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章 绪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青海省委、 省政府做出了把海北州建成环湖现代畜牧业生产和示范基地的重大决策。本文 拟立足海北州基本州情和农牧业发展现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积极探 索、大胆创新,力争在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上做出理论性的总结,以期对 推进该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进程,走出一条符合州情及青海实际的、具有鲜 明特色的、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进入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造传统 农业、走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2、构建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我们创造了 非常好的环境,使农村迈上了新步伐、创造了新路子。我党也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连续出台 了五个 1 号文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 区发展的强农惠农的具体政策措施,逐年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3,对农牧业区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农牧 区改革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关注农村工作,提出 2009 要在农业方 面实现“四大幅度”投入,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最大限度地拓 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 实施和扶持藏区发展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为我们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载于新浪网新闻中心,访问日期:2010 年 12 月 /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 2 (美)刘易斯(Lewis,W,A.) 著,施炜等译 .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访问日期:2010 年 11 月 /jrzg/2008-10/19/content_1125094.htm 营建立了强大的政策机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近年来,青海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切实转 变生产经营方式,全力发展现代生态型农牧业。通过加大农牧业投入,加强农 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态势,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海北州同全省 各地农牧区一样,逐步建立了适合海北州情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牧区经济体 制,农牧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稳定解决了 27 万 人的吃饭问题,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市场竞争日趋 激烈的新形势下,海北州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分户经营导 致产品单一且规模小、标准低、质量差,难以适应市场对农畜产品日益多样化、 标准化、品牌化的需求,特别是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 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几经艰难探索,2008 年,海北州委、州政府对全州农牧业 发展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农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有了准确把 握,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 决策部署。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也是青 海省乃至全国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 3 年来,海北州 根据省委 1 号文件、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思 路,围绕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以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突破口,以集中整 合和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为切入点,在全州 16 个村开展了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 活动,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但从客观上看,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分析研究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寻求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本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2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集约化经营是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集约化经营的农牧业,才能使 土地、草场面积的有限性同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张性得以衔接,从而走上农 业现代化轨道。 农牧业是海北州的基础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不仅是海北州 农牧业向更高层次突破提升的现实要求,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任 务。必须加强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投入,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本选题将针对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 步探索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推进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提供理 论支持。 