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的工作总结_第1页
区财政局的工作总结_第2页
区财政局的工作总结_第3页
区财政局的工作总结_第4页
区财政局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财政局工作总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紧紧围绕“保安全、重开源、强管理”的中心思路,以创新为支点,突出工作的开拓性和主动性,涵养壮大财源税源,创新绩效运筹理念,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全力推动城市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综合管理改革,为实现“强中心”战略和建设幸福禅城提供了持续稳健的财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XX 年 XX 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XX 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609,643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收 57,053 万元(可比口径,下同) ,增长%。税收收入 483,835 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税部门收入 131,403 万元,同比增长%,地税部门收入 352,432 万元,同比增长;非税收入 125, 808 万元,同比增长%。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 543,847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支 50,960 万元,增长%。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一)收入规模刷新纪录。辖区税收总额达173 亿元,当年预算总财力超过 158 亿元,连续三年站稳 100 亿元大关,其中区级可用财力建区以来首次冲上 100 亿元大关。(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其税收收入分别完成 61 亿元、48 亿元,增长%、%,与 gdp 预计增速协调同步,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强。(三)税源结构加速优化。税收区级留成 32亿元,税收分享比例比上年再提增%,收入含金量提高,反映我区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取得明显进步。(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提升运筹调控水平,筹措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直接注资“大国资”平台 10 亿元,同步支撑“创文” 、城市管理、“三打两建” 、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推动“强中心”战略实施。(五)民生投入保障得力。坚持民生财政的价值取向,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 33 亿元,支出比重超六成,足额落实省、市、区民生实事资金,并及早划拨到位,着力提升民生福祉。三、XX 年 XX 区主要财政工作情况XX 年,我们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管理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广辟财源,深挖潜力,主动强化财政核心保障能力加强财经形势调研工作。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开展民营经济、楼宇经济、传统产业、制造业等专题税源调查,着力留住优质财源,主攻重点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强化收入综合征管体系。及早部署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健全联动创收工作机制,对提升税收增速和收入质量进行绩效考评,调动各责任主体参与财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正税清费”原则加大非税收入清理力度,改革征管流程,堵塞征管漏洞,落实源头管控、以票控收,确保应收尽收。用活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搭建区镇两级财政与国资联动运营的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增强公资系统资产实力,积极推进政策性融资工作,组织好中长期的现金流量规划,把握好投融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实现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为城市升级行动提供“第二支撑” 。(二)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着力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统筹调配财力,推动城市升级。全力筹措调控资金。推行滚动编制项目预算,充分释放资金绩效潜力,投入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为城市升级顺利启动提供宝贵的第一桶金。实施项目竞争性排序。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行项目运营效益事前综合评价,界定项目投资规模和策略,力争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匹配。规范资金运作秩序。开通政府采购、基建审核和资金划拨绿色通道,从优从速服务城市升级行动,大幅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为城市升级项目加快推进打下扎实的机制基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等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推动重大项目落户禅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各项企业扶持政策,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开展“企业服务年”工作,促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均衡有序发展。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节能产业,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倍数效益,促进辖区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拨付教育经费亿元,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不断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支持医疗事业发展。拨付医疗卫生经费亿元,优化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就业工作。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亿元,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居民住院医保待遇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广覆盖,落实免费安装“平安钟”、残疾人托养、再就业补助等惠民措施。加强文化惠民事业。拨付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亿元,全力支持“创文”工作,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建设推广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健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活跃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统筹资金亿元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缓解贫困家庭居住难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拨付公共安全经费亿元,推动“三打两建”工作顺利开展,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公交惠民措施。拨付公交运营补助 2 亿元,改善公交车辆、站台及枢纽等基础设施,优化公交运营网络,保障市民顺畅出行。(三)筑本强基,激发活力,促进管理机制体制推陈出新改革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创新“区镇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对基层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的激励作用,加速壮大镇街财力,服务好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大局。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拓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行模式,深化区属公有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改革,探索编制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首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率先启动公共事业领域改革和转型,探索竞争性择优分配机制,稳步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公务卡结算改革。全面铺开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将 78 个预算单位纳入第三批公务卡改革范围,实施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管理。(四)科学运筹,盘活资金,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造民主预算管理体系。全方位引入民主元素参与预算编审,建立预算编审全程同步交流机制,实现与预算执行的有机衔接,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竞争性分配排序,促进预算编审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提升项目资金时间价值。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滚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实现资金供需的实时动态调节。实施财政指标结余管理办法,提出动态管理、同步清理的理财思路,用好用活项目资金近 8 亿元。优化资金审批划拨效率。着力规范申领程序,精简支出审批办法,创新资金统筹运营、权力自动制衡的新型格局,主动服务一线用款需求,提供一站式资金服务。(五)加强监督,筑牢防线,打造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层次。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撑,整合财政数据资源,实现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拨款审批、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功能的一体化管理,规划建设公共财政管理平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层次。