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495 700 学 号 0915013033 武汉武汉武汉武汉 纺织大学纺织大学纺织大学纺织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硕 士 学 位 论硕 士 学 位 论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文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 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 : 臧青臧青臧青臧青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 : 古怡古怡古怡古怡 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学科门类 : : 文学文学文学文学 专专专 专 业业业 业: : : 设计艺设计艺设计艺设计艺 术学术学术学术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 : 服装品牌运作与消费者研究服装品牌运作与消费者研究服装品牌运作与消费者研究服装品牌运作与消费者研究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 :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零一二年三月二零一二年三月二零一二年三月 ian s of on y 012 论文题目 :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 学科专业 :设计艺术学 硕士生 :臧青 指导老师 :古怡 摘要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 ,服装品牌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开始出现转移 。品牌服装产品购买的重心逐渐由产品本身转向品牌形象的整体感知 。服装品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带来的感性价值的体验和满足 。因此针对如何提升服装品牌的感性价值和将品牌感性价值进行有效传达的相关问题研究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本次研究以感性工学研究方法为基础 ,通过西安地区女性品牌服装消费者的 品牌感性价值需求进行调研 ,将消费者模糊的感性需求意象转化为可供参考的量化数据 。分别采用访谈法 、卡片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和 成份因子分析法 ,提取出服装品牌感性价值需求因子 。再通过 类分析法 ,将本次研究的 264 位西安地区女性品牌服装消费者分为了三种类型 ,并对每种类型进行因子描述 。最后结合女装品牌感性价值意向空间结构 、8 个感性价值需求因子和西安地区女装品牌服装消费类型 ,对西安地区女性消费者的服装品牌感性价值进行建模 ,以此构建出比较完整且符合西安地区女性品牌服装消费者感性价值需求取向的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 ,为设计师设计出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 ,增加消费者品牌满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为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调整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另外 ,通过区域性研究为本地区的服装品牌产业集群化提供一种特征性的依据 。 关键词 : 服装品牌 ;感性价值 ;感性工学 ;女性消费者 ;模型研究 研究类型 : 理论研究 Xian s of on i of to of to of to of of of to to of as ian to of on of to to 64 in a Xian of To ian of on s iin to a ian to of a In a 录 I 目 录 1 绪论 . 1 究背景 . 1 装品牌感性价值的重要性 . 1 性工学在感性价值研究中的意义 . 1 性工学研究与应用 . 2 业院校研究情况 . 2 关科研机构研究情况 . 3 业研发小组研究情况 . 3 性工学研究类型 . 3 次分类法 . 3 性工学系统 . 3 性工学模型 . 4 性工学在服装领域的应用现状 . 4 性工学研究方法在服装领域的研究应用 . 4 性工学原理对于服装产品设计的指导 . 4 装产品感性设计 . 5 费者对服装感性价值的认知 . 5 究的目的与意义 . 5 服装品牌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依据 . 5 服装品牌有效的运作推广提供信息参考 . 6 地区服装品牌产业集群化提供特征性的依据 . 6 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 7 装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 . 7 装品牌产品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 7 装品牌卖场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 13 装品牌传播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 16 装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建立 . 17 装品牌感性价值意向空间 . 