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_第1页
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_第2页
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_第3页
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_第4页
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药品审批改革震动制药业 酝酿了十余年之后,药品审批改 革终于启动。8 月 18 日,药品医疗器械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终于以国务院 文件的形式出台。 中国论文网 /2/view-12738976.htm 官方解读和业内专家均表示,此 次改革不是简单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除了加速解决一直备受诟病的申请大量 积压问题,改革同样注重提高药品审评 标准,实现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推进医药行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 级。 “文件的出台对中国的药品监管 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对中国未来药品 质量标准的提高很重要,未来也将导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药品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等一系 列配套制度的出台,最终还将直接影响 整个药品行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的 转变。 ”国家食药总局药品监管法规司顾 问王晨光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 意见的出台 将是中国药品监管的又一转折点。此次 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 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 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部分企 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 发、审批等多重利好,多年后终于等来 曙光。 仿制药门槛高 意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仿制药 门槛提高。 意见提出,争取在 2016 年底前消化完近 2 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 存量,到 2018 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 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王晨光透露,在这 2 万件积压的 药品审批中,有些仿制药已不是按照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研药仿制,而是按照再仿或其他仿制药 的标准,甚至三仿四仿。 “这样就离原研 药的标准越来越远。因此首先要求自查, 同时审评标准也提高。 ”王晨光说。 王晨光还透露,目前积压的这 2 万件药品审批审评将按照新标准做,但 具体的做法未定,并非一刀切。 “原本没 按照这个标准的尽量达到,原申请也不 是无效,而是要求补充材料。如果按原 标准批,则可能规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提 高标准、提高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 不要生产了。 ” 其实,在意见发布一个月前 的 7 月 22 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 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 工作的公告(2015 年第 117 号) ;7 月 31 日晚再发文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 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 告(2015 年第 140 号) ,提出了提高仿 制药审批标准、严惩注册申报造假行为、 退回不符合条件的注册申请等十条措施, 被业内称为“ 最严药品评审令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接连出台的药品审批改革文件, 像多米诺骨牌,影响会逐渐显现。 ”河南 一家仿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透露。目前,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国 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在今年或接近 5000 亿元。 意见提出,将药品分为新药 和仿制药。对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 “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调整为“仿与 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此次政策的调整会令仿制药的 审评审批标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 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创新药的研发以 及销售会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中欧国际 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 南这样评价。 目前,中国有近 5000 家药企, 其中仿制药企业占 90%以上。根据食药 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 批准文号总数高达 18.9 万个,95%以上 为仿制药。 蔡江南指出,仿现有的国家标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是低水平的仿制,而低仿制门槛低会造 成大量重复申报的现象,今后的仿制药 必须为“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 药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 长吴浈对此也表示,中国目前积压的约 2.1 万个药品审评审批申请中,大部分 为仿制药申请,重复率很高, “全国共有 药品批准文号 16.8 万个,而上市销售的 产品只涉及 5 万多个,2/3 的批文在睡 觉;待审申请中,有 8 个品种的申请厂 家在 100 家以上” 。低水平仿制药重复 申请占用了有限的审评资源,而批准的 产品又没有太大市场价值。 对国内大量仿制药企业而言, 意见出台不亚于一场海啸,对仿制 药的质量标准提高,意味着仿制药企的 技术水平、制剂工艺、制药设备及辅料 等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并且增加在一 致性评价或生物等效实验等方向的投入, 这势必会提升高质量仿制药的成本。 前述河南仿制药企业销售人员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示:“部分中小型药企生产同质化严重, 导致竞争激烈,药品销量不理想,利润 低。这样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增加成本内 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是很困难的,按照 行业惯例,一般会挂靠到大药企合 作求发展。 ” 蔡江南则认为, 意见的出台 会让仿制药企业提高工艺水平,适应新 的评审标准,有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 “过去仿制药疗效遭质疑主要是 因为标准制定过低,现在多数企业要达 到仿制药的等效性标准并不是很困难。 