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康派精神分析的临床思想主讲:李新雨一、精神分析的设置与治疗框架 精神分析的设置是分析工作的框架,即分析在形式上所需的一切安排:包括时间、费用与频率的商定,违约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等。 精神分析的设置旨在允许分析家与分析者双方在分析情境中以最小的外来干扰聚焦于主体的内心世界。 精神分析的设置在其本质上是对主体精神现实的重建。 通过分析设置的规则,引入主体无意识结构的象征化。1. 分析设置的基本要素 形式:面谈式 或 躺椅式; 时间:固定时间 或 弹性时间; 费用:固定收费 或 象征收费; 频率:固定次数 或 临时预约; 疗程:长程分析性治疗 或 短程动力性治疗; 违约:迟到、缺席或拖欠费用等;
2、 变体:远程分析(电话或网络)的可能性。2. 分析方法的基本规则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指分析者将浮现于自己脑海中的一切无论是来自某一特定元素(字词、声音、形 象、数字、梦境等)还是自然产生的想法或念头不加区辨地完全表达出来的方法。 悬浮注意(suspended attention): 指分析家倾听分析者的方式:分析家不应先验地偏重分析者言语中的任何特定方面,这意味着分析家应当尽可能地让自身的无意识活动处于自由的运作,同时悬置起那些通常 左右其注意力的动机。 节制规则(rule of abstinence): 指分析家所遵循的治疗规则:治疗的进行必须尽可能避免让分析者
3、找到对其症状的替代性满足,分析家在原则上应当拒绝满足分析者的要求,拒绝分析者试图施加于他的角色。3. 预备性会谈的重要性 预备性会谈(preliminary meetings)必须采用面谈的形式,即使曾经接受过分析的人也不能直接上躺椅。 分析家在预备性会谈中应当始终扮演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 在此阶段,分析家的主要任务是对主体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倾听主体寻求分析的主要原因;收集主体的成长经历与史;评估转移关系并建立初步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结构形成相应的治疗方向与临床策略。4. 分析家自处的态度 重视“独特性”:不仅每一个主体都是独特的,而且每一次分析也是独特的。在面对一个新的主体时,经验
4、再丰富的分析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新手”。在进行一次新的分析时,分析家也必须让自己为了分析者而重新“成为分析家”。 “分析家”既非是一个头衔,也非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个功能、一个位置。 “中立”是一则神话,分析家决非中立的倾听者,绝对的中立是不可能的。 “分析家的欲望”旨在通过呈现“他者欲望之谜”而引入“绝对的差异”。5. 分析会谈的内在逻辑 每一次分析都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 每一次分析都隐含一个辩证的运动。 每一次分析都包括一个关键的节点。 每一次分析都是一个无意识的章节。6. 分析家的干预策略 干预的基本原则: 从分析者的话语出发再回到分析者的话语。 干预的主要方法: 提问:提出问题通常
5、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解释:解释的目的在于击中无意识的实在。 标点:回溯性地改变主体言语的预定意义。 切分:联系着弹性时间和迷你的操作。 沉默:接纳分析者幻想性投射的空白屏幕。二、精神分析的诊断与临床结构 精神病学:基于症状(表层)的诊断。 精神分析:基于结构(深层)的诊断。1. 症状与结构的关系 拉康对症状与结构的区分看似隐含了表层与深层的对立,但他其实并不同意“结构”概念所隐含的这一对立。 他拒绝现象可直接观察的思想,指出观察总是已经被理论化的。 他反对结构是远离经验的观念,认为结构是内在于经验领域的。 莫比乌斯带是连续的曲面,因此结构与症状之间也是连通的。2. 弗洛伊德的疾病分类学模型
6、现实神经症(actual neurosis):其病原不在于童年期的冲突,而在于当前;其症状也并非多元决定的象征性表达,而是直接由性满足的缺失或不当所致。包括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以及疑病症。 精神神经症(psychoneurosis):其症状是童年期冲突的象征性表达。可根据力比多经济分为转移性神经症与自恋性神经症。转移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is):其特征在于力比多始终被移置在真实或想象的对象之上而从未撤回到自我。包括焦虑性癔症、转换性癔症和强迫性神经症。自恋神经症(narcissistic neurosis):其特征在于力比多从对象撤回到自我之上。涵盖所有功能性精神病(