18 性词语的收集和分组 . 18 性词语的验证和界定 . 20 装品牌感性价值意向空间建立 . 21 目录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评价调研方案的制定 . 23 研方法 . 23 价指标确定 . 23 意量尺确定 . 23 研对象 . 23 4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 调研结果分析 . 24 研数据整理与分类 . 24 研数据统计分析 . 24 计分析软件 . 24 析方法 . 24 装品牌感性价值因子提取 . 25 5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建立与应用 . 33 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建立 . 33 装品牌感性价值评价验证 . 33 装品牌样本选择 . 33 价对象选择 . 34 价结果分析 . 34 6 结论 . 36 究的结果 . 36 立女装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 . 36 立女装品牌感性价值意向空间 . 36 安地区女性品牌服装消费者感性价值需求因子 . 36 安地区女性品牌服装消费类型 . 36 安地区女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 . 36 究的不足与局限 . 37 望 . 37 致 谢 . 38 参考文献 . 39 附 录 . 42 1 绪论 1 1 绪论 究背景 装品牌感性价值 的重要性 什么是优质的服装产品 ,什么是可以打动消费者的服装品牌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在过去几十年中服装制造业和服装品牌消费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十年前,我国的服装产业以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的方式带动了服装制造业的发展 ,服装产品强调 功能性与实用性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感性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增长 ,消费行为中感性因素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上升到社会心理层面来讲 ,有着深刻理性传统和强烈团体精神的中国社会 ,已经开始转向感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感性价值需求越发强烈 ,感性价值在购买行为中的受重视程度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这里 ,服装品牌的感性价值 ,指的是优质的服装品牌产品 、服装品牌形象 、服装品牌营销策划活动所传达出的一种能够引发顾客感动和情感共鸣的带有经济价值的信息 。感性价值的传达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 ,定义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感性价值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确实不可忽略的 。如果能够很好的实现感性价值的提升 ,会带给消费者 非常具有满足感的消费 体验 。作为回报 ,品牌公司便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钟爱 。因此优质的服装 品牌 不仅仅要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和 实用性的要求,更要注重消费者在感性价值方面的需求 ,通过对服装品牌 感性价值的开发和提升唤起消费者的 内心 感动和 情感 共鸣 ,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实力的效果 。 从服装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 ,在服装品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品牌战争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型的市场形势下 ,企业为品牌战 所投入和消耗的成本将 会越来越高 。一方面 ,品牌企业费尽心机的想要向消费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增加收益,稳固品牌 ;而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消费层次逐步提高 ,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元化 ,在接受信息时也有不同的兴趣和喜好 。这就造成了信息发布方和信息接收方信息传导的误差,企业希望传达的信息没有被消费者接收到 ,白白浪费了资金和精力 ,消费者也因为自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为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而抱怨 。因此 ,考虑到服装品牌企业的发展和良性增长 ,品牌不能不去面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转变的问题 ,将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服装品牌感性价值的开发 上来 。 性工学在感性价值研究中的 意义 感性相对于理性 ,指的是 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 ,知觉和表象等直观的认识 。