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农资市场创优发展环境_第1页
净化农资市场创优发展环境_第2页
净化农资市场创优发展环境_第3页
净化农资市场创优发展环境_第4页
净化农资市场创优发展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 (总第 154 期) 2004 年 8 月 3 日 净化农资市场 创优发展环境 为了有效探索行风评议工作和农资打假工作的新机制、 新途径,在形式上、手段上和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进行 风评议工作和农资打假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长 治市农业局组织农业执法人员于 7 月 2024 日在全市范 围内进行了一次农资打假交叉大检查。重点检查以高剧毒、 过期、失效、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复混肥、微肥;复播作物、 蔬菜种子等农资和农资批发商代理商及当地经营量大,影响 面广的农资经营户。共抽查了十三个县(市、区)的 62 家农资 经营门市部,4 个经营单位仓库,600 余种农药,50 余种肥料, 2 40 余种种子。下达各类执法文书 23 份,没收假劣农药 67 袋 (瓶)不合格蔬菜种子 11 袋。这次检查整顿和规范了我市农 资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了制假售假行为,保护了广大农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紧扣农时,集中开展整治行动。一是在 24 月春耕 备耕和 78 月复耕期间,组织开展“打假 护农保春耕复耕” 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 整合各路兵力,集 中力量,统一行动,重拳出击,全面开展了 对农资生产、经营 和使用等各环节的检查整治工作,重点是对 群众投诉多、社 会反映强烈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市 场进 行认真查处。二是根据农时和各类农资产品市 场供求特点,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种子、肥料、农药 等各类农资产品专 项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在组织开展专项 整治行动的同 时,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坚持日常执法,加 强经常性管理, 使我市农资打假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二)整顿市场,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一是规范农资经营 主体,严格审查经营资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规范农资经营单位、经营人员的资 格审查工作,重点检查缺乏有效管理的各种农资挂靠、承包、 代理、分销单位和个人,凡不具备经营资格的经营单位和从 业人员不得从事农资经营。二是整顿和清理农资经营渠道, 3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市场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 力度,深入开展执法大检查,把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及 农资打假工作纳入农业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管理范围。重点 查处无证或证照不全、产品质量不合格、标签不符合规定以 及来路不明的产品,依法查处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农 业投入品和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以及假冒、侵权等违法违 规行为。配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对“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 理收缴和查处工作。三是加快建立农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 积极推行质量和服务承诺制度。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帮助 农资经营单位积极推行进货查验登记、出货记录存档和信息 反馈等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农资“三包”服务规定,积极推 行农资产品质量信誉卡、质量保证责任书,实行经营产品质 量承诺,通过积极引导,加强监管,实现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三)严把关口,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依据职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采取有效措 施,从源头把好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关,凡不符合“市场 准入”条件的农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农资市场。严格农资 产品登记审批程序和条件。认真做好登记管理、生产审批、 品种审定和技术标准备案等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 4 登记审批有效期内农资产品的审核、查验和验证工作,严禁 未经或未通过登记审批的产品进入市场。积极引导农资产品 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品种,发展高效、低 毒、低残留品种。 (四)加强监管,保障农资质量安全。各地树立和强化农 资监管意识,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把依法监管作为农资 打假和整顿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治本措施,建立长效机 制,全面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环节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做到了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根据抽检结果,对不合格产品 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并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将 抽检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各级农业部门在农资市场检查中, 发现有产品质量问题的,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及时追溯 造假售假源头,端掉造假售假窝点。 (五)增强意识,确保农资安全使用。一是严格实行农资 产品禁用、限用制度。发布了一批禁用和在蔬菜、果树、中草 药材上不得使用、限用的农药品种清单,加大对农资生产者、 经营者、消费者的宣传,特别是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对广大 农民群众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执行;二 是切实做好优质农资产品的推荐工作。及时推荐适宜本地农 业生产的农资产品,确保使用的农资产品品种合理和方法科 学。三是强化农资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把指导农民群众科学、 5 合理、规范使用农资产品,作为当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工作的切入点。全面普及农资安全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群 众科学用药、用肥水平和识假防假能力。 尽管我市行风评议工作和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 的成果。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系统的工作作 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农资打假和质量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监管 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硬,服务手段相对滞后等许多不容忽 视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行评工作入手,采取切 实有力的措施进行认真整改。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农资打 假工作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是一项长期、艰巨 的工作任务。各地尤其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 变职能,将农资打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 实施方案,明确全年打假工作的重点和保障措施,有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能,充分 发挥作为各级农资打假牵头单位的作用,组织协调好打假工 作,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和 供销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 成合力,全面推进我市农资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 6 (二)健全机构,充实队伍,提高素质,规范执法。各级农 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工作的办事机 构,充实农业执法力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 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建立一支既懂法、又有专业知识、 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严格 规范农资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 法、规范执法和执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严格执 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资打假工作责 任考核制度。要进一步清理农资生产经营与执法监督不分的 问题,彻底改变那些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监督 管理体制。对本地产品和外地产品要一视同仁,对本系统和 外系统要同等对待。严厉打击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绝不允 许哪个部门或个人成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谋求部门利益 和制假售假的“保护伞” 。 (三)完善机制,增加投入,扩大宣传,增进交流。一要积 极探索农资打假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加快建立假冒伪劣 农资产品举报和投诉机制,大案要案查处、督办及跟踪追查 机制,跨区域、跨部门打假联动机制,公安司法部门提前介 入机制,信息交流交换与发布制度,农资质量监管、质量承 诺和可追溯制度,执法监督管理公示制度等;二要加大对农 资打假工作的投入。要在经费安排上重点支持农资打假工作, 7 全面加强市、县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装备和手段, 同时加快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推进我市农业行 政执法跨越式发展。三要进一步加强农资打假宣传工作。充 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通过各类宣传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