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_第1页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_第2页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_第3页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_第4页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目 录 第 1章 项目摘要 . 1 目概况 . 1 论与建议 . 2 制依据 . 3 要技术经济指标 . 3 第 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5 目背景 . 5 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目建设的可行性 . 9 第 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 12 内外小麦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 12 地区小麦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 13 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及风险预测与对策 . 14 第 4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 15 担单位基本情况 . 15 术支持单位 . 20 第 5章 建设地点选址分析 . 22 址原则 . 22 址依据 . 22 目建设地点条件 . 23 目建设地点资源与材料供应情况 . 23 目建设实施的有利条件 . 24 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 25 第 6章 农艺技术方案分析 . 27 3 艺技术选择原则 . 27 艺技术方案 . 28 备选型 . 33 第 7章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 37 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37 目建设目标 . 38 目建设总体规划布局 . 39 设内容 . 40 第 8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45 算 依据 . 45 资估算内容 . 46 金来源 . 48 第 9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 . 51 设期限 . 51 施进度 . 51 第 10章 土地、规划、环保和节能 . 53 地 . 53 规划 设计 . 53 境保护 . 54 全生产 . 55 能 . 55 第 11章 招标方案 . 57 标 组织 . 57 标程序 . 58 投标 方案 . 58 4 第 12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 . 59 目 实施组织管理 . 59 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 61 第 13章 效益分析 . 63 济效益 . 63 会效益 . 66 态效益 . 67 第 14章 结论与建议 . 68 合 评价 . 68 论与建议 . 68 附表: 附表: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 2: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 附表 3: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 附表 4:项目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 附表 5成本估算表 附表 5益表 附表 5部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5金来源与估算表 5 附图: 附图 1: 项目 地理位置图 附图 2:原种场场区现状规划图 附图 2良种扩繁田现状 图 附图 2良种扩繁田 规划 布局 图 附图 3:项目基地排灌渠系断面图 附件 : 附件 1 湖北省农业厅项目申报推荐意见 附件 2 湖北省农业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附件 3 湖北省农业厅专家评审组成员名单 附件 4 襄阳市农业委员会项目呈报请示文件 附件 5 项目规划工程建设概况 附件 6 项目建设专班文件 附件 7 法人证书 附件 8 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 9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附件 10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附件 11 湖北 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证件 附件 12 湖北省重点农业小三场证件 附件 13 湖北省种业集团成员单位证件 附件 14 科技奖励证书(引种与繁育研究) 6 附件 15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 2011 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附件 16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自筹资金承诺函 附件 17 银行存款证明 附件 18 小麦种子繁育与研究委托书 附近 19 土地证明 附件 20 环境保护立项意见书 附件 21 襄阳市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方案 附件 22 种子质检、仓储、加工人员证书 附件 23 品种试验人员荣誉证书 1 第 1章 项目摘要 目 概况 目名称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管单位 设单位 目由来 农业部 2012 年种子工 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农办计【 2012】 63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18 号) 设地点 原种繁殖场 设年限 该项目建设期为 2 年。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 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田间工程、仪器设备。 田间工程中包括道路硬化 14000 平方 米;改造、新挖渠道 8500 米,其中包括渠道衬砌 3500 米,渠道清淤 3000 米,排水沟衬砌 2000 米;土地平整 1000 亩;土壤改良 1000 亩;新打机井 2 眼,新修泵站 2 座。 2 仪器 设备购置 203 台(套) ,包括种子烘干设备 21 台 (套)、加工设备182 台 (套)。 资规模及来源 项目总 投 资 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元, 元。 益分析 项目实施 后,生产期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 元,元,净利润为 元,投资利润率为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按 12的折现率折现的净现值为 元,投资回收期为 。 同时 在农民增收、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进一步 提高了小麦品质,可为社会提供 良 种 400450 万公斤良种,推广面积 3540 万亩 。 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论与建议 合评价 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襄阳市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有利于国家高新农业技术成果的示范和辐射 , 提升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功能 , 完善全市农业科技体系、推广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 3 论与建议 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 效益明显,建议尽快批准实施。 