优化后台评审服务。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基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和并联审批制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评审工作效率,科学有效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基建工程高估冒算行为。强化综合监督职能。建立财政内部检查、网上人大监督、总监委派跟踪、投资评审把关、绩效评价问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实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六)完善机制,狠抓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理财能力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制定执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财政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干部业务处理水平。鼓励财政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优化财政队伍知识结构。构建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实现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锻炼,培养“多能手”角色,形成科学用人体系。建立效能督办机制。紧扣区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引入效能问责制,明确科室职责,将完成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完善村扶贫专户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帮扶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顺利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四、XX 年工作思路XX 年,区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解放思想,稳中求进,着力优化税源结构,提升调控能力水平,深化实施联动机制,加大投入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机制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一)注重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强化联动开源机制。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综合运用税收、贴息等政策手段,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促共进。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围绕征管关键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税源,挖掘增收潜力,提高收入质量。实施严格预算管理。继续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探索预算项目库建设,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分类清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用款责任主体意识,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跟进体制实施效应。关注新一轮区对镇(街道)财政体制实施成效,扎实做好区域间财力测算分析,确保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改革平稳有序衔接,发挥好体制的激励作用。(二)注重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力支持产城融合互动联动支撑城市升级。推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的联动运营,财政主导发挥杠杆作用,用好用活政府资源,放大公有资产的投资效应,促使多元资金相辅相成、补位联动,打造稳健高效的资金运作链,全力支持城市建设管理和水环境整治。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禅西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和绿岛湖等产业载体,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补贴机制,综合运用好税收激励、专项补助等政策措施,全面支持产业链延伸发展,服务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注重支持公共事业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创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方式,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政府购买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并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实现公共事业的最佳供给和公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创新办学管理体制。加强区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协调统筹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助推实施新型办学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集聚医疗资源进行组团联网运营,推行新型医疗管理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医疗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扩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落实农村劳动力“双转移”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进和谐平安禅城建设。创新平安村居建设的多方联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e 超市” 、 “天眼工程” 、智能交通等项目建设投入,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整治经费,着力打造平安禅城。(四)注重创新财政监管机制,全程提升安全绩效水平深化民主预算改革。坚持民主优先、绩效优先,探索为民办事征询民意和项目绩效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式,适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预算编审,强化竞争性分配机制,将民主程序前置到预算编制的源头,不断丰富民主预算改革的内涵。全程提升资金绩效。全面建立涵盖项目资金筹措、分配、使用、监督和评价各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控制优化资金综合使用成本,建立绩效循环约束机制,充分释放资金运作效益。完善财政内控制度。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着力建立“职责明确、结构合理、流程清晰、运行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五)注重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全面丰富财政文化内涵加强思想武装引领。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培养“敢于争先、善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干部气质。强化财政业务培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全局性教育培训、部门性的专题学习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财政业务教育培训,培育先进的机关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具有核心价值导向的队伍战斗力。开展财政科研信息工作。充分宣传财政工作重点、亮点,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竭力打造科研信息精品,更好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紧紧围绕“保安全、重开源、强管理”的中心思路,以创新为支点,突出工作的开拓性和主动性,涵养壮大财源税源,创新绩效运筹理念,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全力推动城市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综合管理改革,为实现“强中心”战略和建设幸福禅城提供了持续稳健的财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XX 年 XX 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XX 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609,643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收 57,053 万元(可比口径,下同) ,增长%。税收收入 483,835 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税部门收入 131,403 万元,同比增长%,地税部门收入 352,432 万元,同比增长;非税收入 125, 808 万元,同比增长%。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 543,847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支 50,960 万元,增长%。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一)收入规模刷新纪录。辖区税收总额达173 亿元,当年预算总财力超过 158 亿元,连续三年站稳 100 亿元大关,其中区级可用财力建区以来首次冲上 100 亿元大关。(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其税收收入分别完成 61 亿元、48 亿元,增长%、%,与 gdp 预计增速协调同步,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强。(三)税源结构加速优化。税收区级留成 32亿元,税收分享比例比上年再提增%,收入含金量提高,反映我区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取得明显进步。(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提升运筹调控水平,筹措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直接注资“大国资”平台 10 亿元,同步支撑“创文” 、城市管理、“三打两建” 、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推动“强中心”战略实施。(五)民生投入保障得力。坚持民生财政的价值取向,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 33 亿元,支出比重超六成,足额落实省、市、区民生实事资金,并及早划拨到位,着力提升民生福祉。