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_第1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_第2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_第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_第4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诗歌鉴赏技巧点拨一、读懂诗歌“说什么”: 鉴赏诗歌切入点1、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又如200

2、3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其他诸如: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2、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

3、,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向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注窦巩,中唐诗人,越王台,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登临之处。注释中的“越王台”,那是暗示你用典;“中唐”暗示的是此时唐朝在逐渐走向衰落。结合诗题、诗文,便可得知,诗人是在吊古伤今,表达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沉重叹惋之情。3、从意象切入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

4、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精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例2、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 谁谓伤心画不成?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典型的凄凉之景,高诗是“浮云”“晚翠”“落日”“秋声”,韦诗则是“老木”“寒云”“古城”,却表达了相同的情感: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古诗词中许多物象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如:柳送别留恋 月亮思乡怀人 鸿雁书信送情、羁旅伤感鸟自由 松、竹、梅高洁水绵绵愁思 芳草离恨芭蕉孤独忧愁梧桐凄凉悲伤鸿鹄惜别怀远 鸟鸦衰败荒凉

5、 蝉鸣凄楚哀婉猿啼悲伤长亭送别 冰雪忠贞高洁 浮云漂泊在外的游子、比喻奸邪小人杜鹃鸟凄凉哀伤 鹧鸪声离愁别绪 燕子双飞爱情沙鸥漂泊 羌笛、胡笳凄切丹橘坚贞 落花惜春伤怀 野草衰败、荒僻 芳草离愁思乡流水韶关易逝 南山归隐 蝉品行高洁 秋水急切盼望东篱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南冠囚犯 碧血为正义事业而流血登高、凭栏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寂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舟、湖、桥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镜、灯(烛蜡、炬)多传达孤寂落魄和愁若之情4、从语言切入 首先是巧用试题信息,利用储备,读懂诗词。古人创作

6、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盎然。例2、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二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 春天景色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木,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

7、开,故用了“渐觉”一语。精品.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5、从题材切入 古诗常见的内容有: 游子思乡 咏物言志 咏史怀古 闺怨(思念游子,向往自由) 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 山水寄情(被贬、离家等)等等。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切入,便不会离谱背弦。6、从“情语”切入 这里的“情语”是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到理解诗歌、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的切入点。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

8、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抓关键句:声声只道不如归、争奈归期未可期7、从细节切入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这里的“个别”、“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透视过这个独具特点的个性,便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着的情感。如2000年全国卷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至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写诗人枯坐敲棋,独静无聊,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再如2004年全国卷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9、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8、从背景切入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

10、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即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作乱时,他写了登楼赋,赋中充满了滞留他乡,怀才不遇的情结。精品.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词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这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词能把多种事情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是前人所说的“镂金错绣而无痕迹”。你能列举出这些事物吗?(列举的

11、事物不少于五个)参考答案: (1)“恨”,这个字把梧桐人格化了,渗入了词人的思想感情,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 (2)寒日、梧桐、夜来霜、团茶、瑞脑、酒、梦、菊蕊,以至古人仲宣,都被词人彩笔融为一体,都为思乡服务。从整首词的风格和一些词句来看,这首词当作于词人南渡之后。词人和大批的中原人士一起,仓皇南奔之后,颠沛流离,没多久,丈夫赵明诚又急病身亡。这样,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不幸和痛苦伴随着她。对李清照这样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情致,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了。9、从题干切入关注题干提供

12、的信息。有些诗词写得较含蓄,情感也不易把握,但在题干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暗示,抓住题干来分析诗歌无疑为解读诗歌找到了一把钥匙。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悉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初读这首诗只能明白写了作者游空泠峡时的所见所感,但究其所感的是什么,还不甚明了。关注题干“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傲岸之气”四个字

13、就给我们理解诗歌指明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再结合注释就不难弄懂诗中表现了作者久历沧桑后的从容自信和对一切艰难都无所畏惧的气度。 10、从作者切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创作风格方面: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二、弄清题干“问什么”语言这一关卡的突破,只是给诗的欣赏创造了起码的条件,离真正的诗歌鉴赏还很远。但对考生来说,要高效准确地作答,关键是审清题目,真正