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18号) 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1 号) 3、 农业部 颁发的 2012 年 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 ; 4、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5、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 6、 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和设备资料 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表 1主要经济 技术指标表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产品 方案 原原种 万公斤 原种 万公斤 32 良种 万公斤 450 建设 规模 总占地面积 亩 11000 小麦试验区 亩 100 原原种扩繁田 亩 100 原种扩繁田 亩 800 良种繁育田 亩 10000 加工与仓储区(总场) 亩 4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田间工程 道路硬化 平方 米 14000 宽 排灌渠系 米 8500 平 地平 整 亩 1000 土壤改良 亩 1000 机井 眼 2 210 米深井,包括井房、深井泵、变压器、电增容等 (灌溉死角) 泵站 座 2 仪器设备 台、套 203 详见仪器设备表 建设 目标 原原种 万公斤 原种 万公斤 32 良种 万公斤 450 投资 估算 总投资 万元 土建工程 万元 田间工程 万元 仪器设备费 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 费 万元 预备费 万元 资金 筹措 总筹资 万元 中央财政专项 万元 地方配套 万元 建设单位自有资金 万元 经济 指标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年均总成本 万元 年均净利润 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 万元 投资回收期 年 投资利润率 盈亏平衡点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第 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背景 粮 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 ,良种又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丰歉,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大局。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湖北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做好小麦良种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加速新品种推广,保证种子质量,也有利于实现种子生产基地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更有利于良种的计划组织供应,进而为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提供可靠保障。国务院在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 “强化科教兴农突出抓好种子工作 ”, “实施种子工 程、完成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加工、销售、推广体系 ”。在关于 “十五 ”时期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中又明确要求: “ 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湖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为此建立湖北省小麦 良 种 繁育 基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湖北省省情。 农业部 2012 年 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意 见 要求重点加强优势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农作物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原种、种子良繁基地等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组织实施了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其中小麦是主要优势农作物之一,也是湖北省优势产业,因此,建立湖北省小麦 良 种 繁育 基地对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以下简称原种场)多年来供应周边地区的小麦种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省政府对种子工程项目建设极为重视。但是目前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仍 是普通小麦品种,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比较匮乏,造成专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本项目的实施,将使 一批 小麦良种在麦区的示范推广步伐大大加快,对提高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建设可有效促进品质的一致性 品种的遗传基础对品种的品质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种子是优良遗传基因携带的载体,而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其优良遗传特性会随种植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变劣。据研究,同一品种在同一区域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其品质综合指标的平均差异可达 28%左右,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品质综合指标平均差异可达 36%左右,而同一品种不同世代间品质综合指标的最大差异可达 48%左右。优质小麦市场的形成一是靠品质,二是靠规模。近年来,湖北省 优质 小麦发展迅速。2003 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 723 万亩,到 2010 年秋 优质小麦 播种植面积达到 1000 多万亩,占全省麦播面积的 70%以 上 。由于分散的农户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种植,达到品质的一致性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进行专用小麦品种的 良 种繁 育 基地的建设,采用相同世代种子是提高品质一致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专用小麦 良 种繁 育 基地,可促进高质量种子的规模化种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利用、优质专用小麦的高品质和规模 生产各环节相配套,推动湖北省专用小麦的健康发展。 目建设是品种资源充分利用的需要 小麦品种的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一般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需要8的时间,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比普通小麦品种付出的代价更大,而一个品种在生产上利用的时间大多在 4。新品种在生产上利用面积下降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品种种性退化。