德规范。下放女青年小刘的故 事,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 会才可能发生的事情。小刘作为一名受 害者,却被扣上了乱搞男女关系的帽子, 下放到漫水改造。初来乍到的她抬不起 头来,觉得自己可耻又羞愧,想通过努 力劳动来改造自己。在小刘精神、思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的危机时期,是慧娘娘的关怀与帮助, 是漫水淳朴的民俗民风,才让她一点点 地走出困境、重获新生。小刘的老公绿 干部虽然在漫水没做什么好事,但他其 实也是一个政治运动的受害者。他没什 么文化,没有真正的追求与想法,除了 能不断地到漫水“ 蹲点” 以外,他一事无 成。绿干部曾用恶毒的话语攻击有慧阿 娘,但被有余当众训斥,还黑地里挨了 有慧一通打但他对一切其实都是懵懂和 糊涂的,对小刘的事情气愤不已却不甚 了解,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还不如有 余看得清楚。是有余和有慧阿娘不计前 嫌,对他给予宽容与开解,才使他打开 心结、拨开迷雾,终于突破自己的心理 障碍与小刘重归于好。作品人物身上出 现的这种种由社会环境、时代条件造成 的精神、命运危机和人生误区,都是在 乡村社会的温暖怀抱中才得以度过的。 正是这种种描述,使得乡村社会的美德 不再是田园牧歌里的诗意,而成为了一 种抵抗和消解当代中国社会悲剧性因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的力量。 再次, 漫水正面发掘出了在 种种外来冲击之下,乡土伦理化解其影 响、保持乡土社会在传统和“正轨” 的渠 道中继续前行的社会平衡功能。强坨形 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慧阿娘的勤 俭持家在他身上不见踪影,他懒惰、终 日不思进取,想发财致富却又不走正路, 家里穷得连老婆都跑了也无所谓。是有 余一次次的教育与管束,是母亲有慧阿 娘的训斥与督促,是乡村传统的伦理观, 才让强坨不至于彻底变质。也正是他母 亲的离世,如感悟人生的沉重钟声,唤 醒了这个游走在乡土伦理边缘的灵魂, 使他终于醒悟过来。所以,无论面临怎 样的社会风浪,乡土伦理都能克服和战 胜其中的不良因素,维护住自我良好的 社会文化生态。 漫水对于乡村社会丑陋和黑 暗的一面也并未回避。作者真实地揭示 了当代社会的政治运动、个人精神迷失 和商业文化对乡土社会的冲击与影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但正是在对这种种冲击的纠正与消解中, 我们看到了慧娘娘对秋玉婆的宽容,看 到了强坨忏悔和痛楚的泪水,更看到了 经历种种磨难依然相伴左右、互相帮助 的两位老人家。正如作者王跃文所言, “漫水叫我懂得乡村的美好传统坚 韧无比,外部社会自命的庄严或崇高在 它的反衬之下变得荒诞和虚无”。这 种对于乡土美德及其生命力量的揭示, 实际上是基于对文化能量本身的坚定信 念和深刻认知。 由此看来,正因为有了对当代社 会的审视, 漫水对于乡土社会美德、 乡土文化根基的呈现才更为深沉有力, 文本的内涵分量才超过了其他以诗意化 为满足的田园牧歌式作品。 漫水同 时展现乡土世界的淳朴美好和当代社会 的恶风浊浪,在对负面价值的丰富呈现 中探寻和发掘正面价值的存在及其力量。 对负面生态鞭辟入里的嘲讽、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判和对正面价值的寻找、发掘,在王跃 文的创作中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这两 个侧面的审美思路在他的乡土题材作品 漫水之中,则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漫水既批判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又揭示了乡土社会蕴含的战胜种种社会 风浪的正面力量。正因为如此,这部作 品才显得既有深刻的诗意、又有思想的 力量,显示出作为当代乡土小说翘楚之 作的丰满内涵与价值分量。 