现实意义 探讨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对于更加有 效地整合生产要素,建立起符合海北州高寒农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提高农畜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过程中,打破以往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将土地、草场、牲畜和设施等生产资料在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整合集中, 进行了优化配置,组织建立新的生产经营实体,通过租赁、委托和股份制经营 等模式,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四统一”经营 1, 建立了新的生产经营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 本选题的研究,将为海北州正确选择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集约化 经营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将为海北州提高农牧业集约化、市场化和 农牧民组织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牧业 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2 国 内 外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理 论 综 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所有制虽然和中国不一样,但是他们这些发展集约化 农业的措施和经验,完全可以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国外政府对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政策 1 严金海.关于加快海北州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0,01. 国外政府对集约经营不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是从多方面采取政策加以引导,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信贷支持政策。美国商品信贷公司就通过提供“无追 索权”贷款,建立农产品“缓冲库存” ,以实物补贴支持休耕计划、农产品结构 调整等来保证农业集约经营。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西方国家的农业发展选择 了农场家庭经营和在此基础上的非资本化的合作道路,农业集约经营的农民合 作社成为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的有效形式。制定法规促进集约协调发展政 策。为了保证农业的集约经营,一些国家在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中依据法律按程 序行使权力。农业集约经营自我保护措施。许多国家农业系统以法律为依据, 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如今同契约关系、风险防范基金、保护价格、生产资料服 务等。 加拿大是典型的集约化农业国家,以大型家庭农场和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相 结合为特色。目前加拿大的农场总数约为 25.4 万个,绝大多数是家庭农场,平 均规模在 300 公顷上下。100 公顷以下的小农场占农场总数的 45,500 公顷 以上的大型农场占总数的 10,但是机械化程度高,其中大功率的农业机械占 很大比重。各种大型和高功率的农机具互相配套,许多田间作业可以一次完成, 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就全国平均来看,目前大致是每个农业劳动力配备有 两台拖拉机,负担 120 公顷耕地。远远高于中国的水平 1。 国外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社会化服务 农业集约经营的开发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国外的农业服务组织机构 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和私营机构 2。其中政府服务组织的影响最 为主动,往往对其余两者有引导作用,而农民合作组织是集约经营服务的主体。 各国服务体系的结构虽然相似,但又各有特色。一般农业服务企业包括国家机 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合作社机构(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供销、加工 和科技服务合作社)和私人企业(包括由工业企业垂直联合组织的农业综合企业 等),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组织体系,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各企业的服务内 容和规模都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合同、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并彼此衔接成 1李长久.加拿大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载于华东农业网,访问日期:2010 年 11 月. / 2张红.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载于农博网,访问日期:2010 年 11 月. /2002/11/22/2002112284624.htm 一个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结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显 得十分灵活。 1.2.2 国内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集约经营迅速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 大主题,推动集约经营的发展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 集约经营向纵深发展,集约经营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把推进集约绎营 作为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点和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 国专家学者关于农业集约经营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对农业集约化经营重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 部分理论工作者认为,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 要求,一部人类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都是由粗放型、掠夺式经营逐步走向 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的发展过程,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总是不断 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只有集约化经营的农业,才能使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同社 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张性得以衔接,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其农业都经历了一个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集约经营可以解决农业 发展的深层矛盾。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人地矛盾、产需矛盾、质量矛盾、环境矛 盾、效益矛盾、产出矛盾等等,解决上述矛盾,最佳选择是搞好农业的集约化 经营。集约经营发展在现阶段的条件已经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目标,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打开了通道,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日益进 步,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这就为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供了契机。 集约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是指在同一经 营对象和范围内投入更多、更集约的资金技术力量,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从 而使农业像工业等其它产业一样建立在稳定可靠的运行基础上。 