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ppt_第1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ppt_第2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ppt_第3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ppt_第4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古代编辑出版活动的起点(上古至西周),目的与要求,1了解图书的起源,掌握图书的构成要素及其产生的时代; 2了解早期的文字载体; 3熟悉原始的编辑活动。,第一节 文字的产生,一、传说时代及“仓颉”( Cngji)造字” 1、文字产生前的口耳相传; 口碑相传,即口头传递信息 。 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相传史官仓颉是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二、文字产生的过程: 1、结绳记事 用绳子打成结来帮助记忆。 2、

2、契q刻 在竹、木、陶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用以记事帮助记忆。 3、图画 是对文字最有影响的阶段。演变为图形文字,象形文字。,三、原始文字的考古发现 距今34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是十分系统、发展成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1.裴李岗文化 时期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90007000年。 贾湖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它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遗址出土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 ,具有原始文字性质。 这批契刻符号和形成年代比近年来发现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

3、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2.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3.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延及山东中南部和江苏淮北一带。年代约始

4、于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图像文字是象形刻符,已有形可识、有义可辨。,4.龙山文化时期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2900前2000年 。 龙山文化的象形刻符当为演变到甲骨文的过渡文字,第二节 图书的起源,一、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ln shng ,中华文明的源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

5、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这则神话说明,最早的图书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是被最高统治者,二、构成图书的要素,1、要有被传播知识信息 知识信息是构成图书的基本因素。 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信号 只有使用文字、图画 才能较精确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传播知识。 3、要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

6、物质载体 图书的形成不仅需要用来记录知识的符号体系,还需要使用一定的材料将这些符号、记录留存下来。 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牍、纸张等。,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 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刻画、传抄、印刷、复印等记录、复制技术;二为搜集、整理、编撰、翻译、策划等编著技术与工艺。此外,还包括图书储藏技术等。 5、图书的装帧形式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是编简成策的简牍式,汉代发明造纸术后,装帧形式就发展到卷轴式,印刷技术发明后,装帧形式发展为册页式。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图书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三、图书产生的时代,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夏朝(约前2146-约前1

7、675) )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的历史性转变。 (1)史记和竹书纪年都载有夏代帝王的世系表 两者大同小异,说明是以同一份原始记录为依据的。,(2)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 其中有夏书四篇。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就是说殷先人在商灭夏时,已有典籍记载了。 (3)殷墟甲骨文是系统成熟的文字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该文字之数量、规模及备程度说明它已经不是早期原始文字,一定是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4)夏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夏代的历法完善,以十二个月为一年,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夏代的历法称作“夏历”和

8、“夏小正”。 (5)地震和陨石的最早文字记录 “夏发七年,泰山振”等记载。 (6)吕氏春秋中的史料记载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而泣之” (7)国语史书史的材料 “有夏商之事典” 均说明我国夏代出现文献典籍。,第三节 早期的文字载体,一、陶器款识,二、甲骨卜辞,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系统成熟文字。,三、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青铜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到春秋的铭文多为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征伐、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四、 玉石刻辞,我国正式的石刻文字始见于商代妇好墓所出石磬刻文。 确证金

9、石记事大体同步,至迟在商代已经有了。 唐初在天兴三峙原出土的十个石鼓,上刻文字,是现存实物中最早发现的石刻。,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ji”。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字行方正、大方 。,五、 竹木简牍,简牍起源于商代,与甲骨、金石载体同时,春秋战国时使用更为广泛,是春秋至秦汉三国时期书籍的主要形式。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简,指竹简;牍,指木牍d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

10、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第四节 原始的编辑活动,一、 掌书史官 在学术统于王宫之中的商周时代,史官司受命为王起草册命,代王宣命,且负责记录王室朝廷的重大事件和天子的言论.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史官所掌职责有秉笔、执简、掌书、守典、奉法、决狱、册祝等。既要记录帝王言行和军国大事,又要从事宗教祭祀贞卜活动,还要兼管奉法决狱事务。甚至还要去民间采风,整理加工,修史编书等。可以说他们最早参予了图书编辑或编纂活动。,二、商周典籍的编辑管理活动,1、材料加工 修整龟甲兽骨,以作占卜材料。 2、编次成册 卜辞如果一块甲骨容纳不下,可以刻在若干块甲骨上,编辑成册。如:“册六”。 3、集中典藏 集中有目的的收藏,为王室服务。各以其物入于龟室。 4、分类管理 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5、行文格式 甲骨文已经具备较为固定的行文格式,是最原始的“编辑规范”。汉字字序由上到下,由左至右的行文格式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确定,并对后世出版物产生了深远影响。 6、反复使用 反复使用历书;频繁省视验证;查阅参考引用。,思考与实践,1我国文字产生于何时?经过哪几个阶段?如何分析“仓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