认识论中也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一组概念 ,其中感性认识指的是对事物现象1 绪论 2 的认识 ,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依附于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 ,用于服装产品中则是指消费者产生的心理感受 。感性认知的能力是人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具有一定复杂性 。关于感性认识的研究 ,融合了生理学 、心理学 、美学 、社会学 、人机工程学等多种学科 ,而感性工学则正是界于工学 、设计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 科,是一种能够将消费者对产品所产生的感觉意象进行合理转化的有效工具 。利用这个工具 ,可以 更加确切的了解消费者 的感觉 ,有效挖掘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与事物理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将人们模糊 的感性需求意象转化为可供参考的 具象的 设计要素 ,最终实现将消费者通过语言系统进行 表达的 描述性 抽象感觉 进行量化 ,转换为 具象的 实际产品和服务 属性 ,以满足消费者潜藏 在内心当中而 无法清楚表达的需求 。 服装品牌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各种品牌营销活动同样需要把握消费者对感性价值的评价 ,使其各方面要素与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尽可能的吻合 。然而一直以来 有一种观点 认为根据服装设计师或服装品牌营销策划人员感性而做的服装产品设计或服装品牌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是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来加以 考量 和论证的 ,因此长期以来 ,感性研究与工程学研究 被认为是油不溶于水的关系 ,即服装产品设计和服装品牌市场营销创意都是凭借个人意志与思考想象而达成 ,是难以被量化的 ,这也给服装产品设计评价及服装品牌市场定位准确度评定带来了困难 。而感性工学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在此处 ,正是基于这种不可调和的论点而提出的 ,将感性成份分解为多种聚类要素 ,用具有通用意义的词汇进行共性评价和量化分析 ,使服装品牌发展向着更为科学 化和合 理化的方向进行 。 性工学研究 与应用 最先提出感性工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 ,由于多年来积累的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 ,极大的扩展和完善了感性工学的研究应用领域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感性工学学科体系 ,其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美国 、韩国等国家在产品开发中对感性工学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尤其在电子产品制造业 、汽车工业和纺织服装产业方面 ,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学科系统 。从世界范围来看 ,从事感性工学研究的相关机构主要有三类 ,分别为专业院校 、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小组 。 业院校研究情况 (1) 信州大 学在 1991 年由白石教授建议建立的 “感性工学科 ”,在 1995 年的时候便确立了感性工学研究教育科室 ,从科室构成可以看出 ,感性工学学科汇聚了工程学 、理工学 、医学 、文学 、艺术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学者 ,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 。 (2)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清水义雄主编的 感性工学 招待 感性 暮考 , 则是系统性较强的感性工学书籍之一 ,全书包括十三章内容 ,系统阐述了 托马斯 感觉和知觉导论 M科学出版社 ,1 绪论 3 从感性与感性工学的含义到感性工学在各领域的研究侧重 。 (3) 除日本以外的其它国家相关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感性工学研究的研究小组和实验室,进行系统 且专业的感性工学研究 。比较著名的有日内瓦大学设立的情感研究实验室 、比利时自由大学的情感机器人研究工作组 、伯明翰大学开设的情感认知实验室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工效学研究工作室 。 (4) 我国的感性工学专业开设早期先从台湾开始 ,如台湾成功大学 、云林科技大学 、台北科技大学 、台湾交通大学都已经设立了长期的实验性设计研究工作室 。其中台湾成功大学进行的消费者感性评价研究便是将各感性特征因素与理性特征因素进行关联性研究的专业研究 ;台北科技大学则以 案例进行消费者产品色彩感性认知研究 。 (5) 感性工学研究在我国大 陆地区开展较早是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 ,但也仅仅作为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进行开设 ,主要用以训练开发学生的感性设计思维 ,而真正的系统研究则较为薄弱 。 