提高农业集约经营的基本途径的探讨 陈高云等的研究表明: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 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应该从实际出发,由目前 劳动集约为主向适度的劳动集约、适度的资金集约、适用的技术集约有机结合 的方向发展,使劳动力、科学技术、物质技术装备等生产力要素,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1。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予 以加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稳定农业自身基础。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资 源单位产量。搞好物质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大投入力度,改变投 入机制。大力发展成品性精品农业,扩大市场占有量。发展乡镇企业,壮 大集体经济。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实行小康目标。加大农业减险投 入,建立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加强信息服务,减少集约经 营 中 的 损 失 。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和 成 人 教 育 , 提 高 农 民 文 化 素 质 。 农业集约化经营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向晶和唐亚研究表明:由于受到人多地少这一根本性矛盾的制约,集约化经 营将是我国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2。然而,受到资源有限性的限制,片面强调 有形物质投入的集约化经营是不可取的,它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及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可能对局部的、 区域的乃至全球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诸如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造成的水 污染、土壤和农产品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降低、大气污染 等环境问题,需要人们更加审慎地看待集约化农业。宋阳标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 农业集约化之路农业集约化是必然之路。 1.3 研 究 方 法 和 创 新 点 1.3.1 研 究 方 法 本选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报刊、网络资料等方式,积累了国内 外及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相关资料。在对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现状 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本文以集约化经营理论为依据,对海北州农牧业集约 化经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 本论文写作过程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一是采 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青海和海北州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 明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现状及原因;二是调查研究的方法。具体采用到 1陈高云.实行集约化经营 走内涵发展道路J.青海金融,1995,03. 2向晶;唐亚.集约化农业及其环境效应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06. 乡、村及相关部门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相关资料;三是采取了定量与定性分 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阶段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有关结论;四是 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比较方法。寻求解决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中存在问题 的有效途径。 1.3.2 创 新 点 本论文拟从海北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探索农牧业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海 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特点,在创新和设计相应经营管理模式及服务手段、解 决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方面有所创新。 本论文拟从生态保护与集约高效经营相结合的角度取得模式研究,给予我 们一个全新思路,即以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坚持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 并重,力争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化高效农牧业发展的路子 第 2 章 海北州实施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 客观必要性 省十一次党代会把着力转变农牧生产经营方式作为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 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的重点要求,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 1。海北 州是全青海省季节性畜牧业发祥地,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海北建成环湖现代畜 牧业生产和示范基地,力争走在全青海省牧区前列。 2.1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的 内 涵 集约化经营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 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 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包括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基础,是对经营要素的一种重组,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 大的投资回报。从经济视角看,就是为增加经济总量以提高土地或劳动等单位 产出率为目标,依据客观条件和相应规律,将一个生产经营体系内的技术与生 产资料等软硬件进行合理投入和科学配置,以便在系统运作中充分发挥各要素 间协同组合效应的一种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的经营方式 2。 农牧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 “传统农牧业” 、 “粗放农牧业”相对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基本经营理念是通过 将农牧业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关系进行有机整合和合理配置,从 而形成规模集中的农牧业资源、分配合理的生产关系、产出高效的经营能力; 它是一个包括资源整合、规模生产、科学管理、市场营销、一体服务等要素的 有效集约,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深入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1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载于青海新闻网,访问日期:2010 年 12 月. /zt/qhddh/ 2宋育良. 