三、XX 年 XX 区主要财政工作情况XX 年,我们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管理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广辟财源,深挖潜力,主动强化财政核心保障能力加强财经形势调研工作。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开展民营经济、楼宇经济、传统产业、制造业等专题税源调查,着力留住优质财源,主攻重点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强化收入综合征管体系。及早部署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健全联动创收工作机制,对提升税收增速和收入质量进行绩效考评,调动各责任主体参与财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正税清费”原则加大非税收入清理力度,改革征管流程,堵塞征管漏洞,落实源头管控、以票控收,确保应收尽收。用活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搭建区镇两级财政与国资联动运营的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增强公资系统资产实力,积极推进政策性融资工作,组织好中长期的现金流量规划,把握好投融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实现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为城市升级行动提供“第二支撑” 。(二)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着力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统筹调配财力,推动城市升级。全力筹措调控资金。推行滚动编制项目预算,充分释放资金绩效潜力,投入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为城市升级顺利启动提供宝贵的第一桶金。实施项目竞争性排序。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行项目运营效益事前综合评价,界定项目投资规模和策略,力争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匹配。规范资金运作秩序。开通政府采购、基建审核和资金划拨绿色通道,从优从速服务城市升级行动,大幅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为城市升级项目加快推进打下扎实的机制基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等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推动重大项目落户禅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各项企业扶持政策,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开展“企业服务年”工作,促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均衡有序发展。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节能产业,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倍数效益,促进辖区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拨付教育经费亿元,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不断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支持医疗事业发展。拨付医疗卫生经费亿元,优化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就业工作。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亿元,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居民住院医保待遇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广覆盖,落实免费安装“平安钟”、残疾人托养、再就业补助等惠民措施。加强文化惠民事业。拨付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亿元,全力支持“创文”工作,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建设推广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健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活跃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统筹资金亿元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缓解贫困家庭居住难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拨付公共安全经费亿元,推动“三打两建”工作顺利开展,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公交惠民措施。拨付公交运营补助 2 亿元,改善公交车辆、站台及枢纽等基础设施,优化公交运营网络,保障市民顺畅出行。(三)筑本强基,激发活力,促进管理机制体制推陈出新改革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创新“区镇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对基层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的激励作用,加速壮大镇街财力,服务好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大局。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拓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行模式,深化区属公有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改革,探索编制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首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率先启动公共事业领域改革和转型,探索竞争性择优分配机制,稳步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公务卡结算改革。全面铺开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将 78 个预算单位纳入第三批公务卡改革范围,实施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管理。(四)科学运筹,盘活资金,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造民主预算管理体系。全方位引入民主元素参与预算编审,建立预算编审全程同步交流机制,实现与预算执行的有机衔接,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竞争性分配排序,促进预算编审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提升项目资金时间价值。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滚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实现资金供需的实时动态调节。实施财政指标结余管理办法,提出动态管理、同步清理的理财思路,用好用活项目资金近 8 亿元。优化资金审批划拨效率。着力规范申领程序,精简支出审批办法,创新资金统筹运营、权力自动制衡的新型格局,主动服务一线用款需求,提供一站式资金服务。(五)加强监督,筑牢防线,打造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层次。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撑,整合财政数据资源,实现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拨款审批、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功能的一体化管理,规划建设公共财政管理平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层次。优化后台评审服务。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基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和并联审批制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评审工作效率,科学有效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基建工程高估冒算行为。强化综合监督职能。建立财政内部检查、网上人大监督、总监委派跟踪、投资评审把关、绩效评价问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实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六)完善机制,狠抓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理财能力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制定执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财政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干部业务处理水平。鼓励财政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优化财政队伍知识结构。构建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实现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锻炼,培养“多能手”角色,形成科学用人体系。建立效能督办机制。紧扣区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引入效能问责制,明确科室职责,将完成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完善村扶贫专户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帮扶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顺利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四、XX 年工作思路XX 年,区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解放思想,稳中求进,着力优化税源结构,提升调控能力水平,深化实施联动机制,加大投入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机制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一)注重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强化联动开源机制。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综合运用税收、贴息等政策手段,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促共进。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围绕征管关键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税源,挖掘增收潜力,提高收入质量。实施严格预算管理。