相关研究证明,通过提纯复壮可以保持和提高原品种的种性,特别是对多基因控制的品质遗传作用更明显。项目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专用小麦良 种繁 育 基地,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来保持其丰产性。根据品质 检测结果,优中选优来逐渐提高其品质,这无形中延长了品种的利用时间。一个品种种植时间越长,农民对品种的习性了解越多,有利于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对厂家来说,对某一品种的品质表现和区域分布信息了解越多,对提高面粉质量和食品加工品质越有利。 目 建设 是进一步落实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 将 组织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其中小麦是主要优势农作物之一,也是湖北省优势产业,因此,实施专用小麦 良 种繁 育 基地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建设项目,对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增加 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目建设是提高种子质量,推进专用小麦种子更新步伐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良种的质量,推进专用小麦种子的更新和换代步伐,做到繁育与推广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证食品安全,稳定农村形势,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出新的途径。 项目的实施地位于湖北省最大的小麦生产主产区和优势产区, 建设单位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是全省最大的优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襄阳市百万亩优质小麦板块基地。该单位生产的优质小麦种子辐射整个江汉平原地区 、随州、襄阳、十堰等鄂西北小麦主产区,为保障湖北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该单位是全省历史最悠久、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小麦种子生产,运行最完善的小麦种子生产专业场。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现有必要对该单位的优质小麦 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提能升级,并继续发挥其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的主渠道作用。 目 建设 是促进新品种开发,推动科技进步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建立从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 良 种繁 育 到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示范,再到优质专用小麦的规模化生产,进而到优质专用小麦的加工与贸易的产业链条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专用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模式,推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相应的技术支撑。 本项目将对优质专用小麦的育种家种子进行高纯度扩繁,建立标准化的种子繁育基地,进行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必将促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专用小麦生产的品种技术含量,为专用小麦生产提供有力的品种技术支撑,促进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 目建设的 可行性 质专用小麦市场旺盛,为建立 繁育 基地提供了 市场 环境 由于近两年小麦传统出口国出口量的减少,有利于我国 优质小麦出口创汇。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 : 2011 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达 比增长 出口数量达 吨,同比增长 进口大于出口,中国已经成为进口国 。这中间有国际小麦减产、价格上扬的因素,也有国内政策的因素,但主要是国产优质小麦的提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小麦不仅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消费粮食品种,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在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如谷朊粉、各类使用淀粉和工业淀粉、酒精、制作小麦啤酒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还会不断增加。同时,根据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发展情况,近几年国家有计划调整了小麦的进口量,而由国产优质小麦取而代之,使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一国内外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环境,可使湖北省优质小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有一定的技术贮备,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合作研究,湖北省在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 (引进 )、繁育、栽培技术,以及基地建设和产销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八五 ”、 “九五 ”以来,全国各主要麦区已育成一批优质小麦品种,特别是 “十五 ”期间,湖北省已 筛选出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优质小麦品种。本项目品种 鄂麦 18、郑麦 9023、 豫麦 51、华麦 8 号 、瑞星 1 号 等 经国家标准品质检测单位测定,其品质指标达到 1999 年国家颁布的标准。同时,还进行了小麦专用品质生态区划与优质专用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在繁种技术方面提出了 “四级良种繁育体系 ”和“一圃制 ”快速繁育方法,栽培方面研究提出了 “前氮后移 ”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这些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 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项目所在地 襄阳市 地处 湖北 省西北部,河南省西南方,居长江支流 汉江 的中游,其地理范围为:北纬 3114 3237,东经 1104511343。基地内地势平坦 , 地貌单一,土质为中壤土。 襄 阳 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 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一般均在 15之间。无霜期在228之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 820米,其中夏季占 400米。全年降水量为 107。