7、其症状并非器质性损伤的结果)。3. 拉康的临床结构模型 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拉康区分了三种主要的病情学范畴:神经症(neurosis)、精神病(psychosis)与性倒错(perversion)。 拉康将这些范畴视为“临床结构”,而非简单地看作“症状集合”。 拉康的临床结构模型是基于一个离散序列的范畴分类系统,而不是基于一个连续体的空间系统。 因此,三种临床结构是相互排斥的,即没有所谓的“边缘状态”。 三种临床结构构成了相对于他者而言的三种可能的“主置”。 每种临床结构都包含有一个“”的运作:压抑、排除、否认。* 三种临床结构与三种精神运作临床结构精神运作表现形式神经症压抑症状精神病排除现象
8、性倒错否认行为* 临床三分的结构示意图* 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逻辑时间象征的父亲动因缺失对象象征的母亲想象的挫折实在的想象的父亲实在的母亲的实在的父亲象征的想象的作为圣状的第四界的锚定* 俄狄浦斯情结的拓扑学变换4. 神经症 历史: “神经症”(neurosis)是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一个精神病学术语,其指涉涵盖了由多种症状所定义的神经性异常的整个范围。 定义: 神经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其症状乃源于主体童年期的精神冲突的象征性表达,且构成欲望与防御之间的妥协。 形式: 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症。4.1. 临床结构 在拉康的著作中,神经症始终是与精神病和性倒错相对的范畴。 它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结构
9、,而非一个症状的集合。 该定义了(abnormality)与常态(normality)的区分。 弗洛伊德将此区分建立在数量因素而非是结构差异的基础之上:“精神分析研究仅仅发现了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之间的数量差异,而非是本质差异”(Freud:SE V, 373)。 因此,在结构上,“正常”主体与神经症患者并无显著差异。4.2. 统整性的幻想与主体的分裂 在拉康区分的三种临床结构中,没有任何能被称作“心理健康”的位置。 所谓“正常”的结构,在人口统计学的意义上,即是神经症。 “心理健康”是关乎主体“统整性”的一个虚假理想,它永远不可能被抵达,因为主体在本质上是“分裂”的。 弗洛伊德将神经症看作一种
10、可以治疗的疾病,拉康则将神经症视为一种无法改变的结构。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不是旨在根除神经症,而是旨在修改神经症患者的主置。4.3. 神经症的本质与主要形式 根据拉康,“神经症的结构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神经症是“存在向主体的发问”。 神经症的两种主要形式(癔症与强迫性神经症)皆可透过这个问题的内容来区分。 癔症的问题与“性别的同一性”有关:我是男人还是女人? 强迫症问题与“存在的偶然性”有关:我是活着还是死了?4.4. 癔症4.4.1. 癔症的历史 “癔症”(hysteria)的病情学范畴可以追溯至希波克拉底的古希腊医学,它被认为是因子宫在腹腔内游走而引起的女性疾病(在古希腊语中,“
11、hysteron”即是“子宫”的意思)。 该术语后来在十九世纪的精神病学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让马丁夏尔柯(Jean-Martin Charcot)的著作当中(弗洛伊德曾在1885年至1886年间跟从夏尔柯学习)。4.4.2. 癔症的定义 癔症是一种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的神经症类型。 其中,最确立的两种症状形式为:转换性癔症(conversion hysteria):精神冲突象征性地表现于各种躯体症状,可能是阵发性的(如戏剧化的情绪癔症性瘫痪、咽喉哽结感等)。),也可能是持久性的(如麻木、焦虑性癔症(anxiety hysteria):焦虑大致稳定地固着于某些外部对象(如恐怖症)。 癔
12、症的特殊性在于:某种认同或某些机制(特别是压抑)在俄狄浦斯冲突(主要作用于和口腔力比多的范围)的呈现中居于主导地位。4.4.3. 癔症的症状学 癔症的经典症状学包括:局部瘫痪、疼痛和麻木等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没有任何器质性的原因,并且是围绕着一种“想象的解剖学”表达出来的,然而此种“想象的解剖”学与神经系统的实在结构之间并无任何关联。 尽管拉康确实讨论过癔症的症状学,并将其联系于“破碎身体的意象”,但是他也明确地将癔症定义为一个结构而非一个症状的集合。 这意味着一个主体可能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躯体症状,但是仍然会被一个拉康派的分析家诊断为癔症。4.4.4. 癔症与女性特质的关联 拉康指出:神经症的
