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_第1页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_第2页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_第3页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_第4页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发布时间:2010-08-24 来源:大荔县政府信息办公室 阅读次数:1197 次 “十二五”时期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 良好机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赶超进位、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谋划好“十二五”规划基 本思路,对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新起点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 展起点。 从经济发展看,经过“十一五”的持续提升,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 2010 年, 全县生产总值将突破 6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8350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50 亿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预计为 26:20:54。 从城乡建设看,经过“十一五”的大量投入,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城“西 扩北进”加快发展, “一 体两翼”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完 善,大西铁路、罗韦高速公路、国道升等改造等提升区位优势的交通大通道争取和建设顺 利推进,省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 从社会发展看,经过“十一五”的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大荔建设取得 新成就。 “十大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三城联创”起步良好,全民创业推进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 一步提升。预计到 2010 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5445 元、4460 元左右,城镇化率达到 20。 从体制机制看,经过“十一五”的开拓创新,体制环境不断完善,农村改革和企业改 革取得新突破。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工作项目化”机制 初步形成,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 二、发展新环境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的落实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 施, “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进入经济创新发展、城乡创新建设、改革创新推进、民生创新 改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机遇 1、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政策倾斜带来新机遇。我县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 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的推进实施带来新机遇。我县在发挥比较优势、实施 错位发展战略、强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协作、谋划策划重大项目上,更加具有科学性和 针对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3、陕西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带来新机遇。陕西人均 GDP 突破 3000 美元,标志着我省 进入内需型经济发展新时期,市场环境明显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持续较旺,为 我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期。 4、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对于我县培育引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 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契机。 5、县域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带来新机遇。 “十一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增加了 发展后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有利于“十二五”期间创新发展思路、创优发 展环境、创造发展优势。 (二)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竞争压力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县小经济” 的问题比较突出,大项目少、好项目少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 又快发展的压力很大。 2、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带来的财政压力大。由我县经济结构和资源现状决定 的吃饭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加快构建社会和 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课题与财政保障能力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 3、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与沙苑、黄河湿地、洛河沿岸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任务 较重,保持天蓝、水清、空气清新,努力建设环保模范县任务艰巨。 三、发展新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加速 新型工业化为重点,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瓜果富县、商贸活县、城 镇靓县) ,打响瓜果之乡、食品新城、物流之都三大城市品牌,全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努力完成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跃升、由富民向富县的跃升,为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二)主要指标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突破 130 亿元,年均增长 16.5以上。综合经济 实力赶超进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7330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 430 亿元, 年均增长 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超 2 亿元,年均增长 24。 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其中工业增加值到 2015 年达 到 42 亿元,占 GDP32以上。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以上。 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构筑“两区一带”城市空间布局,50 平方公里面积、30 万人口 的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全 县城镇化率达到 45。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1000 元,年均增长 1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00 元,年均增长 15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 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跃上新台阶。2015 年建成全国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环保园林城市。 城市绿化率达到 4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循 环经济模式得到推广,清洁生产基本普及,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空气 清新、富饶美丽的生态县目标基本实现。 四、发展新任务 (一)加快培育特色优势工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做大农副产品深加工。立足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内外并举、大小并 举、建管并举原则,加速培育壮大以食品工业为主,食品工业、棉纺工业和纸业板材三大 产业并存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产业集聚,着力升级产业层次。按照“企业集 聚-产业集聚- 工业基地”的思路,集中精力重点发展以粮油产品、畜禽产品、果蔬产品、 营养保健食品、矿泉水及乳制品五大产业集群为主的食品工业,实现食品工业由传统型逐 步向高技术型转变,打造全省知名、全国有名的食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棉纺服装产业, 引导棉纺产业重点发展高档粗支纱和精梳高支纱,鼓励服装产业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发 展,形成全省棉纺服装聚集区;推动纸业板材向精深加工、高新化发展,建设全省最大、 西部领先的林纸一体化造纸龙头企业,建设无醛型生态板材和纸制包装企业集聚区,打造 陕西纸业板材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60以上,使农副产品深加工成为推动我县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 点。 加速产业园区建设。