太阳辐射较为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 1800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 有 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同时 土地资源 丰富、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 阳市原种场 科技实力雄厚 ,为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襄阳市原种场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以及生产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区试试验项目 300 多项次。其中:国家级区试 40 多项次,省级区试 80多项次,是湖北省的主要区试点之一。常年提供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原(良)种 800 万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襄阳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原种场 拥有一批育种、生产、推广、管理、品质分析检测等层次齐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 与 省内外 多名 知名专 家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场现有职工总人数 834 人,其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98 人,专业技术人员 75 人,管理人员 22 人,熟练技术工人 450 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农艺师 8 人,农艺师 22 人,初级技术职称28 人。人员结构较合理,综合业务素质较高。多年来,较好地完成各项区试任务,多次被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区试先进单位。此外,该场繁育推广的种子质量在当地一直享有较高声誉,生产的种子除满足襄阳地区外,还辐射到省内荆州、荆门、孝感、黄冈、黄石、随州及河南信阳、南阳等周边地市,受到广大用种单位和农民的好评。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第 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内外小麦 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 4 亿亩左右,总产量在 1 亿吨左右。 近 几年来,随着良种补贴、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和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我国小麦总产量连年增长,从 2000 年的9964 万吨增加到 2007 年的 11534 万吨 ,到 2010/2011 年 , 全国小麦产量达到 11792 万吨。 全国主产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 370 公斤 以上 。专用小麦发展迅速, 1985 年 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 , 中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大幅度增长。其种植面积已经从 98/99年度的 180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万公顷增加到了 10/11 年度的 1700 万公顷,产量从 620 万吨增加到了 5800 万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消耗不断增长,据 长期预测,到 2015 年、 2020 年和 2030 年,吨、 吨和 吨,分别比目前增加 吨、 吨,我国小麦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而城镇化速度加快和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就要求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同加工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优质小麦需求从1999 年的 700 万吨增长到 2010 年的 6000 万吨 以上 ,且未来几年对专用小麦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中国土地制度决定的种植模式限制,品种自然退化和专用小麦收购过程中的混杂现象,导致专用小麦品质下降,因此中国每年仍需 200 万吨左右的进口小麦来满足专用粉生产需要。因此优质专用小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地区 小麦 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湖北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 1500 万亩,用种量 15000 万公斤;襄阳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 460 万亩,用种量 4600 万公斤,随着种植户对优质小麦种源需求的加大,优质良 种繁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该项目 新建项目区占地 11000 亩,其中 试验用地 100 亩, 原原种扩繁基地占地 100 亩,年产原原种 公斤 (其中自用 公斤,外售 公斤 ) ,基地 原种繁育占地 800 亩,年产原种 32 万公斤 (其中自用 10 万 公 斤,外销 22 万公斤 ), 基地良种 繁 育占地 10000 亩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生产专用小麦良种 450 万公斤,满足 3540 万亩 大田 小麦生产用种的需求。 外销与自繁 可供种量约占目前 湖北省 该项目品种高产 、 稳产、抗病、抗寒、抗倒、根系活力强、品质优良,是优质的专用小麦,市 场需求极大,属于供不应求产品,因而市场定位较高,预计项目原原种销售价格为 右,项目原种销售价格 良种销售价格在 / 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及风险预测与对策 目产品的质量优势 本项目 产品具有较强的质量优势, 市场竞争力优势 明显。直 接产品为 鄂麦 18、 豫麦 51、郑麦 9023、 华麦 8 号 、瑞星 1 号 等原种和 良种 ,项目建成后进入市场的最终产品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 及部分商品小麦 。本项目将以申请单位 引 育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质专用小麦原种 及良 种繁 育 为主。 项目品种 豫麦 51 是项目承担单 位 引进并审定 的高产 、 稳产 、 抗病、抗倒、抗寒、适应性广的专用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 属春性,耐寒性稍差,株型紧凑,株高 85 厘米,抗倒伏能力强。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千粒重 37 克。中早熟。经鉴定,高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秆锈病和赤霉病。蛋白质 湿面筋 沉降值 升。 险 预测 与对策 湖北省 的 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 小麦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种植面积由 2003 年的 700 多万亩发展到 2010 年的 1500 多万亩,增长了 2 倍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不同类型 小麦的 需求增加,另一方面 优良 小麦品种的自然退化、农户分散种植及专用小麦收购过程中的混杂等导致专用小麦品质的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还要进一步扩大,所以本项目中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前景是很乐观的,市场风险较小。如果出现风险,主要对策是:从现在着手,拉长产业链条,与有关厂家与公司协作,开展专用小麦深加工研究,实现加工增值,形成产业,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避免损失。 