继续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探索预算项目库建设,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分类清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用款责任主体意识,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跟进体制实施效应。关注新一轮区对镇(街道)财政体制实施成效,扎实做好区域间财力测算分析,确保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改革平稳有序衔接,发挥好体制的激励作用。(二)注重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力支持产城融合互动联动支撑城市升级。推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的联动运营,财政主导发挥杠杆作用,用好用活政府资源,放大公有资产的投资效应,促使多元资金相辅相成、补位联动,打造稳健高效的资金运作链,全力支持城市建设管理和水环境整治。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禅西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和绿岛湖等产业载体,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补贴机制,综合运用好税收激励、专项补助等政策措施,全面支持产业链延伸发展,服务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注重支持公共事业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创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方式,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政府购买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并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实现公共事业的最佳供给和公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创新办学管理体制。加强区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协调统筹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助推实施新型办学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集聚医疗资源进行组团联网运营,推行新型医疗管理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医疗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扩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落实农村劳动力“双转移”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进和谐平安禅城建设。创新平安村居建设的多方联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e 超市” 、 “天眼工程” 、智能交通等项目建设投入,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整治经费,着力打造平安禅城。(四)注重创新财政监管机制,全程提升安全绩效水平深化民主预算改革。坚持民主优先、绩效优先,探索为民办事征询民意和项目绩效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式,适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预算编审,强化竞争性分配机制,将民主程序前置到预算编制的源头,不断丰富民主预算改革的内涵。全程提升资金绩效。全面建立涵盖项目资金筹措、分配、使用、监督和评价各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控制优化资金综合使用成本,建立绩效循环约束机制,充分释放资金运作效益。完善财政内控制度。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着力建立“职责明确、结构合理、流程清晰、运行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五)注重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全面丰富财政文化内涵加强思想武装引领。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培养“敢于争先、善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干部气质。强化财政业务培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全局性教育培训、部门性的专题学习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财政业务教育培训,培育先进的机关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具有核心价值导向的队伍战斗力。开展财政科研信息工作。充分宣传财政工作重点、亮点,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竭力打造科研信息精品,更好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紧紧围绕“保安全、重开源、强管理”的中心思路,以创新为支点,突出工作的开拓性和主动性,涵养壮大财源税源,创新绩效运筹理念,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全力推动城市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综合管理改革,为实现“强中心”战略和建设幸福禅城提供了持续稳健的财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XX 年 XX 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XX 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609,643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收 57,053 万元(可比口径,下同) ,增长%。税收收入 483,835 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国税部门收入 131,403 万元,同比增长%,地税部门收入 352,432 万元,同比增长;非税收入 125, 808 万元,同比增长%。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 543,847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比 XX 年增支 50,960 万元,增长%。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一)收入规模刷新纪录。辖区税收总额达173 亿元,当年预算总财力超过 158 亿元,连续三年站稳 100 亿元大关,其中区级可用财力建区以来首次冲上 100 亿元大关。(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其税收收入分别完成 61 亿元、48 亿元,增长%、%,与 gdp 预计增速协调同步,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强。(三)税源结构加速优化。税收区级留成 32亿元,税收分享比例比上年再提增%,收入含金量提高,反映我区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取得明显进步。(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提升运筹调控水平,筹措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直接注资“大国资”平台 10 亿元,同步支撑“创文” 、城市管理、“三打两建” 、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推动“强中心”战略实施。(五)民生投入保障得力。坚持民生财政的价值取向,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 33 亿元,支出比重超六成,足额落实省、市、区民生实事资金,并及早划拨到位,着力提升民生福祉。三、XX 年 XX 区主要财政工作情况XX 年,我们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管理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广辟财源,深挖潜力,主动强化财政核心保障能力加强财经形势调研工作。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开展民营经济、楼宇经济、传统产业、制造业等专题税源调查,着力留住优质财源,主攻重点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强化收入综合征管体系。及早部署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健全联动创收工作机制,对提升税收增速和收入质量进行绩效考评,调动各责任主体参与财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正税清费”原则加大非税收入清理力度,改革征管流程,堵塞征管漏洞,落实源头管控、以票控收,确保应收尽收。用活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搭建区镇两级财政与国资联动运营的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增强公资系统资产实力,积极推进政策性融资工作,组织好中长期的现金流量规划,把握好投融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实现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为城市升级行动提供“第二支撑” 。(二)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着力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统筹调配财力,推动城市升级。全力筹措调控资金。推行滚动编制项目预算,充分释放资金绩效潜力,投入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 20 亿元,为城市升级顺利启动提供宝贵的第一桶金。实施项目竞争性排序。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行项目运营效益事前综合评价,界定项目投资规模和策略,力争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匹配。规范资金运作秩序。开通政府采购、基建审核和资金划拨绿色通道,从优从速服务城市升级行动,大幅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为城市升级项目加快推进打下扎实的机制基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等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推动重大项目落户禅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各项企业扶持政策,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开展“企业服务年”工作,促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均衡有序发展。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节能产业,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倍数效益,促进辖区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