论农业集约化及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与效果. 学术论文, 2010. 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投入,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2 集约化经营是海北州构建生态友好型农牧业的关键举措 生态是农牧业生产最基础的资源。海北州生态环境脆弱,畜草矛盾突出, 超载现象严重,草场退化、沙化、黑土滩化问题比较突出。全州百亩草场超载 牲畜 4.5 个羊单位,超载牲畜总量达到 153.55 万个羊单位,草场退化面积达到 2200 万亩,其中沙化面积达到 450 万亩,并且逐年在扩大,百亩草场产值和承 载牲畜的能力仅为建国初期的 1/2,形成了以扩张数量、牺牲生态求发展的恶 性循环。发展集约化经营,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有利于实 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集约化经营过程中,利用草场耕地集约经 营的有利条件,以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青海湖生态治理、草地综合治理、中 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大以草定畜、舍饲圈养、草地围栏、分隔 围栏、农田林网、水土涵养等建设力度。通过生态建设、集约化试点 “二位一 体”的共同推进,促进海北州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合理,实现农牧业可持 续发展。 2.3 集约化经营是海北州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最佳途径 农牧业是海北州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更是具有 巨大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海北州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特色农 牧业已初具雏形,但是从根本上讲,海北州农牧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经营 方式,广大农牧民整体素质偏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土地、 草场等综合利用率不高,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与现代农牧业的特征要求还有 很大差距。海北州把探索创新生产方式作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着力点。在生 产布局上根据海北州自然条件和不同区域特点,将农牧业生产划分为草原畜牧 业、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舍饲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在高海拔地区注重发展高 原生态畜牧业,在半农半牧区注重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在农区注重发展舍 饲畜牧业和高原冷凉特色种植业,进而使海北州在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上实现 新突破。 2.4 集约化经营是海北州促进农牧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随着海北州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出效 益不断提高。但随之出现的是农牧业资源利用过度、农牧业增收空间变小、农 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力大量富余,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农牧业生产向高 层次、高水平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改革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整合和优化资源 配置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是与“传统农牧业” 、 “粗放农牧 业”相对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基本经营理念,是通过将农牧业生产中的生产资 料、劳动力、劳动关系进行有机整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形成规模集中的农牧业 资源、分配合理的生产关系、产出高效的经营能力。可见,加快推进农牧业集 约化经营,就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 新,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投入,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最 大化,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 2.5 集约化经营是海北州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手段 产业化程度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是制约海北州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 主要原因。海北州现有的 7 户州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农畜产品市场 占有份额非常小,对农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微乎其微。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 规则,决定了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面对强大的市场,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只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2009 年“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有意在海北州收购 5 万只成年羊,但由于海北州畜牧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 畜产品组织难、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原因,最后未能达成协议。只有通过多种形 式联合起来,走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之路,才能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壮大规 模,赢得主动,占领市场。 2.6 集约化经营是海北州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的必要条件 从根本上讲,海北州农牧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广大农牧民 整体素质偏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土地、草场等资源综合利 用率不高,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与现代农牧业的特征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 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组织形式、 经营管理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就是在生产中,更加注重效益的最大化;在经 营上,注重突出规模化和产业化;在装备水平上,注重以实用、高效为要求; 在技术上,注重科技的普及用运为基础;在收益上,注重农牧民收入的稳步提 高;在可持续发展上,注重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这些在探索中取得初步成功 做法和经验,被实践证明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州情发展实际,从而为海 北州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第 3 章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现状 自 2008 年海北州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海北州共确定了 16 个州 级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其中:门源县 5 个,祁连县 5 个,海晏县 3 个, 刚察县 3 个,分布在 9 个乡镇,占全部乡镇的 29%;全州农牧业集约化试点村 共有农户 2847 户,11962 人,其中:参加集约化试点的农户 1283 户,4755 人, 占全州农牧民总数的 2.7%和 2.2%,占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农牧民总数 45.1%和 39.8%。