第 4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担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为 原种 繁殖 场 , 成立于 1953 年 , 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市级农业事业单位, 湖北省农牧渔业良种场省级重点场,湖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北种业集团成员单位,湖北省省级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旱粮作物种子繁殖基地。 90 年代 以来,先后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4 项,相继 引进 5 个通过 湖北 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 人代表 法人代表王文建, 1972 年出生, 毕业于 长江大 学农学专业,大学本科 。 农艺师,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两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施重大项目的经验, 具备 较高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管理才能,主持 工作以来, 原种场 的研究、开发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全省农 业 系统和 湖北省 树立了良 好形象 , 连续 多 年被评为湖北省农业 系统先进单位。 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襄阳市原种场 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以及生产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区试试验项目 300 多项次。其中:国家级区试 40 多项次,省级区试 80多项次,是湖北省的主要区试点之一。常年提供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原(良)种 800 万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襄阳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员及 技术力量 襄阳市原种场是 襄阳市 农 业委员会 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总人数834 人,其中:具 备大专以上学历 98 人,专业技术人员 75 人,管理人员 22 人,熟练技术工人 450 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农艺师8 人,农艺师 22 人,初级技术职称 28 人。人员结构较合理,综合业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务素质较高。多年来,较好地完成各项区试任务,多次被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区试先进单位。此外,该场繁育推广的种子质量在省、市一直享有较高声誉,生产的种子除满足襄阳地区外,还辐射到省内荆州、荆门、孝感、黄冈、黄石、随州及河南信阳、南阳等周边地市,受到广大用种单位和农民的好评,并多次被市、区工商部门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 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 12 名,其中:高级农艺师 3 名,农艺师 5 名。技术负责人阮吉洲, 1965 年生,农学学士,高级农艺师,一直从事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区域试验、农技推广等工作 17 年。主持各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 30 多项次,曾 3 次被授予湖北省区试先进工作者称号,在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论文 5 篇。 原种场 拥有一批育种、生产、推广、管理、品质分析检测等层次齐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 与 省内外 多名 知名专家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 长期以来,襄阳市原种场坚持种子生产“三圃制”,坚持自育繁殖与引进繁殖相结合,所产种子 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其承担的鄂恩1 号引进繁殖推广工作于“八五”期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场近年引进的豫麦 51 小麦新品种于 2004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现有优质品种资源如豫麦 51、豫麦 50、鄂麦 12、 鄂麦 15、鄂麦 18、鄂麦 19、郑麦 9023、华麦 8 号等 20 多个品种(系),其中:郑麦 9023、豫麦 51、鄂麦 15 等品种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鄂麦 12、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豫麦 50 等品种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该场每年向社会提供 400 余万公斤优质小麦原(良)种的同时,还生产棉花、油菜、芝麻、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原(良) 种。其中,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抗棉 1 号)率先在襄阳地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获得成功,水稻新品种优航 1 号在襄阳地区试种成功。在 种子生产上,该场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襄阳市种业生产 骨干。在良种销售上,能够积极拓展市场空间,销售网络体系比较健全,为农民调整结构、增产增收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 2006 年与省农科院联合开展小麦鄂麦 18 高产栽培示范 及栽培技术配套相关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础设施情况 原种场 占地面积 13300 余亩, 其中 土地 11000 余 亩 ,管理及生产仓储 区 700 余 亩 。基础设施包括办 公管理用房 1815 平方米 (其中办公用楼 667 平方米,科研、考种室 275 平方米,挂藏室 215 平米,培训教室 190 平方米,学员宿舍、食堂 460 平方米 ),加工厂房 782 平方米 , 种子仓库 3665 平方米,晒场 17264 平方米 。详细情况见表 4 表 4 场 内现有建筑情况表 序号 建筑名称 建 筑 面 积() 建筑结构 建造 年份 用途 一 总面积 18703 1 办公管理用房 1815 砖混 /框架 公楼 667 砖混 /框架 1991 办公用 议 、培训教室 190 砖混 /框架 1991 技术培训及会务用 厅及学员宿舍 460 砖混 /框架 1993 技术培训用 研、考种室 275 砖混 /框架 1995 科研用 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序号 建筑名称 建 筑 面 积() 建筑结构 建造 年份 用途 藏室 215 砖混 /框架 2010 科研用 2 加工厂房 782 场种子加工房 782 砖混 /框架 种子精选、加工用 3 种子仓库 2565 分场仓库 372 砖混 /框架 1982 种子储存用 (9 间 ) 分场仓库 385 砖混 /框架 1982 种子储存用 (9 间 ) 分场仓库 448 砖混 /框架 1981 种子储存用 (12 间 ) 分场仓库 445 砖混 /框架 1983 种子储存用 (12 间 ) 分场仓库 186 砖混 /框架 1988 种子储存用 (6 间 ) 分场仓库 158 砖混 /框架 19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