关科研机构研究情况 除了院校感性工学学科以外 ,另一个进行感性工学研究较为集中的便是专业的感性工学科研机构 ,例如日本筑波大学在 1993 年由原田召教授组织的日本感性工学协会 。协会由日本国内的高校 、研究所和企业公司等各方人员组成 ,每年都会组织专业的年度讨论会议 ,议题涵盖感性心理分析 、感性商务 、感性商品开发 、感性交互设计等多方面的感性工学议题 。 业研发小组研究情况 企业研发小组也是感性工学研究的重要机构组成 。如日本的索尼 、松下 、佳能 、三菱等公司都开设有专门的感性工学研发组或感性工学研究室 ;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 ,宝洁公司也将感性工学运用于产品开发设计中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感性工学方法测评消费者与产品接触式所产生的感性认识 ,以及后期产生的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 性工学研究类型 次分类法 层次分类法根据产品感性层次进行分类 ,通过建立产品的感性层次结构规划设计 细节。分析过程从需求角度入手 ,分解必须做到的项目 ,形成从产品概念逐层拆分的模式 ,最终分解出设计细节要点 。 性工学系统 感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构建而成 ,是由顺向系统和逆1 绪论 4 向系统两部分共同组成的可逆系统 。在此系统中既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感性需求意向来确定产品的设计细节 ,亦可从设计师角度协助分析对应需求的设计元素要点 ,是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 性工学模型 感性工学模型是一种采用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 ,通过程序演绎 ,将抽象的感性数据进行量化后 ,转换成为可以直接利用的量化信息 。 性工学在服装领域的应用现状 基于文献阅读与整理 ,笔者 梳理出 关于感性工学在服装领域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 。 性工学研究方法在服装领域的研究应用 通过感性工学研究方法将感性信息进行量化 ,用以服装感性信息的评估 。例如感性工学支援系统的应用 ,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方法 ,建立相关感性词语数据库 、感性意向数据库 、感性色彩数据库等数据库 ,再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备用 ,在需要进 行感性信息评价的时候 ,调取数据库量化信息以获得对应评价 。 (1) 日本学者小箖茂雄与内滕樟江所做的女性套装感觉信息转换评价研究 ,通过使用量表记录并转化一系列的感觉信息因子 ,对 54 名大学生进行女套装视觉感受评估 ,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得到女套装感觉信息的相关量化指标 。 (2) 国内基于此方向的研究也有中山大学所做的利用量表进行感性信息转化 ,达到对不同尺寸下不同弹力的紧身长裤的主观感觉压力的感性评价 ,进而分析并讨论出不同弹力、尺寸的紧身长裤带给穿着的不同感觉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 性工学 原理对于服装产品设计的指导 使用感性工学原理对服装产品设计进行指导是感性工学在服装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如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的建立 ,便是以设计师的角度 ,将消费者感性需求通过感性词语进行表现后得出具体设计细节 ,为设计师的设计进行有效引导 。 (1) 韩国釜山大学进行的关于现代时装感性信息研究的系统研究项目 ,通过对 1997年至 2001 年间能够反映当时流行趋势的服装杂志照片样本调查研究 ,得出了系统性较强的人们由色彩 、面料材质 、图形纹样 、饰品等构成的服装整体流行形象印象信息图谱 。 (2) 日本信州大学研究人员也有 关于此类应用的研究 ,例如其进行的高龄人群着装重量和温度调节作用的研究便是利用感性工学原理展开的 ,研究通过感性工学原理分析论证了服装的重量因素对高龄人群的着装温度调节感觉影响的相关性 。 李立新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J2006,3:73 殷薇 ,王建刚 J2008,1:74 1 绪论 5 装产品感性设计 这个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消费者感性需求进行产品感性设计 。通过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数据收集 ,运用感性工学相关方法进行量化转化 ,为服装产品设计提供针对性依据 。例如日本研究人员进行的服装板型舒适度与穿着者精神负担强弱的关系研究 ,便是通过对服装穿着者精神负担强弱的感觉信息收集转换 ,得到调节服装板型舒适度 与穿着者精神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控制服装板型中各个数据 ,通过产品针对性设计以达到为穿着者减轻精神压力的作用 。国内这个方面的研究则更多是提出的关于更新服装设计理念的相关问题 。 费者对服装感性价值的认知 消费者需求是服装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也是服装品牌发展的核心 。