二、 那城 那人 那骆驼: 言近旨远的转型生态寓言 那山 那人 那狗曾驰名文坛, 获得 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9 年改编成电影后也轰动日本、在众 多国际电影节获奖。近 30 年后的 2012 年,彭见明又在十月第 5 期发表了 短篇小说那城 那人 那骆驼 ,并在 作品名称上与那山 那人 那狗遥相 呼应,创作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初看 起来, 那城 那人 那骆驼不过是写 了个“骆驼进城奇遇记 ”之类都市边缘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活的逸闻趣事,但彭见明见微知著,以 眼前平常之“ 景” 、状心中深广之 “悟”, 竟然用这毫不起眼的小题材,建构起了 一个带有社会转型生态表征与寓言性质 的恢宏境界。 那城 那人 那骆驼的故事内 容其实颇为简单。在这“ 怪事多 ”的时代, 拆迁户老于因偶然的机会,得到了风尘 仆仆的草原人赠送的一头骆驼。骆驼进 城,自然从用途到日常生存都存在着巨 大的错位。偏偏老于又执着地要在人、 畜之间将心比心,对骆驼的处境是否愉 快舒服和富有尊严格外在意。于是,一 连串表面让人啼笑皆非、实则意味深长 的事情发生了。最初,老于将骆驼作为 客人,执意要招待一顿玉米;骆驼去学 妹子相馆“上班 ”、让人“骑”着照相,他 也要求不按照次数、而按天计算工钱, 来代表一种让骆驼更有尊严的说法。随 后,从牵骆驼去遥远的野外吃草,到想 办法让骆驼吃到小叶女贞;再到训练骆 驼以“剪刀功夫 ”舔吃街道的道旁树嫩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故事就一步步逐渐地走向了神奇。到最 后,这“通灵 ”的牲口竟然能听懂歌曲、 领悟情感了。就这样,在作者紧贴人情 与“畜性”的娓娓道来之中,故事里洋溢 着生活的鲜活、亲切感和世俗的情趣。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围绕骆驼进 城后的生态适应性这条主线,作者随处 点染和不断暗示,对于文明转型期社会 的时代氛围、世态人情,也作出了层次 丰富的勾勒与揭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 张,城边 300 年前的大樟树变成了罗马 柱,盛长着各种蔬菜的“ 月亮湾 ”也变成 了大型游乐场“ 米斯尼” ,菜农老于则变 成了整天“东逛西荡 ”的拆迁户。这种城 市化的变迁对拆迁户们的生活与心灵, 都形成了强有力的威压和影响。虽然表 面上看,从大家称骆驼为老于的“小二” , 到老于和学妹子之间的调侃所显示的亲 昵与暧昧,再到老于请酒同其他园艺工 人商谈预留树叶给骆驼吃的郑重与随意, 都显示着一种民间社会宽松自在、自得 其乐的生活情趣。但实际上,老于、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妹子总是一有由头就要与“米斯尼” 的保 安、经理等展开争斗,并常常以地块昔 日主人的身份和小河、大樟树的故事, 来作为博弈“ 保护公共财物 ”规则的“招 数”,从中鲜明地透露出一种因压迫而 形成的、久久难以化解的抑郁与愤懑。 老于对骆驼那憋屈、无奈的生存状况给 予深切的同情和费尽心思的帮助,则是 从更隐晦的层面,深刻地体现出“被脱 离”土地的芸芸众生和 “被抛入 ”城市的 草原骆驼之间同命相怜的心理,以及生 命个体在卑微的处境中对于生命尊严与 心灵自由的异常敏感。因为这种种描述, 现代化、城市化走势的强悍和被漠视、 被挤压者的弱势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 就从容闲淡而内含巨大力度地展现了出 来,作品也因此超越一般市井故事风趣 与传奇的境界,显示出社会与文化层面 的坚实内涵。 以此为基础,作 者既看到了“ 属于骆驼的美食,在人类 看来,却是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杂物” 的严酷现实,又充分敏感到洋溢着时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气息的游客面对骆驼时大呼“在这徜徉 着欧美情调的地方,我们闻到了草原的 气息”的欢快与惊喜,于是,基于万物 有灵、情理同源的生命体认,作者借助 温婉、辽阔而忧伤的著名歌曲美丽的 草原我的家 ,让以“ 那城 ”为苦的“那人” 与“那骆驼”,满怀相互体恤之情地完成 了心灵的交流与彼此温暖。