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暖通空调与建筑结构,1,一、暖通专业简介,暖通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简称。即Heating Ventilation空气处理系统:10空气加湿器;11空气加热器;12空气冷却器;13空气过滤器;空气能量输送与分配系统:6冷冻水循环泵;14风机;15送风管道;16蒸气管;17凝水管;18空气分配器;自动控制系统:19温度控制器;20湿度控制器;21冷、热能量自动调节阀; 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34,分体空调,1-风机 2-盘管 3-箱体 4-循环风进口及空气过滤器 5-控制器 6-出风格栅 7-排水管8-冷媒 9-凝水盘 10-吸声材料 卧式风机盘管构造图,35,离心式水冷机组,螺杆式水冷机组,3
2、6,风冷热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37,变频多联式机组,38,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吊装式空气处理机组,39,空调风口,旋流风口,散流器,格栅风口,单层百叶风口,地板送风口,40,球形喷口,高效送风口,异形风口,装饰性风口,41,1.4建筑防排烟,火灾烟气的危害: 毒害性: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并消耗大量的氧气 遮光性:能见度下降 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为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有利于消防扑救工作,42,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 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防火分区及水平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防烟分区内
3、不能防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 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分隔区内的排烟量,在人员疏散的短时间内,必须大于或等于该区内产生烟的数量,43,防、排烟系统方式: .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 机械排烟 也叫负压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烟 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 3.防烟加压送风 对
4、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 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 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44,自然排烟系统,45,机械排烟 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由挡烟(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46,机械防烟系统的组成 由加压送风机、风道、 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 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 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 受到烟气的污染。,47,多叶排烟风口,排烟阀,排烟风机,48,二、暖通专业与结构专业的相互配合,49,50,51,2.1暖通给结构提资设备荷载,52,53,2.2“浮筑” 地
5、面的隔振设计 1。在冷却塔安装部位局部设置“浮筑”隔振地面 2。在支撑冷却塔的立柱上设置三层SD橡胶隔振垫,54,2.3暖通专业给结构提资预留洞,预埋管件 预埋套管;穿墙、穿楼板、人防防护区域 预留设备吊装孔 结构留洞:梁上留洞,剪力墙/砖墙留洞, 制冷机房等排水沟集水井提资 2.4结构梁高及设备管线对建筑净高控制的影响 2.5结构梁及剪力墙等对通风、水管管井面积的影响,55,56,57,三、几种特殊结构形式与暖通的关系,3.1钢结构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 由于钢材质本身的热传导性强,因此钢结构体系保温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
6、重要环节。除了要求墙体屋面有良好的保温材料外,构造节点处防止冷热桥处理要求很高。,58,59,3.2膜结构 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构成。 膜结构造型美观、自重轻,具有卓越的阻燃性和耐高温性,已逐渐应用于体育建筑、商场、展览中心、交通服务设施等大跨度建筑。 膜结构的热工性能极其优化改良设计还在不断研究中。,60,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膜结构由单层膜至双层膜结构的转换,更重视冷桥的处理。,61,双层充气膜构造 ETFE双层充气膜屋面结构利用屋面双层膜中的空气层提高屋顶隔热、保温性能,节省了空调能源。同时允许部分光线透入,减少场馆白天照明 日本馆的膜结构内部嵌入
7、非晶体太阳能电池,世界上首次的发电膜技术,62,世博日本馆,63,3.3木结构 用木材制成的结构,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也还用于桥梁和塔架 木结构的热工性能优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小,保温效果良好。,64,世博加拿大馆,65,66,67,四、案例,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 高度388米,其中桅杆高120米,全钢结构,总建筑面积约5.8w平方米。是世界最高的全钢结构电视发射塔,在2012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68,69,塔体计算模型,计算模型俯视图,塔楼结构布置,70,71,地下换热孔孔深为120米,孔间距为5米,总孔数700个。,72,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
8、量用来做为空调制冷或者采暖。 桩基埋管 桩基埋管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将换热管预先放置于桩基的钢筋框架内,浇注混凝土时一起埋于建筑物地基部。另一种是将换热管先固定在建筑物地基的预制空心钢筋笼中,在随钢筋笼一起下到桩井中,再浇注混凝土。 桩基埋管不占用建筑物外的土地面积,节省钻孔和埋管的额外费用。,73,74,75,2.钢塔结构的留洞,76,77,吊装水箱作为塔体阻尼器,直径4米,高4米,46.5立方的消防水箱,78,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结构形式:地下室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上建筑为重木结构。,吉林市万科滨江河滩公园-售楼处,79,80,81,1.冷热源系统采用地
9、源热泵机组 2.全空气低速风道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地面百叶风口侧送风,侧墙上部集中回风。 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4.装修风格完全呈现全木结构特点,82,83,84,85,86,87,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仿真 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而得到的所有数字信 息的总和。 特点: 可视化 协调性 模拟性 优化行 可出图行,88,五、节能建筑设计,上海建科院生态示范楼,该示范楼是上海市第一幢绿色生态建筑项目,2004年9月正式落成,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全国绿色建筑创
10、新奖一等奖。 年度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89,示范楼采用了四种外墙外保温体系、遮阳系统、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 自然通风系统、热湿独立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太阳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雨污水回用技术、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智能调控系统、 绿化配置技术,90,建筑外遮阳,双层双玻璃窗,91,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太阳能空调及光伏发电、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92,同济校园里的节能设计,同济大学文远楼 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及燃气补能系统、辐射吊顶技术、内遮阳节能系统、绿色材料及保温体系、屋顶花园、节能照明系统、智能控制即时展示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十大绿色节能技术,93,同济大学游泳馆 钢筋混凝土框架,张弦梁屋盖 生态与节能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 屋顶开启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及太阳能集热技术。游泳馆泳区主体部分屋面采用水平滑动的开启方式, 最大开启率达到4 2 。,94,同济大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合多方学习渠道与资源图书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string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参加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的学习心态试题及答案
- 拓展知识边界的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试题及答案
- 第三单元乘法(基础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题(北师大版)
- 第二单元比例(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题(北师大版)
- 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名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南昌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深入理解2025年税务师考试题目的设置试题及答案
-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PPT演讲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完整版
- 食堂加工流程图(3)
- 三相异步电动机
- 喜庆中国风十二生肖介绍PPT模板
- YKK、YKK-W系列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
- 沟槽管件尺寸对照表
- 动态相册翻书效果PPT模板
- AGSt品牌保护程序和表格最新版完整
- 万达广场餐饮店铺管理规范
- 安全用电操作规范PPT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