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4年实行) A.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入,加深矛盾。 B.内容: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C.影响: 使吏治有所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 A.前提条件: 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B.主要内容: 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诸男夫
2、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C.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D.影响; a.一定程度上使无地的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c.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d.均田制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先后被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推行新的租调制 A.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B.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
3、的租(粮食) 和调(绢帛或布) C.作用: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护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租调收入。,设立三长制 A.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内容:a.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等基层组织。 b.规定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C.影响: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3.意义: 推动了北方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巩固。 奠定了孝文帝后期改革的基础。,二
4、、设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不利于寻求与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很不安全。 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思考:洛阳作为都城的优势有哪些?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2.目的:A.直接目的: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2.目的:A.直接目的: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B.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
5、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三、移风易俗 1,特点: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族文化,促进鲜卑族的汉化。 2.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三、移风易俗 1,特点: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族文化,促进鲜卑族的汉化。 2.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A.改汉姓,2.措施: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A.改汉姓 B.定门第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稽、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姓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通婚姻 A.概况 B.意义:
6、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改籍贯 3.意义: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加速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四、问题探究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从北魏孝
7、文帝改革中能够得出哪些启示? 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要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使改革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因此改革者必须具有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措施。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总是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孝文帝的改革与当时的民族融合趋势互为因果关系。,练习: 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8、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 B. C. D. 4.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民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 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其实质是 A.提高自身素质 B.减少与汉
9、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7.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8.(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
10、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 各地的地方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承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劳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北京八十中高一(下)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
- 生物技术实验方法与技巧试题库及解析
- 衢江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校验卷子以及答案
- 生物化学蛋白质知识点详解及练习题
- 社交电商大数据驱动个性化购物体验方案
- 窑洞修复施工方案
- 活动一《认识安全标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屯堡文化的课程
- 2025年注册建筑师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建筑规划与城市设计试题解析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试题汇编
- 高效时间管理技能-GTD课件
- 《调整心态,积极迎考》主题心理班会
-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实验报告单
- 乔木、灌木栽植方案
- 《空中领航学》8.5 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
-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标准版、基层版)
- 利益平衡理论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术内涵的演变
- 资料员岗位季度绩效考核表
- 铺轨基地临建方案
-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