16 个农牧业集约化试点村拥有耕地 21217 亩,其中:集约耕地 15180 亩,占州县属耕底的 2.4%,占集约化村的 71.5%,16 个农牧业集约化试 点村拥有草场 4616514 亩,其中:集约整合草场 278513 亩,占农牧业集约化试 点村草场的 6.0%,整合各类牲畜 73215 头(只) ,其中:整合牛 8768 头,羊 64447 只,整合牲畜占州县属的 2.2%,占农牧业集约化试点村劳动力的 47.7%,2010 年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6245 元,明显高于非集 约化经营试点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海北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 3 年的探 索与实践,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各试点村在发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海北州乃至青海省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改进的方面。 3.1 海 北 州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的 基 本 模 式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各试点村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生产 资料为核心,以土地、草场合理流转为途径,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 标,以法人实体、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为依托,以组建生产经营联合体为形式, 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多种形式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模式基本形成,主 要有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联合经营四大类。 3.1.1 股 份 制 经 营 模 式 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将若干户的草场、耕地以及牲畜、生产设施等集中 起来折价入股,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四统一” 经营,由入股户自主选定经营负责人、监督人,组织劳动力进行集中生产,年 终根据股份比例和经营状况分红。从合作对象来看,可分为三种:一是组织带 动型;二是能人带动型;三是合伙型。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联合体成员之间关 系亲近,存在易于组织、信任程度高、便于协调管理等特点,是发展壮大畜牧 业家族式经济的有效模式,在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初级阶段可鼓励推广。 3.1.2 租 赁 经 营 模 式 主要是对部分生产经营状况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生活水平的农牧户, 通过扶持发展劳务经济、二三产业等方式,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其土地、草 场等生产资料以及转承包的形式租赁给有较强经营能力的农牧户,进行集中规 模经营。这种模式便面临流产的境地,但在当前我州农业收益相对低下的情况 下,仍可在农村大力推广。 3.1.3 委 托 经 营 模 式 对部分农牧户因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但其生活来源 主要依靠农牧业的农牧户,由经营能力强的农牧户帮助进行代牧代耕,实行生 产环节的集中,以当地正常生产经营水平核定生产指标,年终以核定的生产指 标按比例进行分成取酬。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规模优势初步发挥,解放了部分 劳动力,草场的资产性收益可以由养殖大户、少无畜户共同分配受益,但单纯 的牲畜合群和代放形式没有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效应、生态 保护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无太大的推广价值,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3.1.4 联 合 经 营 模 式 这种模式实行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措施,其优势在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 展订单农业,创新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也保护了农民土地的最根本收益, 在没有经济实体带动的情况下也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有效形式。 3.2 海 北 州 农 牧 业 集 约 化 经 营 取 得 的 主 要 成 效 3.2.1 缓解了人地矛盾,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以草 定畜、核减草场超载牲畜、发展舍饲育肥等方式,人地矛盾、畜草矛盾得到进 一步缓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调研的 12 个试点村中,5 个农业村参与集约 化经营的 2329 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7 个牧业村全部把以草定畜、核减牲 畜放在重要位置,其中苏吉湾村在测定亩产草量的基础上,以 4.0 亩/羊单位为 标准,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对需核减的 777 只羊单位计划进行出售或舍饲育 肥,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极大提高, 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3.2.2 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海北州积极推行“一包四定五统一”为主的生产经营机制、 “四配套、五配 套、七配套”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两区一带”的生产布局,培育形成了牛 羊育肥贩运,羔羊、藏系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繁育,油料、藏区青稞生产和 制种,奶牛、绒山羊、生猪养殖以及劳务输出为主的“十大”特色产业,为加 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各试点村积极调整种养结构, 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推出了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协会组织的 以羊毛集中竞拍销售和订单农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模式;实行牲畜种群重 组,组建专群分群移牧,农牧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和 分工,传统的分户经营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向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 