13、结构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癔症涉及到主体的性别位置问题:我是男人还是女人?强迫症则涉及到主体的存在问题: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因而,拉康再度肯定了癔症与女性特质(femininity)间的紧密关联。 例如,杜拉和弗洛伊德报告的女的欲望均指向神秘的女性特质。 事实上,多数癔症患者都是女人,而多数强迫性神经症患者都是男人。4.4.5. 欲望的结构 人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Le dsir de lhomme, cest le dsir delAutre)。欲望是来自大他者的欲望。欲望是对于大他者的欲望。欲望是作为大他者的欲望。 此种欲望的结构被更为清楚地表现在癔症而非是其他的临床结构当中。 癔症患者正是
14、那些通过认同大他者,而将大他者的欲望据为己有之人。4.4.6. 杜拉个案 例如,杜拉认同于K先生,她发觉K先生对K夫人有一个欲望,并将这个欲望说成是自己的。 然而,杜拉个案同样表明了癔症患者只有在她不是大他者欲望对象的条件下才会支撑起大他者的欲望,癔症患者无法忍受自己作为大他者欲望的对象。 癔症患者的欲望始终被维持在一个不满足的水平上(例:屠夫的妻子)。4.4.7. “癔症化”的临床 正是欲望结构与癔症结构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致使拉康认为,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有必要使分析者在某种程度上趋向“癔症化”,即:向大他者开放。 从“癔症辞说”转入“分析辞说”:* 拉康的四大辞说4.5. 强迫性神经症4.5.
15、1. 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学 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onal neurosis)是由弗洛伊德于1894年间提出的一种神经症类型,它构成了精神分析临床实践的主要参照框架之一。 弗洛伊德在此临床范畴中集合了分属于其他疾病的一系列症状:马格南的“心智衰退”(Magnans dgnrescence)杜普雷的“易感体质”(Dupres constitution emotive)比亚德的“神经衰弱”(Beards neurasthenia) 在其最典型的形式上,精神冲突有两种主要的表现方式:典型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强迫仪式以及反强迫的等;思维模式:以沉思、怀疑、犹豫为特征,且导致对思想和行动
16、的抑制。4.5.2. 强迫性神经症的病因学 弗洛伊德曾先后以下列观点提出强迫性神经症的病因学特征: 防御机制:情感移置于同原始冲突有一定距离的表象、隔离、抵消。 本能生活:矛盾情感、固着于阶段的退行。 人格结构:施虐受虐的关系通过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张力而内化。 此种对于强迫性神经症潜在动力学的说明,以及对于性格和反应形成的刻画,使我们能够将一些乍看之下症状并不明显的临床病情也纳入强迫性神经症的范畴。4.5.3. 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结构 与弗洛伊德一样,拉康也将强迫性神经症看作神经症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另一种是癔症)。 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拉康并没有根据强迫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 将其看作是一个症状
17、的集合,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潜在的结构。 该结构可能或不能在与其相联系的典型症状中表现出来。 因而,一个主体可能并未表现出典型的强迫症状,但是仍然会被一个拉康派分析家在结构上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患者。4.5.4. 强迫性神经症的人格特点 等待: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一生都在等待,而很少投身于行动当中。 沉思:当遇到麻烦时,他不会求助于他人,而是会不断地苦思冥想。 克制:由于各种仪式、习惯与规则,他的生活是克制的,犹如苦行。 退缩:当需要行动时,他宁愿别人来代替自己,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怀疑:他会怀疑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乃至怀疑分析的有效性。 踌躇:当面临选择并在人生的重大决定上,他总会表现得犹豫不决