了解消费者对服装感性价值的认知 ,可以更加准确的为服装产品设计提供有效信息 ,为服装品牌的市场定位及品牌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与此相关的有服装消费行为与服装产品开发关系的研究 ,服装商品企划中品牌策略与市场因素间感性因子分析方法的研究 ,以及 消费者感性需求对产品受欢迎程度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内容 ,但是研究均不够深入 和系统 。 根据上述资料的整理 ,可以看出目前感性工学研究在服装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向 。从四个方面的研究侧重来看 ,虽然都已经涉及到了 围绕 消费者 的感性价值研究 ,但是 各个研究的关联性还是比较弱 ,并且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层面 ,这些都只是感性价值研究适应服装业特定历史时期和较低发展水平的结果 。服装业发展到今天 ,我们对服装业的研究,应该加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究方向 ,而感性价值的系统研究更是理解消费者 、理解服装产品开发的合理性 、建构合理的服装品牌运作的方向的重 要基础 。我们今天对服装产品本身的理解 、服装品牌选择 、服装穿着的心理和行为研究 、服装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 ,也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开展服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的研究工作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 ,本课题着力 如何将服装消费者感性需求进行有效收集 、整理 、分析 ,并与服装品牌感性价值的提升进行快速结合 ,便成为本次 研究的重点。作为研究的结果 ,课题希望 结合感性工学研究方法中 性工学系统和感性工学模型 ,可以建立起更具实用性的可逆式服装品牌感性价值模型 。 究的目的与意义 服装品牌产品 设计开发提供依据 通过对服装品牌感性价值的研究 ,建立相对系统的服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 。使服装消费者可以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性需求 ,也使服装设计者可以更加有效的接收到消费者的感性需求 ,从而为服装设计师和服装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感性价值评价1 绪论 6 纽带 。为设计师设计出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从而加深品牌印象 ,增强其品牌忠诚度 ;另一方面为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部署提供新的思路 。 服装品牌有效的运作推广提供信息参考 从宏观来说 ,本次研究希望为服装品牌 在运作的层面上建立一种价值体系 ,从而为一个地区形成有效的服装品牌运作和推广的思路提供信息参考的依据 。帮助服装品牌明确不同类型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感性价值要素是什么 ,各有怎样的侧重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感性价值有效传播 ,这一意义对于 服装品牌间竞争日趋激烈 ,品牌竞争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型的如今服装市场而言是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的 。 地区服装品牌产业集群化提供特征性的依据 因为每个地区的消费者都会有自己特殊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 。尤其涉及到品牌运作的层面上 ,我们需要的是一些更具体 ,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数据 。因此通 过区域性研究 ,除了可以总结出一套规律性较强的 ,具有科学性 、合理性的技术路线和研究范式之外 ,更加能够为本地区的服装品牌产业集群化提供一种特征性的依据 。 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7 2 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装 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 所谓 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 ,指的是能够对 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产生有效影响作用的相关要素的集合 。由于 女装 品牌由服装产品 、卖场及品牌传播共同构成 ,因此本次研究 将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分解为品牌产品 、品牌卖场和品牌传播三个大的模块。分别从 女装 品牌产品的各类属性特征 ,女装 品牌卖场环境及人员 状态情况和 女装 品牌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环节三个方面 ,对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要素信息进行提取和研究,最终建立相应的 女装 品牌感性价值要素空间 ,以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 装 品牌产品要素的分解与表达 与女装 品牌产品相关的信息要素包括 产品 款式 要素 、色彩 要素和 面料 要素三 部分 。 (1) 款式要素 分解 与表达 :服装款式是服装产品设计中三大基本元素之一 ,包括外部轮廓 、内结构和细部设计三 个部分 。 