转变;坚持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手段,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业市场营销组织, 培育建设了一批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精心打造了一批农畜产品品牌;如察拉村 把发展的目光瞄准再市场拓展上,通过注册“念青夏格尔山”畜产品商标,加 工出售畜产品小包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拉洞村、黄藏寺村集中连片种植油 菜、啤酒大麦和大西洋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订单农业,为农牧业生产 经营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 3.2.3 改善了生产设施条件,增强了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海北州县财政资金支持、整合捆绑项目资金、引导群众自筹等多种投 入方式,试点村共投入资金 580 余万元集中实施了一批草场生态保护、牲畜暖 棚、饲草料储备、人畜饮水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水、电、路、 药浴池、防疫注射栏等基础设施,购置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 剪毛机、粉碎机等农机具 310 余台(套) ,农牧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3.2.4 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生产资料的集中整合,有效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效 益,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强,规模效应、市场效应得到发挥,农牧民收入 渠道趋于多元,收入有效增加。据对海北州 11 个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村初步 测算,试点经营户人均纯收入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牧业村收入增幅 较高,在 8476536.28 元之间,农业村增幅相对较低,在 2371800 元之间。 以边麻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联合体为例,通过发展育肥产业和畜产品集中销售, 8 户试点经营户年人均纯收入达 2.28 万元,增幅达 6536.28 元。察拉村多杰一 家从 07 年开始搞合伙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9 年 4 户合伙人人均纯收入 打 4745.28 元,人均增收 1603.32 元。试点经营户收入明显增加,极大地激发 了农牧民群众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积极性。 3.2.5 激活了农牧业生产要素,提升了整体效益 生产资料实现集中整合,产业优势逐步显现,资本优势得到发挥,生产力 进一步解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有效提高,个体生产劣势向整体生产优化转化,有效解决了分户经营模式下单 家独户不能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而来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牧业 发展格局,整体效益逐步提升。截止 2009 年底,海北州共有 335679 亩草场, 7430 亩耕地,5477.5 亩饲草料基地,54971 头只牲畜实现集中整合,451 只种 公羊实行集中管理,建成 4 个白藏羊,野血牦牛优质畜种选育基地,农牧业的 个体生产劣势向整体生产优势转化。2008 年各试点村共集中竞拍羊毛 28 吨, 竞拍收入达 26.77 万元,比零散销售平均高出 0.6 元/公斤。宁夏村将全村的瘦 弱羔羊集中起来,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草场育肥后,以 175 元/只得价格整体竞 价销售,规模优势初显成效。 3.2.6 培育了主导产业,加速了新型农牧民培养步伐 各试点村依托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在发展壮大 优势产业上做文章,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如苏吉湾村充分 利用饲草料基地丰富优势,再做大做强育肥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上下功夫。 其余牧业村也以种公羊集中管理、以草定畜等措施,吧畜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 在羔羊产业、育肥产业上、产业化思路日益清晰。顺应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 变革,进一批懂科学、善经营、有文化、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脱颖而出,成为 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示范和代表,为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人力 基础。 3.3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典型案例 自集约化经营开展以来,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门源县苏吉滩乡苏吉湾 村、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村、刚察县哈尔盖镇察拉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不论是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生产发展方式的 转变和经营水平的提升,都彰显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小康建设 迅速推进之强劲势头,为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3.3.1 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运作模式及成效 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为纯牧业村,是全州高效畜牧业示范区,也是青海 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改良重点区和新牧区建设试点村。自 2008 年 5 月集约化 经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结合实际,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强畜牧业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务输转力度,采取“四个整合,一个转移”的有效措施, 使畜牧业集约化经营稳步推进。 整合牲畜,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在集约化经营试点中,对 12 户参与集约化经营牧 户的 1263 头(只)牲畜进行整合,按牲畜类别不同计入股份,实行股份制经营。 积极调整畜群结构,根据畜种性能分类族群,组成了改良母羊群、藏系母羊群、 种公羊群、散牛群、母牛群,同时,对 33 只种公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配 种、统一选育、统一销售。每年 9 月初将藏系种公羊投放到母羊群中,进行自 然授配,半细毛种公羊每年 10 月底进行统一人工受精,接羔时间由原来的春季 产羔调整为冬季产羔,所产羔羊成活率高、出栏早、周转快,不仅能增加收入, 而且减轻了草场压力。牲畜的整合和组群,打破了传统的饲养方式,生产经营 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 整合草场,积极推行划区轮牧 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整合草场 11735 亩实行股份制经营。