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会议材料)_第1页
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会议材料)_第2页
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会议材料)_第3页
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会议材料)_第4页
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会议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强自主创新 推动二次创业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1992 年 11 月 9 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规划用地面积 5.63 平方公里;1995 年 5 月,在高新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常州 新区,地域面积扩大至 115.88 平方公里;2002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高新 区的基础上成立了常州市新北区,下辖 3 个街道、6 个乡镇,总面积 439.16 平方公里,人口 39.25 万。 高新区自建区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 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267.8 亿元,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8.6 亿元,技工贸总收入 267.6 亿元,财政 收入 25.6 亿元。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 61.6 亿元,同比增长 23.2%,完成全年计 划的 49.43%;财政总收入同口径 完成 16.58 亿元,同比增长 29.48%,完成时 序进度的 53.26%,其中地方一 般预算收入 6.88 亿元,同比增长 17.3%;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 77.27 亿 元,同比增长 23.5%;实际利用外资 1.51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一、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题的“三创” 精神,坚持科 学发展、率先 发展、和谐发展,在解放思想中开辟新路,在开拓创新中负重 奋进, 经济 社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科技创新工作“ 节节高”: 1、高科技企业量、 质并进, 经济效益好。到目前为止,全区拥有省高新 技术企业 122 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双密集企业 5 家,高新 技术产品 217 个。2004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 120.5 亿元,占当年工 业总产值的 45%,撑起了全区经济的近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全区又引 进 各类科技孵化企业 20 家,其中留学生企业 2 家。 2、创新平台初具规模,支撑能力强。 截至 2004 年,区内建成国家火炬 2 计划“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 软件产业基地;建成 拥有 3 个高新技术孵化 基地、9 万平方米孵化面积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大学科技园;拥有 1 个博士后工作站、3 个企业博士后技术开发中心。 3、创新主体实力增强,项目实施好。 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14 家。 自 2001 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15 项,其中 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 72 项, “863”项目 1 项, “863”引导项目 1 项,国家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 2 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27 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 项,国家应 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1 项;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2 项,省 科技攻关项目 14 项。今年上半年,已组织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 23 项, 省科技攻关项目 5 项。 二、整合和配置科技资源,促进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 2001 年武汉会议提出的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 ,在我区得到了积极响 应,我区始终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二次创业” 发展战略的核心来 抓。 1、提升自主研发实力,重点发展支柱产业。 我区企业充分认识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在各级科技部门 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建立了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2 家国家级研发中心、 江苏新科数字化视听设备等 5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常州市天合光能等 7 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 3 家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 20 多家企业研 发机构。 坚持突出重点,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结合高新区原有的产业基 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们确定了产业发展重点: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在电 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传感器、片式压敏电阻、通信用继电器等电子元器 件为主导,无 线通信设备等电子整机为辅助的产业特色。最近我们又在信息 3 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上取得重大进展,引进了月产 2 万片 8 英寸 0.250.18 微米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常州软 件园现有入园软件企业 100 多家,从业人员 25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600 多人,初步形成以嵌入式应用软件、企业管理 ERP 软件开发和基于国 产 CPU 产业化生产 NC 为重点的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智能型挖掘机、装载机、激光准平仪、汽摩配件为代表的光机电 一体化产业是常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和 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在区内的推广应用,使这一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和提 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得到提高,并开发出智能箱式燃气调压站、智能 化输配电设备、工程测量静态动态 GPS 仪器、新型纺织机械等高新技术产 品,使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通过引进江苏省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生化千红制 药有限公司等手性药物、酶类药品生产企业,建立技术硬件支撑平台和技术 服务平台,创建了 4 家省级“三药”类工程技术中心,开发了国家一类新药硫 酸依替米星,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产业化载体,国 家火炬计划“三药” 特色 产业基地已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 认定。目前三大支 柱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近 50%。 坚持源头建设,强化企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合作。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 体和源头,更是自主创新的直接受益者。常州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有限公司 是北大自主知识产权 CPU 的产业化基地,企 业立足常州高新区,打造基于 国产 CPU 的产业龙头 ,形成 产业集聚效应;在全面继承、移植北大微处理器 研发中心在芯片设计、系统架构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以北 大众志863CPU 系统 芯片为核心,由系 统研发、软件开发、应用服务、人才 培训构成的网络计算机产业链。常州柏玛微电子有限公司和常州天合光能 有限公司抓住新型能源市场前景广阔的机遇,开发生产太阳能用的单晶硅 4 和太阳能电池芯片,在区内形成太阳能电池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针对 我市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我们充分发挥省、市政府与 “两院两校”(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北大)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 用,积极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大所、高科技公司开展产学研联合。2004 年 区内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的产学研协议达到 30 多项,目前,高 能环保固体蓄电池、移动式电力油色谱工作站等一批合作项目已在区内实 施转化。 坚持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企业。在加强自主研发和产 学研合作的同时,常州高新区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引进国外 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先后引进了美国德州仪器、美国科勒、美国托利多、 日本冲电气、日本日立、 韩国现代等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生产软件精密 传感器、智能化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 品。同时大力开展国际间技术经济合作。经与日本佐贺、四国地区中小企业 多次洽谈,高新区聘请了两名日本友好人士为区技术经济顾问,在加强双方 联络、互通信息的同时积极筹建“中日中小企 业交流合作平台” ,为两国科技 企业提供实时咨询服务,进一步拓展进区企业的技术交流空间,积极帮助在 孵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通过引进创建和孵化培育,我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 进一步增强。 