牢固树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理念,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放在突出 位置。以加快产业聚集为重点,全面提升科技产业园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健全公共服务网络,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集聚和产业集聚, 注重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倾力打造食品工业、机械电子、棉纺工业、纸业板材、精 细化工五大产品系列。加紧实施“3050”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 上重点企业 30 户, 到 2015 年科技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 亿元,建成国家级以 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省级生态型科技型工业园区。加大许庄棉纺产业园建设力度,建 设以棉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的工商业聚集区。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 五大重点产业链深度招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大企业,引导食品加工中小企业 集聚发展。到 2015 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0以上。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生物产业,重点发展以功能糖为主的功能食品、生物类食品 添加剂、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三大产品系列,加快玉米、棉籽、花生等综合利用五大产业链 建设,形成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打造省级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 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新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及大型沼气。到 2015 年, 力争使全县高新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成为推动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引 擎。 扶持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人才服务、融资服务、 创业服务、科技服务和政策服务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引导现有企业深化产学研合 作协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潜力型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培育计划,按销售收入、纳税 额等指标,确定 30 户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支持培育。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扶持 30 户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技改、兼并重组不断做大,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完善企业 家激励、发现、培养机制,催生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 2015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达到 100 户,产值超过 100 亿元。 (二)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打响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 化、产业化”的要求,培育壮大区域支柱产业,重点抓好红枣、西瓜、黄花菜、花生、红 萝卜、中早熟苹果、高石脆瓜、设施瓜果菜等八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规模型高标 准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认证,强化品牌营销,打响“大荔瓜果菜、绿色无 公害” 、 “大荔瓜果甲天下” 、 “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品牌;大力扩张以秦川牛和猪为主的 畜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鼓励政策,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打响“百万生猪十万牛”品牌。到 2015 年 以瓜果为主的特色农畜产品比重占农产品 70以上,绿色农产品面积达到 50 万亩以上, 有机产品规模得到较大提升,建成西安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省重要的食品加工 原料基地。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重点围绕农产品冷藏储 运、加工销售、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和产业,培育和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涉农龙 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大力扶持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实现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实现农民增收。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村镇道路、安全饮水、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社区建设等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粮食、瓜果菜生产等为主的农业机械化项目;探索建立村镇银行、 小额信贷、担保和再担保等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三农”信贷难题;积极推广农 村改水改厕和粪便污水净化沼气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集中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生态环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农 产业和城镇转移, “十二五”期间实现转移农民 5 万人目标。 (三)建设宜商宜居名城,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 的思路,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构筑以城市中心区、大荔科技园区和两区之间工商 业聚集带为骨架的“两区一带”城市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统筹发展, “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 45。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建设宜商宜居中等城市为目标,加快修订大荔县中心城市总 体规划 ,以建设秦东商贸名城为目标,完善商贸产业园发展规划。继续实施西拓北进,实 现由拓城区、拉框架向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转变。借力“三城联创” ,明确功能分区,完 善基础设施,培育城市特色。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截污管网、垃圾资源化处理、城市集中 供暖和天然气、排水系统改造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构建城市生态环网,建 设环城绿化带、洛河公园、商贸广场等生态休闲场所;新建名人雕塑、主题文化广场等一 批城市文化亮点工程,打造城市文化景观。加速商贸产业园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商 贸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0 亿元、生产总值 35 亿元。经过“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把 城市中心区建成 20KM2 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商贸产业聚集区和绿色生态居住区,把大荔 科技产业园建成 20KM2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型科技型工业园区,把两 区之间连接辐射带建成 10KM2 的工商业聚集带。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 50 平方 公里面积、30 万人口的宜商宜居宜业中等城市格局。 全力建设城市骨干路网。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质量建设好沙苑大道、洛滨大 道西延、商贸大道北延至大荔火车站、东环路北延、西四环等道路建设,形成“三纵一环 多横”城市路网。 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以“城乡七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编制实施城乡一体化 发展规划,重点加快列入关中百镇的许庄、韦林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朝邑、官池、 羌白、安仁、韦林等建制镇列入省上投资计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完善道路、供排水、绿 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建制镇综合承载能力。结合各建制镇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发展现状 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新格局。 (四)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重点支持现代物流、特色餐饮、金融保险、 科技信息、商务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八大领域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 展水平,到 2015 年,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 60以上。 打造现代农业服务聚集区。