在生产过程 中,按照草场面积、等级、季节合理调整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其中 4375 亩冬春草场以饲放生产母羊为主,7360 亩夏秋草场以饲放羔羊、散牛群为主。 并根据牧草特征、产草量和牲畜群种,实行转季游牧,划区轮牧,促进了草场 的合理利用,缓解畜草矛盾,提高了草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整合基础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永丰村对整合的羊棚、羊圈合理调配,在接羔结束后用于不间断的牲畜育 肥,极大的提高了棚圈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近 3 年来, 共配制上下两用育肥饲喂槽 10 个,修建容积为 48 立方米的青储窖 5 处,购置 中型拖拉机 1 台及配套铧、耙等设备套,通过基础设施的整合,提升了综合生 产能力,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参与集约化经营的积极性。 整合饲草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参与集约化经营牧户的 691 亩饲草料种植基地,由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 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储备。目前,正在积极筹建饲草料 加工厂,依托饲草料资源的优势,在保证现有牲畜饲料贮备的基础上,加工、 销售颗粒饲料,实现饲草料种植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 转移富余劳动力,实现多渠道增收 1 在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力度,通 过加强劳务技能培训,积极协调联系外出务工渠道等方式,促进劳动力转移。 目前,除 3 户经营主体户外,9 户 19 名劳力已彻底从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从事二三产业,这部分群众一方面可获得集约化经营年终红利,一方面在完全 从事二三产业中增加收入。 自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开展集约化经营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 拓宽了牧民增收渠道;二是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三是畜牧业生产效益 明显提高;四是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转变;五是科技养畜能力不断提高。 3.3.2 门源县苏吉滩乡苏吉湾村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运作模式及成效 苏吉湾村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纯牧业村,共有 117 户 481 人,草场 5.27 万 亩、人均 110 亩、畜均 2.8 亩,耕地 4300 亩,存栏牲畜 12779 头只,比理论载 畜量超载 4297 个羊单位、超载率达 29.63%。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整合畜 牧业生产要素,构建了以饲草料种植、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和天然草场保护性 利用为依托的饲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框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胡俊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09,11. 围绕发展草产业,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严格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科学核定草场载畜量,将超载牲畜从天然 草场转移出来,使试点村天然草场总体上实现了草畜平衡。其次,强化天然草 场综合治理。完成鼠害灭治 4.9 万亩、毒杂草防治 1.5 万亩、退化草场人工补 播 1500 亩,年内 4.9 万亩冬春草场可实现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第三,大力发 展草产业。按照“增草增畜增收”的思路,2009 年底饲草料种植面积由原 来的 1470 亩扩大到 3030 亩,修建青贮、微贮两用窖和多汁饲料储藏窖 19 处, 签订多汁饲料种植订单 20 亩。第四,积极发展舍饲畜牧业。鼓励群众引进牲畜 优良品种发展舍饲畜牧业,共培育舍饲半舍饲育肥养殖户 19 户,其中规模达到 100 头只以上的 5 户,50100 头只得 8 户。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合理配置农牧业生产要素 一是成立联户经营小组。小组内部初步建立了牲畜折价入股,草场、土地 计价流转,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以股分红,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框架。二是统筹劳力合理分工。将 216 名劳 力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其中从事草场放牧的 93 人,舍饲养殖和育肥的 29 人, 土地种植的 32 人,从农牧业生产中脱离从事其他行业的 62 人。三是建立利益 分配机制。采取股份分红与劳力工资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了放牧员、舍饲养殖 人员、土地经营者等的用工报酬,年终扣除生产成本和提取 10%的发展基金后 按所持股份比例一次性分红。 培育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经营服务能力 引导试点村建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和综合服务队,为 群众提供畜种改良、畜疫防治、机械剪毛、牧草青贮、秸秆微贮、机械耕作、 产品营销、饲料加工、劳务等有偿服务。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畜牧业支撑能力 一是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按照逐步淘汰土种畜和非生产畜、专营母畜 群、统一经营种畜群、发展羔羊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引进青海洗毛种公羊 70 只, 组建了细毛、半细毛羊为主的母羊群 19 群。同时引进西门塔尔等牛 100 余头, 培育养殖户 12 户。二是加大新技术试验推广力度。进行了妊娠后期母羊补饲、 哺乳期母羊补饲、羔羊代乳料和羔羊育肥等饲喂试验。三是加强农牧民培训和 转移。 苏吉湾村通过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的合理分工流动,形 成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实现了草畜 平衡,改变了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了质量和效益,牧民再股份分红的基础上 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3.3.3 祁连县野牛沟乡边麻村集约化经营运作模式及成效 野牛沟乡边麻村属纯牧业村,全村共有牧户 244 户、1165 人;草场 203.4 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 115.17 万亩。其主要运作模式: 对草场进行整合 野牛沟乡边麻村将 8 户牧户按草场分布状况划分了羔羊育肥草场 2700 亩, 母羊草场 4565 亩,羯羊育肥草场 1150 亩,乳牛草场 1197 亩,后备母羊草场 2100 亩,综合牛群草场 3000 亩。 牲畜分类组合 将 8 户牧民的牲畜划分成母羊群 1310 只,羔羊育肥群 800 只,后备羊育肥 群 626 只,乳牛群 200 头,其它综合牛群 104 头。 对牧户额定草场基础设施进行整合 对 8 户牧户额定草场基础设施进行了整合,草场围栏依据草场等级、类型 进行了规划,匹配放羊牲畜,逐步形成划区轮牧框架,羊暖棚按畜群类别和构 成分别安置畜群。 实行定岗定员,转移剩余劳动力 对 8 户牧户劳动力实行定岗定员,剩余劳动力转移试点区,转移人口 31 人, 其中劳动力 18 人,岗位安置 8 人。