当此之际, 深陷于城市的骆驼要马上回家, “再不走, 恐怕就没有力气回到它的故乡了”,实 际上就成为了人类怀恋旧时家园、向往 自由舒展的一种审美象征。 “骆驼进城” 这一似荒诞、似浪漫的市井逸事,也就 具备了人类生态感悟与反思的意味,转 化成了一个意蕴深广厚实、情韵温润绵 长的社会转型生态的寓言。如此的洞烛 幽微、匠心独运和言近旨远, 那城 那 人 那骆驼确实堪称是一部功力与境 界均臻上乘的“ 绝活” 小说。 三、 酒歌:底线伦理的崩溃 与持守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不断地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生着以偏远地域民间生活为审美观照视 域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者探究其复杂隐 晦的人性人情状态,或者表现其独特的 地域生态与文化底蕴,或者借以反思 20 世纪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或以一种亦 虚亦实的象征寓言品格给读者以诸多解 读的可能性,其中产生了不少立意深邃、 内涵独特的优秀之作。姜贻斌的长篇小 说酒歌就属于这类不仅内容沉实、 描述精彩,而且颇有独辟蹊径之妙的佳 作。作者主要讲述一个旧时代偏远地域 的盈实之家酿酒的故事,但作品中错综 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诡异的故事情节 与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状况达成了有效 的精神对接。通过这种对接,作者揭示 了一个在巨大利益面前人的底线伦理能 否持守的重大时代问题。 酒歌的故事情节围绕酿酒秘 方的争夺展开。主人公高方天家的“醍 醐轩”酿酒坊远近闻名,自然也因此获 得了巨大的利润。但“ 人怕出名猪怕壮 ”, 高方天家的酒醇香怡人,吸引的不仅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是真心品酒的百姓,还有居心叵测的官 府和土匪。小说以土匪为明线、官府为 暗线,描写了二者通过种种卑鄙或残暴 的手段逼迫高家交出酿酒秘方的过程。 矛盾斗争曲折而激烈,在步步紧逼的情 势下,高方天一家腹背受敌,最终无奈 地举家搬离了曾带给他们辉煌与荣耀的 故土高庙镇,不同的人物也终于露出了 各自的本来面目。 原来,县令张之林企图利用高家 的醇香美酒实现自己的升职高迁,土匪 则妄想得到秘方来独霸高家美酒的巨大 利润市场,他们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 极,其根源则在于巨大利益的驱使。张 之林先是审讯鞭打高氏家人,之后在高 方天出资修建风雨桥造福一方的时候, 又不仅不协助,反而派人混入工匠队伍, 造谣惑众,制造命案,其目的仅在于夺 取秘方讨好上级。官府本应以维护一方 平安为职责伦理的底线,但在巨大的利 益面前,父母官为民做主的义务与责任 却走向了反面。张之林这样的贪官得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作威作福地存在,鲜明地体现出整个社 会体制伦理的崩溃。土匪为打听秘方威 逼利诱高方天的小儿子明生,造成了种 种险情,并趁火打劫,在风雨桥制造了 一场厮杀,还扬言要血洗高庙镇,杀绝 高家人,毁掉酿酒坊。土匪的丧心病狂, 实质上是丑陋民风走向极致的表现。更 有甚者,高府管家铁算盘跟随高家几十 年,被高方天视为心腹,两人情同兄弟, 最终却被官府收买,也为自身利益丧失 伦理底线,选择了背叛和出卖,在高家 举家搬迁之际趁乱盗取秘方。在体制和 民风的底线伦理均趋于崩溃的大趋势下, 纯良个体的基本人格也终于瓦解。一幅 幅巨大利益导致社会底线伦理崩溃的残 酷图景,就这样令人触目惊心地呈现出 来。 面对官府、土匪和叛徒的三面夹 击,高方天委曲求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