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5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5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5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5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颜彩云 5、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 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 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 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 一生” ,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 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 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 “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 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 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 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 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导入语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恶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们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去的地方。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如梦, 2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本 诗 作 于 太 平 洋 旅 次 。 一 张 纸 是 至 轻 之 物 , 而 首 句 却 以“ 从不 肯 妄 弃 一张 纸 ” 这 一 认 识 的 反 差 来引 起 悬 念 。 为 什 么 呢 ?原 来 是 用 他 来叠 成 纸 船 。 船 是 能 在 海 上 航 行 的 ,纸船 当 然 是 不 行 的 , 风 一 吹 就 卷 走 了 ,浪 一 打 就 湿 了 。 而 诗 人 却 “ 不 灰 心 的 每 天 的 叠 着 ” ,希 望 能 有 一只 去 到 诗 人 所 思 念 的 地 方。 明 明 是 不 可 能 的 事 ,仍 然 要 执 著 地去 做 , 这 是 感 情 的 执 著 , 爱 的 执 著 。 诗 人 希 望 有 一 只 纸 船 能 进 入 母 亲 的 梦境 , 不 写 女儿 时 时 刻 刻 、 在 每 一 件 小事 都 惦 记 着 母 亲 , 更 形象 地 写 出 “ 至爱 ” 的 感 情 。 而 且 , 梦 中 的 小 白 船 ,也 是 一 个 很 美 好 的 形 象 。 人人都有母亲,对我们做儿女的来说,母亲是永远值得赞美的。1944 年暮 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母亲86 高龄的钟太夫人逝世了。朱德得 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用血泪写了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介绍 朱德,字玉阶,1886 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 塾,20 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 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 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 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 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 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 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 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 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 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 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5 年, 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 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 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 共产党的工作。1927 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 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 人进入粤北、湘南,于 1928 年 4 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 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 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3 此后几十年间, “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 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 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 1947 年攻克石 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 年授十大 元帅时为第一名。1959 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 人说成年老糊涂。 “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 年又 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 年 7 月,朱德以 90 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 , 并说, “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三、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 (2)祖籍() (3)妯娌() (4)勉强 () (5)迁徙() (6)慰勉() (7)溺死 () (8)衙门() (9)私塾() (10)调料() (11)血溅() (12)瞒着()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 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四、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 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 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 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 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 17 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 4 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抒发 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 2 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 15 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 16、17 段)写作者 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4、研习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 “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 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 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 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 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 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28 段);一是母亲对压迫 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 段)。第 14、15 段, 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这一部分一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 这些关键性语句找出来。 明确;此类语句有“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 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却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 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待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这些语句从一个侧 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把它们呢联系起来看,就形成了母亲的完整形 象。 (3)课文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请简单加以分析。 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 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 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 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 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 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4)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5 明确: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 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 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 、 “整日 劳碌着”的人 母亲勤劳俭朴、任劳 任怨、宽厚仁慈。 18851990 年 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 亲“没有灰心” ,对劳苦农民 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 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 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 望 1908 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 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 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 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 年 86 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5)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 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痛定之后,母亲一 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地映现 在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作者从第 2 自然段起,到第 12 自然段止,就按照年 代先后顺序写,这是顺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 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6).请学生朗读第 13 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 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直到晚年(1944 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 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 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 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 .(7)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 14、15 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 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 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三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 6 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 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 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 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 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这两节内容深刻含义的理解 明确:作者用了两个段落,两次强调“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给 了作者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作者懂得了做人,走上了革 命道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锤炼了革命意志。这些精神财富是他几 十年革命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者深情地写道“这使我在三十 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在这条 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 可宝贵的财产。”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和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分不开的, 作者对母亲的赞颂,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激;对母亲的感激,就是对劳动 人民的赞颂。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提问:作为全文的结尾,第 16 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 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党中央的挽联是: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上联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 “大孝为国”之赞,正是朱德同志文中所言,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吾党之光” ,是 党中央对种太夫人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 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诸同志的挽联是: 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饮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五、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精心的选材,巧妙的布局。 作者深爱他的母亲。对她的一生,值得回忆记叙的事情是很多的。本文主 要精选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叙写母亲 的一生。文章选材精当,布局巧妙,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开头,先概括 7 出母亲一生的特点“勤劳” ,总领全文,以下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回忆记叙。 中间,集中、具体记叙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写母亲,多是一些日常 生活琐事,例如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