岗位安置后剩余劳动力 10 人已实现转移, 主要经营加油站、采煤、货运信息、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 边麻村通过集约化经营,首先,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突破:一是对 3040 头 (只)牲畜进行了优化组合;二是对 26580 亩的草场进行了按草配畜;三是对 11067 亩围栏、1440 平方米暖棚进行了整合,按畜配置,基本实现了划区轮牧 的框架;四是对试点区 18 名劳动力进行了岗位安置。其次,在经营方式上实现 了突破。一是成立了试点区董事会;二是对 8 户牧户的资产、牲畜进行了评估。 第三在经营效益上实现了突破。一是试点区人均收入明显增加。二是试点区草 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3.4 刚察县哈尔盖镇察拉村集约化经营运作模式及成效 察拉村是一个纯牧业村,辖 2 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土地面积 30.21 万亩, 可利用草场面积 26.87 万亩。自 2008 年起,察拉村 40 户 138 人参加了集约化 经营试点活动,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40 户牧民编为 11 个经营小组,其中 劳力 79 人,共整合草场 27230 亩,整合羊 6533 只,牛 1111 头,牲畜合计 7644 头只。 坚持优化组合,科学整合生产资料 哈尔盖镇察拉村按照草场的质量等级,对试点户的草场进行了合理整合, 按照整合草场的地理位置、草场分布状况、质量等级等划分出来了羔羊育肥草 场、母羊草场、后备母畜草场、种公羊草场、综合草场。通过以上草场的划区 轮牧,逐渐将原粗放型经营模式向现代畜牧业迈进,为科学养畜、循环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推进集约经营,着力打造产业优势 在集约化经营中,哈尔盖镇察拉村按照种公羊科学配种比例的基础上,从 各地引进优质、本地选留种公羊 166 只,进行集中管理,其优点体现为:通过 统一配种,达到同样产羔的目的,有利于羔羊的成活,使羔羊达到统一品质、 统一体质,形成优势和品牌。 重视劳务输转,实现多渠道增收 通过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劳动力的专业化分工,从中解放了剩余劳动力, 一批农牧民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全村共解放劳动力 55 人,从事其他产业, 实现了增收渠道的多元化。 通过集约化经营,使察拉村群众收入取得了显著成效:羊收入 1375489 元, 牛收入 370335 元。各项支出合计 1167658 元。共计利润 578166 元,按 60%分 红,实现红利 346900 元。加上草场等收入 808600 元,共收益 1155500 元,人 均纯收入达 5693.7 元。并且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通过畜产品集中拍卖活动, 出售羊毛 20 吨,共增收 3.45 万元。集中拍卖育肥羊 4700 只,增收 9.4 万元。 通过畜产品深加工,包装羔羊肉 250 箱,共增收 2 万元。对育肥羊屠宰加工进 行分类包装,共包装 250 箱,共增收 1.5 万元。加工方便糌粑 550 盒,共增收 2.2 万元,以上几项共增收 21.15 万元。2009 年实现增收 35.3 万元,人均增收 746.3,增长 14.21%1。 1文平. 刚察县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现状调查及体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06. 第 4 章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积累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初步显现试点效应, 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为了使海北州农牧业能够健 康发展,必须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 4.1 存在的问题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实践。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存在很 多问题。 4.1.1 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农牧业生产方式分散 1982 年全州农牧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以承包到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巩 固和加强,为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随着农牧业发展,生 产方式“小、散、全”的弊端已在逐步呈现。2008 年全州农牧业经济总收入中, 家庭经营收入占 99.5%,集体性收入只占 0.5%。而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形成年 产值 5 万元以上规模的经营户的比重只占 2.1%,形成年产值 2 万元以上规模的 经营户的比重只占 4.6%。同时在生产方式上,专业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农牧户 种养项目兼营,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畜产品还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基 地化生产的格局。产业化发育不足,农牧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程度不高,协会、 经纪人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海北州现有的州级农牧业龙头企业, 在加工销售的农畜产品市场中尚占有的份额非常小,对农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也微乎其微。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则,决定了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面 对强大的市场,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只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 农牧业管理方式粗放 海北州农牧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1,广大农牧民整体素质偏低, 生产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高中生物试题竞赛模拟(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仪陇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浙江音乐学院《锅炉原理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汽车理论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工程光学设计(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七台河市重点中学2025年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题卷含解析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区2025年初三下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湖南医药学院《中医诊断学技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磁粉探伤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婚姻保证忠诚协议书
- 新2024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有效工作时间管理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劳动合同法员工培训课件
- 2025年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标准版)
- 智慧城市中的公民参与-全面剖析
- 麻醉科急救处理职责
-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承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