18、。 拖延:通常,他会等到期限的最后时刻时,才去做原本该做的事情。 野心:他还怀有一种雄心壮志的幻想,例如,成为伟人或名留青史。4.5.5. 生存亦或? 与癔症一样,拉康认为强迫症在本质上也是存在向主体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人存在的偶然性,即死亡的问题,它可以被表达为: 生存亦或? 我是活着还是死了? 我为了什么而存在? 强迫症患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以狂热的工作来证明自身的存在。 强迫症患者不仅等待其主人的死亡,而且还会认同于已然死去的主人。4.5.6. 强迫仪式 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建构出一些仪式,拿它们来充当对抗创伤记忆的措施。 这种仪式可以使他逃脱大他者的缺失,从而抵偿他的罪
19、疚感,并对罪疚感背后的“侵凌”(攻击力比多)和“”(力比多)进行约束。 对大他者的通常在强迫症的幻想中表现为某种可怕的。 例如,弗洛伊德的“鼠人”就曾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强迫仪式,以此来对抗他施加于其父亲和其爱人身上的可怕惩罚所带来的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症状的原因就不只是原初创伤的回溯性效果,而且还有主体处理它的方式。结构4.5.7. 作为无神论者,拉康同样标记了强迫性神经症与在结构上的类似,他认为是对主体性真理的一种拒绝,并指出仪式的功能在于诱惑上帝,以自己的牺牲和献祭来唤醒上帝这个绝对他者的欲望。 无神论的真正表达并非“上帝已死”,而是“上帝即无意识”。4.5.8. 性别位置 癔症问题涉及到
20、主体的性别位置: 我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女人? 强迫症患者则批判这个问题,并声称自己既非男性也非女性: 我既非男人,也非女人。 也可以说,他既是男性也是女性。 我既是男人,也是女人。4.5.9. 时间概念 拉康同样注意到了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有关存在与死亡的问题会影响到他对时间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是在等待死亡时的犹豫与拖延;亦或是认为自己是不朽的,因为他已经死了。 在精神分析的实践上,传统的固定时间会谈可能会导致强迫症主体试图去计算并操纵会谈的时间,把时间当成庇护,从而形成对治疗的阻抗。 而拉康的“弹性时间会谈”则有助于分析家通过技术性的干预,打破主体的自恋幻想,悬置主体想象的确定性,从而加速主体理
21、解的时间。* 总结:癔症与强迫症的结构性特征癔症强迫性神经症存在提出的问题是男是女?是生是死?欲望结构的状态不满足不可能针对的态度厌恶感罪疚感原始冲动爱若区口欲肛欲有关存在的策略作为他者欲望的原因我思故我在填补缺失的方式补足他者补足主体基本幻想的数元4.6. 恐怖症 定义: 在精神病学上,恐怖症(phobia)通常是根据对一个特殊对象(例如:一种动物)或一个特定情境(例如:封闭或开阔的空间)的极度恐惧来定义的。 特征: 当遭遇恐惧的对象或置身于恐惧的情境时,恐怖症患者便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并会发展出一些“避免策略”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这些策略可能是非常详尽的,因而主体的生活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22、。4.6.1. 小汉斯个案 例如,小汉斯在五岁左右发展出了一种对马的强烈恐惧,从而变得不愿意出门,以避免在街上遇到“马”。 在小汉斯的个案研究中,弗洛伊德区分了原初的焦虑发作(不附属于任何对象)与继发的恐惧(特定地聚焦于马),只有后者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症。 弗洛伊德指出,焦虑是小汉斯在其与母亲的关系中所引起的比多)的转化,而马这个恐惧对象则代表着来自父亲的惩罚。(力 拉康遵循弗洛伊德强调恐怖症与焦虑的差异:焦虑首先出现,而恐怖症则是一种防御的形式,即通过聚焦于一个特定对象而使焦虑转化为恐惧。4.6.2. 俄狄浦斯情结的障碍 拉康指出,小汉斯之所以会发展出“怕马恐怖症”,是因为实在的父亲未能
23、在俄狄浦斯情结的第三时间上作为象征性的媒介而介入进来。 当小汉斯的开始在幼儿手中表现出来时,前俄狄浦斯三角(母亲孩子想象的 实在的父亲通过象征性)便从享乐的源泉变成了某种唤起焦虑的东西。的介入,可以将小汉斯从这种焦虑中出来,但是由于这种介入的失败,小汉斯被迫在恐怖症中寻找一种替代。 恐怖症利用一个想象的对象(马)重新组织了小汉斯的象征世界,并因而帮助他建立了从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的通道。4.6.3. 想象的能指 恐怖症的对象因而是一个想象的元素,它是作为一个能指而发挥作用的,这个能指可以被用来指代主体精神世界中的任一可能的元素。 例如,对于小汉斯而言,“马”在不同的时刻上代表着他的父亲、母亲、妹妹