一部分药企会被淘汰出局,但数量不大, 因为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的问题。对于 仿制药企业,做好研发、强化工艺才是 最好的出路。 ”他说。 新药概念已变 “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而 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 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这是我国药 企扎堆仿制药的根本原因。 ” 一位不愿 具名的广东某大型药企人士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国内药企研发新药动力弱与旧审 批制度息息相关。据该人士透露,一种 新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常常要 3-4 年,上 市审批也需要同等的时间,从递交临床 申请到拿到上市批件,药企要用六七年 甚至八九年。如果再算上进入 5 年更新 一次的医保目录,那就需要等待更长时 间。 “而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 20 年, 这样算下来,留给创新药赚钱的时间只 有 5 年了,谁还去生产创新药呢?” 当然,时间成本的投入只是原因 之一,创新药研发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一 项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 大约为 26 亿美元。2013 年,全球前十 强药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 17.8%,高达 603.9 亿美元,相比之下, 中国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额 的 1%,约为 3 亿美元。 更重要 的是,此前,中国对于新药的认定标准 比较宽泛,只要未在中国境内上市即可, 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证,改变酸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碱基,甚至仅改变药品剂型都可以被认 定为新药。改革后,只有在中国境内外 均未上市销售的药品才可以认定为新药,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物质基础的原创性 和新颖性,将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 新药。 吴浈表示,虽未在中国上市但已 在国外上市多年,进入中国市场却作为 新药审批的做法并不合理, “新药的概念 要变,变成有真正意义的创新产品”。 有专家对此评价,从国际范围看, 改革后中国对新药的认定标准将处于比 较严格水平, “门槛确实高了,势必会有 不少新药注册申请被挡在门外,也肯定 会加快新药审批的速度” 。 “新药研发是一件长期工作,需 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存在投 资失败的风险,并且中国的医药在流通 领域的消耗远大于在研发上投入的成本, 如何进入市场是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 所以一些企业即使有能力也不愿去研发 新药。 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让仿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药企业、创新药企业扭转自身发展不足 的局面。 ” 蔡江南表示。 但也有专家表示,对于中国正在 发展中的制药产业来说,如果新药认定 的标准过于严格,多少会挫伤一定的积 极性。 实行上市许可人制度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有恒瑞医药、 正大天晴、豪森医药等一批研发能力较 强的制药企业。2015 年中国医药研发产 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名单中,前述三家药 企分列第 1 名、第 4 名和第 7 名。 而根据前述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开 发时间和投入成本,中国新药研发的投 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令企业对新药研发 望而却步。新药研发成本巨大,销售额 却不尽如人意。今年 7 月的一个行业沙 龙上,深圳翰宇药业首席技术官马亚平 透露,中国 1 类新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额最多 4 亿-5 亿元,目前还未出现 10 亿元的重磅药。 针对中国药审速度之慢,王晨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坦言:“国家的药品监管是按照批文号 的,药品想生产就得申请批文号,其他 企业看到了也想生产,就也去报申请。 同一种药批文号有很多,比方很多厂都 生产阿司匹林,这就造成质量不一样。 “同时有些企业认为批文号是一 种无形资产,批文号越多,盈利能力等 各方面能力就越强,甚至说我不生产 了,但我有批文号,我可以把批文号再 转卖给别人 。这种手里的批文号越多 越好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企业不管生产 不生产,都先去申请批文号,而很多药 厂手里批文号不少但并不生产,结果批 文号空着。这也造成了审批部门的积压 严重。 ” 对此,王晨光还表示,因此, 意见提出将建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 度(MAH) ,一种药只有一个上市许可 人,许可人要对这个药的生产负全责, 可以委托任何有资质的、达到技术水平, 能够实现质量控制的工厂进行生产,且 有义务监督被委托生产企业质量达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今年 3 月 4 日,国家食药总局药 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司长王立丰也曾透 露,国家食药总局有意开展上市许可人 制度试点。 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是目前国际 较为通行的药品上市、审批制度,近年 来在中国医药行业呼声高涨。这是一种 持有人与生产企业分离的制度,改革力 度巨大,目前仍在探索试点阶段。 改革的利弊考量 除了明确提出鼓励研发新药,提 高审批速度和审批透明度,指导意见还 指出“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 请注册新药,再转让给企业生产时,只 进行生产企业现场工艺核查和产品检验, 不再重复进行药品技术审评”。这也将 提升新药上市的速度和节约研发成本。 此外, 意见出台的一大受益 者是获得审批“ 绿色通道”、缩短审评审 批时间的抗肿瘤新药,以及相关创新药 企。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表示:“最 近创新药要把肿瘤药改革成 60 天备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制,60 天就批了,对我们确实是个利好 的消息。 ” 也有业内人士对意见的具体 实施表示担忧。首先,对新药概念的重 新定义,将新药由现行的“未曾在中国 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调整为 “未在中国 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也就是说现 阶段所谓的 3.1 类新药不再属于新药领 域,而是仿制药领域。 其次,未来申请注册新药的外企 需承诺其产品在中国上市销售的价格不 高于原产国或周边可比市场价格。通常, “仿制药的价格仅会保持在原研药(新 药)价格的 30%左右。而外企药品定价 受限制,在价格上国内药企的优势将不 再明显”。 此外,早在意见出台前, 2015 年 5 月 27 日,最新的药品、医 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和实施细则 出台: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