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必修一).ppt_第1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必修一).ppt_第2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必修一).ppt_第3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必修一).ppt_第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必修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总复习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1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由高级到低级依次为:总星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太阳系)、行星系统(地月系)四级。 2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3太阳系概况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系结构图) 4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大小和质量并不显眼。特殊性: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

2、的活动形式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等,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短波无线电通讯衰减或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时,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 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叫地轴,地轴的北端始

3、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同自转一样,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2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产生黄道平面,自转产生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黄赤交角,其度数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上。 秋分日(9月23日),

4、太阳直射在赤道(0纬线)上。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上。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0纬线)上。,3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6月22日(夏至日),12月22日(冬至日),地方时: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物体水平运动

5、方向的偏转: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面对物体的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

6、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四季的更替: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7、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故全年皆冬。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 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方便气候统计工作,许多北温带国家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判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绘出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 (2)判断图示日期和节气。 (3)确认太阳

8、直射点,简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4)对图中各点的昼长进行排序,并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5)计算各点间的地方时差。,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组的成与特点 地壳: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约60250千米(上界)至400千米(下界)深度之间,为软流层,一

9、般认为是岩浆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是地核,其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地下2900千米至5000千米深处为外核,物质可能呈熔融状态。5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其物质可能为一个金属核心。,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1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 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 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部分被反射回宇宙空间,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

10、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3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造成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最终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可见,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异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4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

11、向海洋。,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城郊风:无论白天夜晚,风从郊区吹向城区。,5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6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也随之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

12、压带和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7说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

13、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大陆增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这种热力成因形成的强大的气压系统使得气压带明显被分割成块状,形成若干个气压活动中心。(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夏季的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变化,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季风环流也最典型。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

14、沿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从东南方向吹到亚洲东南部,即东南夏季风。,8分析锋面、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交界面。 冷锋及其天气: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前进形成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阴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 暖锋及其天气: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前进形成的锋叫暖锋。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升高,天气转晴。,9判读简易天气系统图 (要求:判断气压中心;判断某点风向;判断锋面性质;判断某地气

15、压、气温、降水特点。) 10说明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判读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高、低气压中心位置,说明各气压中心的天气状况。 (2)判断锋面性质,简述锋面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 (3)判断并描述某锋面的运动方向。 (4)绘制图中某点的风向,比较两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第二节 水的运动 1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自然界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运动,这一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在各类水循环中,蒸发

16、是初始环节。,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水作为纽带,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促进了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通过水循环,调节着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使各地区之间干湿、冷热差异大大减小。 水循环运动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3运用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不含季风洋流) (1)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

17、动。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在南纬40附近海域,陆地很少,海面辽阔,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全球性的西风漂流。,4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输送与交换,影响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2)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幼体和许多成长的个体。洋流的分布与渔场的分布关系密切,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形成著名的渔场。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能带走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同时也污染了别的海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海轮顺洋流流向航行,可以提高航行速度,节省燃料。另外,冬

18、季在高纬度海区,洋流所带来的巨大浮冰,会威胁船只的航行安全。,读某海区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规律。 (2)判断某洋流的性质 (3)举例说明洋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并描述其主要水循环环节。 (2)简述水循环的意义。,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说出岩石的分类 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2说明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到地壳中,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

19、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重新深入到地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这一过程便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4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在板块的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在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时,常形成岛弧、海沟、海岸山脉等。当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阿尔卑斯山

20、脉、喜马拉雅山脉等。,5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岩层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叫褶曲,一系列褶曲叫做褶皱。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高山和谷地等地貌形态。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华山。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我国陕西的渭河平原。,6说明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产生破坏作用,称为侵蚀作用。在气候干旱、地势较高的

21、地区,风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十分强烈;在气候湿润的山区,以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最大。 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被流水、风、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风速和流速的降低、冰川融化等),发生物质沉积、堆积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7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在地壳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以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正是在内外力发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的物质才会不停地循环运动。,流水侵蚀形成峡谷,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城

22、堡,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三类岩石的名称。 (2)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正确位置,并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读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指出褶皱、断层、地垒、地堑、断层面等现象。 (2)简述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形,并举出相应的实例。,读图说明各种外力地貌的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

23、地理环境。 2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制约。气候的形成同样也受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举出具体区域的实例,说明该区域内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牵一

24、发而动全身”。 例如: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高原,地势起伏,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地表侵蚀强烈,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生长不良;植被覆盖率低又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资源缺乏,土壤干燥疏松,水土流失加剧,地表起伏更加强烈。,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以及非地带性现象 (一)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经线方向更替,叫做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纬线方向更替,叫做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大陆上表现比较明显。,(

25、三)垂直地带性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叫做垂直带谱。山地最下面的自然带称为基带,某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有类似的规律。 (四)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 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 (2)举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说明自然带的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外部形态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外部形态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平坦,聚落的外部形态往往呈圆形或多边形(如北京)。山地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平地狭窄,聚落的外部形态往往呈带状沿山谷、河流分布(如兰州)。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平坦的地区,交通线多,密度较大,线路的弯曲度较小。地势起伏的地区,交通线少,密度较小,线路的弯曲度较大。,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