大力扶持荔民模式农资农技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高 起点规划建设集农产品交易、品种推广、仓储、配送、初加工、会展等和酒店、商业、办 公、休闲、娱乐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特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打造黄河金三角最大的农产品 物流基地。加快“大荔车城”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县级汽贸城。规范提升义乌小商品城 建设。到 2015 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产业聚集区。 做靓餐饮打响“吃在大荔”品牌。依托我县丰富的绿色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优势,强 化餐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宾馆酒店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建设 5 家以上三星级酒店、 两家以上四星级酒店。巩固提升我县现存名优食品、菜品、小吃,挖掘创新失传本土名特 食品和小吃,引进吸纳西府及川晋地方名吃,培育名店名厨、名菜、名小吃品牌,加强策 划营销,高品位建设“大荔名吃城” ,打响“吃在大荔”品牌,带动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产 业快速发展。经过 5-10 年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著名的美食之都。 加快开发旅游产业。编制实施大荔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先期加快沙苑景区开 发建设步伐,重点发展沙地足球、沙滩排球等体育综合培训产业集群和沙漠汽车越野、自 行车极限挑战赛等健身竞技运动产业集群。加快盐池洼开发利用,建成东湖生态农业旅游 区。依托镰山百里特色农业带,建设花果山观光农业旅游区。积极实施黄河湿地生态旅游、 朝邑古建人文旅游等项目,逐步培育以大众休闲和个性体验为特色的大荔旅游品牌,使我 县尽快融入秦东大旅游环线。 (五)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构建提升区位优势的大交通。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城市公路环网, 新建高沙、双西、段苏三条县道;配合建设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大荔段,努力促成榆商高速 罗夫-韦庄段、108 国道大荔段升级改造、朝蒲二级公路、大凤高速公路提前开工建设,全 力构建“六纵六横两斜一环”大交通运输大通道。 “十二五”期,新建县道 160 公里,完成 干线公路升等改造 72 公里、新增干线公路 98 公里、高速铁路 56 公里。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西苑抽水灌区 节水改造、朝邑内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 快洛惠渠大荔灌区排水改造、铁镰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苑风沙区综合治理项目。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广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广播电视综合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 ,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 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许庄 110KV 变电站、埝桥 110KV 变电站、沙底 35KV 变 电站、范家 35KV 变电站;改造南乌牛 110KV 输变电、朝邑 35KV 变电站升压为 110KV 输变电工程;实施汉村、安仁、张家 35KV 变电站改造增容工程。完成 2 条 50 公里 110KV 输电线路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搬迁等农村基 础设施;着力抓好职教中心、文体中心及县医院、中医院、县计生服务站迁建等文体卫设 施建设;继续做好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乡镇文化站、卫生院、区域性敬老院、劳动力 培训、公检法司等民生工程建设。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大荔。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段教育标准化建设,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幼儿教育纳 入政府职责。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实现高中办学进县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延伸渭南职教城品牌,把大荔建成规模化中等职业教育基地。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对大荔人遗址、朝邑古建、大荔碗碗腔、面花、丰图义仓等 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开展丰富多 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逐步建 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划建设好敬老院、救助站、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社会 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机构。改善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 高医疗救治和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能力。 积极提升生态环境。大力争取和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建设沿黄防护林带、渭、 洛河防汛生态林带,恢复扩大沙苑刺槐生态防风林带、黄河滩速生林带、道路风貌控制林 带;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黄河湿地保护公园、段家育红水源地资源保护公园、沙苑关中民俗 风情园。挖掘过境三河在提升生态环境中的潜力,适度超前建设渭河沿岸灌溉工程和洛河 沿岸小型水库,保护和恢复沙苑地区原生态自然风貌,提升洛河沿岸生态水平。推广节能 灯、节能电器的使用,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 60以上;加快“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 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环境整治。 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以申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编制实施大荔县“十二 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直接投资、 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多方式、多渠道支持。推广农业三级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 农业示范项目。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完善科技产业园生态工业链条,引进培育低碳 经济项目,着力打造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 工艺,在纸业板材、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上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作物秸秆和畜禽粪 便等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五、发展新举措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的要求,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策划和建设一批对 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精心研究对接国家产业政策, 策划包装大项目,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挤进中省规划和计划。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 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围绕园区产业聚集和中 小企业发展壮大,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法,推行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 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优投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创业氛围,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按时建设、 如期建成,力争“十二五”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 200 亿元。按照产业项目 1 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 5000 万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 3000 万元以上、跨区域项目 5 亿 元以上的标准, “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额 300 亿元。 (二)坚持开放办县,构建开放型经济。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大范围、广深度推进对外合作。积极开展与省内和中东部县情相 似、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县区之间的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建设产业园区或重大项目;积极 推进与省内及中东部发展理念先进、发展模式成熟、经济人才实力雄厚的经济开发区或工 业园区合作共建园区,做好与其理念对接、规划衔接、项目承接,借助其品牌效应引进大 企业、大品牌;积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合作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联 合开发生态农业,联手发展以文体培训、健康健身和生态旅游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