外形轮廓也称外形线或轮廓线 ,在许多英文服饰词典中 ,往往将各类服饰以外形轮廓来归类 ,因此证明了外形轮廓于服装款式的重要 性。服装的外形轮廓同样是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要素信息之一 ,纵观历史上的服装发展 ,凭借轮廓就可以明确的分辨出大部分服装对应的时代 。服装的外形轮廓直接决定服装的总体气质 ,如欧洲贵族女性束紧的腰胸与花瓣状膨大的裙摆造型密不可分 ;中国魏晋时期 宽衣博袖等 。因此在分解服装款式要素时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款式的外形轮廓线 。外形轮廓线不仅仅作为单纯的造型手段,也是时代风貌的一种体现 。迪奥在二战结束时发布了 列 ,使女性摆脱了战争时期军事化的平肩裙装 ,展现出曲线优美的自然肩形 。服装包裹在人体之外 ,遵循人体的结构 ,但同 时也可以进行造型 ,例如裙子可以是直筒状的 ,鱼尾状的或花苞状的,穿着者穿 着不同形态的裙子 ,其表现出 的形象也是有区别的 。再比如 ,裤子看似简单,但也可以进行不同的造型 ,喇叭裤 、小脚裤 、灯笼裤 、直筒裤等 ,变化也是非常多的。可是归根结底 ,服装造型不能脱离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 ,因此外形轮廓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仔细分析这种规律 ,不难发现 ,其变化主要是通过人体支撑部位 ,即肩部、腰部 、底摆线 、和围度 来实现的 。肩部作为上装的主要支撑部位 ,其宽度 、位置 、形状的变化会对上身的形象产生重要形象 ;腰部是影响服装 廓形 变化的另一个重要部位,腰线的高低变化更是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服装廓形的变化 ;底摆线是服装外形轮廓 发生变化的敏感部位 ,其形状 、长短的变化往往是流行的重要信号 ;围度的设置是关系到服装与人体之间横向空间量的问题 ,也是影响服装轮廓变化的又一关键 。根据这几个关 刘元风 ,胡月 M中国纺织出版社 ,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8 键点的变化 ,服装 轮廓通常被分为 A、H、O、Y、X,五种类别 。( 如表 示 ) 表表表 表 2 装外形轮廓分类服装外形轮廓分类服装外形轮廓分类服装外形轮廓分类 列表列表列表列表 序号 外形轮廓 廓形描述 1 A 型 从上而下如梯形式逐渐展开 ,给人活泼可爱且浪漫的感觉 。上装 以收腰宽下摆为基本特征 ,肩部比较窄 ,衣摆较为宽大 ;下装的裙子或裤子则均以紧要阔 摆为主要特征 。 2 H 型 也称 为长方形轮廓 ,比较强调肩部造型 ,腰部不收紧 ,直筒形下摆 ,给人修长简约的感觉 。上装以不收腰 ,窄下摆为基本特征 ;下装的裙子或裤子则以等宽的直筒状为主要特征 。 3 O 型 上部与下部收紧 ,整体呈现丰满的椭圆形 ,可以非常好的掩饰体型缺陷 ,极具时尚可爱的感觉 。 4 Y 型 上宽下窄 ,通过夸张的肩部对上身的设计进行凸显 ,整体形态上大下小 。 5 X 型 肩部略宽 ,腰部收紧 ,下摆自然打开 。作为最能体现女性优雅气质的阔型 ,具有优美柔和的女性化风格 。上装以宽肩 、收腰 、阔摆为基本特征 ;下装的裙子或 裤子则以上下宽松中间收紧为主要特征 。 除了外形轮廓以外 ,服装的内结构 也是决定服装款式的重要组成 。相对外部轮廓 ,内结构是用来具体进行服装塑 型的方法 ,其主要手段是裁剪和拼接 ,其中以省道的运用最为突出 ,通过省道可以使平面的面料转化为立体的造型 ,达到贴合人体的作用 ,尤其体现在人体胸腰臀等部位 。除了省道外 ,设计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拼接线 、分割线 、衣褶线等线条达到塑性的效果 ,但无论繁简都不外乎直线 、弧线和曲线三种形态 。其中直线给人简洁单纯的感觉 ;弧线和曲线则更加均匀流畅 ,轻盈柔和 。 决定服装款式的第三类要素即服装的细部设 计要素 ,此处选取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五个细部设计要素进行分析 。( 如表 示 ) 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9 表表表 表 2 装细部设计要素分析服装细部设计要素分析服装细部设计要素分析服装细部设计要素分析 对照表对照表对照表对照表 序号 细部 要素 描述 1 领子 翻领 :领座和领面分开 ,常用于套装 、衬衫 、大衣等 ,除此以外 ,领子 大小 、领角的宽窄和锐钝都会带来不同的感觉 。 立领 :中式立领和中世纪的皱领都是带有 此种 象征性的领型结构 。 坦领 :坦领相对 前两种领型而言变化最为丰富 ,例如荷叶领 、水手领等 ,容易给人 轻松 活泼 的感觉 。 无领 :直接露出领窝弧线 ,简洁清爽 。 2 袖子 装袖 :装袖为提高 服装穿着的合体度和运动方便性而出现 ,更加方便造型 ,变化更加丰富 。 连袖 :由东方人传统宽衣博带的穿着习惯延伸而来 ,袖式舒适 、随意 。 无袖 :直接留出袖窿的设计使用范围很广 。 3 口袋 贴袋 :直接在服装表面用车缉或手缝的袋布做成的口袋 ,其特点是不用破开服装本身面料 ,可以任意缝贴在所需要的部位 ,口袋形状可做出多种变化 ,口袋表面可进行多种装饰 。整体感觉大气活泼 。 挖袋 :与贴袋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将衣料剪开 ,在内部衬入袋布做成 。挖袋的形式非常多 ,通过开口角度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直插袋 、斜插袋和弧形插袋 ,还可以加上不同形状大小的袋盖进行装饰 。 4 裤裆 正常尺寸 :中规中矩的裆深 ,刚刚好适合人体的正常活动 ,看起来自然没有压迫感 ,但在表现力上也就缺少了个性 。 浅裆 :紧致短小的裆部造型勾勒出性感的臀部曲线 。 深裆 :与浅裆相对存在 ,裆深加大 ,宽松舒适带有慵懒颓废的风格特征 。 5 装饰 手工线迹 :有手工线迹和仿手工线迹两种 ,往往容易给人带来质朴与回归的感觉 ,或可爱的童趣 。 