2004 年全区共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7 项,开发重点新产品 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66 个,申请专利 280 件,授权 210 件;今年上半年已申 请专利 170 件,授权达 115 件。 2、提高创新服务水平,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工作既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又 要注意自身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齐头并进,相互协调, 才能创造科技工作的和谐局面。 5 从形态和内涵上创新拓展,增强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能力。常州高新 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培育科技 企业和企业家为己任,努力营造适应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相继 建立了软件孵化园、医药孵化园等专题孵化园区,探索了为科技项目融资的 新途径,创业 中心已成为常州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人才聚 集区,累计 向相关产业园区输送孵化毕业企业达 80 余家。 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适应企业全方位的需求。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面向全区开展科技计划申报代理、管理认证培训、 科技查新、技 术贸易、科技公共平台建设等。自 2003 年成立以来,共代理申 报部、省、市各类科技 计划 100 项、高新企 业 和软件企业 108 家、高新产品 和软件产品 169 只,为企业提供查新 252 个,为企业提供咨询 3680 人次, 开展 ISO 管理认证企业 34 家。 延伸服务内容,树立人才工作的品牌。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除开展科 技人员档案、 户籍管理外,坚持每周五举办人才招聘活动,还与市人才中心 合作在区内每年举办 23 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吸引数十家科技型企业和几 千名科技人员前来洽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通过开展有效的服务,已成为企 业招聘人才、科技人员实现个人理想的首选。 提高服务的成功率,实现与科技企业的共同发展。常州高新技术风险 投资公司是一家重点面向高新区内科技企业开展风险投资服务的企业,几 年来向企业投资 600 多万元,由于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评估,公司 也从投资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进区不到 1 年, 已为区内企业代理专利申请近百件,依靠高新区不断增加的专利申请量在 竞争激烈的专利服务行业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3、突出专题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按照“集聚开 发、 扩大规模、形成辐射、带动发 展”的工作思路,区内已 6 形成了生物医药园、电子工业园、环保产业园、软件园四大专题园区。四大 专题园区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营造独特的错位发展特色,已发 展成为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生物医药园规划面积 10.2 平方公里,基 础设施投入已超过 7 亿元,园内的江苏省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的手性药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产值达 3.11 亿元,并已在香港上市;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常州生化千红制药有限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艺技 术、国际标 准生产的酶类药品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医 用酶制剂, 2004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8 亿元,出口创汇 467 万美元,税后利 润 3962 万元。生物医药园的启动,掀起了常州江边开发的热潮,并使得岸 线较短的常州沿江被列入全省沿江综合开发规划。 引进特色项目,实现错位发展。电子工业园规划面积 8.92 平方公里,启 动区 3 平方公里的框架已拉开,成为常州市建设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的重要 载体,表现 出强劲的竞争力。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和新型电 子元器件,形成区域特色,引进的项目有纳米科技公司的 8 英寸晶圆代工线、 美国德州仪器(常州)有限公司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填补国内空白的星翰科 技有限公司的片式压敏电阻、高见泽(常州)电子有限公司的通信继电器和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等。 顺应发展潮流,壮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园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启 动区 2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环保 产业园,成 为常州发展环保产业的最大集聚地,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设备、 新型洁净能源产品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EST 电吸式水处理设备”已在生 活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等领域成功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小区热 水集中供应系统”,采用太阳能和高效 电热器加 热,已在广州、杭州等地得 到大规模推广。 7 强调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2002 年建成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 基地常州软件园,主要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企业管理 ERP 和动漫软件,园 内已入驻日本 OKI、北大青 鸟、和佳 软件、北大众志等过百家软件企业,企 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元。通过以日本 OKI 软件公司、和佳软件为龙头, 以中小软件企业为基础,组织企业建立软件企业联盟,走以软件外包为主的 国际化发展道路,增强了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4 年实现软件出口 500800 万美元。2004 年,市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决定自 2004 年起 3 年内,市财政每年拨付 2000 万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常州软件 园的软件企业和项目,高新区每年配套资金不低于 500 万元。2004 年,常州 市又被国家广电部授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已在软件园着手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效应已在专题园区建设中逐步得到体现。4 年来, 四大专题园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115.6 亿元,占高新区销售总量的 40%以 上。 三、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推进区域自主创新 自建区以来,常州高新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 战略,重视培育和完善区 域创新体系,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扶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产业,形成了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十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理顺体制和机制, 合理调配科技资源,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才能促进我区经济社 会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高地,从扶持培育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上,培育创新 主体、吸纳创 新人才、完善创新载体和保证创新资金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营造创新创业的优良软环境。 8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优 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 关于批转常州高新区改进收费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的 意见的通知、 关于切实落实创优发展环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进一 步改善了高新区投资软环境;严格收费公示制度,由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统 一扎口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免征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人 防建设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城市垃圾处理费、职教经费、治安联防费等 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每月 125 日为企业宁静生产(经营)日,除涉嫌 经济犯罪、 职务犯罪、案件调查以及安全监督等专项检查外,在此期间,行 政机关一律不准到企业进行其他各项检查活动。 在继续保持高新区良好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 于进一步加快常州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 发展的若干规定、 常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 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对软件、 “三药” 、科研机构、留学生 企业和科技孵化型企业的鼓励扶持政策,激发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热 情。 2、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针对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和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的。