24、、朋友以及他自己。 所有可能性的排列皆围绕着其恐怖症的“能指的结晶”(signifying crystal)而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小汉斯能够穷尽所有的不可能性,这些不可能性了从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的通道。 通过求助于一个“能指的方程”(signifying equation),小汉斯便找到了对这种不可能性的解决。4.6.4. 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恐怖症完全扮演了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指派给神话的角色,只是在个体而非社会的层面上。 列维斯特劳斯指出,在神话中重要的并不是将其虚构出来的那些孤立元素的“原型”意义,而是这些元素得以组合或重新组合起来的方式, 即:虽然元素改变了位置,但是这些位置之间
25、的结构关系是不变的。 这些元素不断地再结合,通过链接其不可能性的所有不同形式,从而允许了主体可以去面对这个不可能的情境。4.6.5. 针对恐怖症的精神分析治疗 拉康理论可以被怎样应用于对恐怖症主体的治疗呢? 既不是通过系统脱敏(行为主义疗法),也不是针对恐怖症的对象提供某种简单的解释(马是你的父亲)。 相反,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主体修通与恐怖症能指有关的所有不同排列。 通过帮助主体发展出与其自身法则相一致的个人神话,精神分析治疗最终能够使主体穷尽能指元素的所有可能结合,并由此消除恐怖症。4.6.6. 恐怖症作为结构的地位?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恐怖症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潜在的结构:一方面,恐怖症
26、的症状可见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主体,因而弗洛伊德认为恐怖症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病理过程”。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又明确地将恐怖症视为神经症的一种形式,并将其命名为“焦虑型癔症”,以区分于“转换型癔症”。 拉康只区分了两种神经症的结构,即癔症与强迫性神经症,而通常将恐怖症描述为一个症状而非一个结构:恐怖症不是一个临床的实体,而是一个旋转的结点。它可能转向癔症或强迫性神经症,也可能转向倒错。4.6.7. 恐怖症与性倒错的关联 因而,根据拉康的观点,恐怖症不是一个与癔症或强迫性神经症处在同样水平上的临床结构,而是能够通向它们中 任何一者的通道,并且它还与性倒错的结构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可见于“物神”
27、(fetish)与恐怖症对象的相似性, 两者都是对一个丧失元素的替代。 此外,恐怖症与性倒错皆起因于从想象界(前俄狄浦斯三角)进入象征界(俄狄浦斯四元组)的困境。5. 精神病 精神病(psychosis)的概念出现于19世纪的精神病学,在精神分析上通常是指区分于神经症与性倒错的一个疾病分类学范畴(临床结构)。 弗洛伊德指出在精神病与神经症中都有一个力比多的投资:在神经症中,力比多投资在幻想的对象之上(对象贯注);在精神病中,力比多从对象撤回到自我之上(自我贯注)。 精神病的共同点在于力比多与现实关系的原初紊乱,而大多数明显症状(如幻觉或妄想)则是修复对象关系的次级尝试。 精神病的形式包括:偏执
28、狂、精神分裂、躁郁症。5.1. 排除与父性功能的缺失 拉康将精神病视作与神经症和性倒错并列的三大临床结构之一,它是由“排除”(forclusion)的运作来定义的。 在此机制中,“父亲的名义”(Nom-du-Pre)未能被整合在精神病患者的象征秩序中,这个基本的能指被排除在了象征秩序之外,从而导致在能指网络中留下了一个空洞。 这个象征秩序里的空洞导致精神病人的无意识是呈现的而非运作的。 精神病的结构因而是由于俄狄浦斯情结中父性功能的缺失所致。 在精神病中,父亲的功能(象征界)被化约为父亲的形象(想象界)。5.2. 精神病的结构性特征 确信而非怀疑 语言紊乱 单词句与语词新作 想象关系居于主导
29、享乐的入侵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 女性化 问题的缺失5.3. 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弗洛伊德曾经指出,精神病患者改变了自身与现实的关系,并认为精神病人力图以虚幻的外部世界来代替真实的外部世界。 然而,在拉康看来,则是想象界与实在界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在象征界中发生的改变是平行的。 继而,拉康指出:“问题不在于精神病人的现实是丧失的,而在于是什么替代了现实”。 例如,精神病人会试图以幻觉和妄想来“填补”自身与世界关系中的“裂缝”。5.4. 精神病的现象 拉康严格区分了精神病的结构与精神病的现象(诸如:幻觉或妄想)。 精神病现象的出现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主体必须具有一个潜在的精神病结构,即父性能