14、做到“知己知彼”,特别在“知彼”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指向明确,切入有力,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在答题上胜人一筹。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常犯这样的毛病“答非所问”。究其原因,审题不准确,不能确认题干要求的回答角度,所答自然非所问。正确的程序应该是:首先要认真审题,至少读上两三遍,抓住题干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对应的范围,准确掌握要求作答的角度,使回答扣紧问题。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 精品.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题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案例本诗道出

15、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点评此答案从本诗说理的内容以及对人们的启发角度回答,与“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要求的角度不完全一致,故回答有问题。本题的角度应该是:本诗说理的内容以及说理的特点。可以如此作答: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壮阔雄浑,后两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再如: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阕,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

16、的?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3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明月无情。三者缺一不可。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题干问的是“在词的上阕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考生应该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可是有的同学却答成:“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究其

17、原因:考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以致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了解了答题中的常见病因,同时也就学到了答题方法和技巧,懂得了借鉴,这对于完成诗歌鉴赏试题是很有益处的。三、知道自己“写什么”看懂了诗歌写了什么,明白了命题者要求我们答什么,是不是就一定能拿满分呢?不一定。考生还必须具备以下才能:1、学会把文字转换成形象、意境、事理、情节等古典诗歌有的刻画完美的形象,有的描绘绝妙的意境,有的表现深邃的哲理,有的展现生动的故事情节,阅读鉴赏古典诗歌如果能运用形象思维,把文字转换成形象、意境、事理、情节等,试题所

18、设计的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否则,一些情景事理和情节上的问题就想不通,也就无法理解。例如李清照的入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如果只从词句上支离破碎的理解,那是读不通的。只有整体阅读,整体体会,把文辞转换成情节和形象,才能达到准确理解。从字面上看,这首词的情节为:昨晚雨大风紧,我酣睡一夜醉意还未消尽。醒来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咋样?”侍女回答:“海棠花很好。”我出去一看:“傻孩子,你知不知道?应当是绿叶仍多红花却少了!”我们再深究一下:词人为何要喝酒呢?根据上下文显然是借酒浇愁,那么精品.“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借指词人昨夜内心很

19、不平静,夜饮闷酒借酒浇愁,早晨醒来还愁绪未消。下文的“绿肥红瘦”也应当指经过一夜忧愁的煎熬,词人感觉红颜已老。经过这一番转换,一个满腹忧愁、面容憔悴的女词人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首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就基本清楚了借景(物)抒情,借“风雨”“残酒”“海棠”曲折地表现了女词人内心的愁闷。理解到这一步,就可以说读通了这首词,围绕它设计的一些考题我们也就可以拿下来了。在古典诗歌的阅读学习中,只要我们重视转换训练,达到能够“生巧”的程度,古典诗歌鉴赏的水平就提高了。 2、有准确的答题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答题也要有思路。古典诗歌鉴赏题有些问的比较宽泛,没有准确的答题思路是难以得分的。例如,有这样一道古诗鉴

20、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首先根据诗的表现手法回答“同意”,其次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可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个思路。“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中“景”是什么景,景含“情”是什么情,必须交代清楚。因此,回答这个“为什么”就必须有如上所说的两个层次:“诗歌描写了在寂静清幽的秋夜里,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此为第一层)抒发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此为第二层)”这样思维,答案就写准确了

21、。 要准确确定答题思路,就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综合研究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题目要求,运用已知推求未知,根据要求确定层次。多读多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准确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古典诗歌鉴赏需要用到很多术语,术语使用恰当,答题准确简练,一语中的。不会使用,没有术语,就很难答到点子上。所以理解记住鉴赏术语,恰当使用鉴赏术语,对于准确答题至关重要。 例如:鉴赏古诗语言。豪放的多用“激越高亢”;婉约的多用“清婉秀丽”。语言通俗含义深刻则曰“用语平易,含义隽永”;语言优美大量铺排则曰“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再如: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抒情方式则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术语;表现手法则有烘云托月、虚实相生、欲扬先拟、言此意彼、典故活用、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此外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