包边 :包边的材质和色彩的不同会给包边效果带来不同的感觉 ,相同相近的色彩材质容易给人精致的感觉 ,而反差较大的材质或色彩则容易 带来活泼俏皮的感觉 。 褶裥 :通过褶裥容易使服装产生生动的立体感 ,容易给人带来浪漫优雅或活泼典雅的感觉 。 开衩 :开衩即具有功能性又具有装饰性 ,通过设计开衩位置和长短 ,能够带来优雅 、知性 、活泼 、干练 、个性等不同的感觉 。 通过上述外部轮廓 、内结构和细部设计三部分的服装款式要素分解和描述 ,挑选出对服装款式要素感性意向判断真正起作用的判断要素 ,使用层次结构表示方法加以表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10 达,最终得出较为完整的服装款式要素 表。(如表 示 ) 表表表 表 2 装服装服装服装 款式要素款式要素款式要素款式要素 表表表 表 (2) 色彩要素 分解与表达 :色彩是光线刺激人的眼睛后所产生的一种视觉上的感觉 ,具有相当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消费者购买服装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色彩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 ,有彩色具有色彩的三属性 ,而无彩色指的是黑白灰和金银 。其中 色彩 所具有的三方面的属性 ,分别是色相 、明度和纯度 。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长相 ,也是色彩最大的特征和最基本的感觉属性 。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 ,红橙黄绿青紫六种颜色组成了色彩的基本色相 。人类借助科学仪器可以辨识的颜色有 20000 种,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 ,人们能够裸视识别的颜色也有 2000 多种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接触的颜色有 400 多种 ,从古至今能查到名字的颜色有 350 种左右,这正是现代文明使人们对色彩的需求日趋多样化选择的结果 。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的差异程度 ,是我们 可以区分明暗层次的 视觉属性 。这种明暗层次取决于亮度的强弱 。可见光谱中 ,黄色处于光谱中心 ,最亮 ,明度最高 ;紫色处于光谱边缘 ,显得最暗 ,明度最低 。同一色彩也会有不同的明度 ,含白越多明度越高 ,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无彩色中明度最高为白色 ,明度最低为黑色 。 纯度是色彩的饱和程度或色彩的纯净程度 ,关系色彩的鲜艳度 。含灰多纯度低 ,色彩浑浊 ,含灰少纯度高 ,色彩鲜艳 。 服装色彩的视觉心 理感受则与人们的情绪 、意识以及对色彩的认识有着紧 密的关联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各异 。但是 ,人们对于色彩本身的固有情感 体会却是趋同的 。色彩的联想是靠人们对过去的经验 、记忆或知识而得到的 。当我们看到某一色彩而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 ,并伴随许多情绪化的现象 ,称之为色彩的联想 。色彩的联想分为两类 :具体联想和抽象联想 。具体联想使人联想到自然界中与此色彩相关的事物 ,如服装款式 内部结构 外部轮廓 1、直线 2、弧线 3、曲线 1、A 型 2、H 型 3、O 型 4、Y 型 5、X 型 细部设计 领子 1、翻领 2、立领 3、坦领 4、无领 袖子 1、装袖 2、连袖 3、无袖 口袋 1、贴袋 2、挖袋 裤裆 1、正常 2、浅裆 3、深裆 装饰 1、线迹 2、包边 3、褶裥 4、开衩 2 女装品牌感性价值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表达 11 红色让人联想到炙热的阳光 、烈火 、鲜血 ;抽象联想中红色可以联想到热情 、奔放 、喜庆等情感 。(如表 示 ) 表表表 表 2 彩的色彩的色彩的色彩的 性格性格性格性格 对照表对照表对照表对照表 序号 色彩 色彩 的性格 1 红色 红色是波长最长的色彩 ,具有高穿透力 ,高感知度的特性 。容易易使人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购物合同范本
- 2025年新余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新题库
- 上海卖房定金合同范本
- 仪器采购合同范本模板
- 农业打药合同范本
- 第五章 第二节 一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业主安装电梯合同范本
- 全国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代理经销产品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担保人范本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可打印)
- richcui美国sspc富锌底漆解读
- IATF169492016内部审核报告范例
- 学前儿童游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 GN汽车吊吊装专项安全方案讲义
- 初中历史-《开元盛世 》教学课件设计
- 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课件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 西北工业大学英文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