因此,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推进技术创新源头 工程建设。 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 心和研发中心,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智力,进行难题攻关,提高企业 自主研发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 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院省合作(中科院与江苏省的合作)、 “两院两校”合作(中 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与江苏省的合作)工程,充分利用高校、 科研机构的丰富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人才培养基地等举措,使政府职能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 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 性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支 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打造知名品牌,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注重引进 和创新相结合。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建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投融资服 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和培训服务平台在内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 新,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扶持其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 和生物医药等我区重点发展的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领域中自主研发,开 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 高新技术企业。 3、实施创新型人才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引进和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是技术创新的 关键。一方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 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的形式聘请一批技术专家作为企业的参谋和顾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加大科技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科研经费、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方 面向科技人才倾斜;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设立主任奖励基金,对取得创新 成果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使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有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大力吸纳留学人员来我区创 新创业,把最先进的技术带进区内转化;利用区内高校的教学条件为企业开 展人才培训,特别要加强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科技项目研发实施的创 新型领军人才和科技团队的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4、抓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是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聚集高水平创新创业人 10 才,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我们优先扶持 发展符合三大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三大产业为载体的技术创 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按照产业发展定位,立足软件产业基地,建立软件 开发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以日本 OKI 软件公司为龙头,逐步形成国家级 软件研发和出口基地;完善“三药” 科技产业 基地软硬件基础设施,筹建“三 药”研发公共服 务平台,并在沿江地区建立 “三药”科技创业园,大力促进“ 三 药”产业研发 和创新水平;依托 电子园和环保产业园,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 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断优化创业服务中 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学科技园等孵 化器的软硬环境,增强孵化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 服务。 5、拓宽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 充裕的资金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力保障。我们建立了政府引导,带 动全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投融资体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 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区财政每年拨出几千万元的科技三项经 费、技改项 目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基金等, 积 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 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重点新产品试制项目和重点技 改项目。在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的基础上,我们投资成立了高新技术风险 投资公司,建立并实行真正市场化的风险基金运作机制,使风险基金成为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尝试以种子 基金参股、房租入股、民营企业合股等方式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开发活 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积极为科技成果和民 间资本牵线搭桥,吸引各类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6、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1 十几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技术创新,已成为 高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高新区知识产权局,负 责全区专利管理工作,并与市知识产权局建立联动关系,配合国家、省、市 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开展打击专利侵权、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 等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出台了常州高新区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费用资助 的规定,为 区内企业承担全部专利申请费、实质性审查费和发明专利前 5 年年费或年度维持费的一半,鼓励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在企业开 展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利试点工作,创建“省专利试点区” ,按 WTO 的要求逐步净化我区知识创新环境。设立“知 识产权专项” 和专门的奖励基 金,通过专 家评审, 对实 施效益显著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和取得优秀科研成 果的企业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引进了专利代理机构,为企业的专利申 请、咨询、转让等提供及 时的服务。 四、 “十一五”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面 临国际资本向中国的大幅转移、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 角都市圈的迅速崛起、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等重大战略机遇期。 常州高新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力争先,努力实现 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积极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行列。 (一)总体目标 到 2010 年,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达 500 亿元,R&D 占 GDP 比重达 5%, 三大支柱产业、四个专题园区的产值分别占全区的 65%以上和 55%以上, 实现财政收入 12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20 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 收入、实际 利用外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 22%、30%和 40%。努力把常州 高新区建设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高效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新体制运 行的试验区、 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使常州高新区 真正成为常州 21 世纪发展的新希望。 12 (二)发展思路 完善 管 理 体 制 ,优 化 创 新 功 能 ,强 化 服 务 能 力 ,加 快 产 业 升 级 。 1、全力打造一流高新区的核心区。重点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与 动漫、新型 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区,积 极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特色和产业集聚 的形成;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和创建研发机构,支 持各类研发活动,激发企业的研发动力和活力,形成研发活动的密集区;重 点围绕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拓展创业中心的孵化空间,向专题园区渗透, 完善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