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

2、,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 )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中国迅速实现城市化 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壮大4、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

3、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工业布局因工业内迁而改变c.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 d.官僚资本逐步侵蚀民族工业5、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4、6、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包括( )服饰改革礼仪的革新不缠足运动婚姻风俗的变革a. b. c. d. 7、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 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 钟表工业发达 b. 贫富差距缩小c. 工人消费水平高 d. 工厂纪律严格8、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其突出特点是( )a. 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

5、 b. 鼓励民众储蓄c. 加大市场调节经济作用 d. 国家干预经济9、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由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 )a.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运用价值规律刺激工业生产 d.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10、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说“各个行星 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其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 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

6、其他货币挂钩 c. 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12、“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a.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

7、径 d. 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13、战国时期墨家对实用科技较为关注,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墨家对科技感兴趣 b.墨家代表的是平民,是生产的实践者c.其它学派鄙视科技 d.墨子本人是小生产者14、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15、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

8、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1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盛行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1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

9、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8、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19、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 d“理”“欲”

10、统一20、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 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b.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 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21、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11、 专制权利的失控 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民主思想的出现22、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 )a. 民族歧视,控制思想 b. 等级森严,制度矛盾c. 重视礼教,维护统治 d. 重视理学,以备顾问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地方小官),设乡校(乡里聚会议政场所),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这表明顾炎武重视( )a.

12、道德教化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社会舆论 d. 乡村自治2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13、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材料二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材料四 然则,为天下

14、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4分)(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4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2分

15、)27、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6分)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6、(3分)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理学家们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三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

17、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8分)根据材料三,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1分)材料三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明清之际的文化,橫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种现点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

18、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种观点加以论证。(只选出观点,不论证不给分)高2017级第三学期9月月考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13acccacddcdbc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cdccbcabccbd26、答案:(1)因素:民心的得失。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目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言之有理即可)(2)关键:正君心。途径:存天理,灭人欲。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认识

19、:限制君权。解析:第(1)(2)(3)(4)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即可。第(5)问,结合材料一中孟子的“民贵君轻”,材料二中董仲舒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材料三中朱熹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正君心”,材料四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可以归纳出儒家共同的认识是限制君权。27、【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更多的吸收佛、道因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解析】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0、、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媒介:输入欧洲的中国商品及介绍中国的相关书籍。见解:中西文明各有优长,希望实现文明互补与融合。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社会化表现和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可以得出“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