30、指遭到排除;父亲的名义必须被召回到与主体的象征性对抗之中。 在缺乏第一种条件的情况下,没有对抗于父性的能指就不会导致精神病的现象,所以神经症主体绝不会变成精神病。 在缺乏第二种条件的情况下,精神病的结构是潜在的,因而可以想象一个主体具有精神病的结构却不会发展出幻觉或妄想的体验。 只有当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会激起潜在精神病患者的“发作”。5.5. 施瑞伯个案 施瑞伯(Schreber)法官曾将自己的妄想写成一本自传:一位神经症患者的回忆录(注:Schreber - schreiben )。 弗洛伊德对精神病研究的最主要贡献便来自于对这本回忆录的分析。 拉康声称施瑞伯的精神病发作是由于:第一
31、次发病:他没有生育孩子的能力;第二次发病:他竞选国会议员的失败;第三次发病:母亲死后分配父亲的遗产。 这些经验均迫使施瑞伯不得不去面对实在界中的父性问题,并因而将父亲的名义召回到与主体的象征对抗中。* 拉康的I图式5.6. 博洛米结与圣状界的锚定5.7. 精神病的治疗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精神分析治疗的临床方法只适用于神经症它不仅不适用于精神病主体,而且还会导致精神病的治疗不当。在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技术所适用的经验范围之外来使用这些技术,就好比当船尚 在沙滩上时便费力地划桨一样愚蠢。 精神分析的技术(包括躺椅和自由联想)能够轻易地使潜在的精神病患者发作。 这就是为什么拉康派的分析家通常都是
32、根据弗洛伊德的建议,以面谈来开始对新病人的治疗;而只有当分析家有理由确定主体没有精神病的结构时,他才会允许病人在躺椅上 进行自由联想。 相比于展示精神病的治疗程序,拉康更愿意去讨论精神病治疗的先决条件。 在精神病(尤其偏执狂)的治疗策略上,拉康主张分析家“给精神病人当秘书”。6. 性倒错 定义: 性倒错(perversion)是指偏离异性 形式:规范的行常。(jouissance)要么来自于其他的性对象(、癖、)或其他的身体部位(),要么从属于某些外在的条件(恋物癖、异装癖、狂、暴露狂、施虐狂、受虐狂)。6.1. 倒错的行为 与 倒错的结构 弗洛伊德指出了人类的多形倒错是以预定自然秩序的缺失为
33、特征的,这种观点事实上复杂化了性倒错的概念。 拉康把性倒错定义为一种临床结构而非一种行为方式,从而克服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这一僵局。 倒错行为与倒错结构的区分意味着,虽然某些不正常的性行为确实联系着倒错的结构,但是非倒错的主体参与此类行为同样是可能的,而倒错主体也可能从未参与过此类行为。6.2. 性倒错的结构性特征 否认: 倒错主体认识到母亲缺乏 冲动:,却拒绝接受这一创伤性知觉的现实。 倒错主体使自己位于冲动的对象,从而成为大他者享乐的工具。 退行: 倒错主体的退行并固着于前俄狄浦斯的发展阶段。6.3. 倒错的治疗 神经症是以一个存在的问题为特征的,而性倒错则是以这个问题的缺失为特征的。 倒错主体从不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第6篇-全面剖析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全面剖析
-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件 主题5 用教育活动支持幼儿社会学习的发展
- 无人银行网点布局优化方案-全面剖析
- 用户体验优化策略分享-全面剖析
-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保护-全面剖析
- 最小权限安全漏洞挖掘-全面剖析
- 环保型养殖技术研究进展-全面剖析
- 铝边角施工方案
- 照明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全面剖析
- 基于STM32的自动灌溉系统
- 质量管理体系电子线路板PCBA生产质量控制计划表
- 2002版《测绘工程产品价格》和《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全》
- 110kV盘古变电站土建的施工方案设计
-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 必修1《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
- 每周安全安全检查记录表
- 《这是我的家》-完整版PPT
-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天麻》编制说明
- 基于语音信号去噪处理的FIR低通滤波器设计要点
- G414(五)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形屋面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